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錄》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曾靜供:彌天重犯幼承父訓讀書,粗知仰體朝廷作養人材之意,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義覺迷錄》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

大義覺迷錄

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

【原文】

曾靜供:彌天重犯幼承父訓讀書,粗知仰體朝廷作養人材之意,不肯虛度歲月,自了其生。

平常有志於聖賢《大學》之道,期勉強躬行實踐,以副朝廷之望。

無奈身處幽僻山谷,名人文士足跡不到,而慈父棄世又早,且家貧力單,勢不能出外遠遊,就正有道。

直到中年,得知呂留良為文人所宗,而其議論,亦間有幾處與本心相合者,遂不覺好之,妄引為修身之助。

其中有論《論語》上問管仲兩章,以為此乃論聖賢出處節義之大,且有說華夷之分,大過於君臣之義等語。

遂妄聽其說,以為士子立身,必先從出處起腳。

初不知本朝列聖相承,備極禮樂文明之盛,亙千古所未有,與《論語》當時所指,何啻天懸地隔。

因先錯看此文在胸,適值雍正四、五兩年,湖廣、廣東等處百姓搬家到四川,往還間有從彌天重犯門前過者,傳說西邊有個岳公,甚愛百姓,得民心,西邊人最肯服他。

那傳說的百姓也不知道岳公是什麼名字,是甚官職。

後到雍正五年冬,彌天重犯前次所供何立忠,傳說陝西有個總督,其肯盡忠愛民,當今皇帝每每過疑他,防他權重,屢次召他進京,要削奪他的兵權,殺戮他。

那總督畏懼,連召幾次不敢進京,皇上見得他守死不肯進京,轉疑得深了。

繼而因這總督原是朝中大臣朱軾保舉的人,皇上隨遣大臣朱軾親到陝西召那總督,那總督不得已,同朱軾一齊進京陛見,奏說皇上用人莫疑、疑人莫用等語。

皇上聽說如此,也就如此輕帶過,又見他親身來了,前疑稍釋,乃復遣他回陝西去。

那總督不肯去,要人保他方肯去。

皇上問朱軾,朱軾不肯保,又問九卿大臣,九卿大臣亦不敢保,皇上乃親自保他去了。

出京門方四日,又有個大臣奏本,說那總督與大臣朱軾,內外一陰一結一黨一 援,觀皇上屢次召那總督進京,那總督不肯進京,則他目中無君命可知。

乃朱軾到他任上,他又不疑,而欣然進京,則他與朱軾為心腹又可知。

今日回歸陝西,朱軾是原保舉的人,理應保他,乃又不保,此是朱軾脫身之法,明曉得那總督將來必有變志,所以不保他,期後日皇上責備他不得。

於是皇上翻悔無及,前疑愈堅,乃差姓吳名荊山的朝官去趕追那總督,那總督不肯轉身,這朝官吳荊山就在路上自刎了。

於是這總督到任,隨上本章,說皇上有如許不是處。

此是何立忠在永興縣十九都石筧村,低聲獨自告訴彌天重犯的話。

在何立忠當日,竟記不得那總督的姓名,他也只聽說有此事。

彌天重犯聞得此話,以為那上本的總督,畢竟曉得宮中事情的確,方敢如此直言。

後又聞得彌天重犯前次所供陳象侯說,茶陵州有個陳帝錫,傳說有個本章,其上本的臣子,姓岳名鍾琪。

彌天重犯到此方知前所傳甚愛百姓之岳公者,即岳鍾琪也,岳鍾琪即何立忠所傳之陝西總督也。

其實當時發狂作悖,因先吃緊呂留良華夷之謬論在胸,復聞得何立忠、陳象侯傳說陳帝錫所說有個本章如此,又適值四、五兩年收成不好,遂孟浪有是舉。

誰知事事與所聞如寒暑晝夜之相反,而身徒犯一個極惡莫大的罪過。

【譯文】

曾靜供:彌天重犯自小聽從父親的訓戒用功讀書,也粗略地知道朝廷重視人才,所以不肯荒廢歲月,虛度人生。

平時立志學好四書五經,打算將來躬身實行,報效朝廷。

但沒奈何身處幽僻山谷,名人文士足跡不到,而慈父去世又早,況且家裡貧困,力量單薄,沒有辦法和機會出外遠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走上正道。

