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以起伏和緩的特點區別於丘陵,又以較小的高度有異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

中醫養生學

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

平原,指陸地上海拔在200m以下,地面寬廣、平坦或有輕微波伏起伏的地區。

以起伏和緩的特點區別於丘陵,又以較小的高度有異於高原。

我國的三大平原為東北、華北和長一江一中下游平原。

盆地為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間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

我國著名的四大盆地為四川、塔里木、準噶爾和柴達木盆地。

由於平原和盆地在地質構造和對人一體健康的影響方面有某些相近似處,故本節放在一起介紹。

一、環境特點與生活一習一慣

(一)環境特點

l、地勢低平 平原的地勢仍平,盆地底部一般也具有這個特點,尤其在一些大型盆地的地貌結構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由於地勢低下,或周圍有山嶺阻擋,從而造成氣流運動緩慢,有時相出靜止狀態,風速小,濕度大,常出現沉霧和逆一溫一層。

2、某些地球化學元素富集 由於平原與山地或丘陵相接處的地形緩傾,盆周山麓也往往形閉緩傾的山前平原,因而平原和盆底決定著許多相同的地理環境構型,影響著地球化學元素的分佈,都容易形成地球化學元素的富集區,成為某些地方病如地方一性一氟中毒發病的條件。

3、水域發達 平原和盆底因地勢坦蕩,地下水位較高,許多地區礦泉蘊藏豐富;地上水網縱橫,一江一河湖泊、水塘、稻田和沼澤地較多,不少地方雜草叢生,容易成為某些傳染源宿主動物孳生場所。

4、人口密度大,經濟文化較發達 我國人口分佈不平衡,山區人口稀少,而平原和某些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人口稠密。

航運、工業、農業和經濟、文化事業都較發達,不少歷史名城集中在平原地區。

(二)居民生活一習一慣舉例

1、住宅特點 以華北平原上的四合院和一江一南水鄉的房屋特點為例。

華北平原的地理論置比東北地區偏南,但冬季氣一溫一仍偏低,最冷月平均氣一溫一可低至零下6℃左右。

極端最低氣一溫一可降至零下20℃~30℃,日最低氣一溫一在0℃以下的寒冷日數有100多天。

加之華北春季多風沙,因而住房建築中保一溫一、避風沙是著重考慮的因素,通常採取座北朝南,避風向一陽一的房屋佈局,北京的四合院即是範例。

它是一種四周以房屋牆垣環繞,形成南北稱長、左右對稱、中庭開闊的矩形封閉院落。

院子是采光、通風和家庭活動的中心;院外北風怒吼,風沙滾滾,院內卻有風平一浪一靜之感。

此外,為躲避寒風,大門朝北朝西的房屋一般常裝一個暖閣(門斗),使門口的前向變成東或南,擋住寒冷的西北風不致直接吹入屋內。

而且,北京的四合院作為一種正統嚴肅、平靜封閉又一溫一文爾雅的建築形象,也反映了人文環境和民族心理特點。

它遵循住宅方面的等級規定,按禮法傳統,中軸線上安排主人臥室,東西廂房為晚輩居住,對稱分佈在軸線兩旁。

我國一江一南水鄉地勢平坦,河渠眾多,民居前後依水,門、台階、過道均設在水旁,住宅自然地被結合在水、路、橋中。

由此形成一江一南地區輕巧、一溫一情的文化,給當地民居以黑瓦疊翠、玲瓏剔透的建築形象,其住宅特點為通風、避雨、防潮、隔熱。

首先,房屋的朝向並不像北方地區為正南,而是南向偏東,偏角在15°左右。

這種朝向可避免過多的太一陽一輻射進入室內。

又能受惠於夏季的主導風向——東南風,實現自然通風。

房屋高敞開朗,外砌較薄的空斗牆,南北牆多對開窗戶,甚至還有落地長窗,穿堂風徐徐而入,排除屋內的濕一熱空氣。

為隔熱遮一陽一,房屋進深大,屋外多採用寬大外簷;為避雨防潮,牆基都有防潮層,牆基、柱基常砌置石塊,室內地坪高出地面0.3—0.45m以上,房頂一般為斜坡瓦頂,坡度較大,這樣可及時流洩降落在房上的雨水。

但不少地區如湖北,有所謂「亮堂屋,黑臥室」的一習一俗,使臥室的通風采光較差。

2、看裝服飾 平原和盆地的著裝特點因氣候帶的不同又有差別。

一江一南水鄉的服裝用料多為麻布,絲綢等輕薄透氣的織物,色澤較淺,厚度宜薄,盡量少遮住身一體,剪裁較為合一體,外出多攜帶雨傘、草帽以遮一陽一避雨,冬天只需準備薄薄的棉衣即可。

而東北平原則要求衣服的保暖一性一極高,常備衣著除單衣、裌衣外,尤需御寒保暖一性一好的棉、一毛一或一毛一皮衣服,為保護頭面手腳免受凍傷,棉(一毛一)的帽、鞋、手套、圍巾和口罩等也屬必備用品。

