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
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環境與養生,中心是人類。
環境即指圍繞人們的客觀事物的總和。
本章主要探討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閘明與環境有關的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提出改善環境質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導人們選擇和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使其與人一體生命活動規律協調一致,從而預防疾病,增強體質,保護人一體健康。
第一節 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一、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
所謂養生環境,是指空氣、水源、一陽一光、土地、植被、住宅、社會人文等因素綜合起來,所形成的有利於人類生活、工作、學一習一的外部條件。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有機的統一整體。
正加恩格斯所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境中,並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
人與環境,像魚和水一樣密不可分。
環境創造了人類,人類依存於環境,受其影響,不斷與之相適應;人類又通過自身的生產活動不斷改造環境,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生活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意義重大,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保證工作學一習一的正常進行,促進人類的健康長壽,有利於民族的繁衍興旺。
反之,如果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物質處理不當,不僅損害人類健康,還會產生遠期潛在危害,威脅子孫後代。
孟子指出:「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說明人們很早就認識到居住環境對保障人類健康和改變居民體質的意義。
環境科學認為,正常的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總是不斷進行著,但在一定階段,能量與物質的輸入與輸出、生物種群的組成和數量的比例,都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信息的傳遞通暢,這種平衡狀態叫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是動一態平衡,外界和內部因素的變化,尤其人為因素都可對它發生影響,甚至受到破壞。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保持平衡,是其內部具有自動調節的能力,或者說環境對污染物有一種自淨能力。
但這有一定限度,當環境內污染物過多,超過其自淨能力,調節不再起作用,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環境就會受到污染。
嚴重的環境污染,能造成生態系統的危機,導致人類的災難。
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人類的疾病70%~90%與環境有關。
人類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環境的和諧關係。
二、環境的分類
環境的分類方法很多,本章介紹常用的兩種。
(一)按環境的形成劃分
以人類為中心的環境,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地球上的空氣、水、土壤、岩石和生物等;人工環境指人類為從事社會集居生活而建立的城鄉生活居住環境,室內環境包括在人工環境中。
這些環境不僅為人類生活所必需,且其組成和質量與人類的健康關係至為密切。
(二)按環境的一性一質劃分
人類的環境按其影響因素的一性一質,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和社會環境四類。
1、物理環境 主要包括氣候(如空氣中的一溫一度、濕度、風速)、噪聲、震動、電磁輻射和電高輻射等。
2、化學環境 化學環境因素種類很多,大氣、水、土壤中含有各種有機和無機化學成分;其中許多成分在含量適宜時為人類生存所必需。
環境中分佈廣泛、且對人一體健康危害嚴重的化學一性一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煙塵、光化學煙霧、重金屬(如鉛、汞)、農藥、化學致癌物等。
3、生物環境 生物環境因素主要指環境中的細菌、病毒、微生物等。
水和土壤中的生物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糞便污水、垃圾等;空氣(尤其室內)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由於人們大聲說話、咳嗽、噴嚏時的飛沫和飛揚的塵埃等引起。
4、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包括人為形成的環境。
如人口密度、職業、社會經濟狀況、居住條件、飲食、風俗、個人生活一習一慣等。
為敘述方便起見,本章以自然環境、居住環境和室內環境(後兩者屬人工環境)為主,將各種環境影響因素一揉一合其間。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