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
驗符篇
【題解】
本篇羅列了一些「符瑞」現象,以證明「漢德豐雍」,超越前代。
王充的目的是批駁俗儒厚古薄今的觀點,但由於歷史的局限,他僅用「符瑞」的出現來美化漢代統治者,寄希望於皇帝能選拔任用像他那樣的人才。
本篇不僅宣揚了「符瑞說」,而且也宣揚了陰陽五行家的「五德終始論」,所以其基調是消極的。
【原文】
59·1永平十一年(1),廬一江一 皖侯國民際有湖(2)。
皖民小男曰陳爵、陳挺,年皆十歲以上,相與釣於湖涯。
挺先釣,爵後往。
爵問挺曰:「釣寧得乎(3)?」
挺曰:「得。」
爵即歸取竿綸(4),去挺四十步所(5),見湖涯有酒樽(6),色正黃,沒水中。
爵以為銅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舉。
挺望見,號曰:「何取?」
爵曰:「是有銅,不能舉也。」
挺往助之,涉水未持,樽頓衍更為盟盤(7),動行入深淵中,復不見。
【註釋】
(1)永平:漢明帝年號。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2)廬一江一 :郡名。
楚、漢之際分秦九一江一 郡置,在今安徽廬一江一 縣一帶。
皖侯國:漢代分封的諸侯國,在今安徽潛山縣一帶。
民:涉下句『皖民』而衍。
《太平廣記》卷四百引《論衡》文無「民」字,當刪。
湖:指巢湖。
一稱焦湖,在今安徽省中部,湖呈鳥巢狀,故名。
(3)寧:作語助詞,無義。
(4)綸(lun輪):釣魚用的線。
(5)所:通「許」。
表約略數目。
(6)樽(ūn尊):古代的一種盛酒器。
(7)盟盤:古代諸侯舉行結盟儀式時用的一種盤子。
【譯文】
永平十一年,廬一江一 郡皖侯國邊境上有個大湖。
皖侯國百姓家有兩個男孩叫陳爵和陳挺,年齡都在十歲以上,他們一起到湖邊去釣魚。
陳挺先去釣,陳爵後來才去。
陳爵問陳挺:「釣著魚了嗎?」
陳挺說:「釣著了。」
陳爵立馬回去取釣竿和釣線,走到離陳挺四十步左右的地方,看見湖邊有個酒樽,顏色純黃,淹沒在水中。
陳爵以為是銅器,就到水中去取它,又滑又重不能搬動。
陳挺看見了,大聲問:「撈什麼東西?」
陳爵說:「這裡有銅器,搬不起來。」
陳挺過來幫助他,到水中還沒有抓住,酒樽立刻變成一個盟盤,下沉到深水之中,再也看不見了。
【原文】
59·2挺、爵留顧,見如錢等正黃數百千枝(1),即共掇摝(2),各得滿手,走歸示其家(3)。
爵父國,故免吏,字君賢,驚曰:「安所得此?」
爵言其狀,君賢曰:「此黃金也。」
即馳與爵俱往,到金處,水中尚多,賢自涉水掇齲爵、挺鄰伍並聞(4),俱競采之,合得十餘斤。
賢自言於相(5),相言太守(6)。
太守遣吏收取,遣門下掾程躬奉獻(7),具言得金狀。
詔書曰(8):「如章則可。
不如章,有正法。」
【註釋】
(1)枝:錢不能稱為枝,「枝」當作「枚」,形近而誤。
又《太平廣記》卷四百、《事類賦》九、《太平御覽》引《論衡》文並作「枚」,應據改。
(2)掇(duō多):拾齲摝:即「摭」字之訛。
又《太平廣記》、《事類賦》引並作「摭」,當據正。
摭(hī直):拾齲
(3)示:讓。
。
看。
(4)鄰:周代地方組織。
伍家為鄰,五鄰為裡。
伍:古代居民組織。
五家為一伍。
鄰伍:泛指鄰居。
(5)相:漢代各諸侯王國均設相,由朝廷委派。
王國的相,地位與太守相等;侯國的相,地位等於縣令或縣長。
這裡指皖侯國的相。
(6)太守:參見54·6注(8)。
這裡指廬一江一 太守。
(7)掾:即掾史。
參見34·9注(2)。
門下掾:指廬一江一 太守門下的屬官。
程躬:人名。
廬一江一 太守屬官。
《太平廣記》作「裕躬」。
《後漢書·明帝紀》:「永平十一年,漅湖出黃金,廬一江一 太守以獻。」
