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壽命提出的一個有意義的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

中醫養生學

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

一、天年的概念

「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壽命提出的一個有意義的命題。

天年,就是天賦的年壽,即自然壽命。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

古代養生家、醫家認為在百歲到百二十歲之間。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如《尚書·洪範篇》:「壽、百二十歲也」,《養身論》亦說:「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

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認為天年為120歲。

西德著名學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個人既未患過疾病,又未遭到外源一性一因素的不一良作用,則單純一性一高齡老衰要到120歲才出現生理一性一死亡」。

事實上,120歲的天年期限與一般的長壽調查資料相符,自古至今超過這一生理極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二、壽命

壽命是指從出生經過發育、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機體生存的時間,通常以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

一般計算年齡的方法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年齡,又稱曆法年齡,是指人出生以後經歷多少時期的個體年齡,我國常配以生肖屬一性一,以出生年份來計算其歲數,一般由虛歲或足歲計算年齡。

另一種是生物學年齡,是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臟器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演變和衰老情況。

在生物學上又可分為生理年齡與解剖年齡。

國外在確定退休準則時,設想應用生理年齡作為指標,可能比時間年齡更勝一籌。

因為時間年齡和生物年齡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取決於生長時期的長短,而後者取決於臟器功能及結構的變化過程。

由於每個人的先天一性一遺傳因素與後天一性一環境等因素不同,因此時間年齡和生物學年齡有時不完全相同。

此外,還有「心理年齡」,所謂「心理年齡」是指由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觀感受的老化程度。

即主觀感受年齡,也稱「社會心理年齡」,用以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體結構和功能的衰老程度。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壽命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在比較某個時期、某個地區或某個社會的人類壽命時,通常採用平均壽命。

平均壽命常用來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醫學發展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不斷增長,但人類的壽命值究竟是多少?還是一個尚未徹底解決的問題。

因為它與先天稟賦的強弱,後天的給養、居住條件、社會制度、經濟狀況、醫療衛生條件、環境、氣候、體力勞動、個人衛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關。

三、健康人的生理特徵

迄今為止,人們發現,影響人類盡終其天年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有兩個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衰老;其二是疾病。

那麼,推遲衰老的到來,防止疾病的產生是延年益壽的重要途徑。

因此,研究健康人的生理特徵,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般地說,一個健康無病,沒有衰老的人,應該具備下列生理特徵:

(一)生理健康特徵

1、眼睛有神 眼一精一是臟腑一精一氣彙集之地,眼神的有無反映了臟腑的盛衰。

因此,雙目炯炯有神,是一個人健康的最明顯表現。

2、呼吸微徐 微徐,是指呼吸從容不迫,不疾不徐。

《難經》認為:「呼出心與肺,吸一入肝與腎」,說明呼吸與人一體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3、二便正常 《素問·五臟別論》說:「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是說經過腸胃消化後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久藏則大便秘結。

而大便通暢則是健康的反映。

小一便是排除水液代謝後糟粕的主要途徑,與肺、腎、膀一胱等臟腑的關係極為密切。

小一便通利與否,直接關係著人一體的功能活動。

4、脈象緩勻 此指人的脈象要從容和緩,不疾不徐。

「脈者,血之腑也」,氣血在脈道內運行,所以脈象的正常與否,能夠反映氣血的運行。

5、形體壯實 指皮膚潤澤,肌腠緻密,體格壯實,不肥胖,亦不過瘦。

因為體胖與體瘦皆為病態,常常是某些疾病帶來的後果。

6、面色紅一潤 面色是五臟氣血的外榮,而面色紅一潤是五臟氣血旺盛的表現。

7、牙齒堅固 因齒為骨之餘,骨為腎所主,而腎為先天之本,所以牙齒堅固是先天之氣旺盛的表現。

8、雙耳聰敏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

說明耳與全身組織器官有密切關係,若聽力減退、遲鈍、失聽、是臟器功能衰退的表現。

9、腰腿靈便 肝主筋、腎主骨、腰為腎之腑、四肢關節之筋皆賴肝血以養,所以腰腿靈便、步履從容,則證明肝腎功能良好。

10、聲音宏亮 聲由氣發,《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氣者,皆屬於肺」,聲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11、鬚髮潤澤 發的生長與血有密切關係,故稱「發為血之餘」。

同時,又依賴腎臟一精一氣的充養。

《素問·六節勝象論》說:「腎者……其華在發」。

因此,頭髮的脫落、過早頒白,是一種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腎一精一虧損。

12、食慾正常 中醫學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飲食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脾胃的盛衰。

食慾正常,則是健康的反映。

(二)心理健康特徵

1、一精一神愉快 《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可見良好的一精一神狀態,是健康的重要標誌。

七情和調、一精一神愉快,反映了臟腑功能良好。

現代醫學亦認為,人若一精一神恬靜,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狀態,從而發揮對整體的主導作用,自能內外協調,疾病就不易發生。

2、記憶良好 腎藏一精一、一精一生髓,而「腦為腦之海」。

髓海充盈,則一精一力充沛,記憶力良好;反之腎氣虛弱,不能化一精一生髓,則記憶力減退。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