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四卷山戰:凡與敵戰,或居山林,或在平陸,須居高阜,恃其形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四卷山戰

百戰奇略

第四卷山戰

【原文】

凡與敵戰,或居山林,或在平陸,須居高阜,恃其形勢,順於擊刺,便於奔沖,以戰則勝。

法曰:「山陵之戰,不仰其高。

戰國,秦伐韓〔,軍於閼與〕。

韓求救於趙,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否?」曰:「道遠路狹,難救。

」又召樂乘而問曰:「可救否?」樂乘對如頗言。

又召趙奢問,奢曰:「道遠路狹,譬如兩鼠斗於一穴一中,將勇者勝。

」王乃令奢將,救之。

兵去趙國都三十里,壘,不進,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

」秦軍武安〔西〕。

有一人諫,奢立斬之。

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

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

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非趙地也。

」趙奢既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一晝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

軍壘成,〕秦聞之,悉甲而至。

軍士許歷請入諫,趙奢內之。

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

不然,必敗。

」奢曰:「請受教。

」歷曰:「請受刑。

」奢曰:「須後令至邯鄲。

」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者勝,後至者敗。

」趙奢曰:「諾。

」即發萬人趨之。

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遂解其圍。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無論是在山林地帶,還是在平原曠野,都必須佔據制高點,憑借此種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便於兵器擊刺殺敵,利於部隊奔衝陷陣,以此對敵作戰就能取得勝利。

誠如兵法所說:「在山陵地帶作戰,不要仰攻居高臨下之敵。」

戰國時期,秦國進攻韓國而駐軍於閼與,韓國向趙國求援。

趙惠文王召見大將廉頗,問道:「可不可以前去援救?」

廉頗回答說:「因為道路遙遠險狹,難以去救。」

趙王又召見樂乘來問:「可不可以前去援救?」

樂乘所答與廉頗一樣。

趙王又召見趙奢詢問,趙奢回答說:「雖然道路遙遠險狹,(但在這種地方作戰)恰似兩隻老鼠爭鬥在洞一穴一中,將是勇敢者取勝。」

趙惠文王於是任命趙奢為將前往援救閼與。

趙奢率軍離開趙國都城邯鄲三十里時,就構築營壘不再前進了,並且命令部隊說:「有誰敢為軍事問題進諫的就處以死刑。」

秦國軍隊進駐武安西。

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

趙奢率軍堅守營壘二十八天不行動,而且再次增築營壘。

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後把他放走。

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將非常高興,說道:「趙軍離開國都三十里就停止不再前進,並且一再增修營壘。

這樣看來,閼與將不是趙國的土地了。」

趙奢在送走秦軍間諜以後,下令部隊收拾盔甲而快速前進,兩天一一夜趕到了前線,命令優秀射手到距閼與五十里的地方駐紮下來。

營壘築成後,秦軍聽到這個消息,全軍立即趕來迎戰。

這時,軍士許歷為軍事問題請求進言,趙奢讓他進入帳中。

許歷說:「秦軍意想不到趙軍會一下子來到這裡,但他們迎戰的來勢很猛,將軍您必須集中兵力加強陣地以等待他們進攻。

不然的話,一定要失敗的。」

趙奢說:「我願意接受你的賜教。」

許歷說:「我請求接受您的刑罰。」

趙奢說:「等回到邯鄲後再聽候命令吧。」

許歷於是進一步獻策說:「誰先佔領北山誰就勝利,誰後到達那裡誰就失敗。」

趙奢聽後採納說:「那好吧。」

隨即發兵一萬迅速佔領了北山制高點。

秦軍後到,企圖爭奪北山,卻又攻不上去;趙奢乘勢揮軍反攻,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從而解除了閼與之圍。

【賞析】

本篇雖以《山戰》為題,但實質所闡述的是控扼制高點對作戰的重要一性一問題。

它認為,無論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對敵作戰,都應先敵搶佔制高點,從而使自己處於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

這樣,既可以發揮兵器的擊刺作用,又便於向敵人猛烈衝殺而取勝。

這裡所引「山陵之戰,不仰其高」語,系出自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意思是說,在山地作戰,對於已經先於自己而佔領了制高點的敵人,不要輕率對它實施仰攻,以免增大部隊傷亡而失敗。

此種主張在冷兵器時代作戰,是不無道理的。

然而,在火器發達的時代作戰,則並非對於先期控扼制高點的敵人一律不能實施仰攻,這要從戰場態勢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來確定是否採用仰攻戰法,不可主觀教條對待之。

這是兵家不可不加具體分析研究的問題。

戰國末期,即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的趙國救韓反擊秦軍的閼與之戰,趙軍之所以能夠比較順利地打敗秦軍,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趙軍統帥趙奢作戰指導的正確。

他奉命率軍離開國都邯鄲三十里後,採取止軍不前、增壘示敵以固守不戰之法,來麻痺秦軍,使敵人失去戰鬥警覺;爾後乘敵不備,「乃卷甲而趨之」,以突然行動迫近秦軍,收到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之效。

在雙方即將展開決戰之際,他又一反「有以軍事諫者死」的前令,適時採納了軍士許歷「先據北山」的正確建議,迅即發兵萬人先敵控扼了北山制高點;待秦軍剛到,立足未穩之際,立即「縱兵擊之」,打敵措手不及,結果大敗秦軍,遂解除了閼與之圍。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