直到中年,才得知呂留良被文人所尊崇,對他的那些議論之中,也深得有一些與本心相合,就不自覺地愛好上它,荒謬地把它當作修身的旁助了。

他的言論中有論《論語》上問管仲兩章,以為這是講聖賢出在何處具有重要意義的正確論述,其中還有說重華人鄙夷人的民族意識大於君臣之義等話。

所以就不加思索,妄信其說教,以為名士君子立身處世,必先重民族意識。

原先不知道本朝列聖相傳而繼承,已經是文明盛世,千古未有。

與孔子在《論語》裡講的,何至是天地懸殊,不相符合。

由於有這種錯誤認識,又加上當時正值雍正四、五年間,湖廣、廣東等處有百姓搬家到四川,往還間有從彌天重犯門口過的人們。

傳說西邊有個姓岳的大人,很愛百姓,很得民心,西邊的人都很尊敬佩服他。

那些傳說的百姓也不知道岳公是什麼名字,是什麼官職。

後來到了雍正五年冬天,還是彌天重犯前面幾次所供的何立忠,

又傳說陝西有個總督,非常盡忠愛民,當今皇帝常常懷疑他,怕他威重權高,對朝廷形成威脅,所以屢次召他進京,要削奪他的兵權,並想殺掉他。

那位總督非常害怕,連召幾次,都不敢進京。

皇上見他死守任上,不肯進京,反而對他疑忌更深了,後來又聽說這位總督是朝中大臣朱軾保舉推薦的人,皇上就派遣大臣朱軾親自到陝西召那總督,那總督不得已,只有同朱軾一同進陛見,並向皇上奏說用人莫疑,疑人莫用等語?

皇上聽到這個諫議,也就從輕帶過疑慮頓釋,又見他親自來了,也就不忌前嫌,仍派他回陝西繼續任職。

但是這時候那總督不肯去,要求有人保他他才肯去。

皇上問朱軾,朱軾不肯保了,又問九卿大臣,九卿大臣也不敢保,皇上就親自保他去了。

出京門才四天,朝中有個大臣向皇上奏了一本,說那總督與大臣朱軾,暗結私一黨一 ,裡應外合,縱觀皇上屢次召那總督進京,那總督不肯進京,說明他目中無君。

等到朱軾到他任上,他才消除疑慮,欣然進京,這又可知他同朱軾的確是心腹了。

今日回歸陝西,本來朱軾是原保舉之人,照理還應保他,可是卻不保了,這是朱軾脫身之法。

他深知那總督將來必有反志,所以不再保他,以防備皇上日後對他責備。

於是皇上十分後悔,對那總督疑忌更深,馬上派遣一位叫吳荊山的朝廷官員前去追趕那總督,但是那總督不肯轉身回京,這朝官吳荊山沒有辦法,就在路上自刎了。

於是這總督到任之後,隨即上了一道本章,說皇上有很多不是之處。

這些話是何立忠在永興縣十九都石筧村,低聲獨自告訴彌天重犯的話。

在何立忠當天說這些話時,竟然沒有想起來那總督的姓名,他也不過是聽說有此事。

彌天重犯聽到這些謠言之後,就以為那上本的總督,必然瞭解朝廷中的情況,所以才敢大膽直言。

後來又聽到彌天重犯前幾次供出的陳象侯說,茶陵州有個陳帝錫,傳說有個本章,其上本的臣子叫岳鍾琪。

經過這多方傳言,彌天重犯到此時才知道所傳的很愛百姓的岳公,就是岳鍾琪,岳鍾琪就是何立忠所傳的陝西總督。

其實當時發狂作亂,因先受了呂留良華夷尊鄙謬論的影響,又聽到何立忠、陳象侯傳說陳帝錫所說有個本章,又適值四、五兩年收成不好,就做出了這個魯莽的舉動。

誰知事實與所傳完全相反,使自己白白地陷入罪惡的泥潭。

【原文】

到今日彌天重犯伏讀皇上朱批岳鍾琪奏折,方知皇上之至誠御下,並無一點疑貳之心,而大德感人,恩禮又復兩極其至。

而岳鍾琪之仰體聖心,委身報國,亦無一點避嫌之跡,而其赤忠血誠,一片敬事之念,到此也無以復加。

即此處張熙一事而論,夫論道義到至一精一至當,不可毫髮移易,而其謹慎周密,小心一精一詳,不動聲色,不露形跡,而自然使人獻誠抒悃於其前。

此非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不能到,況其聰明睿智,更多神武而不殺者乎!

