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錄》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王國棟也自知職位不穩,所以又抓緊審訊陳帝西,才算使陳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義覺迷錄》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

大義覺迷錄

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

編者按:本奏折中重複抄錄了雍正對王國棟審案無能的大段批評。

王國棟也自知職位不穩,所以又抓緊審訊陳帝西,才算使陳帝西承認謠言出於自己之口,但又說是聽路人所言,是否真實,則難以知道。

王國棟未來得及稟報,又接到將陳帝西押解進京的通知。

在這封奏折上報不久,王國棟即被免職。

【原文】

臣王國棟謹奏,為遵旨復訊事。

雍正七年九月初六日,准兵部火牌,遞到怡親王等奉上諭:「湖南巡撫王國棟奏稱,曾靜在京供出陳象侯、何立忠轉述陳帝西傳說流言一案。

審訊陳象侯、何立忠,供出何獻圖。

據何獻圖供,得之陳帝西。

及究問陳帝西,陳帝西又供出得之張繼堯,以何獻圖為證。

刑訊張繼堯、何獻圖,皆呼冤不認。

又陳帝西供出抄錄孔明碑文,曾與何知來、何純忠看過。

提審茫無確據,顯系陳帝西捏造。

既經眾證明白,難容狡賴。

應否將陳帝西解京,一併擬結等語。

「從前令爾等寄信與王國棟,令其將何立忠、陳象侯、陳帝西等,細訊所傳之語本於何處。

如伊等不肯承認,可委曲開導。

爾等不過傳說之人,但將傳自何處,得自何人說出,則爾等皆系無罪之人,何苦為人隱諱,以身試法?如此勸諭,猶不實供,則用刑訊,刑訊猶不承認,則解京與曾靜對質。

今該撫訊問陳象侯、何立忠二人,俱稱聞自何獻圖,得之陳帝西。

何獻圖供亦相等。

又究陳帝西,則供諫議碑文,系張繼堯說的。

是陳帝西已經自認傳說流言,與曾靜所供無異。

更無再與曾靜對質之處,何必又請將陳帝西解京?至陳帝西所供之張繼堯及何知來、何純忠等,該撫既稱刑訊,張繼堯呼冤不認,何知來等家中並無抄錄碑文,顯屬陳帝西捏造。

「則該撫應將陳帝西委曲開導,令其悔悟感激,則自必將傳言之實,由何處何人招出。

乃王國棟既不將陳帝西詳悉曉諭,使之感悟,吐露實情,而但將扳出之張繼堯加以刑鞠,不知王國棟出自何心?況陳帝西將孔明碑文爛熟胸中,隨口背出,此決非陳帝西臨時造作之語,其言必有所本。

即此,可以推求其他流言之所自來。

而王國棟先用嚴刑,訊究誣扳之人,刑訊不得,遂請將陳帝西解京,以卸彼地方之責。」

【譯文】

臣王國棟謹奏,為遵照聖諭對犯人進行再次審訊事。

雍正七年九月初六日,接到兵部火牌快馬傳遞到怡親王等轉達皇上諭旨:「湖南巡撫王國棟奏報稱:『曾靜在京招供出來的陳象侯、何立忠轉述陳帝西傳播流言一案。

經審訊陳象侯和何立忠,又供出了何獻圖。

又據何獻圖供稱:是從陳帝西那裡聽來的。

等到追問陳帝西,他又供出是從張繼堯那裡聽到的,並說何獻圖可作證人。

經用刑嚴審張繼堯和何獻圖,他們都呼冤枉而不承認。

另外,陳帝西供出了抄錄孔明碑文,曾經讓何知來、何純忠看過。

經提審後,茫然沒有一點確實根據,顯然是陳帝西捏造的,既然已經眾人證明,實難容許他狡賴。

現在是不是應該把陳帝西押解進京,以便一併結案定罪』等話。」

「從前朕曾命令你們寄信給王國棟,讓他把何立忠、陳象侯、陳帝西等人詳細審訊,其所傳流言,究竟來源於何處?如果他們不肯承認,可以委婉開導,說他們不過是傳言的人,只要把從哪裡聽到的,從何人口中聽到的,說出來,那麼你們便都是沒有罪的人,何苦為別人隱瞞,而至甘犯國法。

