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錄》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上諭: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懷保萬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義覺迷錄》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

大義覺迷錄

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

【原文】

上諭: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懷保萬民,恩如四海,膺上天之眷命,協億兆之歡心,用能統一寰區,垂庥奕世。

蓋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

此天下一家,萬物一體,自古迄今,萬世不易之常經。

非尋常之類聚群分,鄉曲疆域之私衷淺見所可妄為同異者也。

《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蓋德足以君天下,則天錫佑之,以為天下君,未聞不以德為感孚,而第擇其為何地之人而輔之之理。

又曰:「撫我則後,虐我則仇。」

此民心向背之至情,未聞億兆之歸心,有不論德而但擇地之理。

又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惟有德者乃能順天,天之所與,又豈因何地之人而有所區別乎?我國家肇基東土,列聖相承,保萬邦,天心篤佑,德教弘敷,恩施遐暢,登生民於衽席,遍中外而尊親者,百年於茲矣。

【譯文】

皇上諭旨:自古帝王取得天下,沒有不是由於一心想保護百姓,恩惠遍施全國,而受到上天的一寵一 信,並取得億萬百姓的歡心,才能統一全國,並將帝位一代代地傳下去。

因為教養百姓的根本道理,就在於惟有仁德的聖人才有資格當天下的君王。

這是使天下一家,萬物一體,從古到今,萬世不變的規律,決不是平常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或靠同一鄉里或地域的私誼淺見,可以隨意擁護誰反對誰去做君王的。

《書經》裡說:「上天是不講親疏情面的,只幫助有仁德的人取得天下。」

只有仁德夠得上作君王的,上天才降恩保佑他成為君王。

沒有聽說過不以仁德去取得上天的感動和信任,而僅靠他是什麼地方的人就去保佑他做君王的道理。

又說:「撫育我的是我的君王,虐待我的是我的仇敵。

這是民心擁護或反對的常情,沒聽說過受天下百姓擁護的君王,不是依靠他的仁德政績,而是看他是什麼地方人的道理。」

又說:「順應天道的才能昌盛,背逆天道的一定滅亡。」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順應天道,上天賜給人的,又豈能因為他是什麼地方的人而便區別對待嗎?我大清國創業於東北地方,幾代聖人相繼承襲帝位,保護了天下的安定,受到上天的深厚關懷,道德教化弘揚廣大,恩惠遍及很遠的地方,給百姓以應有的地位,受到中外的尊敬親近,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原文】

夫我朝既仰承天命,為中外臣民之主,則所以蒙撫綏愛育者,何得以華夷而有更殊視?而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以為君,則所以歸誠效順,盡臣民之道者,尤不得以華夷而有異心。

此揆之天道,驗之人理,海隅日出之鄉,普天率土之眾,莫不知大一統之在我朝。

悉子悉臣,罔敢越志者也。

乃逆賊呂留良,凶頑悖惡,好亂樂禍,攏彝倫,私為著述,妄謂「德?以後,天地大變,亙古未經,於今復見」。

而逆徒嚴鴻逵等,轉相附和,備極猖狂,餘波及於曾靜,幻怪相煽,恣為譭謗,至謂「八十餘年以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

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

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詩》言「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者,以其僭王猾夏,不知君臣之大義,故聲其罪而懲艾之,非以其為戎狄而外之也。

若以戎狄而言,則孔子周遊,不當至楚應昭王之聘。

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刪定之時,不應以其誓列於周書之後矣。

蓋從來華夷之說,乃在晉宋六朝偏安之時,彼此地丑德齊,莫能相尚,是以北人詆南為島夷,南人指北為索虜,在當日之人,不務修德行仁,而徒事口舌相譏,已為至卑至陋之見。

今逆賊等於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之時,而妄判中外,謬生忿戾,豈非逆天悖理,無父無君,蜂蟻不若之異類乎?且以天地之氣數言之,明代自嘉靖以後,君臣失德,盜賊四起,生民塗炭,疆圉靡寧,其時之天地,可不謂之閉塞乎?本朝定鼎以來,掃除群寇,寰宇安,政教興修,文明日盛,萬民樂業,中外恬熙,黃童白叟,一生不見兵革,今日之天地清寧,萬姓沾恩,超越明代者,三尺之童亦皆洞曉,而尚可謂之昏暗乎?

