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古典蒸氣浴,是在浴一室內將壁爐或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

中醫養生學

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

蒸氣浴是指在一間具有特殊結構的房屋裡將蒸氣加熱,人在瀰漫的蒸氣裡沐浴。

古典蒸氣浴,是在浴一室內將壁爐或地爐上幾塊特殊的石頭加熱,然後熄滅爐火,往石頭上潑水產生蒸氣,當一溫一度、濕度達到一定標準,即可入一浴。

現代蒸氣浴則是由恆一溫一控制電加熱器將石頭加熱。

標準蒸氣浴一室設施應包括以下幾部分:候浴廳、更衣室、淋浴一室,木質結構的蒸氣浴一室,含有冷水池的降一溫一室、休息室、盥洗室,有的還設按摩室,人工日光浴一室等。

在我國,蒸氣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保健療法。

它通常採用含有藥物的水蒸氣熏蒸體表,故擬在「藥浴」一節中介紹。

本書簡要談談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蒸氣浴。

國外把蒸氣浴一般稱作「桑拿浴」(sauna)。

各國情況不同,具體使用又有所區別,較著名的有芬蘭浴、羅馬浴、土耳其浴、俄羅斯浴、伊朗浴和日本浴等。

根據浴一室空氣一溫一度和相對濕度的差異,可概括為乾熱蒸氣浴和濕一熱蒸氣浴兩種。

乾熱蒸氣浴,如芬蘭浴、羅馬浴、浴一室內氣一溫一較高,達80℃~110℃,相對濕度較低,約為20%~40%.

濕一熱蒸氣浴,浴一室氣一溫一為40℃~50℃,相對濕度較高,甚至可達100%,俄羅斯浴、日本浴屬此類型。

一、作用機理

中醫學認為,蒸氣浴時,人處於濕一熱空氣的蒸騰中,腠理、口鼻同時感受,外至肌膚,內及臟腑,都得濡養,既可開發一陽一氣,振奮氣機,又能滋一陰一潤燥,利水消腫。

經常沐浴有調和營衛,鎮靜安神之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蒸氣浴對人一體的作用因素是高一溫一及空氣濕度和冷空氣或冷水刺激的雙重影響。

它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改善呼吸一功能和心血管系統功能,有利於恢復疲勞和損傷組織的修復,對神經系統功能起調節作用。

二、浴身方法

蒸氣浴的施行方法和程序與一般沐浴不同,其風格獨特。

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準備

就浴者脫一衣後進入淋浴一室,用一溫一水、肥皂洗淨全身並擦乾或用熱風吹乾。

(二)入一浴

進入蒸氣浴一室後,根據個人一體質及耐受程度,在浴一室四壁不同高度的木柵板上平臥或就坐,可不斷變換體一位以均勻受熱,還可用樹枝燙軟後拍打身一體,以產生機械刺激和周圍空氣流通。

歷時7~15分鐘。

(三)降一溫一

待全身發一熱後,走出蒸氣浴一室,進入降一溫一室,用14℃~20℃的冷水沖淋或浸泡2~3分鐘,也可在戶外用冷空氣降一溫一,或在一江一河湖水中游泳。

(四)反覆

出浴後經過一定時間降一溫一,在還未出現寒冷感覺時即擦乾身一體,休息10分鐘後,再進入蒸氣浴一室,停留一段時間後,又離開蒸氣室降一溫一。

如此反覆升、降一溫一2~5次。

三、應用原則及宜忌

蒸氣浴時,宜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定適當一溫一度、濕度和停留時間.健康人在乾熱蒸氣浴(氣一溫一80℃~90℃,氣濕20%~40%)室內,平均耐受時間為17分鐘左右;在濕一熱蒸氣浴(40℃~50℃,氣濕80%~100%)室內,一次最多可停留19分鐘。

降一溫一時所用冷水一溫一度及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原則上不應出現寒戰或不適感。

最好以一溫一一熱水浴足結束沐浴。

浴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同時喝些淡鹽水或果汁補充體內水分和電解質。

每次就浴包括休息約需1.5~2.5小時,一般每週一次。

蒸氣浴的注意事項與冷、熱水浴大致相同。

少年兒童入一浴時間不宜過長,以10分鐘為度;運動員訓練及賽前1~2天不應做蒸氣浴,而應在運動後進行。

蒸氣浴的禁忌證:急一性一炎證、傳染病、高血壓、重症動脈硬化、糖尿病並發酮症酸中毒、甲亢、慢一性一酒一精一中毒、癲癇、腎功能衰竭、惡一性一腫瘤、有出一血傾向者。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