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氣壽篇:本篇論述人的壽命與承氣的關係,故篇名叫「氣壽」。王充認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論衡》氣壽篇

論衡

氣壽篇

【題解】

本篇論述人的壽命與承氣的關係,故篇名叫「氣壽」。

王充認為,人壽命的長短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而是取決於人在母胎裡承受氣的多少厚保承受氣多的厚的,身體強健,壽命長,能活到百歲;反之則體弱,命短,夭折。

他用婦女生育過多、過密,孩子會早死的事例加以證明,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但把壽命長短說成是先天注定的,無法改變的,則又表現出宿命論的一面。

【原文】

4·1凡人稟命有二品:一曰所當觸值之命(1),二曰強弱壽夭之命。

所當觸值,謂兵、燒、壓、溺也(2)。

強壽弱夭(3),謂稟氣渥薄也(4)。

兵、燒、壓、溺,遭以所稟為命(5),未必有審期也。

若夫強弱夭壽,以百為數,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

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

始生而死,未產而傷,稟之薄弱也。

渥強之人,不卒其壽(6)。

若夫無所遭遇,虛居困劣(7),短氣而死,此稟之薄,用之竭也。

此與始生而死,未產而傷,一命也。

皆由稟氣不足,不自致於百也(8)。

【註釋】

(1)當:方,值。

觸:接觸,遭受。

值:逢,遇。

所當觸值之命:王充有時也稱它為「觸值之命」或「遭命」,指注定會遭到外來的、不可預測的凶禍(如戰爭、火災、壓、溺)而死亡的「命」。

(2)兵、燒、壓、溺:指被兵器殺死,火燒死,土壓死,水淹死。

(3)「強壽弱夭」是複述上文,疑應從上文「強弱壽夭」。

(4)氣:又稱元氣。

王充認為氣是構成一人 和萬物的物質元素,是天地星宿在不斷運動中自然而然地施放出來的。

(5)這句話可能有脫誤,根據《命義篇》,這句話的大意是:是人在母體稟氣時,遭到了兇惡環境(例如大雷雨)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命。

(6)不:疑作「必」。

本書《命義篇》有:「稟得堅強之性,則氣渥而體堅強,堅強則壽命長。」

義與此同,可證。

卒:荊

(7)劣:弱。

指人氣短力絀。

(8)致:達到。

【譯文】

人們承受(氣而形成的)壽命有兩種:一是恰好碰上(意外情況短命)

的命,二是因身體強弱而造成的壽命長短的命。

恰好碰上的意外情況,為被兵器殺死,火燒死,土壓死,水淹死。

體強長壽,體弱夭折,是說人承受氣的厚薄多少。

被兵器殺死、火燒死、土壓死、水淹死,是以遇上的承受的意外情況來決定的命,這就未必有確定的日期。

至於說人因身體強弱而造成的壽命長短,是以一百歲為界限,活不到一百歲,是因為承受的氣本身不充足,如果承受的氣多他的體質就強健,體質強健他的壽命就長;要是承受的氣少他的體質就虛弱,體質虛弱壽命就短,壽命短就多病,短壽。

