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參同契
第73講
宇宙間有靜嗎
前面講到一性一命真修的方法,現在接下來的原文,講的是境界。
「爰斯之時,情合乾坤。
乾動而直,氣布一精一流。
坤靜而翕,為道捨廬。
剛施而退,柔化以滋。」
這裡有幾個名辭,我們以前也講過一性一是人的本一性一。
情就是指一切妄念及生理方面的影響。
中國的道書把一性一、情用先天的乾坤代表,後天就叫坎離了。
「乾動而直」,乾卦是代表宇宙生命的本體,代表天。
《易經》有一句話,大家都很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行健」,就是乾卦所代表這個宇宙本體,它永遠在動在行,「健」就是永遠沒有休息。
我們講到乾,特別提出來,過去曾有很多學者,包括胡適之他們,認為中國文化的宇宙觀是靜態的,所以一般學者都學養靜,講究靜的哲學,結果就害了這個民族,永遠沒有進步。
這種主張的前提大有問題,因為中國文化哲學思想並不認為宇宙是靜態的,從《易經》開始就說宇宙是動一態的,恆動。
假使宇宙有個靜的話,「乾坤息」,天地就停了,所以說是「天行健」,這個宇宙天體永遠在動,不斷地動,沒有一個真正的靜態。
換句話說,大動反而覺得是靜,不覺得它在動;我們坐飛機坐車子走得太快了,只看到外相在動,自己覺得很平穩,是這樣的一個靜態。
也就是老子所講「大音希聲」,聲音太大了,也聽不見了。
乾卦的動是如此,我們這個身一體生命也是這樣。
那麼你說打坐入定的時候,氣住脈停是有個靜相,是不是氣真住了,脈真停呢?不是,只是動得非常緩慢,還是在動,動的情況不同了。
現在解釋這個乾卦的本身是永恆的動,而且是直的動,走的是直線。
認清情來歸一性一
修道到了純一陽一之體就是純乾了,所以呂純一陽一的名字就是取這個意思。
到純一陽一時元氣充滿了,「氣布一精一流」,沒有一點不充滿。
乾卦的相對作用就是坤卦,乾卦的動是向外面發展,坤卦的靜是收縮進來,一呼一吸。
「坤靜而翕」,坤卦到了靜態,六根大定,好像六門都關閉了,它是收縮的,身一體到了所謂「情來歸一性一」 了。
這個時候我們這個肉一體是,「為道捨廬」,「捨廬」是這個房子,道的根根,也可以講是個鍋爐。
修道是把一性一、命兩樣東西,重新進入到爐鼎裡頭,再造乾坤,等於經過一個化學的整理後,又產生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境界「剛施而退」,一陽一剛之氣,堅一硬的都化掉了,「柔化以滋」,統統變柔軟一了。
這裡要說明一個道理,這是講工夫境界了。
常常有人問,打坐修道修得蠻好,反而容易感冒,對氣候非常敏一感, 身一體好像越來越弱了。
你要注意老子的話——「弱者道之用」,是有這種現象,反而變弱了,變柔軟就是道之用,是進步的現象的一個過程,不會永遠弱下去。
「反者道之動」,有時候同靜相反,這個原理需要瞭解。
這一段原文,完全講「情來歸一性一」,講一性一命的根本那個境界。
「此節,言後天返為先天也」,就是後天的一性一情歸到先天一體,先天兩個代號就是乾坤。
「後天坎離,即是先天乾坤」,後天代號叫坎離,坎屬於水,離屬於火。
「只因乾坤一破,一性一轉為情」,我們本來在一娘一胎靠臍帶呼吸,臍帶一剪斷以後,乾坤破了,一性一轉為情,呼吸也靠鼻子了。
所以算命要確定時間,就是臍帶一斷,哇一聲一哭,這是最準確的時辰。
普通說算命的算不準,難得有准的,因為時辰已經不大准了。
就這一下,一性一轉為情,先天之一性一轉成後天生命的妄想。
「從此情上用事」,於是這個思想這個情做主了,學佛的說第六意識做主。
所以「隨聲逐色,不能還元」,六根都受外界影響,不能返本還元。
修道是要使它回去還元。
後天生命坎離所代表的,是神與氣,水與火,你說神氣同水火什麼 關係呢?所謂水,因為氣充滿了以後,玉一液還丹,金液還丹,那個所謂甘露滋潤就是水的氣化來的。
