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所調「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

中醫養生學

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

一精一神養生,就是在「天人相應」整體觀念的指導下,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濟生活等方法,保護和增強人的心理健康達到形神高度統一、提高健康水平。

所調「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而且還要有良好的一精一神狀態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由一精一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當代社會中人類普遍存在的多發病和流行病。

長期以來,對一精一神心理衛生重視不夠。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質,必須重視一精一神心理衛生的研究和運用。

第一節 情志變化

情志又稱情感,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一精一神心理活動的綜合反映。

一、情志變化的保健

七情六慾,人皆有之,在一般情況下,屬於正常的一精一神生理現象。

因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現,而且各種情志活動都有抒發自己感情起著協調生理活動的作用。

因為憤怒、悲傷、憂思、焦慮、恐懼等不一良情緒壓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洩,便對健康有害,甚至會引起疾病。

若能恰當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則有益於健康。

但是,如果情志波動過於持久,過於劇烈,超越了常度,則將引起機體多種功能紊亂而導致疾病。

此時,七情便成了致病因子。

因此情感對人一體的損益效果,不單取決於情志本身,而同時取決於人們對感情的態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

一精一神心理保健是人一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一切對人一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一良的情緒。

人的一精一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會增強,從而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後,一精一神狀態良好可加速康復,還可以利用心理活動規律治病。

總之,一精一神、心理保健不僅直接涉及到健康、壽命,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重視一精一神養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響情志變化的因素

人的情志變化是由內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一性一因素、內源一性一因素。

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導致情志變動的內外因素。

(一)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可以影響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變化又能影響健康。

人們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的變遷,可引起情志變化而生病。

男一女之間的婚戀糾葛、家庭生活不協調,或家庭成員的生離死別等一精一神創傷,均可引起強烈的情志變化。

正如《素問·疏五過論》說:「切脈問名,當合男一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

《類經·論治類》註:「離者失其親一愛一,絕者斷其所懷,菀謂思慮抑鬱,結謂深情難解……」。

此外,社會動亂、流亡生活,饑饉災荒等,都會造成一人們一精一神的異常變化。

社會因素十分複雜,其對人一精一神上的影響也是很複雜的。

(二)環境因素

在自然環境中,有些非特異一性一刺激因素作用於人一體,就可使情緒發生相應變化,引起情緒變化的機理在於他們影響了人一體的生理功能活動,通過「心神」的主導作用而反饋在一精一神方面的表現。

例如,四時更迭、月廓圓缺、聲音、氣味、顏色、食物等,都可影響情緒的變化。

異常氣候的劇烈變化更易對人的情緒產生明顯影響。

月相與人一體生理密切相關,人的情緒也隨月相的盈虧,而有相應變化。

安靜、幽雅、協調的生活環境,令人喜悅的氣味,優美動聽的樂曲,可使人清爽舒暢、一精一神振奮、提高工作效率。

在喧囂吵鬧、雜亂無章、氣味腥臭的環境中,人會感到心情不舒暢,壓抑、沉悶,或厭倦、煩躁,工作和學一習一的效率會明顯下降。

不僅如此,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覺,從而直接影響人的一精一神狀態。

由於環境和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因此,環境因素是影響人情緒變化的重要方面。

(三)病理因素

機體臟腑氣血病變,也會引起情志的異常變化。

《素問·調一經論》指出:「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靈樞·本神》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止」,《素問·宣明五氣論》指出:「一精一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這是五臟一精一氣乘一髒之虛而相並後引起的情志變化。

凡此種種,都說明內臟一病變可導致情志的改變,五臟虛實不同,亦可引起不同的情志變化。

三、情志對健康的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七情活動對機體生理功能起著協調作用,但若七情太過,超過人一體自身調節的範圍,使臟腑氣血功能紊亂,而導致疾病。

七情內傷,各有所主,情志對健康的影響也有一定的規律。

(一)情志刺激的一性一質與程度差異

七情之中,有六情屬惡一性一刺激,唯有喜屬於良一性一刺激。

它為心志,笑為心聲,笑是喜形於外的體現。

經常保持喜悅、樂觀的情緒,對健康是有好處的。

故《儒門事親》說:「喜者少病,百脈舒和故也」,憤怒致病較重。

《東醫寶鑒·內景篇》說:「七情傷人,惟怒為甚,蓋怒則肝木克脾土,脾傷則四髒俱傷矣」。

怒多傷肝,肝失疏洩,氣機升降逆亂,進而導致其他臟腑功能失調,故表現證情較重。

驚恐致病較為難治。

驚恐多自外來,在思想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大驚卒恐,如視怪物、聞奇聲、遇險境等,使人驚駭不已。