這樣勸告,如仍不肯實說,就用刑審問,用刑仍不能使他們承認,則解送京師來和曾靜對質。

現在該巡撫審訊陳象侯、何立忠二人,都說是聽何獻圖說的,何獻圖則是聽陳帝西說的;何獻圖的供詞也和上二人供詞相符,又審問陳帝西,則供稱上諫本和碑文二件事,都是張繼堯說的。

這證明陳帝西已經自認傳說過流言,和曾靜所供沒有不同,便沒有必要再和曾靜對質了,何必又請求把陳帝西解送京師呢?至於陳帝西所供出的張繼堯,以及何知來、何純忠等人,該巡撫既然說經過刑訊,張繼堯呼冤不承認,何知來等人家中並沒有抄錄的碑文,顯然是陳帝西捏造的謊言。」

「那麼該巡撫就應對陳帝西委婉開導,讓他悔悟感激,則必然會把傳言的真實情況,從什麼地方什麼人那裡聽來的,招供出來。

可是王國棟既不對陳帝西詳細開導,使他感悟而說出實話,而反把扳出的張繼堯加以刑訊,不知道王國棟是怎樣想的。

況且陳帝西能把孔明碑文爛熟的記在心裡,隨口背誦出來,這決不是陳帝西臨時編造出來的,他說的這些必然有來源,就從這一點上來推論,其他流言必然有它的出處來源。

而王國棟先用嚴刑,審訊被陳帝西誣扳的人,審訊不出什麼來,便請求把陳帝西押解進京,以推卸他地方官的責任。」

【原文】

「從前杭奕祿在湖廣時,既不能詳悉推求,是以特降旨令王國棟查訖。

而王國棟又復草率,希圖完結如此。

有憑有據之事,尚不肯細心推究,以盡根株,設地方有疑難之事,則將作何辦理?王國棟殘為溺職。

著王國棟再行詳訊,務必追出傳言之人,則此事方可歸著。

「又前令王國棟將雍正五年五、六月間,衡州路上解過犯官留心察訪,王國棟亦未復奏。

令其一併確查,具奏等因到臣,欽此。」

臣於文闈竣後,復傳陳帝西,幾經詢問,供吐游移。

臣恐該犯鄉愚畏罪,適劉之珩等奉旨釋放回籍,臣即令劉之珩等將皇上寬大弘仁,當面逐為宣佈,並又多方委曲開導。

據陳帝西供:「前年八月初間,小的奉母親的命,往衡州買綢子,走到地名唐堡司,是條大路,有個涼亭,小的走得吃力。

在那裡息息足,買茶吃。

只見有四個長大漢子,還有一個挑擔的,是走道兒的光景,身上都穿著馬褂子,口裡說的是官話,像京裡內旗人模樣。

他們自己伙裡,在那邊講什麼岳老爺上了諫本,不知避諱,恐怕不便,內中一個人說,皇上竟不定他的罪,反加了他的官。

因那挑擔的來問小人要茶吃,小的隨問他,你們是到那裡去的?他說往城裡去。

那時路上偶然撞見,不知他是什麼人,又不曾問他姓名,恐其著在小的身上要人,所以從前不敢供出。

其實這句話,實在是道聽途說的,就是小的告訴何獻圖,也講是聽見人說,若果向小人說的人,如今可以指得出姓名,其時小的又不曉得有今日的事,怎麼不在何獻圖面前就講是某個說的呢?

