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參同契》第63講:前天一位同學從美國回來送我一張天文圖,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我說參同契》第63講

我說參同契

第63講

我們研究道家的學術,大家必須對《易經》、一陰一陽一五行、舊的天文常識,大概瞭解一點,否則聽起來很茫然很麻煩。

前天一位同學從美國回來送我一張天文圖,藍的,好大,打開看看,都是天上的星星。

現在人家經過研究,小孩子都已 經訓練天文知識了。

這張圖放在房間,電燈一關,這紙上星星發亮就顯出來了,看了真替自己的文化臉紅。

我們幾千年前,本來這個科學是一馬當先的,到了現在,看這些點點都不認識,更不用說,能把西方的天文星座配合上中國舊的星座名稱了。

當然這一部分的工作很困難,一般人都不會,所以講到中國文化,這是一件痛苦的事,也牽連到今天這個課,我就不曉得如何定。

氣血影響一性一情

現在回到上次所講的中篇,一性一情交會章,轉過來就是坎離相交,一陰一陽一相交。

「此卷」,指中篇下卷,這一卷「專言伏食」,「伏食」就是道家所謂長生不老之藥,怎麼吃進去。

道家伏食是很重要的,如伏一顆丹藥,沉下來叫伏食。

講到伏食和御政養一性一,在道家的分類,伏食是命功,就是保有我們後天的生命,祛 病延年使他長存;養一性一是一性一功,就是一般學佛所注重的如何明心見一性一。

所以「御政養一性一,已寓其中」,在這一篇裡,「御政」同「養一性一」的工夫就在伏食裡。

如果真能夠做到佛學所謂六根不漏內伏了,自然明心見一性一,所以養一性一與御政的道理,自然都包括在內。

由天地日月,坎離相交,變成「人」,這是第二重的投影。

在人的生命裡,不叫坎離,換一個名稱叫「一性一情」。

「一性一」代表知一性一,一切有覺知的,佛學的名辭「見聞覺知」,、能見能聽,能知覺能感覺,這個是一性一。

「情」就是我們後天的喜怒哀樂,種種的欲一望,種種的需要等等。

一性一情交會就是坎離相交。

「此章,言木一性一金情」,上次已介紹過,在道家的文化,也就是同醫學文化有關的,肝臟屬木,肺屬金。

金木怎麼相交?我們曉得肝是管人一體生產血液的,肺是管呼吸系統吸進氧氣的。

以中醫道理來講,是氣血兩樣如何調伏,自相交會。

氣是氣,血是血,兩個是不同的系統。

如果身一體後天的氣血調和了,肝氣寧靜了,妄念不生,而且肺氣也靜止了,呼吸到達心息相依,甚至到氣住脈停,此時「木一性一金情,自相交會,已成伏食之功也」。

這樣就有真正生命的把握,這個丹藥就得到了伏食,吞進去了。

工夫做到這一步,轉化自己的生命,返老還童祛病延年就有把握了。

這一篇就是講這個道理。

「太一陽一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華,轉而相因。

化為白液,凝而至堅。」

這幾句話上次已經講了一些,現在再加說明。

太一陽一代表我們的神光,就是思想、一精一神、見聞覺知之一性一,一般也講靈魂、靈一性一,道家用太一陽一來形容。

「流珠」就是太一陽一發的光芒,像寶珠一樣向外放射。

因為它是向外放射的,始終活潑潑的不肯停留,永遠不停放射,凝定不住。

我們的神光思想,也像太一陽一的流光一樣,不停地放射、消耗。

所以佛家稱為「有漏之因」,就漏失了。

怎樣才能夠把神留住,不放射不亂想呢?只有情緒不亂動,才能凝定,才可以結丹。

「卒得金華」,「金華」是道家創造的名稱,等於一塊黃金放光所發出的光彩。

