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一陰一陽一者.天地之道也。房一事活動體現了一個一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

中醫養生學

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

一、房一事與一陰一陽一之道

一陰一陽一者.天地之道也。

房一事活動體現了一個一陰一陽一整體的觀念。

長沙馬王堆竹簡《十問》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堯問了舜曰:『天下孰為貴』?舜曰:『生為貴』。

堯曰:『治生奈何』?舜曰:『審乎一陰一陽一』」。

古人以一陰一陽一思辨自然,以一陰一陽一剖析自身,東方哲學認為,男一女、一陰一陽一、天地,統成一體。

所謂一陰一陽一之道,乃是一性一愛一的真髓、核心,這一基本理論和法則是研究人類生活的一大需要。

孔夫於認為男一女關係是「人倫之始」,「五代之基」,《孟子·告子》謂:「食色,一性一也」,《禮記·禮運》謂:「飲食男一女,人之大欲存焉」。

把一性一欲和食慾井舉說明了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保存自己」和「繁衍種族」是生物的兩大使命。

因此,食色乃為動物的自然屬一性一。

人類的繁衍昌盛亦從男一女一陰一陽一規律而來。

我國古代道教很重視養生,也很重視「一陰一陽一之道」的研究,不僅不把它看作「修行」的阻礙,而且看成重要的修煉方法之一。

其主要目的在於保一精一、致氣、還一精一、補腦,正如元代李鵬飛在《三元延壽參贊書》中說:「男一女居室,人之大倫,獨一陽一不生,獨一陰一不成,人道有不可廢者」。

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謂道,偏一陰一偏一陽一之謂疾。

男一女相需好比是天地相合,若男一女兩者不合,則違背一陰一陽一之道。

猶「若春無秋,若冬無夏。

因而合之,是謂聖度,聖人不絕和合之道」。

《玉一房秘決》中亦謂:「男一女相成,猶天地相生,天地得一一交一一會之道,故無終竟之限。

人失一一交一一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漸,能避漸傷之事而得一陰一陽一之道也」。

由此可見,房一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這是養生延壽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二、房一事是人類生理之需

一性一是人類的天一性一,是人的自然生理,它與呼吸、心跳、消化、排一洩一樣。

正常的房一事生活是人類天一性一和生理之需,也是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

禁慾既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也是違背人類天一性一和生理規律的。

因此,如果不適當地抑制一性一功能,會引起一定的病理變化,帶來許多疾病。

《素一女一經》謂:「天地有開合,一陰一陽一有施化,人法一陰一陽一,隨四時。

今欲不一一交一一接,神氣不宣佈,一陰一陽一閉膈,何以自補?」

,又指出:「一陰一陽一不一一交一一,則生痛瘀之疾,故幽、閒、怨、曠多病而不壽」。

《千金要方》中亦說:「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患者,則大佳長生也,然而萬無一有,強抑閒之,難持易失,使人漏一精一尿濁以致鬼一一一交一一之病,損一而當百也」。

《抱朴子》也說:「一陰一陽一不一一交一一傷也」。

《三元延壽參贊書》指出:「若孤一陽一絕一陰一,獨一陰一無一陽一,欲心熾而不遂,則一陰一陽一一一交一一爭,乍寒乍熱,久而為勞」,這些觀點都是反對禁慾的。

男一女相互依存,正常的一性一生活可以調協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促進一性一激素的正常分一泌,有利於防止衰老。

良好的房一事生活可以增強夫妻和諧、婚姻的情趣和家庭幸福,有人提出:「一性一與生命同在」是有道理的。

實踐證明,****獨處或曠男怨女多病而不壽,「獨身主義」不符合生理一性一規律。

正帶的房一事生活可促進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它可以疏散心情憂鬱、苦悶和一精一神壓力,預防疾病和不一良行為。

健康的一性一愛一可鼓舞人的鬥志,它可使人生樂觀,積極向上,奮鬥有成。

我國研究人員在1987年對廣西巴馬縣的長壽老人調查結果表明,長壽老人的和諧、穩定的夫妻生活都比較長。

國內外醫學已證明結婚者長壽。

現代醫學調查研究又發現,終身未嫁及離婚、鰥寡之男一女,一乳一癌發病率比一般人高,患病率、死亡率也較高,這說明正常適度、規律協調的一性一生活對疾病的預防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