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錄》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問曾靜:旨意問你書內云「明亡之恨」等語。前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義覺迷錄》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

大義覺迷錄

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

【原文】

問曾靜:旨意問你書內云「明亡之恨」等語。

前明之亡國,亡於流寇李自成之手,與我朝毫無干涉。

自有明之季,政教不修,綱紀廢弛,內則盜賊紛起,李自成等擾亂殘虐,淪陷京師,外則邊警時聞,各處蒙古外藩,皆為勁敵。

是蹂一躪 中國,消耗明之元氣,非獨本朝也。

況我太祖創業以來,並無取明之天下之心。

太宗皇帝曾勒兵入關徇地,直到山東臨清,周視京城,縱獵南苑,數日乃歸。

明朝並不能一矢加遺。

彼時若欲取明之天下,豈不易如反掌?蓋我祖宗列聖惟冀息兵安民,解仇釋忿。

屢欲與明朝和好,而明之君臣總置之不問。

迨李自成已陷北京,明愍帝殉國而死,明祚已絕,明位已移,始請兵我朝,來除寇亂。

太宗皇帝命將興師,兵至山海關,一戰而勝。

李自成二十萬之眾,望風逃竄,席捲長驅,是以我世祖皇帝君臨萬邦,廓清群寇,救億萬臣民於水火之中,為明朝報仇雪恥,是我朝深有德於前明,顯然著明可白萬世者也。

我朝得國較之湯武征誅,更為名正言順,何明亡之有恨乎?以李自成之橫行中原,所過殘破,明朝糜餉百萬,曾不能少抗其鋒。

賊兵一至城下,長驅直入,李自成唾手得明之天下。

是明之兵力,萬萬不如流寇甚明。

當李自成既陷京師之後,其志方張,一精一銳之鋒未嘗少挫,更增明之叛臣降卒以助其勢。

而我朝兵威甫及,如摧枯拉朽,只經山海關一戰,流賊即亡魂奪魄,奔逃潰敗。

由是而論,我朝之兵力聲勢,與明何啻相懸雲壤乎?設若取明之天下,已早取矣,何待流賊之摧殘乎?惟以仁義為心,不肯代有其國。

本朝之光明正大若此,今你懷叛逆之心,若在明朝,即是流寇李自成。

而乃以明亡致恨為詞,曾不反心自問乎?你還有何說?

【譯文】

問曾靜:皇上問你,你在書信裡有「明亡之恨」等說法。

明朝的亡國,滅亡在流寇李自成的手裡,與我清朝沒有絲毫關係。

自從明朝未亡時候,國家的政治便已腐敗,綱常禮教鬆弛頹廢。

國內盜賊四起,李自成等人四處流竄,殘忍暴虐,攻佔了京城,邊境也是警報時聞,各地的蒙族和其他藩屬,都成了大敵。

所以踐踏中國,消耗明朝國力的元氣,不只僅是我們大清朝。

何況我太祖開始創建帝業以來,並沒有奪取明代天下的心思。

我太宗皇帝曾經帶兵進入山海關視察地形,一直到達山東臨清,繞著京城巡視,在南苑(皇家獵園)盡情圍獵,幾天之後才回去,明朝並沒有能力射我們一支箭。

那個時候如果想奪取明朝的天下,難道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因為我的列祖列宗,只希望平息戰火,百姓平安,解除雙方仇恨。

我們幾次想和明朝和好,但是明朝的君臣總置之不理。

等到李自成已攻陷了北京,明朝的崇禎皇帝以死殉國,明國體已經滅亡,明的皇位已經轉移,才到我清朝請求派兵去除亂賊。

太宗皇帝命令將領率領部隊,到了山海關,一戰而勝,李自成二十萬大兵望風而逃,我軍像卷蓆子一樣長驅直入。

因此我世祖皇帝親臨中原登上皇位,掃清了大批叛賊,把億萬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為明朝報了仇,洗掉恥辱。