【譯文】

我朝既然秉承天命,作為中外臣民的君主,那麼蒙受我朝撫育愛護的百姓,怎能用中原和邊遠地區來區分和歧視呢!而中外臣子和百姓,既然共同尊奉我大清朝為君主,那麼就應誠心擁護並為我朝效力,以盡臣子和百姓的責任,尤其不應當以中原內地和邊遠民族的區分而產生異心。

用這來揣測天道,驗證人情,即使在海角天涯日出之鄉,普天下的百姓,也沒有不知道我朝是大一統的國家。

凡是我朝的子民和臣下,是沒有敢於越規的想法的。

可是逆賊呂留良,是個兇惡狂悖的人,好亂樂禍,擾亂倫理綱常,私自著述書籍,狂悖地一胡一 d自宋恭帝德?年以後,天地有了大變,是自古以來沒有見過的,而到今天又重複出現」。

而他的徒弟嚴鴻逵等,又互相附和,猖狂到極點。

餘波又影響到曾靜,受希奇古怪的言論煽動,恣意地詆毀誹謗,胡說什麼「八十多年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這些逆賊的本意,不過是說本朝只是滿洲的君主,而進關當了整個中國的皇帝,錯誤地懷著地域、民族的偏見,故意捏造一些言論來進行誹謗譏諷。

而他們不懂得本朝原居地為滿洲,好比中國人有籍貫於某地一樣。

古代的大舜籍貫是東夷,周文王籍貫是西夷,這絲毫不能損害他們聖人的光輝。

《詩經》裡說過:「痛擊北狄和西戎,嚴征荊楚使知痛」,是因為他們僭稱王號,不懂得尊重周朝天子而喪失了君臣大義,所以數說他們的罪行並加以征伐,並不是稱他們為戎狄,就是把他們劃為外國。

如果把戎狄解釋成外國,那麼孔子周遊列國,就不應該接受楚昭王的聘請。

而秦穆公稱霸於西戎,如把西戎當成外國,那麼孔子在刪定《詩經》時,就不應當把《秦風》列在周朝國風的後邊了。

至於過去把中國分為華夷的說法,是產生於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當時中國分裂為很多小國,彼此之間地域都很小而道德威望也差不多,誰也壓不倒誰而有能力統一中國,所以北方的人便攻擊南方人為島夷,南方人便指責北方人為索虜。

在那時候的人,不懂得去修整道德實行仁義,而只知道從口舌上去互相譏諷,已成為一種十分卑鄙和十分淺陋的錯誤思想。

而逆賊一夥,在今天中國統一,漢族與少數民族一家共處的時候,而去荒謬地劃分中外,錯誤地製造矛盾怨恨,這豈不是違背天理,無父無君,連蜂蟻都不如的禽一獸 嗎?現在且用天地間的氣數來說,明代是嘉靖朝以後,君臣們喪失道德,盜賊四起,百姓們受到苦難,國家疆域也得不到鞏固。

在當時的天地,氣運難道能不說是閉塞不暢嗎!本朝統一中國以來,掃除了國內寇亂,全中國得到安寧,政治教化興旺發達,文明之風一天比一天強盛,百姓們安居樂業,從內地到遠疆,到處一片祥和氣氛,百姓從兒童直活到成為白髮老翁,一輩子也沒遇見過兵災。

今天國家天地清靜安寧,全國百姓受到恩惠超過了明朝時期,這是連三尺孩童也都知道的事實,這怎麼能說成是天昏地暗呢?

【原文】

夫天地以仁愛為心,以覆載無私為量。

是為德在內近者,則大統集於內近,德在外遠者,則大統集於外遠。

孔子曰:「故大德者必受命。」

自有帝王以來,其揆一也。

今逆賊等以冥頑狂肆之胸,不論天心之取捨,政治之得失,不論民物之安危,疆域之大小,徒以瑣瑣鄉曲為阿私,區區地界為忿嫉,公然指斥,以遂其昧棄彝倫,滅廢人紀之逆意。

至於極盡狂吠之音,竟敢指天地為昏暗,豈皇皇上天,鑒觀有赫,轉不如逆賊等之智識乎?且逆賊呂留良等,以夷狄比於禽一獸 ,未知上天厭棄內地無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為內地主,若據逆賊等論,是中國之人皆禽一獸 之不若矣。

又何暇內中國而外夷狄也?自詈乎?詈人乎?