即指此事。
(8)詔書:指漢明帝下的詔書。
【譯文】
陳挺和陳爵守候在湖邊四下觀看,看到數百上千枚像錢一樣的純黃的東西,就一同撿取這些東西,各人撿得滿滿的兩手,跑回家拿給家裡人看。
陳爵的父陳國,是過去免職的官吏,字君賢,他大驚問道:「這是從什麼地方得到的?」
陳爵講述了撿到的情況,君賢說:「這些都是黃金呀。」
立即與陳爵一起跑去那裡,到了出現金子的地方,水中黃金還很多,君賢親自下水去拾齲陳爵和陳挺的鄰居們都聽說了,一齊來爭撿黃金,合計撿得十多斤。
君賢親自把這件事告訴了相,相又告訴了太守。
太守派官吏收取撿到的黃金,派門下屬官程躬將黃金獻給皇帝,詳細他講述了撿到黃金的情況。
皇帝下詔書說:「如果像奏章所說的那樣,就算了。
如果不像奏章所說的那樣,就要依法懲辦。」
【原文】
59·3躬奉詔書,歸示太守。
太守以下思省詔書(1),以為疑隱,言之不實,苟飾美也,即復因卻上得黃金實狀如前章(2)。
事寢(3)。
十二年(4),賢等上書曰:「賢等得金湖水中,郡牧獻(5),訖今不得直(6)。」
詔書下廬一江一 上不畀賢等金直狀(7)。
郡上賢等所採金自官湖水,非賢等私瀆(8),故不與直。
十二年,詔書曰:「視時金價,畀賢等金直。」
漢瑞非一,金出奇怪,故獨紀之(9)。
【註釋】
(1)省(xǐng醒):領悟。
(2)卻(xi細):通「郤」。
間隙,機會。
(3)寢:止息。
(4)十二年: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5)郡牧:即郡太守。
(6)訖(qi氣):通「迄」。
到。
直:通「值」。
代價,報酬。
(7)畀(bi閉):給。
(8)瀆(du獨):溝渠。
私瀆:屬於私家所有的溝渠。
(9)以上事參見《後漢書·明帝紀》。
【譯文】
程躬奉接了詔書,回來讓太守看。
自太守以下各級官吏思索領悟詔書的意思,認為皇帝懷疑奏章上有隱瞞的地方,說的情況不真實,作了不正當的粉飾美化,就又找機會向皇帝報告得到黃金的真實情況,內容和上次的奏章一樣。
這件事就擱下了。
永平十二年,君賢等人給皇帝上書說:「君賢等人從湖水中撿得黃金,郡長官把黃金獻給了皇帝,我們至今沒有得到報酬。」
皇帝下詔書令廬一江一 郡呈報不給陳君賢等人獻金報酬的具體情況。
廬一江一 郡呈報陳君賢等人所採取的黃金來自官家的湖水中,不是來自陳君賢等人的私家溝渠,所以不給報酬。
永平十二年,皇帝下詔書說:「比照當時黃金的價格,給陳君賢等人獻金的報酬。」
漢代的祥瑞不止一種,黃金出現特別怪異,所以單獨記下了這件事。
【原文】
59·4金玉神寶,故出詭異。
金物色先為酒樽,後為盟盤,動行入淵,豈不怪哉!夏之方盛,遠方圖物,貢金九牧(1),禹謂之瑞,鑄以為鼎(2)。
周之九鼎(3),遠方之金也。
人來貢之,自出於淵者,其實一也,皆起盛德,為聖王瑞。
金玉之世(4),故有金玉之應。
文帝之時,玉棓見(5)。
金之與玉,瑞之最也。
金聲玉色,人之奇也。
永昌郡中亦有金焉(6),纖靡大如黍粟(7),在水涯沙中,民採得日重五銖之金(8),一色正黃。
土生金(9),土色黃(10)。
漢,土德也(11),故金化出(12)。
金有三品(13),黃比見者,黃為瑞也。
圯橋老父遺張良書(14),化為黃石(15)。
黃石之一精一,出為符也。
夫石,金之類也,質異色鈞(16),皆土瑞也。
【註釋】
(1)牧:官名。
傳說古代的天下分為九州,各州的長官稱為牧。
(2)鑄以為鼎:傳說禹把九州貢來的銅鑄成九個鼎,世代相傳。
(3)周之九鼎:傳說就是夏禹鑄的九鼎。
(4)金玉之世:比喻太平盛世。
(5)玉棓見:參見58·9注(1)。
棓:通「杯」。
(6)永昌郡: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以新置哀牢人居地二縣,並割益州郡西部六縣置。
