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針刺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一定的一穴一位,運用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

中醫養生學

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

一、針刺保健的概念

針刺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一定的一穴一位,運用迎、隨、補、瀉的手法以激發經氣,使人一體新陳代謝機能旺盛起來,達到強壯身一體,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之為針刺保健。

針刺保健與針刺療疾的方法相同,但各有側重。

保健而施針刺,著眼於強壯身一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延壽;治病而用針法,則著眼於糾正機體一陰一陽一、氣血的偏盛偏衰,扶正祛邪,意在祛病除疾。

因而,用於保健者,在選一穴一、施針方面,亦有其特點。

選一穴一則多以具有強壯功效的一穴一位為主;施針的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一穴一亦不宜過多。

二、時間保健的作用

針刺之所以能夠養生,是由於刺激某些具有強壯效用的一穴一位,可以激發體內的氣血運行,使正氣充盛,一陰一陽一諧調。

概括起來,針刺保健的作用,大要有三。

(一)通經絡

針刺的作用主要在於疏通經絡,使氣血流暢。

《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指出:「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針刺前的「催氣」、「侯氣」,刺後的「得氣」,都是在調整經絡氣血。

如果機體某一局部的氣血運行不利,針刺即可激發經氣,促其暢達。

所以,針刺的作用首先在於「通」。

經絡通暢無阻,機體各部分才能密切聯繫,共同完成新陳代激活動,人才能健康無病。

(二)調虛實

人一體的生理機能活動隨時都在進行著。

「一陰一平一陽一秘」是一種動一態平衡,在正常情況下,也容易出現一些虛實盛衰的偏向。

如:體質的好壞、體力的強弱、機體耐力、適應能力,以及智力、反應靈敏度等等,對於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時期,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

針刺保健則可根據具體情況,糾正這種偏差,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補、瀉得宜,可使弱者變強,盛者平和,以確保健康。

(三)和一陰一陽一

一陰一陽一和諧乃是人一體健康的關鍵。

針刺則可以通經絡、調虛實,使機體內外一一交一一通,營衛周流,一陰一陽一和諧。

如此新陳代謝自然會健旺,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一陰一平一陽一秘,一精一神乃治」,就是這個道理。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某些強壯一穴一位,可以提高機體新陳代謝能力和抗病能力。

如:針刺正常人的「足三里」一穴一,白血細胞總數明顯增加,吞噬功能加強。

同時,還可以引起硫氫基酶系含量增高。

硫氫基為機體進行正常營養代謝所必須,對機體抗病防衛的生理功能有直要作用。

這就進一步說明,針刺法確實具有保健防病、益壽的作用。

三、刺法原則

(一)配一穴一

針刺保健,可選用單一穴一,也可選用幾個一穴一位為一組進行。

欲增強某一方面機能者,可用單一穴一,以突出其效應;欲調理整體機能者,可選一組一穴一位,以增強其效果。

在實踐中,可酌情而定。

(二)施針

養生益壽,施針宜和緩,刺激強度適中,不宜過大。

一般說來,留針不宜過久,得氣後即可出針,針刺深度也應因人而宜,年老體弱或及小兒,進針不宜過深;形盛體胖之人,則可酌情適當深刺。

(三)禁忌

遇過饑、過飽、酒醉、大怒、大驚、勞累過度等情況時,不宜針刺;孕婦及身一體虛弱者,不宜針刺。

四、針刺一穴一位

現將一些常用的養生保健一穴一位介紹如下:

1、足三里 位於膝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

為全身一性一強壯要一穴一,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增力,提高人一體免疫機能和抗病機能。

刺法,用毫針直刺1~1.5寸,可單側取一穴一,亦可雙側同時取一穴一。

一般人針刺得氣後,即可出針。

但對年老體弱者,則可適當留針5~10分鐘。

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2、曲池 位於肘外輔骨。

曲肘,肘橫紋盡頭便是此一穴一。

此一穴一具有調整血壓、防止老人視力衰退的功效。

用毫針直刺0.5~l寸,針刺得氣後,即出針。

體弱者可留針5~1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3、三一陰一一一交一一 位於足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此一穴一對增強腹腔諸臟器,特別是生一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刺法,用毫針直刺1~1.5寸,針刺得氣後,即出針,體弱者,可留針5~1O分鐘。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4、關元 位於臍下3寸。

本一穴一為保健要一穴一,有強壯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氣後出針。

每週針1~2次,可起到強壯身一體的作用。

5、氣海 位於臍下1.5寸。

此一穴一為保健要一穴一,常針此一穴一,有強壯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氣後,即出針。

可與足三里一穴一配合施針,每週1~2次,具有強壯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