所謂神,普通是兩個眼睛的神光,這還是第三重,真正的神是心光,是心地智慧的光明。
但神、氣兩者,如何凝結攏來成丹呢?他說,就是我們修道工夫到了情歸於一性一。
「至於兩物會合,城郭完而鄞鄂立」,這個時候等於我們身一體坐在這裡像一個城牆,城門都關閉了,內不出去,外不進來,像達摩祖師講工夫的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那就是「城郭完而鄞鄂立」,外界一切進不來,色聲香味都進不來,內心呼吸充滿了,不需要呼吸。
心如牆壁,就像城牆一樣搭好,外面打不進來,內面也不出去。
可以入道,這還不是道,只是基礎而已。
這個道基建立了,所以道家說「百日築基」,修道人常在這個境界中。
現在他明講這個時候「則情來歸一性一」,那當然沒有妄念。
學佛的人拚命想斷妄念,你斷不了,因為用心斷妄念,那個用心本身就是妄念,所以斷不了。
「情來歸一性一」是妄念自然不起,不是壓制下去的,它的現象是氣住脈停,就是達摩祖師所講的四句。
在道家講,這個境界是七情六慾自然不動。
但是這沒有到家,只是初步,這時「離中之一陰一,復還於坤,坎中之一陽一,復還於乾矣」,這個離卦,離中虛,外面的兩爻代表一陽一,中間有真一陰一之氣,等於太一陽一中間有黑點。
離中的一陰一,這個時候思想自然寧靜,清淨沒有妄念。
沒有妄念的那個境界是坤卦的純一陰一,純一陰一不是壞,好得很,純一陰一就寧靜了。
所以「離中之一陰一」,也就是一陽一中的一陰一歸到一個大一陰一沉的境界,就返歸於坤。
坎卦是從坤卦這個地來的,在身一體上,一般人講氣脈由海底起,丹田以下都是坤。
坎中滿,中間一一陽一爻,坎中的一陽一氣,就是身一體內部由下面上升的一股一陽一能之氣,一陰一中的真一陽一返歸於乾,升到頂。
升到頂之後,前腦後腦一切腦細胞都歸位了,非常寧靜,腦子裡頭沒有雜亂的思想。
修密宗,真正的密宗〔「真正」這兩個字,是否認其他的、修到中脈通了,頂天立地,與天地合一了。
所以坎中的一陽一氣「復還於乾」,歸到乾一陽一。
在顯教的佛學,就是修到四加行「頂」的境界。
暫且不管教理上理論的解釋,這個可是實際的工夫,這有形有相。
如果我們拿道家的東西來解釋佛家工夫的話,「暖」就是「離中之一陰一,返歸於坤」,「頂」 就是「坎中之一陽一,復還於乾」。
不管你怎麼反對,說這是道家,那是佛家,天地真理只有一個,隨便你是哪一教哪個工夫,真證到時是一樣的,不是兩樣。
人總是一個人嘛,人總是有鼻子眼睛。
專一就是靜
原文這一節開始的兩句話,到這裡解說完了,所以「故曰,爰斯之時,情合乾坤。
乾一性一至健,靜則專而動則直」,拿《易經》來講,乾卦代表純一陽一之體,永遠在動,是生命的動力。
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
當乾卦靜態的時候,實際上沒有真靜,因為它動得快,看它好像不動。
什麼是靜呢?當我們身心專一的時候,才感覺到靜態,其實那是不是靜態不知道。
所以「靜則專」,換句話說,專到極點才做到靜。
入定也是那樣,所以系心一緣就能入定,心散亂不是定。
你打起坐來,覺得氣走到那裡,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亂!所以莊子叫這個為「坐馳」,坐在那裡開運動會。
真正的靜,莊子還有一個名稱叫「坐忘」,忘記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靜,是專。
能夠做到靜且專的話,乾卦一陽一能發動得就快。
我們做工夫的真到了這個境界是什麼狀況呢? 「一點元神,為一精一氣之主宰,至剛至直而不可御」,這個時候氣脈真正貫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脈,道家叫衝脈。