且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

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

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至於漢、唐、宋全盛之時,北狄、西戎世為邊患,從未能臣服而有其地。

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從來為君上之道,當視民如赤子,為臣下之道,當奉君如父母。

如為子之人,其父母即待以不慈,尚不可以疾怨忤逆,況我朝之為君,實盡父母斯民之道,殫誠求保赤之心。

而逆賊尚忍肆為訕謗,則為君者,不知何道而後可也。

【譯文】

天地是以仁愛為核心,天蓋著人類,地載著人類,對任何人都不偏向的,所以道德文明在內地昌盛的,則皇帝就會誕生在內地;道德文明昌盛於邊遠地區的,則皇帝也可以出生在邊疆地區。

孔子說過:「所以大仁大德的人必然受天命的眷顧。」

自從中國有帝王以來,這道理是始終如一的。

現在這伙逆賊,以頑固不化狂妄無倫的心胸,不講天心的所向,國家政治上的得失,不講百姓及萬物的安定和危難,和國家疆域的大小,而僅僅抱著狹隘鄉土觀念的私心,以地區界限來發洩忿懣和嫉妒其他地區的人,公然指責我朝,妄圖順遂他們拋棄倫理綱常,毀滅做人處世的道理的叛逆思想。

至於狂吠達到極點,竟敢指責天地為昏暗,豈有皇天上蒼,英明赫赫,反不如這伙逆賊的知識高遠嗎!而且逆賊呂留良等人,把夷狄比成禽一獸 。

他們不知道上天厭棄內地缺少仁德的聖人,才關懷愛護我們處於外夷邊遠地區的人,天命讓邊疆地區的聖人做了中國內地的皇上。

如果按逆賊們的論調,邊遠地區的人是禽一獸 ,那麼內地的人就連禽一獸 都不如了。

還有什麼空閒心思去區別內中國外夷狄。

這是自己罵自己?還是罵別人呢?而且自古中國統一的時候,國家疆土都並不廣大,其中有不服王化的,便責斥他們是夷狄。

比如夏、商、週三代以前的有苗、荊楚、狁等地,就是現在的湖南、湖北、山西。

而在今天,把這些地方說成是夷狄地方能行嗎?至於到漢、唐、宋等朝代全盛的時期,還有北狄、西戎等少數民族,世代在邊境上作亂,而各朝代皇帝從來沒有征服過他們並佔有其地,所以有疆界的區分。

自我朝統一了中國,在中原即皇帝位以後,使蒙古等極邊遠的少數民族部落都統一入中國版圖,使中國的疆土開拓得更加廣遠,這真是中國每個臣民的大幸事,怎麼還能去硬行分裂中國,講劃分華夷界限的論調呢!從來作為君主的道德標準,就是要愛民如子;作為臣子的道德標準,就是應當尊奉君王如父母。

比如作為兒子的人,他的父母對他不夠慈愛,他還不應當因此產生怨恨而忤逆雙親。

何況我朝的皇上,實實在在盡到了像父母愛護兒子—樣愛護百姓,竭盡最大誠心去保護自己的百姓,而逆賊等還要忍心去肆意誹謗,那麼使做君王的人真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對待百姓才可以了。

【原文】

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

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於明之後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鼓惑愚民,現被步軍統領衙門拿獲究問。

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

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

似此蔓延不息,則中國人君之子孫,遇繼統之君,必至於無噍類而後已,豈非奸民迫之使然乎?