所以我大清王朝對明朝實有大恩大德,是十分明顯的,可以清清楚楚告訴後代萬世。

我朝得以統一中國,比起商湯和周武王征伐桀、紂,更加名正言順,哪有什麼明朝滅亡的仇恨?李自成橫行中原,所經過的地方到處一片殘破,明朝耗費百萬銀子的軍餉,都不能和他們稍稍對抗。

賊兵一到京城下面,便長驅直入,李自成不費絲毫的力量得到了明朝天下。

所以明朝的軍隊萬萬比不上流寇是很明顯的。

李自成攻陷京城以後,他的鬥志仍強盛,一精一銳的鋒芒不曾遭到一點點挫折,又增添了明朝的變節大臣和投降的士兵來為他助威。

而我朝威猛軍隊剛一接觸便摧枯拉朽,只經過山海關這一戰,流賊就失魂落魄,逃亡潰敗。

從這方面來看,我朝的兵力和聲勢,與明朝相比何止相差天地之遠呢!假設如果想奪取明朝的天下,早已經得到了,何必等流賊們糟踏呢?只是因為我朝心存仁義,不願意代替他們佔有中國。

本朝是如此光明正大,而你卻有叛逆之心。

如果是在明朝,你就是流寇李自成,你還拿明朝亡國大恨作為話柄,你就不會反省一下自己嗎?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原文】

曾靜供:這個源頭,彌天重犯從前全然不知,蓋因失父太早,獨居山僻窮陋者,已數十餘年左右。

附近不惟無史冊可以借觀稽考,而鄉一黨一 鄰里,並無知事老成傳聞,但知本朝代明而有天下,初不知有明之天下,早已失之於流寇之手。

直至舊冬,聞大人之說後,又得仰讀聖諭,乃知本朝全是以仁義而興,直駕千古莫媲,其弘功偉績之在當世。

不惟明之君臣感其恩,戴其力,即在當時之草木,亦莫不被德而蒙惠。

蓋有明之季,上下怠慢,政教全然蕩廢不舉,綱紀頹然倒墜不整,內則任宦官把持國政,外則聽諸藩剝削民力,荒一婬一縱恣,無禮無學,遂致民不聊生,奔入賊一黨一 ,四起為敵。

