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二便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人一體的健康。所以,養成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

中醫養生學

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

二便是人一體新陳代謝、排除代謝廢物的主要形式。

二便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人一體的健康。

所以,養成良好的二便衛生一習一慣,對健康長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便通暢的保健法

古代養生家對保持大便通暢極為重視。

漢代王充在《論衡》中指出:「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金元時代的朱丹溪也說:「五味入口,即入於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沖和,諸病生焉」。

就是說,腸中的殘渣、濁物要及時不斷地給以清理,排一出體外,才能保證機體的生理功能。

如果大便經常秘結不暢,可導致濁氣上擾,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因此而產生或誘發多種疾病,如頭痛、牙痛、一肛一門病、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腸癌等。

現代的衰老理論中,有一種自家中毒學說認為,衰老是由於生物體在自身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毒素,逐漸使機體發生慢一性一中毒而出現衰老。

大便不暢,最易使機體產生慢一性一自身中毒而出現衰老。

可見這種學說與中醫保持大便通暢可以防病延年的觀點是一致的。

保持大便通暢的方法很多,簡要介紹如下:

例如,晚上睡覺之前或早晨起一床一之後,可按時上廁所,久而久之,則可養成按時大便的一習一慣。

(二)排便要順其自然

養生家曹慈山在論述排便時說:「養生之過,惟貴自然」。

要做到有便不強忍,大便不強掙。

「強忍」和「強掙」都易損傷人一體正氣,引起痔瘡等病。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忍便不解則使糞便部分毒素會被腸組織粘一膜吸收,危害機體。

排便時,強掙努嘖,會過度增高腹內壓,導致血壓上升,特別對高血壓、動脈硬化者不利,容易誘發中風病。

另外,由於腹內壓增高,痔靜脈充一血,還容易引起痔瘡、一肛一瘺等病。

所以,年老用者尤當注意。

(三)要注意一肛一門衛生和便後調理

一肛一門對健康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講,並不亞於口腔,但通常人們對一肛一門衛生注意不夠,因此,一肛一門疾病非常普遍。

大便之後所用手紙應以薄而柔軟、褶小而均勻為宜,不可用含油墨的廢報紙、舊書紙、圓珠筆寫過的紙,更不可用土塊、石塊、木塊等代替手紙,以免污染一肛一門中毒,或刺傷一肛一門引起感染。

每天晚上睡覺前,最好用一溫一水清洗一下一肛一門,或經常熱水坐浴,保持一肛一門清潔和良好的血液循環。

內一褲應宜用薄而柔軟的棉布製品制做,不宜用粗糙或化學纖維的製品。

如果一肛一門已有炎症,最好用水沖洗,不要用紙揩拭,並要積極治療,防止再引起其他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更應重視一肛一門衛生。

每次排便後,稍加調理,對身一體會有很多益處。

若在飽食後大使,使後宜稍喝一些湯或飲料,以助胃氣利消化。

《老老恆言》說:「飽後即大便,進湯以和其氣」,這的確是養生經驗之談。

若在飢餓時大便,為了防止便後氣洩,排便時宜取坐一位,便後稍進食物,還可做提一肛一動作3~5次,以補固正氣。

(四)運動按摩通便

運動按摩可以起到疏暢氣血,增強腸胃功能和消化排一洩功能,加強大小腸的蠕一動,促進新陳代謝,通暢大便的作用。

平常可選用一些傳統保健功法鍛煉,如太極拳、氣功導引養生功、腹部按摩保健法等。

此外,還要配合其他方面的綜合保健。

調攝一精一神,保持情緒安定;飲食調理,飲食多樣化,多素少葷,粗細結合;對有便秘者,輔以藥物對症治療等。

如果能做到上述各項,就能有效地保持大便通暢。

二、小一便清利的保健法

小一便是水液代謝後排除糟粕的主要途徑,與肺、脾、腎、膀一胱等臟腑的關係極為密切。

在水液代謝的整個過程中,腎氣是新陳代謝的原動力,調節著每一環節的功能活動,故有「腎主水」之稱。

水液代謝的好壞反映了機體臟腑功能的正常與否,特別是腎氣是否健旺。

小一便通利,則人一體健康;反之,則說明人有疾患。

所以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小一便衛生。

蘇東坡在《養生雜記》中說:「要長生,小一便清;要長活,小一便潔」。

《老老恆言·便器》亦說:「小一便惟取通利」。

保持小一便清潔、通利,是保證身一體健康的重要方面。

其具體方法約有如下數端:

水液代謝以通暢和調為順,不可滯留,故《素問·經脈別論》有「通調水道」之說。

對於保證水道通調之法,清代曹慈山在《老老恆言》中提出了重在飲食調攝的四個要點:「食少化速,則清濁易分,一也;薄滋味,無粘膩,則滲洩不滯,二也;食久然後飲,胃空虛則水不歸脾,氣達膀一胱,三也;且飲必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則水以濟火,下輸倍捷,四也。

所謂通調水道,如是而已。

如但猶不通調,則為病。

然病能如是通調,亦以漸而愈」。

由此可見,正確調攝飲食,做到少食、素食、食久後飲、渴而才飲等,是保證小一便清利的重要方法。

此外,情緒、房一事、運動對小一便的清利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還要保持情緒樂觀、節制房一事和適當運動鍛煉。

經常進行導引和按摩保健,對於小一便通利很有好處,其主要方法有三:

1、導引壯腎 晚上臨睡時,或早晨起一床一後,調勻呼吸,舌抵上顎,眼睛視頭頂上方,隨吸氣,緩緩做收縮一肛一門動作,呼氣時放鬆,連續做8~24次,待口中津一液較多時,可嗽津嚥下。

這種方法可護養腎氣,增強膀一胱制約能力,可以防治尿頻、尿失一禁等症。

2、端坐摩腰 取端坐一位,兩手置於背後,上下推一搓一30~50次,上至背部,下至骶尾,以腰背部發一熱為佳,可在晚上就寢時和早晨起一床一時進行練一習一。

此法有強腰壯腎之功,有助於通調水道。

3、仰臥摩腹 取仰臥位,調勻呼吸,將掌一搓一熱,置於下腹部,先推摩下腹部兩側,再推下腹部中央,各作30次。

動作要由輕漸重,力量要和緩均勻。

作功時間亦可在早晚。

此法有益氣,增強膀一胱功能。

對尿閉、排尿困難有一定防治作用。

(三)注意排尿宜忌

排尿是腎與膀一胱氣化功能的表現,是一種生理反應,因此有尿時要及時排一出,不要用意志控制不解,否則會損傷腎與膀一胱之氣,引起病變。

《千金要方·道林養一性一》說;「忍尿不便,膝冷成痺」。

《老老恆言·便器》指出:「欲溺便溺,不可忍,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則愈數而少,腎氣窒塞,或致癃一閉」。

排尿要順其自然,強忍不尿,努力強排,都會對身一體健康造成損害。

男子排尿時的姿勢也有宜忌。

《千金要方·道林養一性一》說:「凡人饑欲坐小一便,若飽則立小一便,慎之無病」。

《老老恆言》解釋其道理說:「飽欲其通利,饑欲其收攝也」。

現代醫學中有一種「排尿一性一暈厥症」,即在排尿時由於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造成大腦一時供血不足而致的突然暈倒的病症。

其發生的原因很多,但有時與體一位突然改變,排尿時屏氣用力過度有一定關係。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