此所謂君聖臣賢,元首股肱,同稱一體;而上下一交一 孚,一德一心,不啻如父之視子,子之事父之切。

且於此有以見得我皇知人之明,用人之當,委人之專,任人之誠,淵衷至虛至明,處事至中至正,亙千古而罕覯。

此天下之賢良才俊,抱道蓄德之儒,焉得不共聚一朝而樂為之用,各致其力,各致其身哉。

彌天重犯到此,翻思從前以犯悖之舉,獻議於岳鍾琪,實為醉生夢死,冥頑無知,更有何說!但當時雖是彌天重犯罪大惡極,天道不容,所以自行敗露至此;其實彌天重犯此舉,莫之為而為,覺得有個人在身後催促之使動一樣,此不是今日方敢如此說,當時《知幾錄》上亦略言及此意,難逃聖明洞鑒。

所不解者,彌天重犯自反,當身雖為禽一獸 ,其實平日並無半點過惡得罪於天,而祖父以來,歷世積善,常言三代行善人家,在彌天重犯的祖父,可稱得一句十代積善人家,不知如何流到彌天重犯的身上,竟犯一個赤族磔一屍一的大罪。

且事發奉拿之會,彌天重犯聞得此信,自料當身固不免於寸磔萬剮,而且遺禍於家門,憂憤填心,決計自荊此時思欲一望 火投火,望水投水,以求速死,以免誅連,然竟不能得死,彼時解此緣故不得。

【譯文】

時至今日,彌天重犯伏讀皇上批復的岳鍾琪那些奏折,才知道皇上駕御臣下,以至誠的態度處事,一點也不疑心,真是大德感人。

而岳鍾琪也十分體諒皇上的心情,以獻身的精神報效國家其忠心赤誠的態度,也是沒有一點可以懷疑的。

就拿處理張熙一事來說,不說道義上多麼正確,單講其處理辦法,就可以知道忠心為事的程度,每一步都謹慎周密,小心一精一詳,不露聲色,不顯形跡,而自然賺取人向他吐露真情。

這不是那種臨事而害怕,好算計而不能成事者所能做到的,況且也體現了他的聰明智慧、神武英賢。

這就叫做君明臣賢,元首股肱,同為一體。

上下互相信服,君臣同德同心,好像父親對待兒子,兒子孝順父親那樣。

從此處,也可以看到我皇上知人之明,用人之當,委人之專,任人之誠。

心地光明,處事中正,真是千古少有。

這樣,天底下那些有德有才的人,怎麼會不被朝廷所用呢?怎麼會不盡忠效命呢?

彌天重犯到這時,反思從前的狂妄之舉,竟向岳鍾琪獻議謀反,真是到了醉生夢死、冥頑無知的程度,實在是沒有任何可說的!但當時彌天重犯的舉動,今日想來,倒是無為而為,壞事變成了利國利民的好事,成為反面教員而昭示於天下。

當時就隱隱覺得,好像有個人在冥冥當中促使自己那樣去做。

這個感覺今天清醒過來後,才敢這樣說。

當時《知幾錄》上也大略有這種意思,結果到底難逃聖明洞鑒。

自己所以想不開的只有一點,彌天重犯自身反叛朝廷,本身雖為禽一獸 ,可是平日並沒有半點過錯、半點罪惡得罪老天爺。

自我祖父以來,累世積善,可以稱為三代行善之家。

而在彌天重犯的祖父那一代,可以稱得上十代積善之家,不知落到彌天重犯身上,竟不知不覺犯下了一個誅滅九族的大罪。

而且事情敗露的時候,彌天重犯一聽到凶信,自己預料會被千刀萬剮,而且禍及全家,當時憂憤填胸,決計自荊真是達到了看到火就想投火,看到水就想投水的地步,只求馬上死掉,以免誅連他人,可是想死卻死不了,實在無法解釋其中原因。

