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參同契
第26講
繼續講「乾坤括始終」,乾代表天體太一陽一,一陽一氣;坤代表月亮,一陰一氣。
這個「括」字也要注意,古文之所以受人尊 重,是因為每一個字都不虛用。
「括」字從《易經》坤卦來,說到「括囊」,像口袋一樣收攏來。
我們說囊橐,上面開口的袋子是囊;兩頭開口的是橐。
「括始終」,到了一陰一歷月底的五天,月亮的光沒有了——實際上不是沒有,是另一個一陽一在培養,含藏在一陰一之中,一陰一到極點新的生命一陽一生了。
所以我們打坐、靜坐、修道,有時候不一定是昏沉哦!
有時候感覺提不起來,或者做工夫的,有一段時間只想睡覺。
常常有同學問我這個問題,我說你們這些人還修什麼道!那麼沒有氣魄,道法自然,該睡就讓它睡個夠嘛!有些同學不滿意,說老師不肯正經答覆我。
其實我講的都是老實話,他聽不懂有什麼辦法!好幾位禪宗祖師一睡就好幾年,動都不動!你能夠真的這樣睡,也是成功的睡法。
那當然不是普通的睡,也不是得了睡病。
一般能夠睡並不一定是壞事,那是一陰一極,下一步就是一陽一生。
修道裡頭有一派,號稱華山派。
何以稱華山派呢?是因宋代的道家神仙陳摶老祖高臥華山用睡功而得名。
實際上他並不是真睡,打坐是用功的方法,睡覺也是用功的方法。
譬如我們中國人畫的阿彌陀佛都是站著的,站立也是用功的方 法,歪著也是用功的方法,各人不同。
哪一種方法適合哪一個人,也是各個不同。
「七八數十五,九六亦相當」,七加八是十五,九加六也是十五。
七是一陽一,八是一陰一,一陰一陽一交,產生另一個生命。
九是一陽一數極點是老一陽一,六是老一陰一,老一陽一老一陰一相配,就表示另一個生命要產生,一陰一極一陽一生,一陽一極一陰一生。
總而言之,拿數運來講,每月「七八數十五」是上半月,「九六亦相當」是下半個月,也是十五天。
袁枚的八索
「四者合三十",這四個數字合一攏來是一個月的三十天。
「一陽一氣索滅藏」,索是一條繩子,什麼樣的繩子?我們畫八卦的一爻,就是這一條繩子。
講到這裡,想起清代文人名士袁枚(子才〕的趣事。
他做了兩任縣長以後,年紀輕輕,就退 休辭官不幹了。
這個學問好又聰明又有錢的人,把位於南京《紅樓夢》小說背景的大觀園買下來,當時叫做「隨園」,他的文集有《小倉山房尺牘》、《隨園詩話》。
袁枚的錢不是貪一污來的,因為滿清入關後,看到明朝官吏的貪一污,所以就公開給官員高薪,自然就不貪一污了。
「一任清知府,十萬馬蹄銀」,考取功名,清心寡慾的人,一任之後不想再做官了。
袁枚在小倉山房,四十多歲退休,一輩子詩文滿天下。
他專門收女弟子,所以很多人誣蔑他。
他本來沒有兒子,七十幾歲才生一個兒子。
一般人講男人八八六十四歲一陽一氣已經完了,不會生了。
他老兄反對道反對佛,七十幾歲還生兒子。
他兒子的名字叫阿遲,太遲了,不過他自己還活到八九十歲呢!我們現在看看小倉山房,在乾隆年代,那個窗子已經用外國進口的彩色玻璃,你看他多會享受!
