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綜觀歷代醫籍所載益壽延年之方,多以補脾補腎為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

中醫養生學

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

益壽延年方劑大多是針對年老體弱者而設,因而,補益之法往往成為其組方的主要方法。

綜觀歷代醫籍所載益壽延年之方,多以補脾補腎為主。

系根據老年人脾、腎易虛之特點而設。

然而,方劑的組成是以辨證為依據,藥物間的配伍有君、臣、佐、使之分,要求有機配合,互相協調,共同達到預期的目的。

因而,在方劑組成上是有一定法度的。

往往是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的。

茲將其原則歸結為四方面,簡述如下。

一、動靜結合

大凡益壽延年方劑,多有補益之功效,對於年老、體弱之人多有補益。

但補益之品,多壅滯凝重,守而不走,如補脾用甘,但甘味過濃,則易壅氣,即所謂「甘能令人中滿」;養血宜用一陰一柔之味,然一陰一柔者易粘膩凝重,如熟地、大棗之類。

此即所謂藥之靜者,而補益之意要在補其所需,藥至虛處方可得補,故藥入機體,需藉氣血之循行方可布散,要有引經之藥方可補有所專。

血宜流則通,氣宜理則散,故行氣、活血之味,乃藥之動者。

動靜結合,亦補亦理,亦養亦行,相得益彰,方可發揮補益之功效,達到補而不滯,補而無弊,補得其所。

所以動靜結合乃是延年益壽補益方劑的重要組方原則之一。

觀於四君子湯中之用茯苓,四物湯之用川芎,歸脾湯之用木香。

皆屬動靜結合之配伍。

二、補瀉結合

補瀉結合既是益壽延年的藥物應用原則,也是方劑組方的配伍原則之一。

藥物養生是以抗衰防老,益壽延年為目的,無論在用一藥上是補、是瀉,都是調節人一體的一陰一陽一氣血平衡,使之歸於一陰一平一陽一秘的狀態,故在實際應用中應視機體情況而定。

對於老年人而言,有其臟腑氣血衰弱之虛的一面,也有火、氣、痰、食及感受外邪實的一面。

宜根據具體情況,虛者補虛,實者瀉實,補與瀉應結合而用。

視其虛、實的輕重而有所側重,採用補瀉結合的方法。

補中有瀉,以防止補之太過,補之有偏;瀉中有補,以防止瀉之太猛,瀉之有傷。

這樣,才能保證補而不偏,瀉而不傷,以達到養生益壽的目的。

觀於六味地黃丸中,以熟地、山藥、山萸肉之補,合茯苓、丹皮、澤瀉之瀉,以共奏補益肝腎之功,則組方以補瀉結合為原則的道理即十分具體而明確了。

三、寒熱適中

藥一性一有寒、熱、一溫一、涼之別,組方有君、臣、佐、使之分。

益壽延年方藥多用於老年人,故在遣方用一藥方面,也應注意藥一性一問題。

明代醫家萬全在他所著的《養生四要》中指出:「凡養生卻邪之劑,必熱無偏熱,寒無偏寒;一溫一無聚一溫一,一溫一多成熱;涼無聚涼,涼多成寒。

一陰一則奇之,一陽一則偶之,得其中和,此制方之大旨也」。

這一組方原則對益壽延年方藥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使用一藥物,不宜過偏,過寒則傷一陽一,過熱則傷一陰一;涼藥過多則成寒,一溫一藥過多則成熱。

為防止過偏,在組方時,多寒、熱相伍而用。

如:在一派寒涼藥中,配以少許熱藥,或在一派一溫一一熱藥中,加少許寒涼之品,使整個方劑寒而無過,熱而無燥,寒熱適中,即得其中和,有養生益壽之功,而無寒熱過偏之害。

韓懋的一一交一一泰丸(黃連、肉桂),便是寒熱並用的代表方劑之一。

這一組方原則在益壽延年方藥中均有所體現。

四、相輔相成

傳統的益壽延年方藥的組方,往往是立足於辨證,著眼於機體全局而遣藥組方的。

對於年老體弱之人,機體代謝的各個方面往往不是十分協調的,常常是諸多因素一一交一一織在一起,如:一陰一陽一平衡失調,氣血一精一津的相互影響,臟腑、經絡的不和諧、表裡內外的協同統一失控,出入升降的虛實偏差等等。

雖然,方藥的組成上,都有其調治的重點,即其主治方向,但也必須考慮到與之有關的其他方面。

藥物的有機配合,可以突出其主治功效,兼顧其旁證、兼證,做到主次分明,結構嚴謹。

藥物的配伍應用的目的,就是通過藥物間的相互搭配,相輔相成來體現的。

益壽延年中藥方劑即是以補益為重點,輔以其他而組成的。

所以於方藥中常常可看到,有補有瀉,有升有降,有塞有通,有開有闔,有寒有熱。

開、闔、補、瀉合用,則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守而不呆,流通暢達;升、降、通、塞並用,則清、濁運行有序,出、入得宜。

各循其常。

寒熱並用,可糾太過不及之偏弊,以達到一陰一平一陽一秘之狀態。

這即是方劑中,藥物相輔相成所起的作用。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