有人著書,拚命罵道家這個衝脈不是密宗的中脈,好像中國的總比外國差一點,非常可笑。
這個衝脈所謂「沖」,它不只是在身上「沖」,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個脈打開,一點元神寧靜到極點,定到極點那個力量,會使得全身的氣脈統統充滿,你的手腳指節,連每一根頭髮,都有力量;這個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種,而是一種充滿。
到了完全專一時,一點元神就做了一精一氣的主宰,「至剛至直」。
剛是一陽一能之一性一,所以充滿而且是直。
常有人問,打坐時勾腰駝背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但是年紀大身一體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一起來,那樣非受傷不可。
等到那個一陽一氣發動,你要彎也彎不下去,這個一精一氣神,就是孟子那句話「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
孟子那兩句話,如果不拿工夫來講,是難以解釋的。
所以它是「至剛至直而不可御」,要蓋也蓋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乾動坤順的變化
「故曰,乾動而直,氣布一精一流,此言元神之立為鄞鄂,即所謂乾元資始者也。」
「氣布」就是分佈,達到每一個細胞;「一精一流」不是流一出,是自己曉得內心一切變動都是「幻」。
「乾元資始」四個字是《易經》乾卦的彖辭,是孔子的話。
「乾元」代表宇宙萬有的根本;「資始」是說宇宙萬有的生命,都是由乾卦原始功能分化出來的。
宗教上把乾卦叫做上帝、叫做神、叫主宰。
修道到了這一步工夫,「立為鄞鄂」就是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即所謂乾元資始」,這是說修道的基礎才建立、才開始而已。
所以不要認為這是到家了,不過真正到達這一步的人,現在不曉得有沒有,我是沒有,你們諸位各路神仙有沒有到,我不知道。
再談下一步,現在還在第一步工夫。
「坤一性一至順,動則辟,而靜則翕」。
修密宗道家的人,認為氣脈打通不得了,你要問他氣脈真打通以後怎麼樣呢?他就瞠目不知所云。
氣脈打通了沒有什麼了不起,問題是氣脈打通之後下一步怎麼辦?應該怎麼辦不知道,氣脈打通不過是「乾元資始」而已,到這裡正好開始修。
現在講到空的境界,講到我們身一體上來了。
「坤一性一至順」,你研究《易經》很有意思,乾代表天也代表原始,代表丈夫;坤卦代表老二,代表婦女。
這個坤卦,「利一牝一馬之貞」,我們讀《易經》,每個字都要留意,因為上古的每一個字包括很多的觀念。
「一牝一馬」是母馬,那公馬就沒希望了嗎? 所以卜卦卜到坤卦的時候,如果女的卜,哎呀好啊!如果一媽一媽一卜更好,因為是母馬好嘛,公馬就不行了。
一牝一馬幹什麼 呢?母馬是跟著公馬走的,所有的動物,不管牛群羊群馬群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自然的,母的都到裡頭去,公的都在外面巡邏,要保護母的。
所以諸位回去要多一愛一太太,不一愛一太太是不合理的。
那個領頭的公馬一走的話,母馬就跟著。
這個《易經》每一個比喻,你要把它一性一質研究透了,那你差不多對它的相有所瞭解了。
現在講到坤就是這個現象,「動則辟」,母馬一性一也非常剛烈的。
一個女一性一,你看她弱不禁風,如果沒有丈夫男人在旁邊,你要搶她的孩子,她那個凶勁比老母雞還要凶!什麼都不管,天地萬物唯母最強,就是母一愛一,她要保護小的生命。
所以這個坤卦的一性一情、一性一能是「動則辟」,不動則已,一動強烈得很,嘩!門打開了。