治不韋(今保山市東北),轄境相當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地區。
《後漢書·郡國志》:「永昌郡博南縣南界出金。」
(7)纖靡(mǐ米):細校
(8)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
(9)土生金:按陰陽五行說法,土可以生金。
(10)土色黃:按陰陽五行說法,五行中的「土」,是和五色中的黃色相配屬的。
(11)土德:按陰陽五行說法,朝代的更替是根據五行相剋的道理循環的,因為土可以克水,而秦是水德,所以說漢朝是土德。
(12)金化出:按陰陽五行說法,土可以生金,漢朝是土德,所以黃金作為瑞應就不斷化生出來了。
(13)三品:黃金、白金(銀)、赤金(銅)。
《漢書·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力中,赤金為下。」
(14)圯(yi宜)橋:古橋名,在一江一 蘇下邳縣(今一江一 蘇睢寧北)附近。
老父遺張良書:參見7·4注(4)。
(15)化為黃石:參見7·4注(5)。
(16)鈞:通「均」。
相同。
【譯文】
金玉是神奇的寶物,所以它們的出現奇怪異常。
金物的樣子先是酒樽,後來變成盟盤,游動沉入深水中,難道不奇怪嗎!夏朝正當全盛的時候,邊遠地區把當地的特產神怪之物繪成圖畫獻給朝廷,九州的長官向夏朝獻銅,夏禹認為這是祥瑞,把銅鑄成大鼎。
周朝的九鼎,是遠方的銅鑄成的。
遠方的人進貢的金和自然出現在水中的金,實質是一樣的,都是由於帝王有盛德,為聖王出現的祥瑞。
如金玉般的盛世,所以就有金玉出現的瑞應。
漢文帝的時候,玉杯出現。
金和玉在祥瑞中是無與倫比的。
金的聲音和玉的顏色,是人間極稀有的。
永昌郡中也有金,細小得像粟粒那樣大,在水邊的沙中,老百姓每天可以採得五銖重的金,一色純黃。
土生金,土色是黃色。
漢朝,屬土德,所以黃金就化生出來。
金有三個等級,黃金一再出現,因為黃色是漢朝祥瑞的標誌。
圯橋上一位老人授給張良一部兵書,後來老人又變成黃石,黃石之一精一變成老人出現,是漢朝的一種符瑞。
黃石,也是金一類的東西,質地雖然不同,顏色卻是一樣的。
【原文】
59·5建初三年(1),零陵泉陵女子傅寧宅(2),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長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莖葉紫色,蓋紫芝也。
太守沈酆遣門下掾衍盛奉獻(3),皇帝悅懌(4),賜錢衣食。
詔會公卿,郡國上計吏民皆在(5),以芝告示天下。
天下並聞,吏民歡喜,咸知漢德豐雍,瑞應出也。
四年,甘露下泉陵、零陵、洮陽、始安、冷道五縣(6),榆柏梅李,葉皆洽薄(7),威委流漉(8),民嗽吮之(9),甘如飴蜜。
五年,芝草復生泉陵男子周服宅上六本(10),色狀如三年芝,並前凡十一本。
【註釋】
(1)建初:漢章帝年號。
建初三年:公元78年。
(2)零陵:郡名。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桂陽郡置,治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轄境相當今湖南西南部和廣西東北角。
泉陵:古縣名。
東漢時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零陵縣。
傅寧:人名。
事跡不詳。
(3)沈酆(fēng豐):即沈豐,字聖達,東漢零陵太守。
衍盛:人名。
沈豐屬下官吏。
(4)懌(yi義):喜歡。
(5)郡:地方各郡。
國:分封的諸侯國。
