《百戰奇略》第一卷謀戰: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而屈服。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一卷謀戰

百戰奇略

第一卷謀戰

【原文】

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而屈服。

法曰:「上兵伐謀。」

1春秋時,晉平公2欲伐齊,使范昭3往觀齊國之政。

齊景公4觴5之。

酒酣,范昭請君之樽酌6。

公曰:「寡人之樽進客。」

范昭已飲,晏子7徹8樽,更為酌。

范昭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9曰:「能為我奏成周之樂十乎?吾為舞之。」

太師曰:「瞑臣⑾不習。」

范昭出。

景公曰:「晉,大國也。

來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

晏子曰:「范昭非陋於禮者,且欲慚吾國,臣故不從也。」

太師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惟人主舞之。

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

范昭歸報晉平公曰:「齊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

仲尼⑿〔聞之〕曰:「不越樽俎⒀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

【註釋】

1上兵伐謀:語出《孫子兵法·謀攻篇》。

2晉平公:春秋晉國國君,悼公之子,名彪,在位二十六年。

3范昭:春秋晉國大夫。

4齊景公:春秋齊國國君,莊公之弟,名杵臼,在位五十八年。

5觴(shāng):古代盛酒器。

這裡作動詞,以酒招待的意思。

6樽酌:樽(zǔn),本作「尊」,酒杯;酌,斟酒、飲酒的意思。

7晏子:即晏嬰。

春秋齊國大夫,夷維(今山東高密)人,字平仲。

8徹:通「撤」。

9太師:同「大師」中國古代樂官名。

十成周之樂:馬本及諸本皆作「成周公之樂」,與史載不符,故據《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第五》校改。

成周,古地名,即西周的東都。

成周之樂,謂周天子之樂曲。

⑾瞑臣:謂眼睛失明之臣。

春秋晉國著名樂師師曠生而目盲,善辨聲樂。

齊國樂官太師以「瞑臣」自稱,自謙之意,未必也是盲人。

⑿仲尼:即孔子。

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者。

⒀樽俎:俎(zǔ),古代祭祀時用以載牲的禮器。

樽俎,即盛酒肉的器一具,這裡指筵席。

⒁本篇史例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第五》。

【提示】

本篇以《謀戰》為題,旨在闡述如何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問題。

它認為,當敵人謀劃戰爭伊始,我就及時運用謀略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使其因圖謀敗露而向我屈服。

本篇引自孫子「上兵伐謀」一語,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

換言之,也就是運用謀略打破敵人的戰爭企圖,把戰爭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達到孫子所強調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目的。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說不以兵力直接與敵人交戰而又能夠戰勝敵人。

可以認為,這是孫子對戰爭所希圖達到的理想目標。

但是,必須看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力量處於優勢,形勢非常有利,並且有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主觀指導,才有可能不經流血犧牲而達成「全勝」這一理想目標。

如果忽視客觀條件,片面強調「謀戰」而否定「兵戰」的必要一性一,則勢必陷入不切實際的唯心主義泥淖之中,而給自己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這是戰爭指導者不可不加注意的問題。

春秋時晉平公為了進攻齊國,先派范昭往觀齊國政情。

齊相晏嬰運用其智謀於宴飲之間挫敗了范昭的多次挑釁,從而阻止了晉國即將攻齊的戰爭圖謀。

這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個例證。

晉國之所以打消進攻齊國的戰爭企圖,固然是晏嬰以其聰明才智和計謀挫敗晉使范昭肆意挑釁的結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齊國自桓公開創的霸主地位,雖然到了景公時期已經喪失,但齊國仍不失為中原大國之一。

晉平公要發動攻齊戰爭,對此是不能不有所顧忌的。

這也正是他首先派人往觀齊國政情,爾後決定進攻與否的根本原因。

【譯文】

凡在敵人開始對我進行戰爭圖謀的時候,我要及時運用謀略戳一穿它,使其陰謀無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

誠如兵法所說:「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

春秋時期,晉平公打算進攻齊國,便派大夫范昭去觀察齊國的政治動一態。

齊景公設宴進行招待,當酒喝得興致正濃時,范昭竟提出用齊景公的酒杯斟酒喝。

景公說:「那就用我的酒杯給客人進酒吧。」

當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換杯斟酒時,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進客。

范昭假裝喝醉了,不高興地跳起舞來,並對齊國太師說:「能為我演奏一支成周樂曲嗎?我將隨樂而起舞。」

太師回答說:「盲臣未曾學過。」

范昭無趣地離開筵席後,齊景公責備臣下說:「晉國,是個大國啊。

派人來觀察我國政局,如今你們觸怒了大國的使臣,這可怎麼辦呢?」

晏子理直氣壯地說:「范昭並不是不懂禮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國,所以我不能服從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給他進酒。」

太師接著說:「成周之樂乃是天子享用的樂曲,只有國君才能隨之而起舞。

而今范昭不過是一大臣,卻想用天子之樂伴舞,所以我不能為他演奏樂曲。」

范昭回到晉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齊國是不可進攻的。

因為,我想羞辱其國君,結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們的禮法,又被其太師識破了。」

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讚歎說:「不越出筵席之間,而能抵禦千里之外敵人的進攻,晏子正是這樣的人。」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