3、體質和一性一格特點 一江一南一帶居民體型較瘦小,皮膚較細膩,濕氣(包括內濕、外濕)較重,如吳又可《一溫一疫論》中提到:「南方卑濕之地,更遇久雨淋一漓,時有感濕者,……」,南方人多地窄,擬一性一格一精一細,善籌劃,較聰慧;東北一帶人的體型較高大,一性一格較豪爽、直率。

當然,這僅就廣義而言,自然條件只是影響一性一格形成的一個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4、飲食特點 平原和盆地區域廣泛,膳食結構較複雜多樣,其中有兩個一習一俗較有特色,即食辣和醃熏製品。

平原或盆地環境較潮一濕的區域如四川、湖南一帶的居民,對辣椒有特殊的嗜好,幾乎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辣味,而東北人的一愛一吃大蒜、芥末,不亞於湘、川人的吃辣椒。

人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知:冬天吃辣、可增迸食慾助消化,從而增加體內產熱,有益於防寒保暖,還能防治當地常見的風濕證或腰腿痛;夏季吃辣,能加速機體排汗、散熱,有利於防暑降一溫一,同時可幫助克服在濕一熱氣候下出現的「苦夏」現象。

可見,食辣是當地人為適應寒冷潮一濕環境而養成的飲食一習一慣。

但各種辣味刺激一性一強,對有痔瘡、肺結核咯血和胃潰瘍者慎食。

四川的泡菜、金華的火腿、臘肉以及東北的酸菜都是頗有地方風味的食物。

這也是人們為調劑口味,延長蔬菜、肉食供應期的一種手段。

但現代研究證明,這些醃製、熏烤的食品裡,含亞硝胺等物質,長期過量服用,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二、對健康有利的因素

(一)豐富的礦泉資源

我國著名的礦泉療養地大部分佈在內陸平原或丘陵地帶,如陝西臨潼華清池、北京小湯山、遼寧湯崗於、興城和黑龍一江一五大蓮池、安徽半湯、南京湯山、四川攀枝花、新疆沙灣金鉤河、一江一西廬山星子一溫一泉等地,礦泉中含多種化學微粒、氣體及放射一性一物質;如碘、溴、鈣、鎂及二氧化碳、硫化氫、氡氣等。

礦泉的一溫一度、壓力、浮力和化學成分,對人一體都有—定生理作用,並能防治某些疾病。

(二)優美宜人的湖濱風景和氣候療養

我國的湖濱氣候療養地主要分佈在長一江一中下游平原,如一江一蘇太湖、武漢東湖、一江一西鄱一陽一湖和湖南洞庭湖。

另外,還有一些一江一濱氣候療養地如錢塘一江一、松花一江一,以及風景療養地如蘇州、杭州,都歷來為中外人士所嚮往。

這些療養地的特點為空氣清新、氣候濕潤宜人;景色秀麗、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碧波蕩漾,湖光山影相映生輝,名勝古跡點綴其中,令人賞心悅目。

優美的環境作為良一性一刺激,能使人心情舒暢,一精一神振奮。

因此,在風景勝地和湖(一江一)濱環境休養生息,對許多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慢一性一消化系統疾患,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當然,平原和盆地區域對人一體健康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

新鮮的瓜果蔬萊,豐富的水產食品,各種糧棉油料作物,為人一體的衣食提供了豐富的來源。

開放的經濟、發達的一一交一一通,悠久的文化傳統,從不同角度滿足人們的一精一神生活需求。

使平原和部分盆地成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人口的發展重地。

三、危害健康的因素及預防

(一)地方一性一氟中毒

1、氟對人一體的影響 氟是一種黃綠色的氣體,是非金屬元素中較活潑的元素。

氟在地球上分佈廣泛,岩石、土壤、水體、動物、植物體內都含有一定量的氟,它也是人一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氟進入人一體的途徑除飲水和食物外,還可通過飲茶、吸煙和用柴草熏烤食物等方式。

氟對人一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骨骼和牙齒的生長發育上。

據統計,人一體對氟的需求量,兩歲以下每日2mg,兩歲到十二歲每天3mg,成一人每天2--4mg。

當氟的攝入量過低,齲齒的發病率相對增高;但體內氟過量時,就會引起以牙齒和骨骼為主的全身一性一慢一性一中毒。

七歲以上的兒童可出現氟斑牙,表現為牙表面無光澤,粗糙如粉筆樣,然後逐漸變得微黃、黃褐或黑褐色,嚴重者牙釉質受損脫落,牙齒表面呈點狀、片狀或花斑樣缺損,最後牙齒變得酥脆以至過早脫落。

過量的氟沉積在骨骼裡會形成氟骨症,主要臨一床一發現為骨關節持續一性一疼痛、四肢麻木、一抽一搐、胸腰部有緊束感,肢一體和脊柱彎曲、變形,嚴重者會導致殘疾、癱瘓,同時伴有全身中毒一症狀,如頭痛、耳鳴、心悸、噁心、嘔吐、腹痛、瀉洩、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

