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
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
◎處州青田縣清溪觀古鐘自歸驗
處州青田縣清溪觀,古有銅鐘,因袁晁亂,後失其所在,有墨書《青田》字,人或記焉。
其後一溫一 州島嶼山下水中,舟人時聞鐘聲,幽咽不遠。
一旦,有人忽見水中一物,如半鍾之形,側露水上,蕩槳視之,既近即覆矣。
露其一半,認其模範之跡、蒲牢之形,乃鍾也。
以物觸之,沉於水中矣。
與人語其異,好事者乘舟看之,天氣晴霽,亦時一見。
州寺僧結綵舫,具幡花,致齋迎之,或經宿水上道場,禮懺而請,或得見之,尋又沉去。
道門亦備幡花、舟舫、香火迎之,見而不得。
清溪道士,時亦在迎鍾眾中,稽首祝之曰:此州觀寺皆自有鐘,唯清溪觀無鍾多年,極是闕事。
遠地不辦香花,丹心而已。
鍾若有靈,願溯流自往。
某旬日,即歸於觀前溪中奉候。
眾聞其說,皆笑之。
十餘日,道士歸青田,鍾已在觀前潭中矣。
焚香迎之,泛泛就岸,重千餘斤,數人挽拽懸掛,若百許斤耳。
日後時亦飛去,旬日卻回,今以大鎖系之,不復去矣。
其上墨書「青田」字,久在水中,宛然不滅。
井邑老人詳認其字,乃觀中舊鍾也。
----------------------------------------
◎青城山宗玄觀銅鐘不能損驗
青城山宗玄觀古跡銅鐘,三千餘斤,隱花文,飛仙幢節之狀,工甚一精一好。
劉辟據成都,取避內銅像大鐘,鑄兵器及錢。
此鍾差縣人挽拽下山,磨其上隱起花文欲盡,頻以巨石捶擊,終不能損。
拽至一江一 干,將入竹筏,力敵萬斤,竟亦不動。
縣狀申辟,辟異之,令送山中。
三二十人牽送上山,才若一二百斤耳。
既復懸掛,時或擊之,立致雲雨,至今見在。
----------------------------------------
◎一溫一 一江一 縣太平觀鑄鍾道士得道驗
一溫一 一江一 縣太平觀,有任尊師者,於市中,每日戶乞一錢,鑄鍾萬斤,數年鍾成,尊師年已八十餘矣。
作大齋表贊,扣鍾數百下,辭決而去,即大歷年中也。
其後劉潼僕射擁旄西川,觀寺鍾上,皆鐫刻蕣羅尼咒。
至是任尊師復歸,領巧工,於咒邊刻云:觀家銅鐘,不合妄刻佛咒。
別立誓詞數句。
而人見任狀貌益少,壯於當時,信是得道者。
----------------------------------------
◎眉州故彭山市觀大鐘傷寺匠驗
眉州故彭山市觀,有大鐘重千斤。
觀去州二十餘里,每扣鍾之時,聲應州郭。
頃年,僧輩誑陳文狀,雲觀無道士,鍾在草中,當用運之。
時官無正理,遂移於州寺。
懸掛上鍾之時,折匠人之足,人以為靈驗。
寺當州門,扣擊之一聲 ,不聞州內。
群僧別鑄大鐘,此鍾不還本觀,賣與嘉州寺中。
下樓之時,傷其二匠,斷足折腰。
入船出岸,皆有傷損。
聾俗不以為靈驗,至今流俗未還,良可惜也。
----------------------------------------
◎浴爰赤木古鐘水洗瘡驗古鐘驗附
爰赤木古鐘,開元中所進。
雲赤木莊在玉山之下,時聞地中隱隱然有鐘聲,尋求莫能致。
一旦赤木患瘡疾且甚,醫不能祛,夢一青童曰:得浴鍾水洗之即愈。
赤木就近觀寺中,以水洗鐘,用器盛之,歸以洗瘡,微加痛劇。
乃令人於常聞鐘聲處聽之,果聞鍾在地下,掘數尺而得形,上有坐師子為鼻,鼻下平闊,其頂圓大,圍三尺餘,六七寸頓小,如腰鼓形,向下復大。