在他的住處,掛了一副對子在大門口:「此地有叢山峻嶺茂林修竹」,形容他那個小倉山房風景之好,有山有水;下聯是:「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八索九丘這個書難讀喔!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一陰一陽一家所用《書經,洪範篇》的九疇。
袁子才掛了這一副對子,同時代另一個名人趙翼,是歷史學家,也是大文豪,傳說曾故意來挑他。
袁枚聽到他來,心裡就發一毛一,不敢出來,叫傭人問他,趙先生有何指教?「今天來沒有別的事,只向你的主人借書!」傭人向袁子才報告他來借「八索九丘」,害得袁子才趕快叫傭人把門口對子拿下不掛了。
我們插一進來這麼一個故事,是講「一陽一氣索滅藏」的「索」字。
這個「索」字就是卦氣,卦氣是不絕的,等於後世的文字「不絕如縷、一條絲還吊著,一口氣還沒有斷絕以前,好像是沒有氣了,其實生命能還在。
中的道理
「八卦布列曜,運移不失中」,八卦的分佈像一個月亮,一個月五天一候,每五六天的變化不同,配合八個卦的現象,分佈列曜,同天體上每個星座有關係。
這一種關係運移旋轉,與天體的旋轉一樣,第二個月又是這樣變化。
變化是現象,有一個不變的東西,那個是道!「運移不失中」,就是不失中央的戊己土。
所以道家、佛家、儒家沒有兩樣的,真理只有一個,表達的方法不同而已。
我經常說佛教沒有反對其他任何的宗教,更沒有看不起任何一個教主。
《金剛經》上一句話說得最透徹——「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個意思是說,一切賢聖多少都得了道,只不過深入的程度不同而已!佛說的是無為法,中國文化表達就是「運移不失中」,不離中央戊己土的道理。
那麼如何是「中」呢?這是個問題。
我們懂了這些道理,不要在生理氣脈的變化上、身一體的感受上做工夫,不要認為這就是道。
剛剛我們在休息時,一位朋友來說,老師啊,你不要笑我老是搞氣脈。
我說,你又錯了!我平常罵人搞氣脈,是因為你們執著氣脈就是道,所以我才罵你們不對。
可是有些人根本不懂氣脈,卻罵氣脈不是道,那我就會強調氣脈是道。
我這個人講話亂七八糟靠不住的,東說西說,有時候你說不要錢,我就拚命講錢怎麼好。
袁子才的話,「不談未必是清流」,天天表示清高,口口聲聲不要錢,不談未必是清高。
倒是玩錢玩慣了的人,他不要錢是真的,因為他玩慣了,花也花慣了,不在乎。
一輩子清苦的人,清不一定高,他沒有看過錢,錢一壓就把他壓死了。
什麼道理都是一樣,氣脈不可以執著,那不是道。
氣脈同道有沒有關係呢?同道有絕對的關係,氣脈的變化就像月亮的運行,只是現象,所以「日出沒比氣血之盛衰」,你的道在哪裡?道看不見,現象看得見;現象固然不是道,但沒有元氣,這個現象也出不來。
這個要搞清楚!
下面一段這個「中」,他又叫「玄一精一」。
這個要把它改過來,不要寫「元一精一」,原本是這個「玄」,但是「元」也可以通啦!
「元(玄)一精一眇難睹,推度效符征。」
魏伯一陽一真一人也告訴我們,道在身上,但是煉一精一化氣那個元一精一,不是有形的一精一蟲一卵一髒。
譬如說這個元氣不發動,這個一精一還有沒有呢?有的男一性一精一蟲不足,不會生孩子,就拚命培養一精一蟲,這絕對是錯的。
只要培養元氣根本,火力旺了,無形的一精一就會變成有形的一精一,就會有活力了。
元一精一是一個氣,一精一蟲是現象,不是根本。
所以學醫要懂這個道理,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只能說是一個技一師、醫技,不是懂醫理的醫師。
這元一精一就難了,它非一精一神非物質,而一精一神物質都是它變的。
所以他告訴我們「元一精一眇難睹」,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相。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說:「心一精一遍圓,含裹十方。」
「心一精一遍圓」,那就是元一精一的道理,這個東西就在我們後天生命上。
最嚴重的是下面這句「含裹十方」,「含」把它包含了,「裹」把它裹攏來了。
那麼你說督脈、任脈,打起、坐來這裡氣動,過那個關,對不對呢?答案是:只要不執著就對了。
「推度效符征」,這同月亮在天體上的出沒一樣,一步有一步的工夫,一步有一步的效驗,一步有一步的符。
符者符合那個現象,征就是那個徵候。
那個現象那個徵候一定出來的。
譬如我們看某人工夫修到什麼程度,內行一看這個人的 印堂像月亮一樣亮,他到某一步,某個現象就出來了。