況明繼元而有天下,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

以綱常倫紀言之,豈能逃篡竊之罪?至於我朝之於明,則鄰國耳。

且明之天下喪於流賊之手,是時邊患肆起,倭寇一騷一動,流賊之有名目者,不可勝數。

而各村邑無賴之徒,乘機劫殺,其不法之將弁兵丁等,又借征剿之名,肆行擾害,殺戮良民請功,以充獲賊之數。

中國民人死亡過半,即如四川之人,竟致靡有孓遺之歎。

其偶有存者,則肢體不全,耳鼻殘缺,此天下人所共知。

康熙四五十年間,猶有目睹當時情形之父老,垂涕泣而道之者。

且莫不慶幸我朝統一萬方,削平群寇,出薄海內外之人於湯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

是我朝之有造於中國者大矣,至矣!至於厚待明代之典禮,史不勝書。

其藩王之後,實系明之子孫,則格外加恩,封以侯爵,此亦前代未有之曠典。

而胸懷叛逆之奸民,動則假稱朱姓,以為構逆之媒。

而呂留良輩又借明代為言,肆其分別華夷之邪說,冀遂其叛逆之志。

此不但為本朝之賊寇,實明代之仇讎也。

【譯文】

從前在康熙年間,各處有奸徒發動擾亂,動不動的就藉著朱三太子的名義活動,比如一念和尚、朱一貴等都如此,真是屈指不可勝數。

近來還有山東人張玉,假稱姓朱,偽托是明朝皇帝的後代,遇到算命的推算,說他有帝王之命,希望用這來鼓動、迷惑一些無知百姓來為他效力,現在已經被步軍統領衙門逮捕審問。

自古以來,不同姓氏的人,先後建立王朝進行統治,而前朝皇帝的家族,臣服於後一朝代的人很多,否則也是隱匿姓名,隱居不作官而表現自己氣節,從來沒有像本朝有這麼多的奸刁民眾假冒姓朱,企圖動搖盅惑人心。

如果這種風氣蔓延下去,不加平息,那麼以後中國皇帝的子孫,如遇上改朝換代的新皇帝時,必然會被弄得一個也活不下去,這豈不是被那些奸刁百姓逼迫到這等地步上去了嗎?況且明朝代替元朝而統一中國,明太祖就是元朝的子民百姓。

如用綱常倫理來說,是無法逃掉犯上篡位的罪責的!至於我朝和明朝的關係,則是鄰國關係,何況明朝是滅亡在流寇李自成的手裡。

當時明朝邊境時遭禍亂,倭寇一騷一撓沿海,流寇的名稱多到無法計算,而各鄉村城鎮的流一氓 無賴,乘機殺人搶劫。

不法官兵又藉著征剿匪患的名義,到處禍害百姓,有殺良民冒充殺土匪的數字以請功勞,使中國百姓死亡過半。

就拿四川一省來說,竟然到了幾乎一個不剩的地步。

偶然有倖存下來的人,也往往肢體不全,耳鼻殘缺,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實。

到康熙四五十年間,還有目睹過當時情況的父老,哭泣著敘述當時的慘狀。

並且沒有不慶幸我朝統一天下,削平了各地寇亂,把全國人民救出了水深火熱之中而得安坐於筵席之上。

我朝對中國百姓造福可謂廣大,達到了極點。

至於厚待明朝的典禮,更是歷史上寫也寫不完。

明朝的藩王后代,凡是經查實確是明朝皇帝的子孫,則格外加恩優待,封為侯爵。

這也是以前各朝代沒有過的特殊恩典。

可是心懷叛逆的奸民,動不動地便假稱姓朱,用它當作舉行叛亂的手段。

而呂留良這夥人,又假借明朝的名義,肆意宣傳他的分別華夷的荒謬邪說,以求達到他們叛亂的願望。

這種人不但是本朝的賊寇,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明朝的仇人了。

【原文】

且如中國之人,輕待外國之入承大統者,其害不過妄意詆譏,蠱惑一二匪類而已。

原無損於是非之公,倫常之大。

倘若外國之君入承大統,不以中國之人為赤子,則中國之人,其何所托命乎?況撫之則後,虐之則仇,人情也,若撫之而仍不以為後,殆非順天合理之人情也。

假使為君者,以非人情之事加之於下,為下者其能堪乎?為君者尚不可以非人情之事加之人於下,豈為下者轉可以此施之於上乎?孔子曰:「君子居是邦也,不非其大夫。」

況其君乎!又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夫以春秋時百里之國,其大夫猶不可非。

我朝奉天承運,大一統太平盛世,而君上尚可謗議乎?且聖人之在諸夏,猶謂夷狄為有君,況為我朝之人,親被教澤,食德服疇,而可為無父無君之論乎?韓愈有言:「中國而夷狄也,則夷狄之;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

歷代從來,如有元之混一區宇,有國百年,幅員極廣,其政治規模頗多美德,而後世稱述者寥寥。

其時之名臣學士,著作頌揚,紀當時之休美者,載在史冊,亦復燦然具備,而後人則故為貶詞,概謂無人物之可紀,無事功之足錄,此特懷挾私心識見卑鄙之人,不欲歸美於外來之君,欲貶抑淹沒之耳。