剛生出來就死了,還沒有出生就亡了,都是承受的氣太少了的緣故。

承受的氣多,體質強健的人,必定能活滿他的百歲壽限。

至於說沒有什麼坎坷的遭遇,閒居在家,都會感到疲乏氣短,氣短而死,這是承受的氣少,被用盡了的緣故。

這與剛生出就死了,沒有出生就亡了的,同屬一種命,都因為承受的氣不充足,不能自己活到一百歲。

【原文】

4·2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

充實堅強,其年壽;虛劣軟弱,失棄其身。

天地生物,物有不遂(1);父母生子,子有不就(2)。

物有為實,枯死為墮;人有為兒(3),夭命而傷。

使實不枯,亦至滿歲;使兒不傷,亦至百年。

然為實、兒而死枯者,稟氣薄,則雖形體完,其虛劣氣少,不能充也(4)。

兒生,號啼之一聲 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5)。

何則?稟壽夭之命,以氣多少為主性也(6)。

婦人疏字者子活(7),數乳者子死(8)。

何則?疏而氣渥,子堅強;數而氣薄,子軟弱也。

懷子,而前已產子死(9),則謂所懷不活,名之曰懷(10)。

其意以為,已產之子死,故感傷之子失其性矣(11)。

所產子死,所懷子凶者(12),字乳亟數(13),氣薄不能成也。

雖成一人 形體,則易感傷,獨先疾病,病獨不治。

【註釋】

(1)遂:成功,順利。

(2)就:成就,成功。

(3)為:造,形成。

人有為兒:有的嬰兒出生了。

(4)充:滿,足。

這裡指充滿整個果實或嬰兒身體。

(5)嘶喝:聲音沙啞。

濕下:這裡指聲音低校

(6)性:性命,生命。

(7)字:懷孕,生育。

(8)數(shu朔):頻繁,多。

乳:生育。

(9)而:如果。

(10)懷:疑「殰」之誤。

殰(d*讀):胎未出生而死。

(11)感傷之子:悲傷時所懷的胎兒。

(12)凶:不吉,不幸。

這裡指夭亡。

(13)亟(q@氣):屢次,多。

【譯文】

人承受氣,有的充實而堅強,有的虛少而軟弱。

充實堅強的,他的壽命就長;虛少軟弱的,就會喪失他的生命。

天地生出萬物,萬物中有的長不成;父母生下子女,子女有的長不大。

萬物長成了果實,卻會枯死落下。

人生出了子女,卻會短命死亡。

假使果實不枯死,也能夠長到成熟;假使子女不死亡,也能夠活到百歲。

然而,長成了果實,生下了子女之所以會枯死短命,那是因為承受的氣太稀薄,雖然他們形體完整了,但是由於他們承受的氣虛而少,不能充滿整個果實和身體。

嬰兒出生,哭喊聲宏亮高亢暢通的就會長壽,聲音沙啞低小的就會夭折。

為什麼呢?因為承受長壽、夭折的命,是由氣的多少來決定它的。

婦女少懷孕,子女就會存活,多生育,子女則活不成。

那又為什麼呢?因為生育少氣充足,子女體質堅強;生育頻繁氣稀少,子女體質軟弱。

懷孕時,如果先前生下的孩子死了,人們就會認為這次所懷的胎兒活不成,於是命名它叫「殰」。

他們的意思認為,早先生下來的孩子死了,(母親必然很悲痛),所以悲傷時懷的胎兒就會失去他的正常壽命。

生下孩子死過的人,所懷的胎兒不吉利,生育頻繁,由於承受的氣稀薄,胎兒不能形成。

即使長成一人 的形體,也容易感染疾病受到傷害,而且唯獨他比別人先得疾病,這種疾病唯獨又治不好。

【原文】

4·3百歲之命,是其正也(1)。

不能滿百者,雖非正,猶為命也。

譬猶人形一丈,正形也。

名男子為丈夫,尊公嫗為丈人(2)。

不滿丈者,失其正也。

雖失其正,猶乃為形也。

夫形不可以不滿丈之故,謂之非形,猶命不可以不滿百之故,謂之非命也。

非天有長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

由此言之,人受氣命於天,卒與不卒(3),同也。

語曰:「圖王不成(4),其弊可以霸(5)。」

霸者,王之弊也。

霸本當至於王,猶壽當至於百也。

不能成王,退而為霸;不能至百,消而為夭。

王霸同一業,優劣異名;壽夭或一氣(6),長短殊數。

【註釋】

(1)正:正當,正常。

這裡指「正命」,即正常的壽限。

(2)嫗(y)玉):年老的婦女。

丈人:對老頭、老婦的尊稱。

(3)卒:年老壽終。

卒與不卒:這裡指能不能活百歲。

(4)王:王業。

指像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所建立的功業。

(5)弊:敗。

這裡是退一步、次一等的意思。

霸:霸業。

指像齊桓公等「五霸」所建立的功業。

漢代一般認為「王業」比「霸業」高一等。

引文參見桓譚《新論·王霸》、《後漢書·隗囂列傳》。

(6)或:疑作「同」。

上文有「王霸同一業」句式相同,可一證。

遞修本作「同」,可二證。

【譯文】

活到百歲,是人的正常壽限。

不能活滿百歲的,雖然不是正常壽限,但仍是壽命。

比如人的身高一丈,是正常形體。

所以稱男子為丈夫,尊稱老頭,老婦為丈人。

不滿一丈的,就喪失了人的正常身高。

即使喪失了人的正常身高,但仍就是人一體 。

身高不能因為不滿一丈的緣故,就說他不是人一體 ,如同人的壽命不能因為不滿一百歲的緣故,就說他不是壽命。

不是天支配著人壽命的長短,而是人承受的氣各有不同。

這樣說來,人是從天那兒承受氣與命,能不能活滿百歲,都相同。

俗話說:「謀取王業不成,退一步大約能稱霸。」

霸業,比王業次一等。

霸業本來應當達成王業的,就像人的壽命應當活到百歲一樣。

不能成就王業,退而稱霸;不能活到百歲,縮短而為夭折。

王業霸業同是治國之業,只是優劣的不同名稱;長壽與短命同是承受一種氣,只是壽命時間長短不同。

【原文】

4·4何以知不滿百為夭者?百歲之命也,以其形體小大長短同一等也。

百歲之身,五十之體,無以異也。

身體不異,血氣不殊。

鳥獸與人異形,故其年壽與人殊數。

何以明人年以百為壽也?世間有矣。

儒者說曰:太平之時,人民侗長(1),百歲左右,氣和之所生也(2)。

《堯典》曰(3):「朕在位七十載。」

求禪得舜(4),舜征三十歲在位(5)。

堯退而老,八歲而終,至殂落九十八歲(6)。

未在位之時,必已成一人 ,今計數百有餘矣。

又曰:「舜生三十,徵用三十(7),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8)。

適百歲矣。

文王謂武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9)。」

文王九十七而薨(10),武王九十三而崩(11)。

周公,武王之弟也,兄弟相差不過十年。

武王崩,周公居攝七年(12),復政退老,出入百歲矣(13)。

邵公(14),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時(15),尚為太保(16),出入百有餘歲矣。