上計吏:年終代表郡國入京報告戶口、墾田、錢谷等情況的官員。
民:此指沒有擔任官職的豪紳地主。
(6)零陵:古縣名。
秦置,西漢為零陵郡治所,治今廣西全州西南。
洮(tao桃)陽:古縣名。
在今廣西全州西北。
始安:古縣名。
在今廣西桂林市。
冷:據《後漢書·郡國志》應作「泠」。
泠(ling零)道:古縣名。
在今湖南寧遠東。
(7)洽(xia狹):浸潤。
薄:據遞修本應作「溥」。
溥(pǔ普):普遍。
(8)威委:即葳蕤(wēi rui威瑞陽平)。
形容樹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漉(lu鹿):水往下滲。
(9)嗽:通「漱」。
吮(shǔn順上聲):用嘴吸。
嗽吮:吸飲。
(10)周服:人名。
上:當是「土」之誤。
上文「傅寧宅土中」可證。
「宅上」非芝草所生之處。
【譯文】
建初三年,零陵郡泉陵縣女子傅寧的家裡,土中忽然長出五棵靈芝草,長的有一尺四五寸,短的有七八寸,莖葉全是紫色,是紫靈芝。
郡太守沈豐派門下屬官衍盛把紫芝奉獻給皇帝,皇帝非常喜歡,賜給錢、衣服和食物。
皇帝下令召集三公九卿、地方各郡、各諸侯國、上計吏、豪紳地主等,把紫靈芝的出現向全國公佈。
天下同時聞知此事,官民歡呼喜慶,都知道漢朝的功德隆盛,所以祥瑞出現了。
建初四年,甘露降下泉陵、零陵、洮陽、始安、泠道五個縣,榆柏梅李各種樹木的葉子普遍得到滋潤,茂盛的樹葉往下滴甘露,老百姓吸飲甘露,甘甜得像飴蜜一樣。
建初五年,靈芝草又在泉陵縣男子周服的家中長出六棵,顏色形狀與建初三年長的一樣,連同前面長出的共計有十一棵之多。
【原文】
59·6湘水去泉陵城七里(1),水上聚石曰燕室丘(2),臨水有俠山,其下巖淦(3),水深不測。
二黃龍現,長出十六丈,身大於馬,舉頭顧望,狀如圖中畫龍,燕室立民皆觀見之。
去龍可數十步,又見狀如駒馬,小大凡六,出水遨戲陵上,蓋二龍之子也。
並二龍為八,出移一時乃入(4)。
宣帝時,鳳皇下彭城(5),彭城以聞。
宣帝詔侍中宋翁一(6),翁一曰:「鳳皇當下京師,集於天子之郊,乃遠下彭城,不可收,與無下等。」
宣帝曰:「方今天下合為一家,下彭城與京師等耳,何令可與無下等乎(7)?」
令左右通經者語難翁一,翁一窮,免冠叩頭謝。
宣帝之時,與今無異。
鳳皇之集,黃龍之出,鈞也。
彭城、零陵,遠近同也。
帝宅長遠(8),四表為界(9),零陵在內,猶為近矣。
魯人公孫臣(10),孝文時言漢土德,其符黃龍當見。
其後,黃龍見於成紀(11)。
成紀之遠,猶零陵也。
孝武、孝宣時,黃龍皆出。
黃龍比出,於茲為四,漢竟土德也。
【註釋】
(1)湘水:即今湘一江一 。
(2)燕室丘:《水經·深水篇》云:「過泉陵縣西北七里,至燕室,邪入於湘。」
酈注云:「水上有燕室丘,亦因為聚名也。
其下水深不測,號曰龍淵。」
即指此處。
(3)淦:據遞修本應作「吟」。
吟:通「崟」(ying銀)。
高聳的樣子。
(4)時:時辰。
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
以上事見《後漢書·章帝紀》。
(5)彭城:郡名。
西漢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改楚國為彭城郡。
在今一江一 蘇徐州市一帶及山東、安徽部分地區。
(6)侍中:官名。
侍從皇帝的文官。
宋翁一:宋畸(jī基),西漢時人。
(7)令:涉下句「令」字而衍。
(8)帝宅:帝王居住的地方。
這裡借指帝王統轄的疆域。
(9)四表:四邊極邊遠的地方。
(10)公孫臣:人名。
西漢初年人。
(11)成紀:古縣名。
在今甘肅秦安北。
以上事參見《漢書·文帝紀》、《郊祀志》、《任敖傳》。
【譯文】