奇文隱鏤,萬狀千名,迨非鎔范所作。
既得,以水浴去泥土,取其水洗瘡,即日痊癒。
夜有光影,時或自鳴,為鄰里所異,不敢藏隱,奉表進焉。
敕賜景龍觀。
黃巢前,此鍾猶在。
寶應中,盩厔縣居人耕地,亦得古鐘百餘斤。
上有伏虎形為鼻,自鼻以下頓大,數寸而小殺之,如是再殺三成,共高一尺八九寸,遍身天花雲葉,工用殊妙,比赤木所得圓厚而重。
既得,夜夜有光,或飛於空中,聲韻清越。
亦表上進,詔送玄真觀。
久之,取留內殿。
----------------------------------------
◎渝州南平縣道昌觀古鐘奇巧驗
渝州南平縣道昌觀,有古鐘焉。
以二獅子,對立捧花座,蛟螭為鼻,蛟尾分繞獅之足,盤於鍾上。
鍾形再殺三成,如盩厔古鐘之狀,於其殺處,細花文五條。
當中一條,黃色明淨,纍纍若珠貫焉;次珠條之外,作花片之狀,屈曲相縈;又外一重,雲葉纏繞。
蹤跡奇巧,工甚週細,若非人工。
此外週身有花,不可細記。
雲是湘東王送與隱居陶貞白。
近因亂離,鍾已遺失。
----------------------------------------
◎黔南鹽井古鐘多年無毀蝕驗
黔南鹽井中,因摧損修築,得一古鐘。
長三四尺,中細而實,如腰鼓瓦腔之狀,兩頭圓厚,扣之皆有聲,奇音響亮,與常鍾異。
在鹽井多年,益加光膩,無毀蝕之勢,時有金色,精明異常。
節度使僖公,留鎮府庫焉。
----------------------------------------
◎天台山玉霄宮古鐘僧偷而卒驗
天台山玉霄宮古鐘,高二尺,重百餘斤。
制度渾厚,形如鐸,上有三十六乳,隱起之文,亦甚一精一妙,相傳雲夏禹所鑄,或雲是越王樂器。
頃年於空中,夜夜飛鳴,人皆聞之。
忽墮於禹廟內,藏之府庫,綿歷七八十年。
累有名僧求請,欲彰其異,而皆嫌間不與。
鹹通中,左常侍李綰為浙東觀察使,請玉霄峰葉尊師,修齋受菉,於使宅立壇,出此鍾以擊之。
既而水部員外柳韜白,上京得老君夾鏚像,高三四尺,聖相奇妙。
乃重裝修,作?頂寶帳,以白金、香鴨、香龜數事,送於玉霄,亦便留菉壇內。
供養齋畢,李乃命賓為鐘銘,具以歲日,刻於鍾上,並老君像,皆送山中。
所刻之處,燦然金色。
禹跡寺僧頻求此鍾不得,既知鐫勒銘篆,已送天台,計無所出,乃揚言曰:天台所得古鐘,乃真金也。
匠人所刻之末,是數兩金,況於鍾乎!又有香鴨、器皿,計其所直多矣。
因有衲僧,與不道輩十餘人,夜入玉霄宮,伏於版閣之下,中夜逾欄干而上,於道場中取香鴨、香龜金龍道具,實於囊中,縻鍾於背,出門群呼而去。
尊師知之,不許徒弟追之。
僧等約行三十餘里,憩一大樹下,良久天明,只在閣柱之側。
眾小師往視之,背鍾者已僵死矣。
其餘徒一黨一 ,癡懵凝然,不辨人物,鍾及金帛,一無所失。
尊師咒水灑之,良久,僧亦稍醒,群賊乃蘇。
發願立誓,乞不聞於官,乃盡釋之,扶舁病僧而去,僧至山下乃卒。
----------------------------------------
◎開州龍興觀鍾雪冤驗雲安鍾附
開州龍興觀鐘,七八千斤,未有鐘樓,懸於殿上而已。
相傳雲,州中有<襄支>奪之徒、遺失之物、諍訟不決之事、沉滯抑屈之情,焚香扣鐘,立有明效。
至有囚徒刑獄,推鞠不得其實者,即入款請擊鐘,便可分雪明白。
余頃駐泊觀中,忽見官吏押領囚徒,來於鍾前,焚香告誓,援槌將擊之際,有人抑止之,更令取款,如是數四,都不擊鐘,論訟已得其理矣。