【原文】

到今日想來,若使彌天重犯當時即死,不惟皇上不得洞鑒彌天重犯致罪之由,且皇上深居九重,又何由知得外面許多奸回造謗,有許多悖義興譏?且事到今日,以彌天重犯如是之罪,蒙皇恩如是之寬宥,今又傳旨釋放彌天重犯之老母幼子,並憫念彌天重犯等炎暑過傷,命醫調和,惟恐不得其所。

然若彌天重犯生民未有之大罪,亦無以顯皇上生民未有之大德。

由是看來,彌天重犯無為而為,當年有此狂悖之舉,求死不死,今日得蒙寬宥之典。

皆因皇上道隆德盛,以天理言之,不當妄詆;本朝名正言順,以天道方之,不可輕議。

所以皇天篤佑,故默使彌天重犯之山鄙無知,冒昧上書於皇上一德同心之大臣,以顯皇上之大德如天於山陬海,表本朝得統之正於地久天長。

不然,湖山萬里之外,奸一黨一 之流謗,何由得知?窮鄉陋儒之胸,呂留良之逆說,何由得解?豈不全是個天在此主持默使!至若謂傳言之人,彌天重犯以如是之罪,尚蒙皇上寬赦之典,則傳說浮言者,若能悔改,亦必從寬貸。

況傳說者未必即是造言者,諭旨煌煌,早已體恤及隱,彌天重犯何所顧慮?而敢於隱匿,忍於隱匿,以負我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乎!除前此所供外,實實別未有人傳說。

【譯文】到今天想來,也可能是天意,如果彌天重犯當時就死去,不但皇上不能知道原因,而且更不會瞭解皇宮之外竟有那麼多奸人造謠誹謗朝廷,散發反叛悖論。

而且事情發展到今天,像彌天重犯這樣的大罪,還能得到皇上如此寬大。

近來又傳旨釋放彌天重犯的老母幼子,還憐念彌天重犯怕炎暑過傷,命醫調和,惟恐得不到妥善的照顧。

假如沒有彌天重犯這樣未有的大罪,也無以顯皇上愛護百姓未有的大德。

由此看來,壞事變成了好事,彌天重犯無為而為,當年有此狂妄之舉,求死不死,今日又受到皇上寬宥之恩典。

這全部是因為皇上道德聖明,按天理來講,就是不得妄自詆毀的緣故。

本朝名正言順,從天道這個角度講,不可隨便地毀譽。

所以上天護佑,暗中使彌天重犯這山鄙無知之人,去冒昧上書給皇上同心同德的大臣,來顯示皇上大德恩澤於四海之內,天命所歸於地久天長。

不然,湖山萬里之外,那些奸一黨一 流言誹謗,怎麼能夠知道。

像窮鄉陋儒呂留良那些叛逆之說,又怎麼能夠公開?這不完完全全是老天爺在這裡暗中指使嗎?至於所謂傳言之人,像彌天重犯這樣的罪,還受皇上的寬赦恩典,何況他們呢,如果能悔改,也必然從寬處理。