【譯文】

「從前杭奕祿在湖廣時,既不能詳細推求審問出的問題,所以特降旨讓王國棟追查到底。

而王國棟又十分草率地去處理,企圖這樣馬虎完結。

有憑有據的事。

他還不肯細心去推究,以求徹底挖盡老根,假如地方上有疑難的事,他會將怎樣去處理呢?王國棟實在是失職。

現在命令王國棟要再加詳細審問,務必追究出傳播流言的人,那時這事才能算結束。

「另外,以前命令王國棟把雍正五年五六月間從衡州路上押解過的犯官,留心訪查下都是什麼人,王國棟也沒有奏報上來,現在讓他一併確切查出後報上來。

把這些事通知他,欽此。」

臣在鄉試監考結束以後,回到衙門,再次提審陳帝西,經過幾次詢問,他總是吞吞吐吐,猶疑不決,臣恐怕他因為愚昧無知,害怕犯罪才這樣。

這時恰好劉之珩等人奉皇上諭旨釋放回家,臣便讓劉之珩等,把皇上寬大仁厚的聖德,當面逐條告訴了陳帝西。

並且又多方面委婉開導,陳才吐露出來。

據他供辭說:「前年八月初,小的遵照母親的命令,到衡州去買綢子。

走到一個名叫唐堡司的地方,是一條大路,路邊有個涼亭。

小的走得吃力,便在那裡休息一下,買碗茶吃。

只見有四個高大男人,還跟著一個挑行李的,也是趕路的光景。

他們都穿著長袍馬褂,嘴裡說的是北京官話,很像是從北京下來的旗人模樣。

他們自己圍成一堆,在那裡說什麼岳老爺上了諫本,不知道忌諱,恐怕會招來麻煩。

其中一個人說,皇上竟然沒有定他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

因為那挑行李的人,來向小的討些茶喝,小的便問他,你們是到那裡去的,他說是往城裡去的。

那時路上偶然撞見,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又不曾問他們的姓,由於怕在小的身上要人,所以以前不敢供出來。

其實這句話實在就是這樣,在大路上道聽途說的。

就是小的告訴何獻圖時,也講是聽見別人說的,如果向小的說這些的人,如今小的能夠指出他們的姓名的話,那時小的並不知道會有今天這件案子的事,怎能不在何獻圖面前講是某某說的呢?

【原文】

至於那碑文,是前年九月初一,小的在衡州,去買鼎鍋,在同年橋地方,見有許多人攢著一個背一胡一 蘆的道人,白髮長鬚,約有九十多歲,據他講有一百歲了。

他招牌上寫著雲水道人,善觀氣色;又有一張詩句貼在橋上,說是什麼孔明碑文。

那時看相的人也多,要八文錢一相,小的也出了八文錢,相了一相。

已往的事,有些對證。

他自己說是四川來的,小的因識得幾個字,就把那碑文看了幾遍,記在肚裡,也不知那詩句講的是什麼話。

因小的從前病在何獻圖家,他郎舅說要纏繞,將小的用草荐裹了,逐出門外;又因何獻圖將小的對他說的話告訴別人,以致今日有這樣事,所以懷恨,扯著他郎舅兩人是正。

如今小的供的都是實情,並沒有半句假話」等語。

正在具折奏復間,又准大學士公馬爾賽等札,開前巡撫奏請,將陳帝西解京擬結。

奉旨以陳帝西並未供出傳言之人,王國棟不能詳悉推求,但請解京,希圖草率完結,務令再行詳訊,追出傳言之人,則此事方可歸著,欽此。

寫字寄與巡撫在案。

今在京有與陳帝西質問之處,我等遵旨再寄前來,巡撫可將陳帝西確訊取供,即將陳帝西並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遴員解送來京。

臣復欽遵,詳加訊問,堅稱此番所說實系正情,並無捏造飾除。

經遵旨將陳帝西、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遴委醴陵縣典史陳繼祖,於雍正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自長沙起程,管押解送刑部查收外,合將復訊供情再行繕折奏聞。

至過衡犯官,隨即密查,雍正五年五、六月內,遞過軍犯達色、蔡登科,臣恐前後尚有遺漏,又細查四、七兩月,遞過軍犯馬守柱、耿桑格、六格,太監吳守義、霍成等,姓名於六月二十九日備敘奏明在案,合併陳明,謹遣臣標千總宋啟相恭繼奏聞。