因問其故,雲累有公案不決者,請擊此鐘,擊鍾之後,旬日之內,誣誷冤抑於人者,必暴病而死;情有相一黨一 、事有連累者,一年之中,無孑遺矣;有理被抑之人,宛然無苦。
由是刑獄大小,無敢有欺,以鍾為準的也。
雲安白鶴觀鐘,亦類於此,遠近傳焉。
----------------------------------------
◎施州清一江一 郡開元觀鍾見夢驗
施州清一江一 郡開元觀,有鍾焉。
其形絕古,用麟為鼻,以繫於虡,狀若懸匏。
扣之,初則清音纖遠,俄而震然,響聞數里,然不知何代之器也。
初有郡民,牧牛於郡南田間,忽聞有異聲自地中發,民與牧童數輩聞之,皆驚走辟易。
其後,民熱病旬餘,夢一丈夫,衣青襦,告之曰:汝遷我於開元觀。
民亦不悟其旨。
又到田間,再聞其聲如前,而密志其地,即以事白於郡守。
郡守封君怒曰:此民?妄,輒以不急之事幹我耶!叱去之。
是夕,民又夢青襦者曰:吾委跡於地下有年矣,汝不速出者,必有大咎。
民大懼,及曉,與其子皆往,鑿其地,深丈餘得此鐘,色青,如所夢丈夫色也。
遂再白郡守,置於開元觀。
是日辰時,不擊自鳴,震響極遠,郡人俱異而歎之。
郡守以其事上聞,明皇詔編於國史,覆命宰臣李林甫寫其奏,以頒示天下矣。
----------------------------------------
◎洪州游帷臂鍾州官強取入寺驗
洪州游帷臂有二鐘,一是觀司特敕所鑄,一是許真君修行鐘,歷代傳之,在真君殿,稍小於觀鍾爾。
節度使嚴跼,創置節制,威令風行。
素重緇徒長老,增修其院,長老欲取許真君鐘,嚴令官吏取而授之,道士皆不敢論其曲直。
取鍾之日,雷風震擊,是時大設齋筵,費用極廣,風雨暴至,曾不施張,頃刻水溢數尺。
及扣其鐘,如擊土木,並無音響。
長老謂嚴曰:此州道士,例多妖法,必是禁鐘,使無聲爾。
嚴怒捕諸道士,所在禁系,責其邪幻,將加重法,官吏畏威,無敢諫者。
嚴忽沉然思寐,夢見許真君與二從者,來至其前,謂嚴曰:無知無道,強取我鐘,又加法於道士,若不送鍾還觀,禮謝大道,令侍者斷其頭來。
即見授劍於侍者。
嚴驚覺汗流,而侍者持劍,彷彿在其前。
遽釋諸道士,送鍾還觀,自詣游帷,焚香致謝。
回顧見持劍侍者,謂之曰:汝為不道,加害於人,上帝所責斷頭之事,恐將不免。
言訖而去。
不久,已開一江一 事敗,斷鞅而死。
----------------------------------------
◎天師劍愈疾驗
天師劍,五所鑄。
狀若生銅,五節連環之柄,上有隱起符文、星辰日月之象,重八十一兩。
嘗用誅制鬼神,降剪凶丑。
升天之日,留劍及都功印,傳於子孫。
誓曰:我一世有子一人,傳於印劍及都功菉。
唯此,非子孫不傳於世。
頂上有硃發十數莖,以表奇相,於今二十一世矣。
其劍時有異光,或聞吟吼,乍存乍亡,頗彰靈應。
至十六世,天師好以慈惠及人,憂軫於物,以神劍靈效,每有疾苦者,多借令供養,即所疾旋祛。
鄰家夜產,性命危切,亦以此劍借之。
既至產家,有神光如燭,閃然照一室之中,墮地而折。
經數十年,十八世孫惠欽,性一溫一 和,守謙退,與物無競,俗機世務,泛然不經其心。
人有所言,雖譎詐者,亦皆信用,略無疑慮。
一旦,有人挈布囊,入雲錦山仙居觀,週行廊廡之下,瞻禮功德,雲解磨鏡釘鉸。
門人令其綴焊小銅鎖子,師見之,問曰:我有折劍,焊綴得乎?此人請劍看之,雲可矣,請別掃一室,須炭數斤。