「靜則翕」,一靜就像花一樣 收起來結果。
「翕」就是吸進來,「辟」就是呼出去。
這個代表什麼呢?我們真正一念不生全體現,氣脈完全打通的時候,乾中的「真氣流布」,當然神光煥發,身一體上坤卦收攏來,氣向內走了。
講句老實話,只要你做到了就是神仙,做不到就神顛了。
所以修道要小心,搞不好就神經了,神通跟神經兩個是鄰居。
玉一液還丹後怎麼辦
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中真氣流布」,一路下來,玉一液還丹,在佛家來說就是真正的秘密灌頂。
那不得了,玉一液還丹了,甘露是真氣,流布全身,那是真的。
「坤乃順而承之」,裡頭自然吸了。
「一點元神,絪縕化醇」,到頂以後又下來,這個時候入定了,酒醉了一樣,老母雞抱小雞一樣,動都懶得動,溫暖得很。
假使外面大雪下到你身上,都堆不起來,因為三昧真氣來了;但是棉被把你包起來,也不覺得熱。
「絪縕」,好像做燜鍋飯,飯快要煮熟了,氣燜在裡頭,那個現象就叫絪縕。
「化醇」,身一體內部百脈都在變化,上次發的丘長春《青天歌》上有,「驚起東方玉童子,倒一騎白鹿如星馳」,就是這個境界。
不過「絪縕」境界他這裡沒有講清楚,這個時候下來這一點元神不是有相的,他是形容。
如果你說打坐到了這個境界,一點亮光又黃又亮在肚一臍中間,你又錯了,學佛的叫做著相,修道這樣也不對。
你說沒有這個現象嗎?他確有這個現象,所以難在這個地方,這就要智慧了。
「韞養在中黃土釜」,就在中宮這裡,「中黃土釜」裡,這個神氣是兩個連環圈,道家是用個葫蘆表示,葫蘆兩層,中間縮進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寶盒,蓮台也是雙層,這個身一體也是雙層,就像葫蘆一樣。
所以「中黃土釜」,脾胃屬於土,「釜」就是飯鍋、爐鼎,有些道書也叫做「中黃神室」,這個時候中黃神室充滿,但是不是肚子大啊! 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變得大大的,打坐又彎腰,以為是工夫,我叫這個是蝦米包西瓜。
有些畫上的神仙是那樣,因為畫家是外行。
所以到了中黃神室充滿,腰圍一定細了,不管你怎麼胖,這是必然的。
「故曰」,所以說,「坤靜而翕」,就收吸進來,「為道捨廬」,外面六根不動一念不生,情來歸一性一,身一體內部氣脈打通了。
到了這一步是明心見一性一境界,氣脈一定通,氣脈不通不會明心見一性一。
這個時候,「青天莫起浮雲障」,所以自然有這藍天之相,境界裡頭自己看到萬里無雲,不用抬起眼睛看,就是閉著眼睛也是一樣。
但是你不要認為得了道,還早得很,這還只是基礎呢。
你看他們兩位外國同學,昨天還在美國,現在坐在這裡,覺得沒有動過。
昨天在美國,現在在這裡,他眼睛閉著打坐,無所謂美國,無所謂中國,世上虛空本來平等不動嘛。
你心不動念,相似於十方虛空平等,這物理世界虛空沒有動過,這是一層道理。
第二,佛說的八風——「利衰毀譽,稱饑苦樂」,統統掃空了以後,虛空沒有動過,物理世界不動,因為物理世界本空。
心理的覺一性一平等也本空,你那個知覺之一性一,並不是物質的虛空。
一般學佛學道的人搞錯了,看眼前的虛空,認為這樣愣住已經空了。
你看的是物質世界的虛空,這個虛空裡面還有東西,你自一性一的虛空同這個現象一樣,也是空的,但這是兩樣空,不是一樣。
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虛空當成自一性一空,佛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們也一定要搞清楚。
但是自一性一空也好,物質空也好,本來就是平等不動。
分類:易經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