【譯文】

至於那孔明碑文的事,是前年九月初一日,小的去衡州買鼎鍋,在同年橋的地方,看見許多人圍著一個背葫蘆的道人,那道人白髮長鬚,約莫有九十多歲,根據他講有一百歲了。

招牌上寫q雲水道人、善觀氣色」,又有一張詩句,貼在橋上,說是什麼孔明碑文。

那時找他看相的人很多,要八文錢看一相。

小的也出了八文錢,相了一相,以前的事,他說的倒有些說對了。

他自己說是從四川來的,小的因認得幾個字,就把那碑文看了幾遍,記在肚裡,也不知道那詩句講的是什麼意思。

因為小的以前有病在何獻圖家,他妹夫說瘧鬼要纏繞他家,便把小的用草蓆裹了,趕出門外逐邪;又因為何獻圖把小的對他講的話告訴了別人,以致今天發生被捕的事,所以心中懷恨,故意攀扯他二人,這是真的。

如今小的所供,都是實話,並沒有半句虛言」等等。

臣問出真情後,正把算寫奏折奏報,又收到大學士和公爵馬爾賽等人寄來的公文。

內中d以前巡撫曾奏請把陳帝西押解進京定罪結案。

今奉皇上諭旨,以為陳帝西並沒有供出是從什麼人那裡聽來的傳言,王國棟不能詳審確求,只是請求押送到京師來,希圖草率完結此案。

命令他再行詳細審訊,追查出傳播謠言的人,那麼這事才算是有了著落。

欽此。

這些已寫過公文寄給巡撫了。

現在京師裡又有需要陳帝西質問的地方,我們謹遵皇上諭旨,寫信前來。

巡撫可以將陳帝西確審取得供詞後,即刻將陳帝西、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選派得力人員押解來京。」

臣即遵照上諭,又對他們詳細審問,仍堅稱這次所供的確是實情,並沒有捏造掩飾的地方。

所以臣除了遵旨將陳帝西、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選派醴陵縣典史陳繼祖,於雍正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自長沙起程,管押解送往京師刑部查收外,理應把本次複審的供詞情況,再次繕寫奏折奏報皇上知道。

至於路過衡一陽一的犯官,收到諭旨後,即派人密查,雍正五年五、六月內曾遞送過軍犯達色、蔡登科;臣恐怕前後一段還有遺漏,又細查了四、七兩月遞送過境的軍犯,有馬守柱、耿桑格、六格,太監吳守義、霍成等。

