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氣候由熱轉寒,是一陽一氣漸收,一陰一氣漸長,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

中醫養生學

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

秋季,從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氣候由熱轉寒,是一陽一氣漸收,一陰一氣漸長,由一陽一盛轉變為一陰一盛的關鍵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一體一陰一陽一的代謝也開始一陽一消一陰一長過渡。

因此,秋季養生,凡一精一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一、一精一神調養

秋內應於肺。

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

肺氣虛,則機體對不一良刺激耐受一性一下降,易生悲憂情結。

秋高氣爽,秋天是宜人的季節,但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一溫一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垂慕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

因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

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古代民間有重一陽一節(一陰一歷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一習一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一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一精一神的良劑。

二、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一陽一氣由疏洩趨向收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一陽一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過。

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天氣變化無常,則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聞天」的情況。

因而,應須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

不宜一下子著衣太多,否則易消弱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容易受涼感冒。

深秋時節,風大轉涼,應及時增加衣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尤應注意。

三、飲食調養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點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秋燥易傷津一液,故飲食應以滋一陰一潤肺為佳。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臞仙神隱書》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一陰一潤燥。

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一乳一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於健康。

四、運動調養

秋季,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

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亦可採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

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嚥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舌一舔一上顎,用鼻吸氣,用意將氣送至丹田。

再將氣慢慢從口呼出,呼氣時要稍搵(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審),但不要出聲。

如此反覆30次。

秋季堅持練此功,有保肺強身之功效。

五、防病保健

秋季是腸炎、痢疾、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

預防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

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

群體大劑量投放中藥,如板藍根、馬齒莧等煎劑,對腸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為防治「乙腦」則應按時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總的氣候特點是乾燥,故常稱之為「秋燥」。

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一液,常見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

預防秋燥除適當多服一些維生素外,還應服用宣肺化痰、滋一陰一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