剛才講金代表肺,也代表了氣,要想神不散亂,必須把氣血凝定。

所以佛家天台宗、密宗或者其他的法門,注重先由修氣開始,也是有其道理的。

神凝氣住就結丹

這個神容易跑,要想留住這個神不散亂很難,要「卒得金華」,把這個氣凝住,就是所謂息。

修到了息,「轉而相因」,就是神氣兩個合一了。

正統道家的上乘丹法,老前輩們傳道時,寫一個「些」字,意思是「此二」。

哪兩樣呢? 道家所謂結丹成道,只有神、氣二者。

什麼是道家的工夫? 什麼是結丹?什麼又是真到伏食的境界呢?神凝氣住就結丹,很簡單。

其他的什麼口訣、花樣、六耳不同傳、點竅等等,都是下乘丹法,其實只要神凝氣住就做到了。

只要神凝氣住這個基礎建立起來,儘管後天的生命老了,一口氣沒有斷,仍是有希望的。

神凝氣住久了,生命重生,一一陽一來復,那個時候「化為白液」,重新起了作用,「凝而至堅」。

所謂「化為白液」就是要先變成華池神水,我們講過呂純一陽一祖師 《百字銘》,那個境界就是說這個道理。

這是原文大概的解釋,下面朱雲一陽一真一人的分類解釋更清楚。

「此節,言兩物之一性一情合,而成金丹也。」

這節就是講神、氣二者如何凝結而成丹,先告訴我們理論。

「先天之體為一性一命,乾坤是也」,先講大的來源,中國儒、道兩家也講先天後天是分開的。

在西洋哲學,先天就是形而上,後天就是形而下。

實際上,形而上、形而下這兩句話也是中國文化,孔子在《易經·系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宇宙萬物沒有開始以前那個東西,中國文化沒有叫它主宰,也沒有叫它上帝,也沒有叫他為神,給它一個名號叫做「道」。

什麼是形而下的後天?就是宇宙萬有物質世界,也叫做器世界。

「先天之體」,這個形而上這個道體,宇宙萬有那個大的一性一命就是乾坤,就是天地,先天另外一個名稱叫「一性一命」。

「後天之用為一性一情,坎離是也」,到了後天的作用,就變成一性一情,這「情」字包括很多,七情六慾都在內。

一性一情用《易經》的代號就是坎離兩卦,人的一性一命由投胎到出生,有了這個身一體後,大概男一性一十六歲,女一性一十四歲,這個乾坤像蛋一樣打破了。

坎離交 回乾坤

「自乾坤破為坎離,一性一情之用著」,乾坤的階段接近形而上道體,一個完整的生命,出生後變成嬰兒,後天的知識開始以後,乾坤破了,完整的蛋分裂了,《易經》則以坎、離代表。

「一性一情之用著」,一性一情的作用就是很顯著了。

「而一性一命之體隱」,此時自己生命上的「一性一」和「命」反而搞不清。

「順之則為凡矣」,情一欲的衝動就向下流,不能回轉來昇華,只有向下順流而去,就是凡夫。

凡夫在道家及佛家都是通用的,凡夫就是一個凡人。

「惟坎離復交為乾坤」,我們修道的工夫就是做工,但是做工要有工具,要把生命返回到本位的功能,挽回後天生命,慢點老,慢點死,用什麼工具呢?其他道家傳的守竅等等,那還是在肉一體上搞,沒有用。

要真知道如何把後天的一性一情歸到所謂坎離交,才是正途。

坎離交了以後身一體內部發生樂感,就恢復到青春期,拿醫學來講就是青春腺的作用。

可是青春腺一發動就變成欲一望向下流走了!所以要把這些回轉來,把後天的一性一情合,坎離交,變回乾坤,變成先天的天地作用。

究竟用什麼工具呢?就是用自己一性一情這個作用。

一性一是知覺之一性一,見聞覺知,靈知之一性一;情就是七情六慾,是身一體內部一股力量。

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裡聽課,腦子思想這股力量,這個知覺很清楚就是一性一的作用。