反扃其門,以巨石為砧,熾炭錘擊,聲聞於外。
門人皆股慓心戰,憂此劍碎於其手,師殊不為慮。
頃之,錘鍛聲絕,工人執劍以呈,果完綴如舊,所焊之處,微有黑痕,如絲發爾。
師以錢半千酬之,此人得錢愧謝,致於老君前,負囊而去。
出門數步,尋失所有。
識者疑是天師化現,降於人間,自續其劍。
不然,何得重新若此,而錘擊不傷,完復如故。
----------------------------------------
◎張讓黃神印救疾驗
張讓家於桂州,客遊湘鄂間。
因得心疾,初則迷忘,在途忘行,在室忘坐,惑於昏曉,迷其東西。
累月之後,復多狂怒,詬責鬼神,凌突於人,至於裸露馳聘,不知避忌。
履水火,冒鋒刃,不為憂患,時亦燒灼害之,傷割及之。
道士袁歸真,新刻黃神越章印,醮祭方畢,試為焚香,依法以印印之,印心及背。
讓正狂走,執而印焉,?然而睡,歸真知印之效也。
復染丹炷香,再印其心,倏然疾愈。
有物如鶻,從其口中,飛去數丈之外,墜於地上。
眾往視之,乃大蝙蝠耳。
背上印字宛然,讓乃平復如舊。
歸真持此印,所在救疾,大獲靈驗。
----------------------------------------
◎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驗
范希越,成都人也。
事北帝修奉之術,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嚴潔,逾於常法。
廣明庚子歲,三月不雨,五月愈望,人心燋然,谷稼將廢。
願於萬歲池試行神印,為生靈祈雨,於是詣至真觀致齋。
是日庚辰,以戌時投印池中,一陰一風遽起,雲物週布,亥時大雨達曉,及辰,大雷迅電,驚震數四,至巳少霽,乃得歸府。
陞遷橋水,漸及馬腹,羅城四一江一 ,平岸流溢,螟蝗之屬,淹漬皆死,自是有年矣。
駕駐成都,上知其道術,召對問以逆寇誅鋤、宮城克復之事,命持印於內殿,奏醮積雨之中,雲霽月朗。
是夕,夢神人示以誅寇復城之兆。
上大悅,授太常寺奉禮郎,累遷主客員外郎、衛尉少卿,錫以硃紱。
黃巢捷至,果符聖夢之旨,特加一寵一 異。
自言初居煮膠巷,印篆初成,而蠻寇凌突,居人奔散,藏印於堂屋瓦中,蠻去之後,四鄰焚燼,其所居獨在,疑印之靈也。
----------------------------------------
◎越州上虞縣鍾時鳴地中驗
越州上虞縣郛郭間,有隙地數畝,時聞鐘鳴地中。
鹹通年,縣令夏侯頗傾心崇道,以縣邑無觀,買其地創造觀宇。
掘地獲古鐘,百餘斤,上有文字,曰正觀。
是冬賜額,以降誕節祝壽所奏,賜名延慶觀焉。
----------------------------------------
◎王謙據蜀隋文帝黃菉齋克平驗
隋文帝開皇之初,干戈不施,寰海克定。
唯王謙後週舊臣,勳名素重,畏憚隋祖,恐禍及身,遂據三蜀以圖變。
帝出師征之,頻戰不克,兵士多病,死者相枕。
乃於內殿修黃菉道場,祈天請祐。
三日,夜夢神人降曰:帝王上承天命,下順人心,天人合符,然後有國。
今陛下革週立隋,天所命也,一方之力,何以敵於四海之力乎!帝曰:剋蜀弔民,蓋不獲已,但主帥疾疫,以此為憂爾。
神人曰:疾疫者,北人不堪瘴毒,所以多玻壇中法水,可救億兆,況偏師乎1即見神人取壇中禁水,向西南噀之,曰:雨至即愈,無煩聖慮也,子日進軍,必當剋蜀。
