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運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一體一定部位或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

中醫養生學

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

按摩古稱「按蹻」,是我國傳統的攝生保健方法之一。

運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一體一定部位或一穴一位,從而達到預防、保健目的的養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

由於保健按摩法簡便易行,平穩可靠,所以受到養生家的重視,並將其作為益壽延年的方法,積累、整理、流傳下來,成為深受廣大群眾喜一愛一的養生健身措施。

一、保健按摩的作用

保健按摩主要是通過對身一體局部刺激,促進整體新陳代謝,從而調整人一體各部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機體一陰一陽一相對平衡,以增強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

達到舒筋活血,健身、防病之效果。

(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素問·血氣形志篇》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素問·調一經論》也指出:「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

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之作用。

由於按摩大多是循經取一穴一,按摩刺激相應一穴一位。

因而,可使氣血循經絡運行,防止氣血滯留,達到疏通經絡,暢達氣血之目的。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二)調和營衛,平衡一陰一陽一

營衛氣血周流,則可貫通表裡內外,臟腑肌腠,使全身成為一個協調統一的整體。

營衛相通,氣血調和,機體皆得其養,則內外調和,一陰一平一陽一秘。

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中說:「按摩法能疏通一毛一竅,能運旋榮衛」。

按摩就是依據中醫理論原則,結合具體情況而分別運用不同手法,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一穴一位,施術於人一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

由於保健按摩可行氣活血,通調營衛一陰一陽一。

所以,按摩後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淺層的一毛一細血管擴張,肌肉放鬆,關節靈活,除感到被按摩部分具有一溫一暖舒適的感覺外,也給全身帶來一種輕鬆、愉快、舒適與靈活感,使人一精一神振奮,消除疲勞,久久行之,對保證身一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二、保健按摩方法

保健按摩法多以自我按摩為主,簡便易行,行之有效。

較有代表一性一的保健按摩如:眼保健功、干沐浴法等,為大家所熟知,現介紹一些傳統的保健按摩法,以述其大要。

(一)熨目

《諸病源候論》云: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

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具體做法:兩手相摩一擦,一搓一熱後,將手掌放於兩眼之上,這就是熨眼。

如此反覆熨眼三次。

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一按壓眼球,稍停片刻。

做燙目,宜在黎明時分。

功用:養睛明目,常做此法,可使眼睛明亮有神,而不生病痛。

(二)摩耳

具體做法:兩手掌按壓耳孔,再驟然放開,連續做十幾次。

然後,用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

再用同樣方法按摩耳一垂30次,以耳部感覺發一熱為度。

功用:常做此法,可增強聽力,清腦醒神。

(三)按雙眉

具體做法:用雙手拇指關節背側按摩雙眉,自眉頭至眉廓,經攢竹、魚腰、魚尾、絲竹空等一穴一。

做時可稍稍用力,自己感覺略有痠痛為度,可連續按摩5~10次。

功用:明目、醒神。

(四)摩腹

具體做法:用手掌面按在腹上,先以順時針方向,再以逆時針方向,各摩腹20次。

立、臥均可。

飯後,臨睡前均可進行。

功用:飯後摩腹,有助於消化吸收;臨睡前摩腹,可健脾胃、助消化,並有安眠作用。

(五)捶背

捶背分自己錘打及他人捶打兩種。

自己捶打:兩一腿開立,全身放鬆,雙手半握拳,自然下垂。

捶打時,先轉腰,兩拳隨腰部的轉動,前後一一交一一替叩擊背部及小腹。

左右轉腰一次,可連續做30~50次。

叩擊部位,先下後上,再自上而下。

他人錘打:坐、臥均可。

坐時,身一體稍前傾;臥時,取俯臥位,兩臂相抱,枕於頭下。

捶打者用雙拳沿脊背上下輕輕錘打,用力大小以捶擊身一體,震而不痛為度。

從上而下為一次,可連續打5~10次。

功用:背部為督脈和足太一陽一膀一胱經循行之處,按摩、捶打背部,可促進氣血運行,和調五臟六腑,舒筋通絡,益腎強腰。

(六)摩湧一泉

具體做法: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湧一泉一穴一;用右手按摩左足。

按摩時,可反覆摩一搓一3O~50次,以足心感覺發一熱為度。

此法適宜在臨睡前或醒後進行。

功用:常摩湧一泉一穴一,具有調肝、健脾、安眠、強身的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