湘一江一 距泉陵城七里遠,一江一 水中有一座砂石堆成的小島叫「燕室丘」,一江一 邊有座山叫「俠山」,山下是陡壁懸崖,水深得測不到底。
兩條黃龍出現在這裡,長度超過了十六丈,身體比馬粗大,龍抬著頭四處觀望,形狀就像圖畫中畫的龍那樣,燕室丘附近的老百姓都望見了這兩條龍。
距兩龍大約數十步遠的地方,又看見形體像馬駒一樣大的龍,大大小小一共六條,從水中出來在丘陵上遊玩,它們是那兩條龍的兒子。
連同兩條龍一起共為八條龍,出水經過一個時辰才進入水中。
漢宣帝時,鳳凰降落在彭城郡,彭城郡把這件事報告了皇帝。
漢宣帝下詔詢問侍中宋翁一,翁一說:「鳳凰應當降落在京城,停落在天子祭天的地方,竟遠遠地降落在彭城,不可取,和沒有降落一樣。」
漢宣帝說:「當今天下統一成一家,降落在彭城和降落在京師是一樣的,怎麼能把它看作和沒有降落一樣呢?」
皇帝命令左右通曉經書的人反駁宋翁一,翁一理屈辭窮,取下頭冠向皇帝叩頭謝罪。
漢宣帝的時候,與現在沒有什麼區別。
鳳凰的停落,黃龍的出現,都是同樣的。
彭城和零陵距都城遠近差不多。
帝王的領土又長又遠,四邊以極遠的地方為疆界,零陵郡在四表之內,仍然是很近的了。
魯地人公孫臣,在漢文帝時說漢朝屬土德,漢朝的符瑞應當是黃龍出現。
以後,黃龍在成紀縣出現。
成紀縣的遠近,和零陵一樣。
漢武帝和漢宣帝時,黃龍都出現過。
黃龍接連出現,到這次出現共有四次了,漢朝完全了它的土德。
【原文】
59·7賈誼創議於文帝之朝(1),云:「漢色當尚黃(2),數以五為名(3)。」
賈誼,智囊之臣,雲色黃數五,土德審矣。
芝生於土,土氣和,故芝生土(4)。
土爰稼穡(5),稼穡作甘,故甘露集。
龍見,往世不雙,唯夏盛時二龍在庭(6),今龍雙出,應夏之數,治諧偶也(7)。
龍出往世,其子希出,今小龍六頭並出遨戲,像乾坤六子(8),嗣後多也。
唐、虞之時,百獸率舞,今亦八龍遨戲良久。
芝草延年,仙者所食,往世生出不過一二,今並前後凡十一本,多獲壽考之證,生育松、喬之糧也(9)。
甘露之降,往世一所,今流五縣,應土之數,德布濩也(10)。
皇瑞比見,其出不空,必有象為,隨德是應。
【註釋】
(1)創議:首先建議。
(2)色:服色。
漢色當尚黃:意即漢朝是土德,土色黃,所以漢朝應當以黃色作為服色。
(3)名:稱。
這裡指標誌。
數以五為名:按陰陽五行說法,五行中的「土」是和數字中的「五」相配屬的。
漢是土德,所以漢朝應當崇尚「五」,制定禮儀制度時,應以「五」作標準數,如法冠高五寸,官印以五字等。
(4)土:《證類本草》卷六引《論衡》云:「芝生於土,土氣和,故芝草生。」
義較今本為長。
「芝生」下一「土」字涉下文衍。
(5)稼穡(se色):耕種和收穫。
土爰稼穡:參見《尚書·洪苑》。
(6)二龍在庭:傳說夏朝對曾有兩條龍出現在宮廷裡。
(7)諧偶:一致,相同。
(8)乾坤六子:據《周易·說卦》的解釋,八卦中除乾卦為父,坤卦為母外,震、坎、艮三卦象征三男,巽、離、兌三卦象征三女,合稱乾坤六子。
(9)松、喬:傳說中的古代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
糧:據說仙人以靈芝草為食糧。
(10)濩(hu護):廣泛傳播。
【譯文】
賈誼在漢文帝在位時首先建議,說:「漢朝的服色應當崇尚黃色,數字應當以五作為標誌。」
賈誼是足智多謀的大臣,說崇尚黃色和五這個數字,可見漢朝確實是土德了。
靈芝草生長在土中,土氣調和,所以靈芝草生長。
土是適合耕種收穫的,莊稼長出來味道甘甜,所以甘露就彙集。
龍出現,以往不見雙數,只有夏朝興盛時有兩條龍出現在朝廷,當今龍成雙出現,符合夏朝時龍出現的數目,說明漢朝的統治與夏朝同樣好。
以往出現龍,小龍極少出現,當今六條小龍一起出現遊玩嘻戲,就像乾坤六子,象徵子孫後代很多。
唐堯、虞舜的時候,各種野獸都歡舞,當今也有八條龍遊玩嘻戲了很長時間。