旬日軍中奏,某夜雷雨灑營壘之上,三軍疾者皆蘇,無復疾疫矣。
其後王謙傳首,三蜀底寧,果是子日也。
----------------------------------------
◎青城丈人授黃帝龍鞬並降雨驗
青城山,黃帝詣龍晙真一人寧先生,受《龍晙經》,得御飛雲之道。
乃封先生為五嶽丈人,戴蓋天之冠,著硃光之袍,佩三庭之印,為五嶽之上司,與潛山司命、廬山使者為三司之尊。
敕五嶽神,一月再朝虛中,灑水以代晷漏。
其後歷代帝王,雖置祠齋祭,未再加封號。
僖宗皇帝中和元年辛丑七月十五日詔:內臣袁易簡、刺史王茲、縣令崔正規,與朕詣山修醮。
封為五嶽丈人、希夷真君。
是時縣境亢旱,苗谷將焦燋。
封醮之夜,龍吟於觀側,溪中風雨大至,枯苗再茂,縣境乃豐。
以事上聞,編於國史矣。
----------------------------------------
◎天師葉法善設醮攝魅驗
天師葉法善,括州人也。
三世為道士,皆有神術,攝養登真之事,法善符菉,尤能劾役鬼神。
顯慶中,高宗徵入內道場,恩禮優異。
時駕幸東都,法善於陵空觀作大壇,設大醮,城中士女,鹹往觀之。
俄有數十人,奔投火中,眾皆大驚,救之而免,亦無傷損。
法善曰:此人皆有魅病,為吾法所攝。
及問之,果然。
盡為劾之,其病皆愈。
法善自高宗、中宗、則天、睿宗、明皇五朝,來往名山,累召入內。
先天二年,拜鴻臚卿、越國公,贈其父歙州刺史焉。
----------------------------------------
◎范一陽一盧蔚醮本命驗
范一陽一盧蔚,弱冠舉進士。
有日者言其年壽不永,常宜醮本命,以增年祿。
蔚素崇香火,勤於修醮,未嘗輟焉。
年二十五,寢疾於東都,逾月益困。
忽夢為親友所招,出門乘馬,其行極速,疑為冥司所攝。
有一人乘馬,奔來所在留滯,必為摠解遮救,言旨懇切。
及到所司,此人又懇為請托,因得卻還。
部署行裡,有如親吏焉。
所還道中,見兵士數千,初頗疑懼,此人曰:此皆他日郎君所主兵士也。
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逕及庭中,有門旗麾鏘武器之屬。
此人曰:他日當用之。
瘞於兩階之下,將別去,蔚曰:素未相識,何憂勤之甚也?答曰:某乃本命神爾,郎君為冥官所召,大限欲及,某已於天司奏陳,必及中壽,疾亦就痊,無以為憂也。
蔚愧謝而去,疾亦尋愈。
其後策名金紫,亦享中年。
除宿州刺史、角橋都知兵馬指揮使,不到任死,以其瘞武器門旗故也。
----------------------------------------
◎崔圖修黃菉齋救母生天驗
崔圖者,坊州中都人,好遊獵。
馳馬於野中獵次,馬忽不行,鞭箠數下亦不進,圖怒,下馬欲射之。
馬作人言曰:吾是汝之母也,不得相害。
曾竊取汝三十千錢,私與小女為嫁資,不告於汝。
吾死,冥司罰吾與汝為馬八年,今限已畢,吾將死矣。
圖聞之,舉身自撲,迷悶良久,悲告母曰:兒之不孝,致令我母見受如斯罪。
馬亦流淚曰:吾為馬身,報汝未了,更罰與汝為瞽目之婢,仍復瘖啞。
圖聞之,號哭言曰:如何免得此罪業?母曰:吾聞罪障重者,須作黃菉道場懺悔,即得免苦。
言訖而死,圖收葬其馬,焚射獵之具。
請道流修黃菉道場,三日三夜。
至第三夜,圖聞扣門之一聲 甚急,出看乃是其母,還現本形,立於門外。
謂其夫婦曰:人生世間,願作善業,勿為惡事,冥司報應,一一分明。