【譯文】

而且如中原的人,輕待邊疆少數民族到中原繼承國家大統的,其害處不過是狂妄地誹謗,盅惑一二個匪人而已,並不能損害是非的公正和倫理綱常的大義。

倘若少數民族的君王到中原來繼承國家大統,不把中國人當成赤子來愛護,那麼中國人又怎麼能依靠這樣的君主生活呢?況且能愛護百姓則百姓就尊其為王,虐待百姓則百姓便視其為仇寇,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愛護和撫育百姓,而百姓仍不承認其為君主,這是不合乎天理人情的。

假使當君主的人把不合乎人情的事強加給下面的臣民,那麼在下邊的臣民能承受得了嗎?作君王的還不能把不合乎人情的事強加給下邊的臣民,難道下邊的臣民倒可以把不合乎人情的事轉加給君主嗎?孔子說過:「正人君子住在他的國家裡,不隨便議論誹謗國家的大臣。」

何況國家的君王呀!又說:「夷狄等邊遠地區的部落,也有他們的君王,而中原地區也有無君王的時候。」

拿春秋時來說,小的國家疆域不過百里大小,他的大臣還不允許隨便誹謗。

何況我朝秉承天命開啟國運,一統天下的太平盛世,而對君王還可以隨便誹謗嗎!而且孔聖人生在中國,還稱夷狄也有君王,況我朝的臣民,親自受到皇上的恩德教化,在國家蔭庇撫育下生活,而還可以隨便去說那些無父無君的論調嗎?韓愈說過:「中原人如採用邊遠地區民族的夷禮,便把他當作夷人看待;邊遠地區的夷狄民族,如果採用中原的禮儀,就把他當作中國人看待。」

中國歷代以來,像元朝那樣統一天下,建國百年之久,疆域極為廣大。

其政治措施,有很多是美好的,可是被後世稱讚的卻很少。

當時的名臣學士,有不少著述頌揚他們的國家,,記述了當時不少良好政績,這都記載在史書裡面,是十分清楚完備的。

可是後世人往往故意貶低元朝,講了不少壞話,說元朝沒有什麼傑出人物可以記述,也沒有什麼功績可以流傳。

這都是由於心裡帶有私心,眼光見識短淺的人,不願意把功績歸於少數民族的君王,打算貶低他使之淹沒無聞罷了。

【原文】

不知文章著述之事,所以信今傳後,著勸戒於簡編,當平心執正而論,於外國入承大統之君,其善惡尤當秉公書錄,細大不遺。

庶俾中國之君見之,以為外國之主且明哲仁愛如此,自必生奮勵之心,而外國之君見是非之不爽,信直道之常存,亦必愈勇於為善,而深戒為惡,此文藝之功,有補於治道者,當何如也。

倘故為貶抑淹沒,略其善而不傳,誣其惡而妄載,將使中國之君以為既生中國,自享令名,不必修德行仁,以臻隆之治。

而外國入承大統之君,以為縱能夙夜勵一精一,勤求治理,究無望於載籍之褒揚,而為善之心,因而自擔則內地蒼生,其苦無有底止矣。

其為人心世道之害,可勝言哉!況若逆賊呂留良等,不惟於我朝之善政善教,大經大法,概為置而不言,而更空妄撰,憑虛橫議,以無影無響之談,為惑世誣民之具。

顛倒是非,紊亂黑白,以有為無,以無為有。

此其誕幻張,誑人聽聞,誠乃千古之罪人,所謂憫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不待教而誅者也,非只獲罪於我國家而已。

