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所謂睡眠養生就是根據宇宙與人一體一陰一陽一變化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養生學》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

中醫養生學

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

睡眠,本屬「起居作息」範疇,由於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顯得特別重要,而且睡眠養生的內容又十分豐富,故單立一章,予以討論。

所謂睡眠養生就是根據宇宙與人一體一陰一陽一變化的規律,採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證睡眠質量,恢復機體疲勞,養蓄一精一神,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目的。

一陰一陽一是人一體的生理需要,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可以說睡眠與生存有著同等的意義。

歷代醫家和養生家對睡眠養生都很重視,科學的攝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規律及方法。

第一節 睡眠的生理

睡眠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很長一段歷史中,人們對睡眠的機制認識並不清楚。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在古代理論基礎上對有關睡眠的各種問題有了越清晰的認識,並在實驗基礎上給予了科學的證實。

一、中醫的睡眠理論

中醫學從唯物的形神統一觀出發認為,睡眠——清醒是人一體寤與寐之間一陰一陽一動靜對立統一的功能狀態,並運用一陰一陽一變化、營衛運行、心神活動來解釋睡眠過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睡眠理論。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晝夜一陰一陽一消長決定人一體寤寐

由於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於一陰一陽一消長變化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晝夜一一交一一替出現。

晝屬一陽一,夜屬一陰一。

與之相應,人一體一陰一陽一之氣也隨晝夜而消長變化,於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一一交一一替。

寤屬一陽一為一陽一氣所主,寐屬一陰一,為一陰一氣所主。

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種比較嚴格的節律。

正如《靈樞·營衛生會》言:「日入一陽一盡而一陰一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一陰一;平旦一陰一盡而一陽一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在《靈樞·口問》又進一步解釋說:夜半「一陽一氣盡,一陰一氣盛,則目瞑」;白晝「一陰一氣盡而一陽一氣盛,則寤矣」。

(二)營衛運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礎

人的寤寐變化以人一體營衛氣的運行為基礎,其中與衛氣運行最為相關。

《靈樞·衛氣行》說:「衛氣一日一一夜五十周於身,晝行於一陽一二十五周,夜行於一陰一二十五周」。

《靈樞·營衛生會》也說:「衛氣行於一陰一二十五度,行於一陽一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一陽一而起,至一陰一而止」。

起指起一床一,止即入睡。

由此可見,衛氣行於一陰一,則一陽一氣盡而一陰一氣盛,故形靜而入寐;行於一陽一,則一陰一氣盡而一陽一氣盛,故形動而寤起。

所以《靈樞·天年》說:「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一精一而夜瞑」。

(三)心神是睡眠與覺醒的主宰

寤與寐是以形體動靜為主要特徵的,形體的動靜受心神的指使,寐與寤以心神為主宰。

神靜則寐,神動則寤;心安志舒則易寐,情志過極則難寐。

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不寐》中指出:「寐本乎一陰一、神其主也」。

由於睡眠受心神的支配,人們常因主觀意志需要,使睡眠節律改變。

總之,在形神統一觀的指導下,寤與寐就被看作是兩者相互轉化的心身過程。

二、睡眠的分期

現代實驗研究將睡眠按深度分為四期:Ⅰ入睡期;Ⅱ淺睡期;Ⅲ中等深度睡眠期;Ⅳ深度睡眠期。

Ⅰ、Ⅱ期易被喚醒,Ⅲ、Ⅳ期處於熟睡狀態。

睡眠又可分為兩種;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開始入睡是慢波睡眠,大約持續90分鐘左右,然後轉入快波睡眠持續15~30分鐘,睡眠過程是這兩種狀態一一交一一替進行的,二者一一交一一替一次,即稱一個睡眠週期。

一一夜大約有四、五個週期。

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證睡眠順利進行的條件。

三、睡眠的作用

長沙馬王堆出土醫書《十問》中說:「夫臥非徒生民之事也,舉鳧、雁、肅霜(鷫鸘)、蛇檀(鱔)、魚鱉、耎(蠕)動之徒,胥(須)食而生者,胥臥而成也……。

故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主張「道者靜臥」。

可見,不僅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睡眠。

沒有適當睡眠,就無法維持生命其他活動。

歷代道、儒、佛、醫諸家對睡眠皆有很多論述,睡眠對長壽的意義是任何其他方式難以取代的,它的作用可概括為五個方面:

1、消除疲勞 睡眠是消除身一體疲勞的主要形式。

睡眠時,人一體一精一氣神皆內守於五臟,五體安舒,氣血和調,體一溫一、心率、血壓下降,呼吸及內分一泌明顯減少,從而使代謝率降低,體力得以恢復。

2、保護大腦 睡眠不足者,表現為煩躁、激動或一精一神萎一靡一、注意力分散、記憶減退等一精一神神經症狀,長期缺眠則會導致幻覺。

因此,睡眠有利於保護大腦。

此外,大腦在睡眠狀態中耗氧量大大減少,利於腦細胞能量貯存,可以恢復一精一力,提高腦力效率。

3、增強免疫 睡眠不僅是智力和體力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還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手段。

睡眠時能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增強了機體抵抗力,睡眠還使各組織器官自我修復加快。

現代醫學常常把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醫治頑固一性一疼通及一精一神病等。

4、促進發育 睡眠與兒童生長發有密切相關。

嬰幼兒在出生後相當長時期內,大腦繼續發育,需要更多的睡眠。

嬰兒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動眼睡眠期(REM),而早產兒REM可達80%,說明他們的大腦尚未成熟。

兒童生長速度在睡眠狀態下增快,因為在慢波睡眠期血漿中生長激素可持續數小時維持在較高水平,故要使兒童身高增長,就應當保證睡眠足夠時間和質量。

5、利於美容 睡眠對皮膚健美有很大影響。

甜蜜的熟睡可使第二天皮膚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潤,而由於一精一神創傷、疲勞過度及其他不一良一習一慣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則會顏面憔悴,一毛一發枯槁,皮膚出現細碎皺紋。

由於睡眠過程中,皮膚表面分一泌和清除過進加強,一毛一細血管循環增多,加快了皮膚的再生。

所以說,睡眠是皮膚美容的基本保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養生學
第一講 緒論 01、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第一講 緒論 02、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第一講 緒論 03、中醫養生學的地位和任務第一講 緒論 04、學習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1、上古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2、先秦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3、漢唐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4、宋元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5、明清時期第二講 中醫養生學發展簡史 06、近代與現代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1、生命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2、天年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3、衰老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1]近代衰老學說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附2]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4、天人相應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5、形神合一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6、動靜互涵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7、協調平衡第三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08、正氣為本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2、暢通經絡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4、節欲葆精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5、調息養氣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6、綜合調養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7、持之以恆第五講 精神養生 01、情志變化第五講 精神養生 02、調神養生法第五講 精神養生 03、調攝情緒法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1、養生環境的基本概念和分類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2、自然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3、居住環境與健康第六講 環境與養生 04、室內環境與健康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1、起居有常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2、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3、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二節 勞逸適度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第三節 服裝順時適體第七講 起居作息與養生 04、排便保健法第八講 睡眠養生 01、睡眠的生理第八講 睡眠養生 02、睡眠的時間和質量第八講 睡眠養生 03、睡眠的方位與姿勢第八講 睡眠養生 04、睡眠與臥具第八講 睡眠養生 05、睡眠環境與宜忌第八講 睡眠養生 06、失眠的預防第九講 飲食養生 01、飲食養生的作用第九講 飲食養生 02、飲食調養的原則第九講 飲食養生 03、進食保健第九講 飲食養生 04、食後養生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1.房事養生教育的重要性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2、房事的生理作用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3、節制房事的意義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4、房事保健的原則和方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5、強腎保健功法第十講 房事與養生 06、房事禁忌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一節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三節 氣功保健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四節 五禽戲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五節 太極拳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六節 八段錦第十一講 運動養生 第七節 易筋經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一節 娛樂養生的意義第十二講 娛樂養生 第二節 娛樂養生的方法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一節 浴身保健的分類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二節 冷水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三節 熱水浴(包括冷熱交替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四節 蒸氣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五節 礦泉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六節 藥浴第十三講 浴身保健 第七節 其他浴身方法介紹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一節 保健針、灸、按摩的意義及異同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二節 針刺保健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三節 保健灸法第十四講 保健針、灸、按摩 第四節 保健推拿按摩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一節 藥物養生的機理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二節 藥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三節 益壽延年中藥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四節 益壽延年方的組方原則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第五節 益壽延年「名方」舉例第十五講 藥物養生 附:延緩衰老藥物的現代研究概況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一節 胎孕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二節 少兒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三節 青少年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四節 中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五節 老年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六節 婦女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七節 體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六講 因人養生 第八節 腦力勞動者的保健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一節 體質學說與養生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二節 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分類第十七講 體質養生 第三節 不良體質的養生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一節 口腔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二節 顏面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三節 頭髮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四節 眼睛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五節 耳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六節 鼻的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七節 四肢、手足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八節 胸背腰腹保健第十八講 部位養生 第九節 五臟保健法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原則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二節 春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三節 夏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四節 秋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五節 冬季養生第十九講 因時養生 第六節 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一節 區域劃分及其與健康的關係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二節 山區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三節 平原和盆地第二十講 區域養生 第四節 海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