在外官兵望風而靡,所以賊得長驅,直抵京師。

當此之時,生民流離困苦,殘殺慘掠,直不啻如水火之告急。

太宗皇帝龍興東海,政舉教修,仁聲仁聞,施及薄海內外,並未萌一點取天下之心。

曾勒兵入關,縱獵南苑,以期為明解仇釋怨,息兵而安民。

而明之君臣,竟置之不問,由是振旅東歸,當時若有一毫利天下之心,取明直如反掌之易耳。

又何待賊陷京城,愍帝身殉國難,明祚已絕,明位已移,請求除寇安亂,而後興師命將乎?即此一舉,較之武王觀兵孟津,以冀紂惡之改悔,心事更光明正大,表裡無憾。

況入關一戰而勝,李自成二十萬之眾流寇,亡魂奪魄,潰散奔逃,掃蕩廓清,當時天下之眾如出深淵,如睹父母。

世祖皇帝由是發政施仁,撫臨天下,救億萬生靈之苦於水火之中,而天下之感戴者,不惟在明之君臣雪恥復仇,銜結莫報。

而為億萬生靈救死扶生,其大德直與天地同流。

由是看來,湯武雖以仁興,而君臣一倫猶不能脫然無憾。

所以當時成湯不免有慚德,武庚不免以殷叛。

豈若本朝之有天下得於流賊之手,名正言順,明臣、漢人皆感激深切,樂為效力致死者乎!彌天重犯從前陷於不知,任臆狂悖,妄引《春秋》以自誤,所以有「明亡之恨」等語。

到今知之,痛悔流涕,幾不欲生,而且蒙恩高厚,更覺無地自容了,復有何說。

【譯文】

曾靜供:這個事情的源頭,犯了彌天大罪的我從前一點也不知道。

因為我很早就死了父親,獨身住在窮山僻野已經幾十年,我的周圍,不只是沒有書籍可以借來觀看考究,即使是鄰居鄉親,也沒有知道這些事的老成一人 傳告。

我僅知道本朝代替明代佔有了天下,當初不知道明代的天下早已經失在流寇的手裡了。

直到去年冬天,聽到大人的解釋後,又能夠榮幸讀到聖上的諭旨,才知道本朝全都是憑借仁義而興起,在漫長的歷史上一枝獨秀而沒有朝代能比的。

這些豐功偉績在當代,不只是明代的君臣感恩戴德,即使是當時的無情草木,也沒有不蒙受皇恩聖德的。

因為明朝時,朝庭上下鬆弛懈怠,政治教化全都廢弛不修,綱常風紀頹廢不整。

內部是宦官把持朝政,外部是聽任各個藩王剝削老百姓,荒一婬一放縱,禮教不存。

以至於民不聊生,投奔亂賊,四下大亂,在外地的官兵們望風而逃,所以叛賊能夠長驅直入,到達北京。

在這個時候,老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遭到亂賊慘殺掠奪,危急不下於水火之災。

太宗皇帝在東海地方興起,修明政治,教化大道,仁義的名聲傳遍四海內外,而且沒有萌生一點奪取天下的心思。

太宗皇帝曾經帶兵入關,在南苑盡情打獵,來期待和明朝解除怨仇,平息戰火,使百姓安居樂業。

而明朝君臣,竟置之不理,因此遺憾地回去了。

在當時如果有一毫謀取天下的想法,奪取明朝正是易如反掌的事,又何必等叛賊攻陷京城,崇禎帝以死殉國,明朝已亡,明皇位已失,接到平叛除寇的請求後,才命令將領率軍隊出發嗎?這樣的行動,比較起武王陳兵孟津,希望用兵力壓使殷紂王有改悔之心,想法更加光明正大,內心外表沒有絲毫感到缺憾的。

何況進入山海關後一次戰鬥便擊敗了李自成二十萬多的軍隊,亂賊失魂落魄,四下逃亡潰散。

掃蕩了敵人,平定了天下。

當時天下百姓,像從深淵中掙扎了出來,像看到了父母。

世祖皇帝從此發佈了一系列仁政措施,安撫天下百姓,把億萬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而且天下感恩戴德的人,不只是為明代的君臣報了仇,洗掉恥辱,使他們結草啣環也無法報答恩惠,而且把億萬百姓從死亡中救出,這樣的功績,可與天地同存。

從這方面看來,商湯武王雖然憑借仁政興國,但在君臣倫理上,還不能夠超脫,沒有遺憾,所以在當時商湯不免有慚愧之心,而武庚也免不了打著為殷雪恥的旗號,背叛周朝。

哪裡比得上本朝擁有的天下是從流賊手中得到,名正言順,明朝臣子和漢族人都十分感激,樂意為本朝拚死效力呢!犯了彌天大罪的我從前被蒙蔽,一無所知,狂妄任性,錯誤地引用《春秋》的話來論證,所以有了「明亡之恨」等說法。