看女一性一很簡單,她經一期前後,一望而知。
學醫要學到這個程度,修道也要修到這個程度。
然後你一看這個人年齡大概多少,臉上病氣在哪裡,也一望而知了。
本來的元一精一、元氣、元神,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既有此理,當然很難無此事,但是要像自然科學一樣拿出東西來看,是拿不出來的。
你說拿不出來嘛,它表現在生命上,在肉一體的表現上,一步有一步的「符征」,做了工夫就有效,真能袪病延年。
瞭解進度和易觀
「居則觀其象,準擬其形容」,平常要觀察天體,太一陽一、月亮、地球,各種的物理現象。
所以要懂得《易經》,懂得像數。
「準擬其形容」,我們這個身一體是個小天地,自己知道準確的徵候,看別人更清楚。
「其形容」,有它的形象,有它 的外形可以表達。
「立表以為范,占候定吉凶」,所以一陰一陽一家把它變成一個科學,就是科學「立表」,立了一個度數。
表就是一個統計的規格,到那一步就一定出現那樣的境界。
修道也是一樣,所以真正修道,先把理論搞通了,做起工夫來並不困難。
「占候定吉凶」,是說火候最難!修道的口訣容易,掌握火候難。
真正的工夫,只有一個規範,沒有兩個,所以叫做不二法門。
在一個規範之下,一個真證道的人,對於旁門左道的象徵,眼睛一看就知道。
南宋大禪師大慧杲語錄上講,你們在這禪堂裡冒充,騙飯吃啊!你們有沒有道,在我前面走三步路,你的命一根已經在我手裡。
因為他一望而知你的工夫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他會吹這樣的大牛?就是這個「立表以為范,占候定吉凶」的道理。
這個聽起來容易,但是困難得很呢!不要說大慧杲,就算釋跡牟尼佛、呂純一陽一、火龍真一人親自收我們做徒弟,把丹法傳給我們,我們修不修得成,還是疑問。
最難是掌握火候,任何方法都是活的,到什麼時候就不能用,就要換,到某一步工夫就要變,或者抓緊,或者放鬆,或者提起,或者放下,不一定。
釋迦牟尼佛在《禪秘要法》露了一句修道重要的話,他說工夫修到此時,「慎自易觀」,自己謹慎小心,要易觀,就是換方法。
重要道理就在這裡,所以要「占候」,五天一候,三候一氣,中氣就來了。
「發號順節令,勿失爻動時。」
我們打坐做工夫,這個做主的是什麼?剛才講「運移不失中」,『無論道家、佛家,這都是重點,做主的就是這個中。
中在哪裡?在一念之間,就是心一性一這個「心」。
工夫到了這個時候,經驗曉得應該變一種方法。
譬如說上丹田,現在一貫道、同善社的,點竅都指這裡,密宗叫眉間輪。
中丹田在兩個一乳一房一中間,下丹田在肚一臍下一寸三分。
我開始就告訴大家不要亂守,尤其年紀大血壓高的人,學那些亂七八糟的都得一毛一病了。
女一性一更不要守下丹田,會得血崩,很嚴重!至少慾念會加重。
這個要自己曉得調配,萬一氣機到了上庭,到了頭頂怎麼辦?譬如有些人說,哎呀,頭頂像裂開一樣,尤其修密宗的人,修頗哇法的,一天到晚頭頂發脹,要裂開似的,下一步怎麼辦他就不知道了,因為「占候定吉凶」不知道。
你光在上庭守,守久了血壓會高,所以最後都是腦溢血而死。
修道、修密的我見得多了,不是死在腦溢血,就是死在心臟一病。
因為氣脈的變化到了某一步時,問題都出在這個火候。
不知道火候,你自然會跟著氣脈的象徵,跟那個感覺跑的。
佛法就高明,說色受想行識是五受一陰一,受一陰一離不開感受,都是依他起。
你的氣脈在那裡動,你的感覺自己都曉得,可是你那一點感覺空不掉,而被受一陰一牽著走,就是依他起。
所以要瞭解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
但是你做不到啊!能空掉才可以,所以這個時候要知道「占候定吉凶」。
當你知道徵候已到,一陽一極上了頭頂,趕快要入一陰一境。
一陽一極一陰一生,現在需要一陰一了,純一陽一境界,這一一陰一是多需要啊!所以修道要懂這個道理,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用功了,你趕快睡覺去吧,趕快想辦法走入一陰一境。
所以說「發號順節令,勿失爻動時」,爻動就是卦變,一個卦一個現象,六爻就有六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變化,卦就變了。
譬如乾卦六爻,一陽一到了極點,一陽一極一陰一生,下面一爻由一陽一變一陰一,乾卦變成天風姤卦。
也就是說你氣機真到頂的時候,一身一精一氣充沛,頂門都在跳動,你趕快需要進入天風姤(),就是「一一陰一來復」, 不是「一一陽一來復」!