此等險邪之人,胸懷思亂之心,妄冀僥倖於萬一。

曾未通觀古今大勢,凡首先倡亂之人,無不身膏斧?,遺臭萬年。

夫以天下國家之鞏固,豈鳥合鼠竊之輩所能輕言動搖?即當世運式微之時,其首亂之人,歷觀史冊,從無有一人能成大事者。

如秦末之陳涉、項梁、張耳、陳余等,以至元末之劉福通、韓林兒、陳友諒、張士誠等,雖一時跳梁,究竟旋為灰燼。

而唐宋中葉之時,其草竊之輩,接踵疊跡,亦同歸於荊總之,此等奸民,不知君臣之大義,不識天命之眷懷,徒自取誅戮,為萬古之罪人而已。

【譯文】

他們不懂得文章著述這種事情,所以能夠取得今人的信服並傳之後世,把勸戒寫到書冊中去,是應當堅持公平正直的態度去評論。

對於少數民族出身的君主進入中原繼承中國大統的,對他的善惡尤其應當公正地直書,大事小事都不要遺漏。

這樣使出身於中原的君主見了,會以為邊疆民族的君主,還能夠如此讀書明理講究仁愛,必然會激勵他努力做得更好的決心。

而邊遠民族地區出身的君主見了,以為是非記錄得一點不差,會相信正直真理是常存的,也必然會能努力地去做好事,而深戒去做壞事。

這是文章著述的功勞,對治國之道,起到了補充和輔助的作用。

假若故意地去貶低和淹沒其政績,把他做的好事隱藏起來而不傳給後世,捏造或誇大他們的錯誤並記載下來,將會使中國的君主,以為既出生在中原,自然會享受好名聲,不必去修養道德實行仁愛,去追求極其興盛的政治。

至於出身於邊疆民族而入承中國大統的君主,也會以為即使晝夜一精一勵圖治,勤奮不息,也難於落到史冊的好評,因而為百姓做好事的心思也便怠慢下來。

這樣下去,內地的百姓,所受的痛苦真會永無止境了。

可見存養不公正的私心去評論世事,對於人心世道的禍害實在是說也說不完的!況且呂留良等逆賊,不僅對於我朝的良好的政治和妥善的教化,實行的重要政策和法律,一概放在一邊不說,而更憑空捏造杜撰,編出一些假話一胡一 亂議論,用一些無影的奇談怪論,作為盅惑人心的工具,顛倒是非,混淆黑白,以有當作沒有,以沒有當成實有其事。

用這種怪誕不經的話,去聳人聽聞,真是千古的罪人。

所謂強橫到不怕死的亡命之徒,百姓是沒有人不痛恨他們的,這種人是無法教育而必須誅殺的,因為他們不只是對國家有罪。

像這樣一陰一險的人,胸中包藏著叛亂的禍心,妄圖能萬一僥倖獲得成功。

這種人不懂得觀察古今大勢。

歷史上凡是首先發動叛亂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身受極刑,遺臭萬年的。

以天下和國家來講,是十分鞏固的,豈是一些烏合之眾、鼠竊狗偷的小人們能動搖得了的嗎?即使當世道衰退的時代,其首先發動叛亂的人,從歷史記載來看,也是沒有一個人能成大事的。

比如秦末的陳涉、項梁、張耳、陳余等人,以至元朝末年的劉福通、韓林兒、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也只是一時猖狂,很快都灰飛煙滅了。

而唐、宋中期的時候,出現一些叛亂草寇,接連不斷,也都同歸於荊總之,像這種奸民,不懂得君臣大義,不認識天命所歸,白白自取滅亡,成為千古罪人而已。

【原文】

夫人之所以為人,而異於禽一獸 者,以有此倫常之理也。

故五倫謂之人倫,是缺一則不可謂之人矣。

君臣居五倫之首,天下有無君之人,而尚可謂之人乎?人而懷無君之心,而尚不謂之禽一獸 乎?盡人倫則謂人,滅天理則謂禽一獸 ,非可因華夷而區別人禽也。

且天命之以為君,而乃懷逆天之意,焉有不遭天之誅殛者乎?朕思秉彝好德,人心所同,天下億萬臣民,共具天良,自切尊君親上之念,無庸再為剖示宣諭。

但險邪昏亂之小人,如呂留良等,胸懷悖逆者,普天之下不可言止此數賊也。

用頒此旨特加訓諭,若平日稍有存此心者,當問天捫心,各發天良,詳細自思之。

朕之詳悉剖示者,非好辯也。

古昔人心淳樸,是以堯舜之時,都俞吁,其詞甚簡。

逮至殷周之世,人心漸不如前,故《殷盤》、《周誥》所以告誡臣民者,往復周詳肫誠剴切,始能去其蔽固,覺其遇蒙,此古今時勢之不得不然者。

每見一陰一險小人,為大義所折,理屈詞窮,則借聖人之言,以巧為詆毀,曰:「是故惡夫佞者。」

不知孔子之以子路為佞,因子路「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之語而發。

蓋以無理之論,而欲強勝於人,則謂之佞,所謂御人以口給也。

若遇呂留良、嚴鴻逵、曾靜等逆天背理,惑世誣民之賊,而曉以天經地義,綱常倫紀之大道,使愚昧無知,平日為邪說陷溺之人,豁然醒悟,不致遭天譴而罹國法,此乃為世道人心計,豈可以謂之佞乎?天下後世自有公論。

