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
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
一、春夏養一陽一,秋冬養一陰一
《易·系辭》中說:「變通莫大乎四時」。
四時一陰一陽一的變化規律,直接影響萬物的榮枯生死,人們如果能順從天氣的變化,就能保全「生氣」,延年益壽,否則就會生病或夭折。
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夫四時一陰一陽一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一陽一,秋冬養一陰一,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四時一陰一陽一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簡要告訴人們,四時一陰一陽一之氣,生長收藏,化育萬物,為萬物之根本。
春夏養一陽一,秋冬養一陰一,乃是順應四時一陰一陽一變化的養生之道的關鍵。
所謂春夏養一陽一,即養生養長;秋冬養一陰一,即養收養藏。
春夏兩季,天氣由寒轉曖,由暖轉暑。
是人一體一陽一氣生長之時,故應以調養一陽一氣為主;秋冬兩季,氣候逐漸變涼,是人一體一陽一氣收斂,一陰一精一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一陰一精一為主。
春夏養一陽一,秋冬養一陰一,是建立在一陰一陽一互根規律基礎之上的養生防病的積極措施。
正如張景岳所說:「一陰一根於一陽一,一陽一根於一陰一,一陰一以一陽一生,一陽一以一陰一長,所以古人春夏養一陽一以為秋冬之地,秋冬養一陰一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
今人有春夏不能養一陽一者,每因風涼生冷傷其一陽一,以致秋冬多患病洩,此一陰一脫之為病也。
有秋冬不能養一陰一者,每因縱一欲過度傷此一陰一氣,以及春夏多患火症,此一陽一盛之為病也」。
所以,春夏養一陽一,秋冬養一陰一,寓防於養,是因時養生法中的一項積極主動的養生原則。
二、春捂秋凍
春季,一陽一氣初生而未盛,一陰一氣始減而未衰。
故春時人一體肌表雖應氣候轉暖而開始疏洩,但其抗寒能力相對較差,為防春寒,氣一溫一驟降。
此時,必須注意保暖,御寒,有如保護初生的幼芽,使一陽一氣不致受到傷害,逐漸得以強盛,這就是「春捂」的道理。
秋天,則是氣候由熱轉寒的時候,人一體肌表亦處於疏洩與緻密一一交一一替之際。
此時,一陰一氣初生而未盛,一陽一氣始減而未衰,故氣一溫一開始逐漸降低,人一體一陽一氣亦開始收斂,為冬時藏一精一創造條件。
故不宜一下子添衣過多,以免妨礙一陽一氣的收斂,此時若能適當地接受一些冷空氣的刺激,不但有利於肌表之緻密和一陽一氣的潛藏,對人一體的應激能力和耐寒能力也有所增強。
所以,秋天宜「凍」。
可見,「春捂」「秋凍」的道理,與「春夏養一陽一,秋冬養一陰一」是一脈相承的。
三、慎避虛邪
人一體適應氣候變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動的能力,畢竟有一定限度。
尤其在天氣劇變,出現反常氣候之時,更容易感邪發病。
因此,人們在因時養護正氣的同時,非常有必要對外邪的審識避忌。
只有這樣,兩者相輔相成,才會收到如期的成效。
《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這裡所謂的「八正」,又稱「八紀」,就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氣。
它是季節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天有所變,人有所應,故節氣前後,氣候變化對人的新陳代謝也有一定影響。
體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一一交一一節時刻感到不適,或者發病甚至死亡。
所以《素問一陰一陽一應像大論》有:「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母」之說。
把「八紀」作為天地間萬物得以生長的根本條件之一,足見節氣對人一體影響的重要。
因而,注意一一交一一節變化,慎避虛邪也是四時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