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只有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

中醫養生學

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

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一陰一陽一一一交一一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一液.傳糟粕、御一精一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

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

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

因此,《素問·調一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所以,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於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

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形以達郁」的鍛煉目的。

活動筋骨,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

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而無病;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

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脈起於胞中,循行於胸、腹部正中線,總任一身之一陰一脈,可調節一陰一經氣血;督脈亦起於胞中,下出會一陰一,沿脊柱裡面上行,循行於背部正中,總督一身之一陽一脈,可調節一陽一經氣血。

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使一陰一經、一陽一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一一交一一貫,《奇經八脈考》中指出:「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氣之所由起」。

因而,任督二脈相通,可促進真氣的運行,協調一陰一陽一經脈,增強新陳代謝的活力。

由於任督二脈循行於胸腹、背,二脈相通,則氣血運行如環周流,故在氣功導引中稱為「周天」,因其僅限於任督二脈,並非全身經脈,故稱為「小周天」。

在小周天開通的基礎上,週身諸經脈皆開通,則稱為「大周天」。

所以謂之開通,是因為在氣功、導引諸法中,要通過意守、調息,以促使氣血周流,打通經脈。

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一陰一陽一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一精一充、氣足、神旺,故身一體健壯而不病。

開通任督二胎,營運大小周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