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 讓健康鍛煉者和某些疾病的患者,浸入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

中醫養生學

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

讓健康鍛煉者和某些疾病的患者,浸入水一溫一低於25℃的水中,或施行擦浴、淋浴,使身一體接受寒冷水一溫一作用的方法,稱為冷水浴。

一、作用機理

冷水浴作用機理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皮膚接觸冷水,外週一毛一細血管收縮,血液流向深層血管,皮膚顏色變白。

第二階段,外周血管擴張,內臟血液返流向體表血管,皮膚發紅,此階段持續的時間長短,與水一溫一、氣一溫一、人一體對寒冷的耐受能力等因素有關。

第三階段,外周血管再度收縮,皮膚蒼白,口一唇發紫,身一體寒戰,出現「雞皮」現象。

冷水浴應在出現第三階段前結束,這樣在冷水浴過程中,週身血管都可受到一縮一張的鍛煉。

因此,人們又把冷水浴稱為「血管體一操一」,它對增強體質,延年益壽,防治疾病有多方面的良好作用。

(一)能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長期堅持冷水浴鍛煉,可增強血管的彈一性一和韌一性一,提高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同時,又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以及高血壓,冠心病等症的發生。

(二)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機體一遇冷水刺激,大腦立刻興奮起來,調動全身各器官組織加強活動抵禦寒冷。

週身血管的舒縮運動即是靠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

因此,長期堅持冷水浴鍛煉,通過神經反射和大腦作用,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增強,減緩腦細胞的衰老和死亡。

實踐證明,冷水浴鍛煉對神經衰弱、頭痛、失眠都有良好防治作用。

(三)加強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抗寒能力

人受到冷水刺激,會不由自主吸一口氣,然後呼吸暫停數秒,再深呼氣,隨後恢復均勻的深長呼吸。

這就吸一入更多的癢氣,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時,深長呼吸使腹壓增大,呼吸肌作用加強,形成呼吸體一操一。

從而加強整個呼吸器官的功能,以及人一體對外界氣一溫一變化的適應能力,可預防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

(四)增強消化器官功能

冷水刺激可增強胃腸蠕一動,提高消化功能。

同時,冷水刺激使人一體換熱增加,身一體為適應生理需要,則需多吸收營養,促進產熱,從而使整個消化系統功能增強,令人食慾旺盛。

(五)使皮膚保持健美

冷水浴不僅對皮膚起到清潔作用,在擦洗沖淋時,皮膚肌肉受到機械磨一擦,可促進皮質分一泌,使之變得柔潤光滑而富彈一性一,皺紋減少,保持健美,也不易感染皮膚病。

二、浴身方法

冷水浴包括冷水浴面、擦身、浴足、浸浴、沖淋、冬泳等形式。

(一)浴面

將面部浸入冷水中,用鼻呼氣,呼畢抬頭吸氣,如此反覆5~10次;用一毛一巾蘸冷水摩一擦臉、耳和頸項部,洗後用干一毛一巾擦乾;再用手掌擦面、頸部,直至發紅髮一熱。

(二)擦身

是冷水浴與按摩配合進行的鍛煉。

擦身的順序為:臉→頸→上肢→背→腳→腹→下肢。

摩一擦四肢時,沿向心方向,即從肢端開始,以助靜脈返流。

手法由輕到重,時間因人而異,以皮膚發紅、一溫一一熱為度。

(三)淋浴

開始先用冷水淋濕手足,再用濕一毛一巾摩一擦胸背部,然後在噴頭下衝淋,同時用一毛一巾擦洗。

時間根據水一溫一、氣一溫一及個人身一體情況靈活掌握。

一般為3~5分鐘,在寒戰期前結束。

淋畢,宜用干浴巾擦乾全身,使身一體感到清爽、一溫一暖、舒適。

(四)浴足

兩腳浸入冷水中,用手或腳相互摩一擦,每次1~2分鐘,然後用干一毛一巾按干擦紅。

還可用手指按摩湧一泉一穴一(在腳心前部)各30次左右。

(五)還治

即把身一體浸人冷水中。

應嚴格根據個人的耐受一性一來調節水一溫一,開始可略高,逐步降低,直至所需一溫一度。

水中停留時間一般為0.5~2分鐘。

出浴後用干浴巾將皮膚擦至微紅,以鍛煉後感到一精一神振作、一溫一暖舒適、眠食俱佳為宜。

(六)冬泳

須經系統的室內冷水浴鍛煉後,機體防寒冷有較強適應能力,體質強壯者,方可考慮室外冬泳鍛煉。

泳前要做好難備活動,一般時間不宜過長。

三、應用原則和禁忌

冷水浴鍛煉老少皆宜,四季皆可。

個人情況不同,應靈活掌握。

進行冷水浴的原則是:

(一)從一溫一到涼

從一溫一水開始(34℃~36℃),逐步下降至16℃~18℃,再至自來水自然一溫一度,最後降至不低於4℃。

這樣循序漸進,以使身一體有個逐漸適應過程。

(二)從夏到冬

冷水浴應先從夏天開始,中間不要間斷,一直堅持到冬天。

(三)從局部到全身

可先做面浴,足浴然後再做擦浴,最後到淋浴、浸浴。

(四)宜早不宜晚

冷水浴鍛煉應在早上進行,以振奮一精一神,如睡前冷水浴,會刺激大腦過度興奮,影響睡眠。

(五)時間宜短

足浴浸泡不超過兩分鐘;擦浴也不要過重過猛和時間過長;淋浴最初不超過30秒,逐步延長,暖季不超過5分鐘,寒季不超過2分鐘。

如時間過長,反而對健康不利。

(六)浴前準備

擦浴、淋浴前,要先活動肢一體各關節,用手擦皮膚使身一體發暖不覺寒冷後,再施淋浴。

淋浴前,還可用手先捧冷水拍打胸背,適應後再淋沖。

(七)浴後擦乾

先用濕一毛一巾、再用干浴巾迅速把身一體擦乾,直至皮膚發紅、一溫一暖,趕快穿衣,以免受涼。

冷水浴適應範圍較廣,但有些病患者不宜進行冷水浴,如患有嚴重心臟一病、高血壓、癲癇、胃炎等病者;有開放一性一肺結核,病毒一性一肝炎或其他嚴重肝、肺疾患者;患急一性一、亞急一性一傳染病、尚未康復者。

此外,月一經一期和孕產期婦女;酒後、空腹、飽食、強勞動或劇烈運動後,都不宜進行冷水浴鍛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