著將呂留良、嚴鴻逵、曾靜等悖逆之言,及朕諭旨,一一刊刻,通行頒布天下各府、州、縣、遠鄉僻壤,俾讀書士子及鄉曲小民共知之,並令各貯一冊於學宮之中,使將來後學新進之士,人人觀覽知悉。

倘有未見此書,未聞朕旨者,經朕隨時察出,定將該省學政及該縣教官從重治罪。

特諭。

【譯文】

人之所以為人而不同於禽一獸 的地方,是因為人具有倫理綱常的道理。

五倫齊備就是人倫,缺少一種,便不能稱之為人了。

君臣這一倫,在五倫當中是第一重要的,天下能有心中沒有君王的人,還配稱之為人嗎?作為人而懷有沒有君王的心,這種人難道還不可以稱他為禽一獸 之心嗎?能盡人倫的才配稱為人,滅天理的則就叫禽一獸 ,並不是因為中華內地和邊疆夷狄按地域去區別人和禽一獸 的。

而且君王都是秉承天命而為君王的,心中沒有君王,就是違逆了天意,這種人怎能不受到上天的懲罰呢!朕想到遵守法度愛好道德,是普天下人都同此一心的。

國家裡億萬臣民都具有天地良心,自然有尊敬君王親近皇上的思想,完全不必要再三去宣傳解釋這個道理。

但是有一些奸險小人,如呂留良等懷叛逆的,從全國來講,就不能說只有他們幾個奸賊了。

所以特地頒發這個諭旨,再加一番訓導教育。

如果有人平常稍存有這種錯誤思想的人,應該問天捫心,各自用自己的良心,好好地仔細想想。

朕所以在這裡詳細解剖這個道理告知大家,不是因為性好辯論。

古代人心比較敦厚樸實,所以在堯舜的時候,君臣對話時不過用「都俞吁」

四個歎詞來表示是與不是,詞句十分筒略。

到了殷、周的時候,人心漸漸不如過去,所以才出現了《殷盤》、《周誥》這些告誡臣民的諭旨,所以要告誡臣民,用反覆周詳、真誠切實的語言,才能夠除去他們錯誤的見解,覺醒他們愚昧的思想,這是古今形勢不同,不得不這樣去做。

常見有些一陰一險的小人被大義所駁倒,理屈詞窮,便去假借聖人的語錄巧妙地進行低毀,說:「這本來就是毒惡奸佞的人。」

而不知道孔子以為子路奸佞,是針對子路說的「何必讀書而後才能稱為好學」而言。

這是說用無理的言論,而要強使別人接受,這就叫做奸佞,也就是靠巧言善辯來抵禦不同看法。

如果遇到像呂留良、嚴鴻逵、曾靜這些違背天理、盅惑人心,禍害百姓的賊人,而明白地用天經地義、倫理綱常的大道理告誡人們,使那些愚昧無知,平常受邪說蒙蔽的人,豁然醒悟過來,不致於受上天的責罰而身受國法。

