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不論是哪一種運動形式,都具有養生健身的作用。而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

中醫養生學

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

傳統的運動養生法,形式一樣,種類甚繁,有一招一式的鍛煉方法,也有眾人組合的,帶有競技一性一質的鍛煉方法;有形成民間民俗的健身方法;也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運動形式,都具有養生健身的作用。

而為人們所喜一愛一,故能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歸納起來,運動養生的形式大致有二:

一、形式多樣的民間健身法

這類健身法大多散見於民間,方法簡便,器械簡單,而活動饒有趣味一性一。

如:運動量較小,輕鬆和緩的散步、郊遊、蕩鞦韆、放風箏、踢毽、保健球等;運動量適中的跳繩、登高、跑馬、射箭、舉石鎖等等。

這些方法,多於娛樂中而有運動養生的內容,亦無需人更多地指導、訓練,簡便易行,形式多樣,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健身措施。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傳統。

其中以運動健身為目的的群眾一性一活動,則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

如拔河、龍舟競渡、摔跤、賽一馬、蹺板、走高蹺、舞龍燈、跑旱船以及各種各樣的舞蹈等,即屬此類。

這種運動的特點,人數眾多,具有競技一性一質,由於各民族的風俗一習一慣不同,各有特定的季節、時間來開展這種群眾一性一、普及一性一的活動。

二、自成套路的系統健身法

這類運動健身方法往往是建立在民間健身法基礎之上的,在一定理論指導之下,有目的、有具體要求、需要經過學一習一和訓練才能掌握的健身法。

因其有一系列的連續動作,故可以使人一體各部分得到較為全面、系統的鍛煉,是傳統運動養生法中較高層次的健身運動。

運動養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身法而言。

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於道家和佛家,由於世代相傳,又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因而形成了各種不同流派。

茲簡述其大要如下:

(一)道家健身術

道家健身術其理論源於老、莊,主張以養氣為主,以提高生命能力,提出了「導引」、「養形」,強調了練氣以養生的觀點。

具有代表一性一的道家健身功法,如華佗的「五禽戲」、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胎息經、八段錦、太極拳等,均屬此類。

(二)佛家健身術

佛家健身術源於禪定修心,為保證「坐禪」的順利進行,便需要採取一些手段,以活動筋骨、疏通血脈。

於是,逐漸形成了佛家的健身功法,其具有代表一性一有達摩易筋經、天竺國按摩法、心意拳、羅漢十八手、少林拳、禪密功等。

中國武術的發源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河南的中岳嵩山,是佛教禪宗和少林派武術的發掘地;一個是湖北的武當山,是道教和武當派武術的發源地。

因此,以宗教言之,有道佛之分,以武術言之,有少林、武當之別。

武術雖然是技擊、防身之術、但其上乘功法則是以健身為宗旨。

學一習一武術,首先是強身增力,故無論何種功法,哪個流派,都著眼於健身。

尤其是當代武術的發展,均以健身強身為目的,如徒手的諸種拳、掌、腳,使用器械的劍、棍、刀、槍、鞭、鉤等等。

各有特色,各有所專。

運動養生的不同流派,說明了我國傳統的健身術豐富多樣,但彼此間又有互相滲透,互相借鑒的。

因而,使得諸種功法不斷豐富和發展,成為傳統養生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學一習一、繼承、發掘這些健身方法,對於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