第二次再一變,卦又變了。
第二次變有兩種變法:第二爻一陽一變一陰一,這個叫天山遯(),這個時候人就昏昏迷迷要睡覺去了,這個「遯」不是睡覺,是進入混沌狀態了,這是一種變法。
還有一種變法,第一爻還是一陽一爻,第二爻變一陰一, 上卦還是乾,下卦「離中虛」變成離卦了,離屬火,六爻卦變成為天火同人()。
假使我們打坐做工夫,上面腦子一念不生乾卦,下面整個身一體在佛學叫做得暖,道家叫做一陽一火,就是離卦,表示工夫到了。
拿得起放得下
你們看過《七真傳》的都知道,那個劉長生在一妓一女館做工夫,達摩祖師來看他,他也曉得達摩是來度他的,也不說穿,只像平常一樣,叫了一個一妓一女來,茶壺盛冷水放肚子上,一邊跟達摩祖師談話。
不久水開了,沖茶給他喝。
達摩祖師喝了這個茶說:「好!你可以在這裡修道。」
他雖然在這裡「火裡生蓮」,並沒有敗道,沒有漏氣,沒有漏丹,一陽一氣還是那麼充足,這個是天火同人卦,在佛學就是得暖。
所以要曉得這樣變,叫做「勿失爻動時」。
工夫境界到哪一步, 你就曉得該用哪一個法門,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懂啊!修道那麼簡單嗎?佛法說菩薩要通五明:內明、醫方明、工巧明、因明、聲明都要通。
修神仙丹道也是一樣,要天文、地理、人事、一陰一陽一術數、兵、農什麼都要懂。
所以說,「未有神仙不讀書」。
但是一般學佛修道的人,嘿!都是八個字——「得少為足,閉屋稱王」,這怎麼行啊!所以「勿失爻動時」,這一句話很重要。
「上觀河圖文,下察地形流。
中稽於人心,參合考三才。」
你看這個道家的祖師魏伯一陽一,火龍真一人,他這部千古丹經要多少學問才能寫成?「上觀河圖文」,要懂得《易經》的《河圖洛書》;「下察地形流」,下知於地理,因為修道是科學,同地球物理、天文物理都是一樣;「中稽於人心」,中間還要通人事;「參合考三才」,天、地、人謂之三才,一切學問法則都要瞭解。
「動則循卦節,靜則因彖辭」,每進一步的變化,拿《易經》來講叫卦氣,卦氣一動,「循」是追查,「卦節」,每一 節、每一步怎麼走,每個境界來自己知道是什麼現象。
所以「動則循卦節」,是一定的步驟,它是個科學。
「靜則因彖辭」 這句話,他說你要看《周易》的「彖辭」,因為這時佛學還沒有傳入中國。
彖是野獸的名字,《易經》都用獸來代表,譬如龍、馬、象、彖等。
古代說彖這個獸,鐵被它牙一咬,就斷了!所以孔子注《易經》作「彖辭」,就是作決斷語的意思,告訴我們這個卦講什麼。
但是孔子作的「彖辭」,並不是光講物理或哲學,中間還有修道的道理在內,所以孔子懂,不是不懂。
「靜則因彖辭」的「靜」,就是要像彖辭一樣有決斷,能斷就斷;念頭說不起就不起,像彖一樣切斷。
古人翻譯《金剛經》,有的加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像金剛一樣切斷,提得起放得下;能斷也就是「靜則因彖辭」。
把握動靜之間
「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後治」,這是講政治哲學的應用。
乾坤兩卦的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就是生滅的現象。
懂了以後,你把這個應用的法則把握住才懂得修道,然後治天下大事,則天下太平。
儘管你到了八九十歲,懂了這個理,下手修持用功, 一樣可以袪病延年,返老還童,長生不老。
真的!不過今天我聽到個消息,有個朋友跟我講,醫藥已經研究出來啦,絕對可以抗拒老死,試驗了幾十個老頭子。
他說,半年以後再檢查身一體,一切都健康了,而且退回到四十歲的狀況,這個方子快要出來了。
我說這個是外藥、外丹,也是中國的古方,加上新的科學研究試驗,但是要懂得「乾坤」兩卦的應用。
關於「火候」這一篇,有個重要的道理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法是生滅法。
佛法的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是小乘所追求的,可以成羅漢。
要一念不生全體現,在心理上講是生滅的念頭切斷。
但是在生理上也有生滅法。
所以有幾天你念頭清淨,覺得戒律清淨,然後看別人就像著魔似的!你看我多好呀,對境心不動啊。
嘿!過不了幾天,你動得比別人還厲害。
這是什麼道理呢?是心理生滅法。
身一體也有生滅法,這是一一陰一一一陽一。
能一陰一能一陽一者,那個是不生滅的。
生滅法並不妨礙呀,你要懂得才行,所以後來在大乘佛法上,佛就不那麼嚴厲批駁生滅法了。
道家現在告訴你,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謂道,這個法則是呆定的,生滅與不生滅是不二。
這個消息在《維摩詰經》、《法華經》、《圓覺經》都透露了。
所以要明白修法的道理,修煉氣脈是生滅法,一步有一步的現象,一步有一步的徵候,能把握住那個不生不滅的話,最後修證到不生不滅才成道,這個問題諸位去研究。
你們在座的很多深通儒、釋、道三教,但是掉到儒、釋、道三教的缸裡爬不出來的還蠻多。
怎麼爬出來?這是很重要的題目。
火候之道是講生滅法,在生滅法中有現象,要把握住的是一動一靜之間。
把握不住的話,在道家講是敗道法門,成功了還是會失敗的;把握得住才真懂得中國正統的道家,才不冤枉研究《參同契》了。
分類:易經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