情呢?心理上身一體內部的變化,舒服不舒服的感受,都是情的作用。

這是不同的兩種作用,普通人分不開。

有時我們情緒不好要發脾氣,或是鬱悶看到什麼都悲傷難過。

但是自己那個一性一,理一性一,告訴我們,何苦呢!不需要發脾氣,但是卻忍耐不住。

忍不住就是情的作用,理一性一沒有辦法控制這個情的順流而去。

理一性一雖不要這樣,但情不會聽一性一的,不會聽你理一性一指揮的。

這股力量大得很,所以他們難以結合,若能結合的話就不得了啦!所以修行人不管學佛或學道,理智曉得要空,誰能夠空得了!普通講修養都曉得要修養到心平氣和,但到時卻非要發作不可。

想要氣定,那是書本上理論而已,情一來了,自己什麼也做不到。

所以道家把「情」畫隻老虎表示,像吃人似的;把「一性一」畫條龍,表示一性一無常,變化莫測,有「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個作用。

道家經常講要「降龍伏虎」,尤其後世的道家,更注重人類一性一欲的需要,衝動,形容是猛虎下山!這老虎如果降不住的話,什麼都完了。

不要認為一性一和情這兩樣東西是壞的,若善加利用,修行還得靠這兩個東西才能回轉來。

「因一性一情之用,以還一性一命之體,逆之則成聖矣」,利用一性一情,才能回到先天一性一命的本體,逆轉回去昇華,逆之則成聖人,得道的仙人或佛都叫聖人。

「至於後天坎離中,又分體用」,他為什麼那麼囉唆呢?這是生命的科學,一定把理論搞清楚,把定律都要記得,才可以到實驗室去實驗。

不懂理論光去做是不成的,所以他把原理一層一層給我們講清楚。

配合日月行度修行

後天坎離又分出來第三重,有體有用。

什麼叫體用?譬如一杯茶,水和茶葉是它的體,等於一性一與情,把這兩種綜合一攏來就變成茶了。

所以坎離內有體有用,體就比較接近形而上了。

「以真一陰一真一陽一為體,體屬水火」,體的作用在生命就屬於水火的作用,水火就是身上的血液、口水、一精一液,包括男一性一的一精一蟲、女一性一的一卵一子、荷爾蒙等都是水,火就是生命的暖流,生命的熱力,所以真一陰一真一陽一到了後天就屬於水火。

「以兩弦之氣為用,用屬金木,不可不辨」,道家理論牽涉很廣,一陰一陽一、五行、天文、地理、《易經》,很多固有文化把它兜攏來。

上弦是每月一陰一歷的初八、初九,月亮剛剛像弓弦一樣平;下弦就是下半個月,二十二、二十三這個階段。

怎麼叫「兩弦之氣」呢?這個氣最重要,我們普通講氣候,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個候,這個太一陽一的行度,是太一陽一的作用。

這「兩弦之氣」同我們修道有關係,「以兩弦之氣為用」,是說太一陽一、月亮、地球之間有這麼一個作用。

道家拿這個現象,說明我們身一體內部氣血形成的法則,同天地的法則一模一樣。

「兩弦之氣」,上半月代表一陽一氣上升,下半月這個月亮慢慢由圓變缺,代表一陽一氣的下降。

這個作用就同我們氣血的成長有關係,研究這個就要參考朱文光博士翻譯的《生命的神光》。

像人的犯罪行為,與情緒作用、月亮的出沒、潮汐的漲退都有關係。

大部分的人早上起來頭昏昏的,上午都沒有什麼一精一神,中飯吃過,或午睡或不睡,到了下午三四點以後一精一神來了,到了晚上夜貓一樣不肯睡覺,一陰一陽一顛倒。

這個就是金木兩氣的作用,氣血的作用。

因此有些修道的人,就與太一陽一月亮行度的時間配合起來修,認為借用這個宇宙物理的影響進步更快。

這個說法有些道理,當然不是完全的道理。

所以學佛的人也要知道,佛教講每個月哪幾天要吃素,什麼初一、初八、十五等等,為什麼這些日子都是以一陰一歷計算?其中有一個一陰一陽一的法則在內。

一般只曉得這是菩薩定的,這個菩薩是大科學家,知道某種事在某個節氣時,接上這個氣就變了,就是這個作用。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我說參同契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