況且那些傳言的人,未必就是造言之人,皇上的聖旨就如光照四方的旭日一樣,早已對這方面體恤備至,彌天重犯會有什麼顧慮呢?怎麼能再隱瞞,忍心隱瞞,而辜負皇上的天高地厚之恩呢?除了前幾次所供出的人外,確實再沒有聽到別人傳說。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義覺迷錄
雍正向天下頒布《大義覺迷錄》的始末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二、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二、華夷之間、人獸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三、清朝統治八十年後,造成地塌天荒,神哭鬼號嗎...四、社會出現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否可以歸咎於君王呢...五、整個大清國的人民到處都在呼號怨恨嗎?六、像岳鍾琪一樣臣事清朝的人就是低頭屈節、效忠...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八、對於孔子的《春秋》大義,豈可以亂臣賊子之心...九、對於一個臣民來說,到底什麼是榮辱生死的大義...十、那些狂肆譭謗皇帝的謠言傳語到底從何而來?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十二、「五星聚,黃河清」的瑞祥徵兆到底是什麼因...十三、被曾靜奉以為師的呂留良到底是何許人也?一、曾靜等人各處行走,糾合叛逆之人的緣由如何?二、大清國裡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三、著述《格物集》的劉先生,其人其書是什麼情形...四、如果皇帝只應孔、孟、程來做,那麼漢、唐、宋...五、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乾之九五」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盜竊天位的強盜呢,還是驅逐...八、到底是中華之外,四面皆是夷狄」呢,還是天下...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十、科舉制度僅僅是講名講利、卑污苟賤而不知恥的...十一、你曾靜為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十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建邦、割據而治真的適合...十三、邊地民族全是無恥無狀的小人,難道沒有像堯...十四、對於夷狄入主中原,難道一定要誅戮討伐,而...十五、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十六、你曾靜自命為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十七、程顥提出的選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經證明行不...十八、雍正錢發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謠「...十九、為什麼山西百姓爭先恐後為國效力,忠誠愛戴...二十、有人誣蔑你的父親有盜竊的劣跡,母親有淫亂...二十一、自稱忠民義士的曾靜,你為什麼要甘願赴蹈...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現,湖南連年水災,這些說...二十三、雲貴兩地民風淳厚,服教樂善,以至感召豐...二十四、孔廟失火和慶雲出現是禮樂制度遭受厄運的...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二、雍正皇帝是勵精圖治,愛撫百姓,還是謠言所傳...三、皇上調撥糧食是平抑物價,還是倒賣糧食做生意...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還是草菅人命,濫殺無...五、雍正皇帝是霸嫂為妃,還是按照慣例讓她們居在...忠誠報國、公正無私的岳鍾琪與叛逆曾靜有鮮明的對...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二、我張熙久居僻壤窮鄉,怎麼會誤入歧途,隨師造...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不過是為了...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於」字而謀取皇...二、朕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三、朕之「屠弟」,正是為了不負皇考付託之重,顧...呂留良怎麼得罪了聖祖皇帝在天之靈,而落致戮屍梟...一、我是怎樣受呂留良思想毒害,而成為彌天重犯的...二、亂臣賊子呂留良是怎樣把我們引入歧途的?一、本朝子民嚴鴻逵追隨呂留良效顰狂吠,謾罵誹謗...二、曾靜痛心疾首地說:「我這過去的禽獸,如今是...一、秀才造反,實在是自投羅網二、假結同盟,這樣才誘出真情三、追根溯源,呂留良正是罪魁禍首急下詔書,各路兵馬展開大緝捕一、感泣悚惶,披肝瀝膽再上奏折二、謹慎行事,乞請皇上睿鑒三、追查謠言,務必要剷除禍根副都統海蘭等奏折天羅地網,長沙黨羽插翅難逃一、境內出逆匪,以致巡撫受牽連二、檢討失誤,湖南巡撫願立新功刑部侍郎杭奕祿等奏折曾靜等人為什麼要捕風捉影、...湖廣總督邁柱奏折曾靜等人在湖南被捕審的經過一、張熙堂叔張勘被追捕的經過二、繼續搜捕毛儀及其兩子的經過一、應將曾靜案及其主犯押送湖南對質二、曾靜等供詞及押解犯人進京安排雍正上諭沈在寬詩「陸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二、臣下的確夙夜兢兢,稽察辦案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雍正上諭仁君何以要對彌天重犯網開一面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冒名王澍傳播謠言的犯人浙江總督李衛奏折在浙江繼續查訪逆黨情況陝西總督岳鍾琪奏折《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確是覺世...浙江總督李衛奏折謊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虛驚鬧劇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湖南人為什麼非要將曾靜沉潭...雍正上諭對呂留良及家屬最後應如何判決安徽巡撫程元章奏張秀公等供詞南方幾省與王朝有關...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要繼續對張應星的會客日記上的...雍正上諭朱軾等編纂的駁呂留良之書應該頒發各地學...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曾靜已到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一、對呂留良孫輩心有不忍,從寬免死,改判流放二、嚴鴻逵、沈在寬諸人應凌遲處死,戮屍梟首示眾一、將攻擊先王的曾靜、張熙緝拿進京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