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
中醫養生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國人民非常重視養生益壽,並在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立了既有系統理論、多種流派、多種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醫養生學,為中國人民的保健事業和中華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第一節 中醫養生學的概念
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一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之意。
養生是通過養一精一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一事、適寒一溫一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一性一的強身益壽活動。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
自古以來,人們把養生的理論和方法叫做「養生之道」。
例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一陰一陽一,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此處的「道」,就是養生之道。
能否健康長壽,不僅在於能否懂得養生之道,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否把養生之道貫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歷代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會不同,他們的養生之道在靜神、動形、固一精一、調氣、食養及藥餌等方面各有側重,各有所長。
從學術流派來看,又有道家養生、儒家養生、醫家養生、釋家養生和武術家養生之分,他們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養生理論和方法,豐富了養生學的內容。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養生學吸取各學派之一精一華,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
加形神共養,協調一陰一陽一、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一精一、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等,使養生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例如,飲食養生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等;藥物保健則注意藥養、藥治、藥忌、藥禁等;傳統的運動養生更是功種繁多,如動功有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五離戲、保健功等,靜功有放鬆功、內養功、強壯功、意氣功、真氣運行法等;動靜結合功有空勁功、形神樁等,無論選學那種功法,只要練功得法,持之以恆,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壽延年之效。
針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顯著。
諸如此類的方法不僅深受中國人民喜一愛一,而且遠傳世界各地,為全人類的保健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