其姓名於六月二十九日已經奏明在案。

理應一併陳報。

謹派臣屬下千總宋啟相恭棒奏折進京,奏報皇上知道。

四、有人混水摸魚,竟想誣告得賞

編者按:曾靜一案,牽扯數省,到處追查余一黨一 。

便有人想從告密中獲得獎賞,而捕風捉影,任意誣告,此折反映即其中一例。

王國棟亦未詳察,便奏報上去,也屬粗心無能。

此折上奏後不數日,王即被免職。

【原文】

臣王國棟、臣李徽謹奏,為奏復事。

本年九月二十五日,臣撫標下把總劉萬志,恭捧批回奏折到省,臣等跪接開讀。

會奏周楠呈首袁熾與曾靜交往一折,蒙皇上朱批:「訊問曾靜,並不識此人,況陳學松等姓名,亦皆一人不知,可將周楠誣捏情節究審為何起見,亦不可嚴用刑具。

袁熾可釋放,此案無可究處。

欽此。」

臣等隨將袁熾當堂釋放,並提周楠復訊。

據供:「小的原不認得袁熾,前因聽見這話,一點忠心,就出首了,並沒有心要害,並只想出首了,皇上自然說我好,並有加恩之處,並不為別的起見」

等語。

反覆研訊,別無異辭。

臣等備查,周楠原供往滇之楊天佩等三犯,先經行據郴州永興縣細加察訪,挨查煙戶冊內,並無其人,出有印結在案。

惟傳言之張鳳一犯,現在移查廣東未復,而既經部臣訊明,曾靜未與袁熾認識,其餘各犯,亦皆一人不知,自應遵旨,概予免究。

其周楠誣捏之處,據供妄想皇恩,並無別故。

可否俯念該犯異鄉愚民,無知犯法,一併從寬,遞回原籍安插,毋許出外滋事,以結斯案。

臣等未敢擅便,理合繕折奏復,仰乞皇上睿裁批示遵行。

【譯文】

臣王國棟、臣李徽謹奏,為奏復皇上諭旨事。

本年九月二十五日,臣屬下把總劉萬志恭捧皇上批回的奏批,回到省城。

臣等跪拜迎接聖旨後,開封閱讀。

臣等所聯名同奏的《周楠呈首袁熾與曾靜交往》一份奏折,蒙皇上硃筆批示說:「經訊問曾靜,並不認識這個袁熾,況且陳學松等的姓名,曾靜也一個都不知道。

可以把周楠誣告捏造的情節追究審問下,為什麼要誣告?但也不可動用重刑。

袁熾可以釋放,這個案件沒有什麼可追究的價值。

欽此。」

臣等遂把袁熾當堂釋放,並提出周楠複審。

根據他的供詞說:「小的原來並不認識袁熾,因為前偶然聽人說袁熾和曾靜有往來。

自己懷有一點忠心,便把聽來的事去出首報告,並沒有存心要去陷害袁熾。

並且我想出首揭發他,皇上自然要說我好,並且會恩賜給一點好處的。

就是這些,並沒有別的原因才出首。」

經臣等反覆審訊,也沒有別的說法。

臣等又查了一下周楠原來供詞,其中有往雲南的楊天佩等三名犯人。

已經先行給地方官查捕,據郴州永興縣報告,細加訪查,又挨次查了戶口名冊,其中並沒有這幾個人,因而寫出調查結果,並蓋了縣印,作為正式保證文件報來,已存記錄存檔。

惟有涉及傳播流言的犯人張鳳,已發文移一交一 廣東省鄉查。

現廣東回復還沒到。

而現在既然已經刑部審明,曾靜並不認識袁熾,其餘各犯亦一個也不知道。

自應遵照皇上諭旨,對這幾人一概免於追究。

其中周楠捏造情節進行誣告,據周楠供詞,只是妄想受到皇恩獎賞,別的沒有什麼原因。

所以能不能考慮由於周楠不過是外鄉愚民,因無知而觸犯了誣告反坐的法律,可以一併從寬處理,遞送回原籍安插,不許他再外出生事,以了結此案。

臣等不敢擅自決定,理應奏報,回復皇上諭旨,請皇上明智裁決並予批示,以便遵照辦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義覺迷錄
雍正向天下頒布《大義覺迷錄》的始末一、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二、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二、華夷之間、人獸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呢?三、清朝統治八十年後,造成地塌天荒,神哭鬼號嗎...四、社會出現貧富差別的原因是否可以歸咎於君王呢...五、整個大清國的人民到處都在呼號怨恨嗎?六、像岳鍾琪一樣臣事清朝的人就是低頭屈節、效忠...七、明朝亡於李自成之後,清兵的確是明臣請來除寇...八、對於孔子的《春秋》大義,豈可以亂臣賊子之心...九、對於一個臣民來說,到底什麼是榮辱生死的大義...十、那些狂肆譭謗皇帝的謠言傳語到底從何而來?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十二、「五星聚,黃河清」的瑞祥徵兆到底是什麼因...十三、被曾靜奉以為師的呂留良到底是何許人也?一、曾靜等人各處行走,糾合叛逆之人的緣由如何?二、大清國裡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三、著述《格物集》的劉先生,其人其書是什麼情形...四、如果皇帝只應孔、孟、程來做,那麼漢、唐、宋...五、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乾之九五」的...六、「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的道理講得通嗎?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盜竊天位的強盜呢,還是驅逐...八、到底是中華之外,四面皆是夷狄」呢,還是天下...