聖人稟和氣(17),故年命得正數(18)。

氣和為治平(19),故太平之世多長壽人。

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物先秋後秋,則亦如人死或增百歲或減百也。

先秋後秋為期,增百減百為數。

物或出地而死,猶人始生而夭也。

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

傳稱老子二百餘歲(20),邵公百八十。

高宗享國百年(21),周穆王享國百年(22),並未享國之時,皆出百三十、四十歲矣。

【註釋】

(1)侗(t#ng通)長:高大。

(2)氣:這裡指陰陽之氣。

(3)《堯典》:儒家經書《尚書》中的一篇。

(4)禪(sh4n善):禪讓,君主讓位給賢者。

(5)三:《史記·五帝本紀》作「二」,可從。

(6)殂(c*粗陽)落:死亡。

(7)用:《尚書》原文作「庸」。

三:《史記·五帝本紀》作「二」,可從。

(8)陟(h@治)方:帝王到各地巡遊。

傳說舜到南方巡遊時死去。

(9)引文參見《禮記·文王世子》。

(10)薨(h#ng轟):周代諸侯死亡稱「薨」。

《禮記·曲禮下》:「天子死崩,諸侯曰薨。」

(11)崩:古代帝、後死亡稱「崩」。

以上參見《禮記·文王世子》。

(12)居攝:代理未成年君主執政。

(13)出入:特指呼吸。

這裡是活的意思。

(14)邵公:即召公、召康王。

周文王的兒子姬奭(sh@士)。

因采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或召伯。

曾佐武王滅商,被封於北燕。

成王時任太保,與其弟周公旦分陝而治,陝以西由他治理。

(15)康王:周康王,成王之子姬釗。

(16)太保:官名,西周設置,負責輔導君主。

(17)和氣:王充指的是陰氣、陽氣協調和諧之氣,他認為承受了這種氣就可以長壽。

但有時他又認為這種氣具有道德屬性,「聖人」就是承受過這種氣的。

(18)正數:正常壽限,指一百歲。

(19)治平:社會安定,天下太平。

王充認為社會的安定是由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支配的。

(20)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

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時期楚國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

據說《老子》一書為他所著。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者萊子。

參見《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21)高宗:商朝國君武丁,死後被祀為高宗。

從公元前1254年起在位五十九年。

享國:享有其國,指帝王在位。

參見《漢書·杜因傳·欽》。

(22)周穆王:姓姬,名滿。

西周國君,在位五十五年。

享國百年:《尚書·呂刑》:「王享國百年。」

【譯文】

怎麼知道不滿一百歲死去的算夭亡呢?以百歲作人的正常壽命,是因為人身體的大孝高矮都一樣(差不多)。

百歲人的身體,與五十歲人的身體,沒有什麼不同。

他們身體一樣,血與氣也相同。

鳥獸與人有不同的形體,所以它們的生命長短與人的壽數不同。

怎麼能證明人的年齡以百歲為壽數呢?(百歲的人)世間是有的。

儒者說:「社會太平的時候,人民身體高大,能活到百歲左右,那是由於陰氣陽氣調和而成的緣故。

《堯典》上說:「我堯在位七十年。」

尋求禪讓找到了舜,舜被徵召二十年後才即位。

堯退位養老,八年後去世,到死時已是九十八歲。

沒有在位的時候,一定已經成一人 ,如今計算歲數也該有一百多歲了。

又說:「舜有三十歲,被召用二十年,在位五十年,到去各地巡遊時才死。」

應當有百歲了。

文王對武王說:「我一百歲,你九十歲,我給你三歲。」

那文王就是九十七歲死,武王是九十三歲死。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兄弟相差不過十歲。

武王死,周公攝政七年,還政退休養老,活到百歲上下。

邵公,周公的兄長,到康王時,還做了太保,活了一百多歲。

聖人承受的是和氣,所以年齡都活到了百歲。

陰氣陽氣調和使社會得到安定,天下太平,所以,太平社會多長壽的人。

百歲的壽命,大概是人年齡的正常壽限,就像植物到秋死去,是植物生命的正常期限。

人超過百歲死與不到百歲死也標誌正常壽限。

植物有的在秋天前死去,有的在秋天後死去,這也同有人超過百歲死,有人不到百歲死一樣。

植物秋前死與秋後死都算正常期限。

植物有的長出地面而死,就像人剛出生而夭亡。

植物有的過了秋天不死,也同人的年齡超過百歲達到三百歲一樣。

傳說老子有二百多歲,邵公有一百八十歲。

高宗在位一百年,周穆王在位一百年,加上沒有在位的時間,都超出了一百三四十歲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論衡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