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中國人美發的標準是:發果而有光澤,發粗而密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

中醫養生學

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

頭髮保健,又稱頭髮健美或美發。

中國人美發的標準是:發果而有光澤,發粗而密集,發長而秀美。

故未老發早灰白,發枯焦稀疏、脫髮等均屬病態。

頭髮除了是健康的標誌外,它本身還有保護頭部和大腦的作用,同時健康秀麗的頭髮又有特殊的美容作用,使人顯得一精一神飽滿,容光煥發。

頭髮與五臟的關係十分密切,頭髮的榮枯能直接反映出五臟氣血的盛衰。

五臟的生理病理變化直接影響頭髮的變化,而頭髮的變化又能反映出人的情志、生理和病理變化。

七情過極,亦可引起頭髮的變化,如憂愁思慮過度常引起早白、脫髮。

一般而言,頭髮由黑變灰、變白的過程,即是機體一精一氣由盛轉衰的過程。

因此歷代養生家都很重視美發保健,把頭髮的保養方法,看做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措施之一。

頭髮的保健方法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梳理、按摩

古代養生家主張「發宜多梳」,《諸病源候論》說:「千過梳頭,頭不白」,《聖濟總錄·神仙導引》說:「梳欲得多,多則去風,多過一千,少不下數百」,《清異錄》言:「服餌導引之餘,有二事乃養生大要,梳頭、洗腳是也」。

梳頭能疏通氣血,散風明目,榮發固發,促進睡眠,對養生保健有重要意義。

梳頭的正確做法應是:由前向後,再由後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環往復,梳頭數十次或數百次,最後把頭髮整理,把頭髮梳到平一滑光整為止。

梳發時間,一般可在清晨、午休、晚睡前,或其它空餘時間皆可。

梳頭時還可結合手指按摩,即雙手十指自然分開,用指腹或指端從額前髮際向後髮際,做環狀一揉一動,然後再由兩側向頭頂一揉一動按摩,用力均勻一致,如此反覆做36次,至頭皮微熱為度。

梳理和按摩兩項,可以分開做,亦可合在一起做。

現代研究指出,勤梳理,常按摩有五大好處:第一,能疏通血脈,改進頭部的血液循環。

第二,能使頭髮得到滋養,頭髮光潤,髮根牢固,防止脫髮和早生白髮。

第三,能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

第四,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腦血管病發生。

第五,能振奮一陽一氣,健腦提神,解除疲勞。

二、洗、燙宜忌

《老老恆言·盥洗》說:「養生家言發宜多櫛,不宜多洗。

當風而沐,恐患頭風」。

現代研究認為,經常洗髮可保持頭部清潔,清除頭皮表面代謝產物、細菌和微生物的繁殖,有利於保持頭髮的明亮光澤。

但洗髮不宜過勤,洗髮過勤對於保養頭髮反而不利,因為皮脂每天順著頭髮分一泌大量脂酸,除有潤發作用外,還有抑菌作用。

洗頭過勤會把對頭髮有保護作用的皮脂洗去,縮短頭髮的正常壽命,嚴重的還可招致一毛一發癬菌感染。

一般而言,干一性一頭發,宜10~15天洗一次;油一性一頭發,宜5天洗一次;中一性一頭發,宜7天洗一次;年老體虛者,沐發次數可適當減少。

洗髮水一溫一不宜太涼或太熱,37℃~38℃為佳。

水一溫一太低,去污效果又差;水一溫一過高,損傷頭髮,使其變得鬆脆易斷。

對於洗髮劑的選擇,干一性一和中一性一頭發用偏於中一性一的香皂或洗髮護髮一精一,油一性一頭發可用普通肥皂、際黃皂,或偏於鹼一性一的洗髮劑。

嬰幼兒皮膚嬌一嫩,老年人皮膚乾燥,可用脂一性一香皂洗髮。

燙髮能保持美觀的髮型,故在成年婦女中頗為流行,但燙髮所用的化學藥水,對頭髮有一定的損傷,再加上電熱處理,頭髮易變黃、變脆、易斷,失去光澤和彈一性一。

因此,燙髮不宜過勤,以4~6個月1次為宜。

干一性一頭發不可勤燙,孕婦、產婦、小孩皆不宜燙髮。

三、飲食健發

日常飲食宜多樣化,合理搭配,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對於健發、美發,防止頭髮早衰有重要作用。