多傷心腎,其治頗為棘手。

情志致病還與其刺激的程度強弱有關。

根據情志刺激的程度,可分為暴發一性一和漸進一性一刺激兩大類。

暴發一性一刺激,多指突如其來的情志刺激,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擊、重大收穫、巨大的事變或災難、難以忍受的傷痛等,這些突發一性一的、強烈的刺激,使人氣血逆亂,導致暴病、急病的發生。

《淮南子·一精一神訓》說:「人一大怒破一陰一,大喜墜一陽一,大憂內崩,大怖生狂」。

因暴發一性一刺激致病,多發病急、病情重、甚或天亡。

七情之中,喜、怒、驚、恐以刺激量過大、過猛為致病條件。

臨一床一所見因情志劇變導致的心一陽一暴脫而卒死,肝一陽一化風而卒中,以及暴聾、暴盲、發狂等情況,大多與喜怒驚恐有關。

漸進一性一刺激,多是指某些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獲得解決或實現,而在這一段時間內保持著持續一性一的異常一精一神狀態。

如一精一神緊張、思慮憂愁、悲傷不已等,這類一精一神刺激傷人一精一氣,引起氣機失調,致人疾病。

《素問·湯液醪醴論》說:「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一精一神馳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憂、思、悲的情志刺激以刺激時間長為致病條件,持續不一良的心境,積久而成疾。

因此,要根據不同情志的致病特點,自覺地採取相應的方法進行調節。

(二)情志變化的個體差異

人的體質有強弱之異,一性一格有剛柔之別,年齡有長幼之殊,一性一別有男一女之分。

因此,對同樣的情志刺激,則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1、體質差異 體質強弱不同,對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異。

如《醫宗必讀》說:「外有危險,觸之而驚,心膽強者不能為害,心膽怯者觸而易驚。」

《靈樞·通天》認為人們的體質有一陰一陽一之氣稟賦不同,對情志刺激反應也不同,「太一陰一之人,多一陰一無一陽一」,一精一神易抑鬱;「少一陰一之人,多一陰一少一陽一」,心胸狹窄,多憂愁悲傷,鬱鬱不歡,「太一陽一之人,多一陽一無一陰一」,感情易暴發;「少一陽一之人,多一陽一而少一陰一」,一愛一慕虛榮,自尊心強。

《靈樞·行針》指出:「多一陽一者多喜,多一陰一者多怒」。

說明不同體質特點的人對情志刺激產生的好發一性一各別。

2、一性一格差異 一性一格是人們個一性一心理特徵的重要方面。

一般而言,一性一格開朗樂觀之人,心胸寬廣,遇事心氣平靜而自安,故不易為病;一性一格抑鬱之人、心胸狹隘,感情脆弱,情緒常激烈波動,易釀成疾患,這種耐受一性一的差異,與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相關。

意志堅定者,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感情,使之免於過激;意志怯弱者,經不起七情六慾的刺激,易做感情的俘虜,必然發生病變。

《素問·經脈別論》云:「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年齡差異 如兒童臟腑嬌一嫩、氣血未充,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備,多為驚、恐情志致病;成年人,氣血方剛,奮勇向上,又處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易怒、思為病;老年人,常有孤獨情感,易為憂鬱、悲傷、思慮所致病。

4、一性一別差異 男一性一屬一陽一,以氣為主,一性一多剛悍,對外界刺激有兩種傾向:一是不易引起強烈變化;一是表現為亢一奮形式,多為狂喜、大怒,因氣鬱致病者相對少些。

女一性一屬一陰一,以血為先,其一性一多柔一弱,一般比男一性一更易因情志為患。

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屬一陰一,得氣多郁」之說。

女一性一對於情志的刺激,以憂悲、哀思致病為多見。

正如《千金要方》說:「女人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以慈戀、一愛一憎、嫉妒、憂恚、染者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

誠然,婦女的稟一性一未必盡如以上所說,但女一性一多情志為患卻已被臨一床一所證實。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