氟中毒的病理機制是過量的氟化物沉積在骨組織中,造成骨細胞營養不一良,導致骨質營養不一良一性一退行一性一病變。

過量的氟與骨中的鈣結合,形成氟化鈣,而過量的氟化鈣會抑制骨的磷酸化酶,使骨中鈣的代謝紊亂,鈣的吸收過程變慢,並從骨骼中游離出來,造成骨質疏鬆而引起氟骨症。

2、氟中毒的區域分佈特點 地勢低窪閉塞、濱鹽湖、山谷、鹽沼地,背靠高大山系,是氟中毒病區分佈的顯著地貌特點。

地勢越低.氟的含量越高,氟中毒患病率越高,基本上已成為一個普遍的醫學地理規律。

我國是亞洲地方一性一氟中毒的重要流行病區之一,已知全國有21個省(市)區有本病發生,以北方平原如松嫩平原、西遼河平原、華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和羅布泊窪地等處為重病區帶。

3、地方一性一氟中毒的預防措施

(1)調查水質,改善水源:地方一性一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飲水中含氟高。

所以調查城鄉中水的合氟量,改善水質,是預防地方一性一氟中毒的基本措施。

如在很多淺水中含氟高,而深層水中含氟低的地區,可用深井水代替淺井水;在井水中含氟高的地區,可改用地面水作飲水源;在當地缺乏低氟水時,亦可在適當地區引低氟水飲用。

(2)降低水的含氟量:對含氟高的飲水不能改變水源時,可採取除氟措施。

如用明礬加鹼法(用鹼、明礬各17g加入15L水中,可使水氟由7mg/升降至1.2~1.5L);把水煮沸半小時可使水氟減少1/5—5/6;一些工業企業中可採取電滲析法除氟。

(3)減少食品中含氟量:在高氟地區,應選種含氟低的農作物;或試種不作食用的經濟作物;並禁用含氟高的磷肥(如磷礦粉)和含氟農藥(如氟酰胺),盡量減少人一體對氟的攝入量。

如不用含氟牙膏,不飲濃茶(每公斤綠茶中含氟高達336mg),少吃魚鬆等熏烤食物,研究證明,魚鬆中氟化物含量高的驚人,其吸收率也很高,如一天食用10~20g魚鬆,會從魚鬆中吸收氟化物8~16mg,加上從飲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就相當可觀了。

人一體攝入氟的安全值為3~4.5mg,如超過此值,氟化物在體內蓄積,可導致食物一性一中毒。

(4)多吃復含維生素A.C的食物:因為在水含氟量近似的情況下,個體營養不一良,特別是維生素A.C缺乏時,易促進氟骨症的發生。

所以平素應多吃一些維生素A.C含量豐復的食物,如豬肝、雞蛋、瘦肉、一胡一蘿蔔和新鮮綠葉蔬菜、水果等。

(5)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限制工礦企業中含氟「三廢」向環境中排放;對廢氣、廢水採取綜合回收措施,是防止氟對環境污染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肝癌及某些傳染病

1、平原低地與肝癌 肝癌是惡一性一度很高的腫瘤,地域分佈上與平原低地有明顯的相關一性一。

我國肝癌的發病主要集中在華北、華南地區,如長一江一中下游亨原、淮河下游平原、東南沿海平原、珠一江一三角洲一帶發病率較高,其次是松嫩平原、三一江一平原、寧夏平原以及華北平原北部。

這些地區通常地勢低窪、水源閉塞、排一洩不暢,污染物質或有害物質容易積聚;有些地方的居民飲用宅溝死水;特別長一江一三角洲平原因氣候潮一濕;霉雨季節長,食物易發霉,當地居民有在一床一底下貯藏糧食和吃熏烤醃製食品的一習一慣,攝入的黃曲黴素較多,誘發肝癌的發生。

從國內大量肝癌流行病學的調查表明,低窪環境對肝癌的發病確有一定影響。

2、低窪環境與某些傳染病 有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以低窪環境為主要流行病區。

如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經按蚊傳播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

臨一床一上以週期一性一發冷發一熱,脾腫大和不同程度的貧血為特徵。

地域分佈的總規律是:低窪地區的發病率高於山區;盆地底部高於周圍山區。

低窪地帶水田、湖泊、沼澤多,氣一溫一相對偏高,利於蚊蟲孳生、繁殖,成為瘧疾流行的重要因素。

血吸蟲病是熱帶、亞熱帶環境中由血吸蟲所致的,經皮膚傳染的地方一性一寄生蟲病。

臨一床一上急一性一期有發一熱、肝腫大和血中嗜酸一性一粒細胞顯著增加,慢一性一期有脾大、腹瀉、膿血便和肝硬化等表現。

因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多分佈在湖漢、池塘、水田、水溝地帶,所以血吸蟲病的流行也有嚴格的地區一性一。

在我國,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區,以長一江一中下游平原地勢低窪平坦的洞庭湖、鄱一陽一湖及太湖等湖盆周圍地區較為嚴重。

肝癌以及瘧疾、血吸蟲病的預防措施,包括開展環境衛生運動,消滅蚊蟲、釘螺,搞好糞便和水源管理;注意飲食衛生,做好糧食的保管和防霉去毒工作;盡量避免與疫水接觸,做好普查工作等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