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嚴寒凝野,朔風凜冽,一陽一氣潛藏,一陰一氣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

中醫養生學

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

嚴寒凝野,朔風凜冽,一陽一氣潛藏,一陰一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一精一蓄銳,為來春生機勃一發作好準備,人一體的一陰一陽一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成形勝於化氣。

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於一個「藏」字。

一、一精一神調養

為了保證冬令一陽一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一精一神安靜。

為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說。

意思是欲求一精一神安靜,必須控制情志活動。

做到如同對待他人隱私那樣秘而不宣,如同獲得了珍寶那樣感到滿足。

如是,則「無擾乎一陽一」,養一精一蓿銳,有利於來春的一陽一氣萌生。

二、起居調養

冬季起居作息,中醫養生學的主張,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此為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一陽一;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去寒就一溫一,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千金要方·道林養一性一》也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一陽一氣,有損於人也」。

在寒冷的冬季裡,不應當擾動一陽一氣,破壞一陰一成形大於一陽一化氣的生理比值。

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一陽一氣潛藏,一陰一精一積蓄。

至於防寒保暖,也必須根據「無擾乎一陽一」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

衣著過少過薄,室一溫一過低,則既耗一陽一氣,又易感冒。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一溫一過高,則腠理開洩,一陽一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一精一者身之本也,故藏於一精一者,春不病一溫一」。

說明冬季節制房一事,養藏保一精一,對於預防春季一溫一病,具有重要意義。

三、飲實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一陰一」,「無擾乎一陽一」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一熱,最宜食用滋一陰一潛一陽一,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

從五味與五臟關係有之,則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腎主冬……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這是因為冬季一陽一氣衰微,腠理閉塞,很少出汗。

減少食鹽攝入量,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增加苦味可以堅腎養心。

具體地說,在冬季為了保一陰一潛一陽一,宜食穀類、羊肉、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一陽一氣。

由於冬季重於養「藏」,放在此時進補是最好的時機。

四、運動調養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這句民諺,是以說明冬季鍛煉的重要一性一。

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煉,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

還須指出,在冬天早晨,由於冷高一壓的影響,往往會發生逆一溫一現象,即上層氣一溫一高,而地表氣一溫一低,大氣停止上下對流活動,工廠、家庭爐灶等排一出的廢氣,不能向大氣層擴散,使得戶外空氣相當污濁,能見度大大降低。

有逆一溫一現象的早晨,在室外進行鍛煉不如室內為佳。

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

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是食補,一是藥補,兩者相較,「藥補不如食補」。

不論食補還是藥補,均需根據體質、年齡、一性一別等具體情況分別對待,有針對一性一,方能取效。

具體補法詳見「藥物養生」和「體質養生」等有關章節。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一精一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藥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

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採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一性一支氣管炎等。

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痺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

因此防寒護一陽一,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也要注意顏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