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動則不定」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

中醫養生學

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

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來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為運動養生,又稱為傳統健身術。

「動則不定」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

早在數千年以前,體育運動就已經被做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廣為運用。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一、運動養生機理

中醫將一精一、氣、神稱為「三寶」,與人一體生命息息相關。

運動養生則緊緊一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週身經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如是,則形神兼備,百脈流暢,內外相和,臟腑諧調,機體達到「一陰一平一陽一秘」的狀態,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經常而適度的進行體育鍛煉,對機體有如下好處:

1、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況,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有益於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穩定的情緒。

2、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及肺臟呼吸一功能,改善末梢循環。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進胃腸蠕一動,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滯留,有利於消化吸收。

4、可促進和改善體內臟器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臟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內分一泌功能,從而使人一體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運動,常鍛煉,已成為廣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二、運動養生的特點

傳統運動養生的特點,歸納起來,大要有三:

(一)以祖國醫學理論指導健身運動

無論哪一種傳統的身法,都是以中醫的一陰一陽一、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一精一、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要點,以動形為基本鍛煉形式,用一陰一陽一理論指導運動的虛、實、動、靜;用開闔升降指導運動的屈伸、俯仰;用整體觀念說明運動健身中形、神、氣、血、表、裡的協調統一。

所以,健身運動的每一招式,都是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

(二)注重意守、調息和動形的諧調統一

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的配合,即所謂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

意守指意念專注;調息指呼吸調節;動形指形體運動,統一是指三者之間的諧調配合,要達到形、神一致,意、氣相隨,形、氣相感,使形體內外和諧,動、靜得宜,方能起到養生、健身的作用。

(三)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

傳統的運動養生法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

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加: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如:太極拳、太極劍等。

然而,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方面,則都講求調息、意守、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

融諸家之長為一體,則是運動養生的一大特點。

三、運動養生的原則

我國傳統的運動養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壽延年,是因為它有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注重和強調機體內外的協調統一,和諧適度。

從其鍛煉角度來看,歸納起來,大要原則有三:

(一)掌握運動養生的要領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就是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

這三方面中,最關鍵的是意守,只有一精一神專注,方可寧神靜息,呼吸均勻,導氣血運行。

三者的關係是:以意領氣,以氣動形。

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煉一精一神、臟腑、氣血;外煉經脈、筋骨、四肢,使內外和諧、氣血周流,整個機體可得到全面鍛煉。

(二)強調適度,不宜過量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煉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運動量的大小。

運動量太小則達不到鍛煉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則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反而會使身一體因過勞而受損。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養一性一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保險公司調查了五千名已故運動員的生前健康狀況後發現,其中有些人40~50歲左右就患了心臟一病,許多人的壽命竟比普通人短。

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破壞人一體內外運動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的失調,結果縮短生命進程,出現早衰和早夭。

所以,運動健身強調適量的鍛煉,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一操一之過急,往往欲速而不達。

(三)提倡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鍛煉身一體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經常而不間斷。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一方面說明了「動則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經常、不間斷的重要一性一,水常流方能不腐,戶樞常轉才能不被蟲蠹。

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達到鍛煉目的。

運動養生不僅是身一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