靈芝草可以延年益壽,是仙人吃的東西,以往長出來不過一二棵而已,當今連同前後長出的總共十一棵,這是很多人將會獲得長壽的徵兆,因為靈芝草是養育赤松子、王子喬一類仙人的食糧埃甘露降落,以往降一個地區,當今散佈五個縣,符合土德所崇尚的數字,這是由於漢朝的功德廣泛傳播的緣故。
大的祥瑞連接出現,它們的出現不是平白無故的,必然有所象徵,是密切應合了漢朝的功德的。
【原文】
59·8孔子曰:「知者樂(1),仁者壽(2)。」
皇帝聖人(2),故芝草壽征生。
黃為土色,位在中央(3),故軒轅德優(4),以黃為號(5)。
皇帝寬惠,德侔黃帝(6),故龍色黃,示德不異。
東方曰仁(7),龍,東方之獸也(8),皇帝聖人(9),故仁瑞見(10)。
仁者(11),養育之味也,皇帝仁惠,愛黎民,故甘露降。
龍,潛藏之物也,陽見於外,皇帝聖明,招拔巖穴也(12)。
瑞出必由嘉士(13),祐至必依吉人也。
天道自然,厥應偶合(14)。
聖主獲瑞,亦出群賢。
君明臣良,庶事以康。
文、武受命,力於周、邵也(15)。
【註釋】
(1)知:通「智」。
(2)仁:仁愛。
《莊子》:「愛人利物謂之仁。」
引文參見《論語·雍也》。
(2)人:據文意,當作「仁」。
(3)位在中央:按陰陽五行說法,五行中的「土」是和東、南、西、北、中五方的中央相配屬的。
(4)軒轅:即黃帝。
參見8·6注(1)。
(5)以黃為號:用「黃」字作為名號。
《史記·五帝紀》:「黃帝名軒轅,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風俗通·皇霸篇》:「黃者,光之厚也,中和之色,德四季與地同功,故先黃以別之也。」
(6)侔(mou謀):等同。
黃帝:即軒轅氏。
(7)東方曰仁:據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說,儒家的五種道德規範與五方相配屬,東方屬仁,西方屬義,北方屬禮,南方屬智,中央屬信。
(8)東方之獸:按陰陽五行說法,「鱗」是和東方相配屬的,龍是鱗類之長,所以說它是東方之獸。
參見《呂氏春秋·孟春紀》。
(9)人:據文意,當作「仁」。
(10)仁瑞:指龍。
因為龍和仁都配屬東方,所以稱龍為仁瑞。
(11)仁:據遞修本,應作「甘」。
「仁」不得言味。
(12)巖穴:巖穴之士。
指隱居的人才。
(13)嘉士:與下文的「吉人」都指賢臣。
(14)厥應:指祥瑞與人事相應合。
偶合:王充認為,祥瑞與人事相應合是自然而然的巧合,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
參見本書《偶會篇》。
(15)周、邵: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邵公姬奭(shi士)。
【譯文】
孔子說:「聰明的人快樂,仁愛的人長壽。」
漢代皇帝聖明仁愛,所以作為長壽象徵的靈芝草就出現了。
黃色是土相配屬的顏色,位置配屬五方的中央,所以軒轅氏功德高尚,用「黃」字作為名號稱「黃帝」。
漢代皇帝寬厚仁惠,功德與黃帝相等,所以龍的顏色是黃色,表示漢代皇帝的功德和黃帝沒有兩樣。
東方屬仁,龍,是東方之獸,皇帝聖明仁愛,所以仁瑞就出現了。
甘味,是滋養萬物的味,皇帝仁惠,愛護老百姓,所以甘露就降下來了。
龍,是潛藏著的神物,卻公開出現,象徵皇帝聖明,收羅選用隱居的人才。
祥瑞出現一定是因為有了賢臣,福祐到來必定是因為有了良臣。
天道自然無為,這種應合是偶然碰到了一起。
聖主遇到祥瑞,也就會碰巧出現很多賢良的人才。
君王聖明臣下賢良,所有的事情因此都辦理得很好。
周文王和周武王承受天命,是得力於周公和邵公的輔佐。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