母用子錢,尚被責罰如此,況他人非己之物,豈可偷盜乎!吾受此罪,苦痛萬般,不可言說。
賴汝夫婦,為吾修無上黃菉寶齋,功德一切,吾乘此功德,已得生天,故來相別。
於是乘虛而去。
圖自此知罪福必應,大道可依,夫婦詣王屋山,同志修道矣。
----------------------------------------
◎赫連一寵一 修黃菉齋解父冤驗
赫連一寵一 者,靈州定遠縣人也。
父悰,領軍於邊上,殺降兵一千餘人。
武德二年八月,死於邊上,冥司論對,受諸罪苦,一寵一 總不知。
一寵一 為靈州押衙,貞觀八年,奉使入京,因與友人游終南山。
行至炭谷口,有道士楊景通,結廬修行三百餘歲,一寵一 醉歇廬前,謂景通曰:吾饑,有何所食?景通素不飲食,笑而不對。
一寵一 令左右取火,焚其廬室。
景通曰:汝父屈殺生民,見受罪地府,不能修善救父,更害於吾。
一寵一 曰:何以知之?景通曰:汝坐於此,吾與汝喚,令汝見之。
言訖書一符,擲於空中,逡巡有黑雲至於廬前,雲中有二十餘鬼,領一人枷杻鎖械,來景通前曰:汝子不孝,不能救汝。
一寵一 見之,果父悰也。
悲泣謂父曰:何故受苦如斯?父曰:吾殺降兵,被他冤訟,於地獄下受諸罪苦,汝何故更毀真一人,令吾轉轉罪重?一寵一 乃匍匐悲泣,懺悔謝過,乞捨己身之罪,救亡父之魂。
景通曰:汝要免父之罪,修黃菉道場,可以救拔,必得汝父生天,免此罪報。
逡巡父被諸鬼領去,一寵一 乃禮謝景通,入城於三洞觀,設黃菉道場,七日七夜。
至第五日,見父乘雲氣而來,謂一寵一 曰:吾奉天符,乘黃菉功德,已生天堂,凡是所殺冤魂,皆已托生人世。
----------------------------------------
◎唐獻修黃菉齋母得生天驗
唐獻者,蔡州平輿縣人也,年二十三。
隋大業四年,授導一江一 縣尉。
一寵一 狎侍婢春紅,不親官務,公事數闕,兼患風勞,久未痊瘥。
母曰:我兒狂疏疾病,皆嬖婢所致也。
母令貨此婢,婢告於獻,獻恨母擬貨其婢,與婢為計,遂鴆其母。
母死月餘,獻亦暴死。
三日心暖,家人不敢便葬,忽即起活,曰:我有大罪,毒母一之 過也,冥司令我生受罪報。
自是每夜有二鬼使,領夜叉數人,舁大鑊於堂中,良久火起湯沸,夜叉叉獻於鑊湯之中,痛楚號叫,至五更方息。
如此三年,萬般捨施功德,終不能免。
忽有賣藥道士,獻問其方術,道士曰:眾生罪業重大,無過黃菉道場,祈告天地,三日三夜,燒香散花,懸諸幡蓋,歌贊禮願,懺悔拔罪,救度亡魂,解除冤對,最為勝妙之法爾。
獻遂請道士置黃菉道場,三日之後,鬼使夜叉不復更至,身心安愈,無復憂患。
忽見黃衣使者一人曰:昨奉天符,以修齋之力,母生天堂,汝大逆之罪,亦已原赦,唯罪婢春紅,令瘡疥三年爾。
自此春紅果患三年方愈。
獻棄家,於晉州羊角山,請為道士,志修道矣。
----------------------------------------
◎李承嗣解妻兒冤修黃菉齋驗
李承嗣者,鄂州唐年人也。
家富巨萬,而娶妻貌醜,有子年十歲,仍患腰腳,承嗣常惡之。
乃娶小熬四人,終日伎樂。
忽因酒醉,小熬佞言,與丑妻一百千錢,令其離異。
妻欲詣官訟之,因此方免。
承嗣遂與小妻為計,夜飲之次,以毒一藥殺其醜妻及兒。
葬後旬日以來,每至午時,即見二烏,來啄承嗣心,痛不可忍,驅之不去,迷悶於地,久而方定。
如此一年,萬法不能救。
青城道士羅公遠遊淮泗間,承嗣請命至家,問禳救方術。