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沒有國君嗎?臣民也禽獸不如...十、科舉制度僅僅是講名講利、卑污苟賤而不知恥的...十一、你曾靜為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十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建邦、割據而治真的適合...十三、邊地民族全是無恥無狀的小人,難道沒有像堯...十四、對於夷狄入主中原,難道一定要誅戮討伐,而...十五、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十六、你曾靜自命為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十七、程顥提出的選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經證明行不...十八、雍正錢發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謠「...十九、為什麼山西百姓爭先恐後為國效力,忠誠愛戴...二十、有人誣蔑你的父親有盜竊的劣跡,母親有淫亂...二十一、自稱忠民義士的曾靜,你為什麼要甘願赴蹈...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現,湖南連年水災,這些說...二十三、雲貴兩地民風淳厚,服教樂善,以至感召豐...二十四、孔廟失火和慶雲出現是禮樂制度遭受厄運的...一、皇上嗣位以來,是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還是四...二、雍正皇帝是勵精圖治,愛撫百姓,還是謠言所傳...三、皇上調撥糧食是平抑物價,還是倒賣糧食做生意...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還是草菅人命,濫殺無...五、雍正皇帝是霸嫂為妃,還是按照慣例讓她們居在...忠誠報國、公正無私的岳鍾琪與叛逆曾靜有鮮明的對...一、我曾靜這個文弱書生是怎樣成為彌天重犯的?二、我張熙久居僻壤窮鄉,怎麼會誤入歧途,隨師造...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不過是為了...二、雍正皇帝勤政愛民,與天理渾然一體,神功偉德...一、我雍正是將遺詔的「十」改成「於」字而謀取皇...二、朕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三、朕之「屠弟」,正是為了不負皇考付託之重,顧...呂留良怎麼得罪了聖祖皇帝在天之靈,而落致戮屍梟...一、我是怎樣受呂留良思想毒害,而成為彌天重犯的...二、亂臣賊子呂留良是怎樣把我們引入歧途的?一、本朝子民嚴鴻逵追隨呂留良效顰狂吠,謾罵誹謗...二、曾靜痛心疾首地說:「我這過去的禽獸,如今是...一、秀才造反,實在是自投羅網二、假結同盟,這樣才誘出真情三、追根溯源,呂留良正是罪魁禍首急下詔書,各路兵馬展開大緝捕一、感泣悚惶,披肝瀝膽再上奏折二、謹慎行事,乞請皇上睿鑒三、追查謠言,務必要剷除禍根副都統海蘭等奏折天羅地網,長沙黨羽插翅難逃一、境內出逆匪,以致巡撫受牽連二、檢討失誤,湖南巡撫願立新功刑部侍郎杭奕祿等奏折曾靜等人為什麼要捕風捉影、...湖廣總督邁柱奏折曾靜等人在湖南被捕審的經過一、張熙堂叔張勘被追捕的經過二、繼續搜捕毛儀及其兩子的經過一、應將曾靜案及其主犯押送湖南對質二、曾靜等供詞及押解犯人進京安排雍正上諭沈在寬詩「陸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一、雍正收用密親王妃嬪的謠言二、臣下的確夙夜兢兢,稽察辦案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雍正上諭仁君何以要對彌天重犯網開一面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冒名王澍傳播謠言的犯人浙江總督李衛奏折在浙江繼續查訪逆黨情況陝西總督岳鍾琪奏折《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確是覺世...浙江總督李衛奏折謊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虛驚鬧劇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湖南人為什麼非要將曾靜沉潭...雍正上諭對呂留良及家屬最後應如何判決安徽巡撫程元章奏張秀公等供詞南方幾省與王朝有關...江蘇巡撫尹繼善奏折要繼續對張應星的會客日記上的...雍正上諭朱軾等編纂的駁呂留良之書應該頒發各地學...湖南巡撫趙弘恩等奏折曾靜已到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一、對呂留良孫輩心有不忍,從寬免死,改判流放二、嚴鴻逵、沈在寬諸人應凌遲處死,戮屍梟首示眾一、將攻擊先王的曾靜、張熙緝拿進京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