可適量食用含蛋白質、碘鈣、維生素B、A、E等較豐富的天然食物,如:鮮一奶一、魚、蛋類、豆類、綠色蔬菜、瓜果、粗糧等。

同時,可根據情況適當選用健發營養食品。

例如,仙人粥(《遵生八箋》):取何首烏、白米適量,用砂鍋煮粥,常服。

有補肝腎、益氣血、烏髮駐顏之效。

芝麻核桃糖蘸(《藥膳食譜集錦》):赤砂糖500g,黑芝麻、核桃仁各250g,加工製作成糖蘸。

日服數小塊,可健腦補腎,烏須黑髮。

經常服用,又可防治神經衰弱、健忘、頭髮早白、脫髮等症。

四、藥物美發

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中藥進行美發保健,也是常用的一種有效方法。

藥物美發既有美發保健作用,又有健發治療作用。

美發藥品又可分為外用和內服兩類。

1、外用類 根據不同情況選用相應的中藥洗浴頭髮,直接作用於皮膚組織和頭髮,以達到健發目的。

外用一藥物有潤發、潔發、香發、茂發、烏髮,防治脫髮等作用。

古代醫家和養生家在這方面有很多記載,現僅舉幾例。

1豬膽汁說法(《普劑方》):豬膽一枚,取膽汁傾水中,或將豬膽置於一乳一香油中浸七日以上。

用水洗頭,待發乾後適量抹豬膽汁及一乳一香油。

本法有清熱祛風,潤發生輝之效。

2香發散(《慈禧太后醫方選議》):零陵香30g,辛夷15g,玫瑰花15g,檀香18g,川大黃12g,甘草12g,丹皮12g,山奈9g,丁香9g,細辛9g,蘇合香油9g,白芷9g。

研藥為細末,用蘇合香油攪勻,晾乾。

藥面糝發上,蓖去。

本方有潔髮香發作用,久用發落重生,至老不白。

3令發不落方(《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榧子三個,一胡一桃二個,側柏葉30g,共搗爛,浸泡雪水內。

用浸液洗髮。

本方有止發落、令發黑潤之效,尤其對血熱發落有良效。

2、內服類 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配製成不同劑型,經口服而達到美發的目的。

它主要通過調整整體機能,促進氣血運行,而起到健發作用。

具有健發作用的中藥很多,例如,一胡一麻、油菜子、榴花、核桃、椰子漿、獼猴桃、槐實、桑椹、黑大豆等。

內服藥也有很多劑型,如湯劑、膏劑、酒劑、丹劑、丸劑等,可以選擇地用。

瓜子散(《千金翼方》):瓜子、白芷、當歸、川芎、炙甘草各60g,煎藥為散,飯後服1g左右,日3次,酒漿湯飲,經常服用有活血補血,美發榮膚作用,可防衰抗老,預防頭髮早白。

地黃酒、黃一精一酒、枸杞酒等,皆有補虛通血脈,使白髮變黑之效。

七寶美髯丹、首烏延壽丹等,有壯筋骨、固一精一氣、烏鬚髮之功,亦可選擇運用。

五、氣功美發

氣功美發,主要是通過鍛煉一精一、氣、神,調整身一體內部功能。

同時,通過直接調整任督二脈的功能。

潤澤髮根,使頭髮茂盛秀美。

現舉兩功法如下:

1、導引生發功(《諸病源候論》)

具體作法:坐地,後取兩種姿式:一是並伸兩腳,用兩手按在小腿上,腰前俯,頭著地;二是舒伸兩腳,相距一尺,用兩手握小腿,以頭頂著地。

兩種動作各作十二遍。

本法主要是導引督脈,因坐地作功,直接刺激督脈起點長強一穴一,使一精一氣從下而上,直達頭頂百會一穴一。

常作此功,利於髮根營養,使發長美。

2、升冠鬢不斑法(《遵生八箋》)

具體作法:子午時握固端坐,凝神絕念,兩眼令光上初泥丸,存想,追攝二氣,自尾閭間,上升下降,返還氣海,每行九遍。

本功法使一陽一升一陰一降,任督流通,形成一個小周天,可有效地改善腦供血,排除憂愁焦慮,有養血、寧心、黑髮之功。

尤其適用於因用腦過度,耗氣傷神,一精一血暗耗而致的髮鬢斑白者。

除此而外,健發還要保持一精一神愉快,避免七情過度刺激。

積極參加運動鍛煉,防治全身一性一疾病,戒除吸煙、酗酒、暴食暴飲等不一良一習一慣。

合理使用大腦,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生活一習一慣。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