公遠曰:冤魂所為,皆上告天帝,奉天符來報,人間方術不能免之,只有修黃菉道場,拜表奏天,可解斯罪爾。
承嗣遂修黃菉道場,三日三夜。
二日之後,烏鳥不復來,其妻與兒現於夢中曰:汝枉殺我母子二人,並命毒一藥,我上訴於天帝,許報汝冤。
今以黃菉善功,太上降敕,我已生天,受諸福報,與汝永解冤結。
留一玉合子,可收之。
覺後,於寢室中得玉合子一枚。
承嗣捨於鄂州開元觀,大修道門功德,塑尊像,葺理觀宇,以報道恩矣。
----------------------------------------
◎吳韜修黃菉齋卻兵驗
吳韜者,汴州開封人也,家富。
為魏大將軍,領兵三萬,斥一江一 入蜀。
至戎州,值蜀將關羽,總師五萬拒之,與韜水陸大戰。
韜素好道,常持《黃帝一陰一符經》。
是日陣敗,告天曰:吾聞持《一陰一符》者,危急之日,有一陰一靈助之,喪敗如此,願賜救護。
言訖,有二白衣謂韜曰:汝自入峽,縱意殺人,幽魂咨怨,致此亡敗。
韜曰:危既如此,何以免之?二神人曰:汝速為冤魂告天發願,請修黃菉大齋,拔贖亡者,如此當免失利。
韜如其言,即為發願。
關羽亦已收軍,韜收合敗卒,直至夷陵屯集。
乃修黃菉道場三日,前二神人復見,謂之曰:冤魂並已托生諸方,汝亦沾此余福,神兵密衛,必得大勝,慎勿殺人。
夫天地生萬物,一草一葉,尚欲其生長成遂,況人命至重,上應星辰,豈可非理致殺,恣汝胸襟也!迸今名將,不及三世者,為其心計一陰一謀,殺人利己。
雖立功為國,亦須道在其間,善分逆順,不枉物命,使功過顯明,即必征伐有功,神明祐助。
今蜀不久坐見敗亡矣。
旬月,關羽兵至,收夷陵。
一交一 兵之次,風雷震擊,大雨忽至,羽兵潰散,韜開門納降,得蜀兵三千,擒其裨將,關羽領兵卻回。
自茲蜀亦削弱矣。
----------------------------------------
◎公孫璞修黃菉齋懺悔宿冤驗
公孫璞者,雍州高陵人也。
武德二年,為華州司馬。
年四十餘,沉湎酒肉,荒一婬一財色。
常令家童漁釣弋獵,恣殺物命,甘其口腹。
忽夢千餘人,持刀劍弓矢入其家,擒璞殺之。
璞流汗驚懼,因成瘡疾,遍身有瘡,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璞表兄華一陰一令賈宣古,見其所疾,驚曰:未嘗見有此瘡,當是殺生太多,宿業所致然也。
華山道士姚得一,多記神方,可使人一往求問也。
璞依教,令其長子到華山,具述所疾,涕泣求救。
得一曰:此疾是殺生害命,眾冤所為。
可修黃菉大齋,懺悔宿冤,疾異可愈爾。
其子以此告璞,便於所居,修黃菉道場七日。
至第五日,璞夢青童二人,引至一處,門闕宏麗,有如府署。
良久,天上有黃光如日,直照地司,其門大開,即見魚鱉鳥獸、豬羊牛馬、奇形異狀者千百頭,從門中出,乘此黃光,旋化為人,飛空而去,逡巡化荊青童曰:此是汝之所殺冤魂,今天符既下,乘功德力,托生為人,汝罪已除,瘡疾亦愈。
旬日之間,璞乃平復。
遂入華山,禮謝姚尊師。
看覽雲泉,戀慕幽境,直至日晚。
得一曰:山中無食可以延留長者,若住宿宵,必恐僕從饑餒,此有徑路,可以還家。
取一卷仙經擲之,展於崖上,化為一橋,二青龍負之,放五色光,其明如畫。
送璞與僕從此而去,須臾到家。
明日差人入山致謝,已失得一所在。
璞全家修道,居於華一陽一山焉。
分類:道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