這是從安定世道和人心出發,怎麼能說是巧言善辯呢?天下臣民和後代人自有公正評論。

為此特令把呂留良、嚴鴻逵、曾靜等人的荒謬忤逆的言論和朕的諭旨,一一刊刻成書,全面頒發公佈到全國各府、州、縣以及所有遠鄉僻壤,以使各地讀書人和鄉村百姓都知道。

並且命令各地都要保存一冊於當地儒學之中,以使將來新到學校讀書的人,人人都能讀到此書,知道此件事。

假如有沒有見過這部書,或沒聽說過朕的旨意的人,經朕隨時考察出來,一定要將這省的學政和該縣教官從重治罪。

特此曉諭。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義覺迷錄
雍正向天下頒布《大義覺迷錄》的始末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二、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二、華夷之間、人獸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三、清朝統治八十年後,造成地塌天荒,神哭鬼號嗎...四、社會出現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否可以歸咎於君王呢...五、整個大清國的人民到處都在呼號怨恨嗎?六、像岳鍾琪一樣臣事清朝的人就是低頭屈節、效忠...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八、對於孔子的《春秋》大義,豈可以亂臣賊子之心...九、對於一個臣民來說,到底什麼是榮辱生死的大義...十、那些狂肆譭謗皇帝的謠言傳語到底從何而來?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十二、「五星聚,黃河清」的瑞祥徵兆到底是什麼因...十三、被曾靜奉以為師的呂留良到底是何許人也?一、曾靜等人各處行走,糾合叛逆之人的緣由如何?二、大清國裡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三、著述《格物集》的劉先生,其人其書是什麼情形...四、如果皇帝只應孔、孟、程來做,那麼漢、唐、宋...五、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乾之九五」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盜竊天位的強盜呢,還是驅逐...八、到底是中華之外,四面皆是夷狄」呢,還是天下...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十、科舉制度僅僅是講名講利、卑污苟賤而不知恥的...十一、你曾靜為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十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建邦、割據而治真的適合...十三、邊地民族全是無恥無狀的小人,難道沒有像堯...十四、對於夷狄入主中原,難道一定要誅戮討伐,而...十五、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十六、你曾靜自命為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十七、程顥提出的選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經證明行不...十八、雍正錢發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謠「...十九、為什麼山西百姓爭先恐後為國效力,忠誠愛戴...二十、有人誣蔑你的父親有盜竊的劣跡,母親有淫亂...二十一、自稱忠民義士的曾靜,你為什麼要甘願赴蹈...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現,湖南連年水災,這些說...二十三、雲貴兩地民風淳厚,服教樂善,以至感召豐...二十四、孔廟失火和慶雲出現是禮樂制度遭受厄運的...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二、雍正皇帝是勵精圖治,愛撫百姓,還是謠言所傳...三、皇上調撥糧食是平抑物價,還是倒賣糧食做生意...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還是草菅人命,濫殺無...五、雍正皇帝是霸嫂為妃,還是按照慣例讓她們居在...忠誠報國、公正無私的岳鍾琪與叛逆曾靜有鮮明的對...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二、我張熙久居僻壤窮鄉,怎麼會誤入歧途,隨師造...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不過是為了...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於」字而謀取皇...二、朕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三、朕之「屠弟」,正是為了不負皇考付託之重,顧...呂留良怎麼得罪了聖祖皇帝在天之靈,而落致戮屍梟...一、我是怎樣受呂留良思想毒害,而成為彌天重犯的...二、亂臣賊子呂留良是怎樣把我們引入歧途的?一、本朝子民嚴鴻逵追隨呂留良效顰狂吠,謾罵誹謗...二、曾靜痛心疾首地說:「我這過去的禽獸,如今是...一、秀才造反,實在是自投羅網二、假結同盟,這樣才誘出真情三、追根溯源,呂留良正是罪魁禍首急下詔書,各路兵馬展開大緝捕一、感泣悚惶,披肝瀝膽再上奏折二、謹慎行事,乞請皇上睿鑒三、追查謠言,務必要剷除禍根副都統海蘭等奏折天羅地網,長沙黨羽插翅難逃一、境內出逆匪,以致巡撫受牽連二、檢討失誤,湖南巡撫願立新功刑部侍郎杭奕祿等奏折曾靜等人為什麼要捕風捉影、...湖廣總督邁柱奏折曾靜等人在湖南被捕審的經過一、張熙堂叔張勘被追捕的經過二、繼續搜捕毛儀及其兩子的經過一、應將曾靜案及其主犯押送湖南對質二、曾靜等供詞及押解犯人進京安排雍正上諭沈在寬詩「陸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二、臣下的確夙夜兢兢,稽察辦案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雍正上諭仁君何以要對彌天重犯網開一面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冒名王澍傳播謠言的犯人浙江總督李衛奏折在浙江繼續查訪逆黨情況陝西總督岳鍾琪奏折《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確是覺世...浙江總督李衛奏折謊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虛驚鬧劇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湖南人為什麼非要將曾靜沉潭...雍正上諭對呂留良及家屬最後應如何判決安徽巡撫程元章奏張秀公等供詞南方幾省與王朝有關...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要繼續對張應星的會客日記上的...雍正上諭朱軾等編纂的駁呂留良之書應該頒發各地學...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曾靜已到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一、對呂留良孫輩心有不忍,從寬免死,改判流放二、嚴鴻逵、沈在寬諸人應凌遲處死,戮屍梟首示眾一、將攻擊先王的曾靜、張熙緝拿進京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