到現在知道實情後深感後悔,流淚不止,幾乎不想再活下去,而得到了如此浩蕩的皇恩,更覺慚愧得無地自容了,哪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義覺迷錄
雍正向天下頒布《大義覺迷錄》的始末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二、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二、華夷之間、人獸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三、清朝統治八十年後,造成地塌天荒,神哭鬼號嗎...四、社會出現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否可以歸咎於君王呢...五、整個大清國的人民到處都在呼號怨恨嗎?六、像岳鍾琪一樣臣事清朝的人就是低頭屈節、效忠...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八、對於孔子的《春秋》大義,豈可以亂臣賊子之心...九、對於一個臣民來說,到底什麼是榮辱生死的大義...十、那些狂肆譭謗皇帝的謠言傳語到底從何而來?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十二、「五星聚,黃河清」的瑞祥徵兆到底是什麼因...十三、被曾靜奉以為師的呂留良到底是何許人也?一、曾靜等人各處行走,糾合叛逆之人的緣由如何?二、大清國裡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三、著述《格物集》的劉先生,其人其書是什麼情形...四、如果皇帝只應孔、孟、程來做,那麼漢、唐、宋...五、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乾之九五」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盜竊天位的強盜呢,還是驅逐...八、到底是中華之外,四面皆是夷狄」呢,還是天下...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十、科舉制度僅僅是講名講利、卑污苟賤而不知恥的...十一、你曾靜為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十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建邦、割據而治真的適合...十三、邊地民族全是無恥無狀的小人,難道沒有像堯...十四、對於夷狄入主中原,難道一定要誅戮討伐,而...十五、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十六、你曾靜自命為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十七、程顥提出的選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經證明行不...十八、雍正錢發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謠「...十九、為什麼山西百姓爭先恐後為國效力,忠誠愛戴...二十、有人誣蔑你的父親有盜竊的劣跡,母親有淫亂...二十一、自稱忠民義士的曾靜,你為什麼要甘願赴蹈...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現,湖南連年水災,這些說...二十三、雲貴兩地民風淳厚,服教樂善,以至感召豐...二十四、孔廟失火和慶雲出現是禮樂制度遭受厄運的...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二、雍正皇帝是勵精圖治,愛撫百姓,還是謠言所傳...三、皇上調撥糧食是平抑物價,還是倒賣糧食做生意...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還是草菅人命,濫殺無...五、雍正皇帝是霸嫂為妃,還是按照慣例讓她們居在...忠誠報國、公正無私的岳鍾琪與叛逆曾靜有鮮明的對...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二、我張熙久居僻壤窮鄉,怎麼會誤入歧途,隨師造...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不過是為了...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於」字而謀取皇...二、朕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三、朕之「屠弟」,正是為了不負皇考付託之重,顧...呂留良怎麼得罪了聖祖皇帝在天之靈,而落致戮屍梟...一、我是怎樣受呂留良思想毒害,而成為彌天重犯的...二、亂臣賊子呂留良是怎樣把我們引入歧途的?一、本朝子民嚴鴻逵追隨呂留良效顰狂吠,謾罵誹謗...二、曾靜痛心疾首地說:「我這過去的禽獸,如今是...一、秀才造反,實在是自投羅網二、假結同盟,這樣才誘出真情三、追根溯源,呂留良正是罪魁禍首急下詔書,各路兵馬展開大緝捕一、感泣悚惶,披肝瀝膽再上奏折二、謹慎行事,乞請皇上睿鑒三、追查謠言,務必要剷除禍根副都統海蘭等奏折天羅地網,長沙黨羽插翅難逃一、境內出逆匪,以致巡撫受牽連二、檢討失誤,湖南巡撫願立新功刑部侍郎杭奕祿等奏折曾靜等人為什麼要捕風捉影、...湖廣總督邁柱奏折曾靜等人在湖南被捕審的經過一、張熙堂叔張勘被追捕的經過二、繼續搜捕毛儀及其兩子的經過一、應將曾靜案及其主犯押送湖南對質二、曾靜等供詞及押解犯人進京安排雍正上諭沈在寬詩「陸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二、臣下的確夙夜兢兢,稽察辦案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雍正上諭仁君何以要對彌天重犯網開一面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冒名王澍傳播謠言的犯人浙江總督李衛奏折在浙江繼續查訪逆黨情況陝西總督岳鍾琪奏折《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確是覺世...浙江總督李衛奏折謊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虛驚鬧劇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湖南人為什麼非要將曾靜沉潭...雍正上諭對呂留良及家屬最後應如何判決安徽巡撫程元章奏張秀公等供詞南方幾省與王朝有關...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要繼續對張應星的會客日記上的...雍正上諭朱軾等編纂的駁呂留良之書應該頒發各地學...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曾靜已到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一、對呂留良孫輩心有不忍,從寬免死,改判流放二、嚴鴻逵、沈在寬諸人應凌遲處死,戮屍梟首示眾一、將攻擊先王的曾靜、張熙緝拿進京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