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
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
◎清虛真一人王君內傳 ──弟子南嶽夫人魏華存撰
華存師清虛真一人王君,諱褒字子登,范一陽一襄平人也,安國侯七世之孫。
君以漢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誕焉。
洪基大業,世籍貴盛。
君父諱楷,以德行懿美,比州所稱,舉茂才,除議郎,轉中壘大夫、上一黨一 太守、黃門侍郎、侍中、左將軍、雁門太守。
楷正色彤管,坦誠獻替,納言推謨,披衿拔領,率職蒞民,政以禮成,捨刑寬賦,不肅而敬。
天子賢之,遷殿上三老,使賓皇太子,講《春秋》、《尚書》、《論語》、《禮》、《易》。
恢恢仁長,循循善誘。
微言既甄,矰紳乘其范,大義已陳,百王格其准。
遷光祿大夫,謚曰文侯。
夫人司馬遷之孫,淑慎沈博,德配母儀。
蓋以清源高流,圓穎遠映,靈根散條,芳華朗曜。
是用忠孝啟於上葉,善誘彰於文德,世載英旄,斯人有焉。
君體六和之妙氣,挺天然之嘉質,含岳秀以植韻,秉靈符而標貴,暉灼煥於三晨,峻逸超於玄風。
少讀五經,傍看百子,綜算象緯,通探一陰一陽一,及風氣律呂,靡有不覽也。
父為娉丞相孔光女,娶婦在室,以和人倫。
而君凝形淳觀,明德獨往,高期真全,絕不內盼。
峨峨焉若望慶雲之沓軫,浩浩焉似泛滄溟之無極。
神棲萬物之嶺,氣邁霄漢之津。
鴻漸一鄧一 林,展翮東園。
將藏鳳羽以翳於南風,匿龍華以沉於幽源。
是乃夜光潛躍,映耀於難掩。
遂名沸絕圃,聲馳京夏,四府一交一 辟。
君即閒夜之感,喟然悲歎曰:人間塵藹,趣競得失,利害相攻,有逾鵷芻?之視老燕矣!遂決志辭親,入華山中。
九年,契闊備至,一精一感昊穹,神映幽人,體期冥靈,心唱至真爾!
一日夜半,忽聞林澤中有人馬之一聲 ,簫鼓之音,須臾之間,漸近此山,仰而望之,見千騎萬乘,浮虛空而至。
神人乘三素雲輦,手把虎符,硃鉞啟途,握節執旄,曲晨傾廕,錦旍蔽虛。
神人暫停駕而言曰:吾太極真一人西梁子文也。
聞子好道,劬勞山林,未該真要,誠可愍也!勤企長生,實為至矣!君乃馳詣輪轂之下,叩頭自摶而言曰:褒以肉人,愚頑庸賤,體染風塵,恣躁亂性。
然少好生道,莫知以度?真一人曰:夫學道無師,無緣自解。
我太極真一人,神仙之司,主試校學者,領舉正真爾!子玄錄上清,金書東華,名編清虛,位登小有,必當掌括寶籍,為天王之任爾。
但注心四景,勤慕上業,道自成也。
後隱一陽一洛山中,感南極夫人、西城真一人並降。
南極夫人乃指西城曰:君當為王子登之師,子登亦佳弟子也。
良久,西城真一人長歎而謂君曰:夫學道者,諒不可以倉卒,期求生者不可以立爾,綜故冥術,棲於玄元,而高偕太妙,凌重霄以累抗矣。
夫道雖無形,其實有焉;妙雖昧昧,其實坦然。
子當勤求其無,然後見其至有。
子廣延諸妙,然後究其坦大。
得有則有生,得妙則年全也。
子求生雖篤,而未見其涯。
慕道雖勤,而未啟其門。
殆猶洶湧波以索鳥巢,尋長木而訪淵鱗爾!是故子心疲於導引,而硃宮為之喪潰。
肺弊於理氣,故神華為之凋落。
肝勞於視盼,而魂一精一為之遼索。
脾竭於守神,而丹田為之閡滯。
腎困於經緯,而津液為之不澤。
膽銳於趣競,故四肢為之亂作。
五臟相攻,六腑顛覆。
三焦滯而不瀉,八關絕而無續。
賴惸飯以勁汝身,恃丹青以固汝內爾!正可卻衰白之凋折,猶不免必死之期會。
徒有萬年之壽,豈足貴乎?
西城真一人遂以即日授君《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八道》、《紫度》、《炎光》、《石一精一》、《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凡三十一卷,依科立盟,結誓而付。
乃將,須臾而至。
四面大海,懸濤千丈,洲上宮闕,硃閣樓觀,瓊室瑤房,不可稱記。
西城真一人曰:此仙都之府,太上丈人處之。
乃將君入紫桂宮,見丈人著流霞羽袍,冠芙蓉之冠,腰帶神光,手把火鈴,侍女數百,龍一虎衛階。
太上丈人與西城真一人相禮而已,相攜共坐,君時侍側焉。
太上丈人曰:彼所謂王子登乎?學道遭逢良師,將得之矣。
西城真一人笑,因命君拜。
拜畢,太上丈人使坐北向。
丈人乃設廚膳,呼吸立具,靈餚千種,丹醴湛溢,燔煙震檀,飛節玄香,陳鈞天之大樂,擊金璈於七芒,崆峒啟音,徹朗天丘。
於是龍騰雲崖,飛鳳鳴嘯,山阜洪鯨,湧波凌濤,雲起太虛,風生廣遼,靈歌九真,雅吟空無,玉華作唱,西妃折腰。
爾乃眾仙揮袂,萬神遷延,羽童拊節,慶雲纏一綿 。
於是太上丈人會二十九真一人,皆玄洲之太真公也。
其第一真一人自稱主仙道君,指君而向西城真一人言曰:彼悠悠者,將西城之室客,上宰之賓友耶!視此子心眸澄邈,神渟形凝,圓晨不煥,六景生華,殆真一人之美者、小有之賢王也。
未彼果何人哉?於是西城真一人笑而答曰:道君今何清音之不妙、曲問之陋碎哉?請粗陳其歸要焉。
蓋夫聖匠剖太混之一樸,分為億萬之體;發大蘊之一包,散為無窮之物。
是故立三光,呼天而置晷儀,封區域,呼地而制五服,制漏刻以分日夜,正四時以財歲月,五位以正方面,山川以定險阻,城郭以自居焉,兵械以自衛焉,旌旗輿服以自表,用九谷以自養。
凡此之類,像玄乎天,而形存乎地,日月有幽明之分,寒暑有生殺之氣,震雷有出入之期,風雨有動靜之節,類氣浮乎上,而眾一精一流乎下,廢興之數、治亂之運、賢愚之質、善惡之性、剛柔之氣、壽夭之命、貴賤之位、尊卑之班、吉凶之征、窮達之期普陳矣。
性發乎天,而命成乎人也。
故立之者天,而行之者道,受焉性合神同,混而為一,流通並行,不可細得分別也。
於是主仙道君命侍女范運華、趙峻珠、王抱台等,發瓊笈、披綠蘊,出《上清隱書龍文八靈真經》二卷授子登,又以雲碧一陽一水晨飛丹腴二升賜君,君拜服之。
真一人遂將君還西城,九年道成,給飛飆之車,東行渡啟明滄海,登廣桑山,入始暉庭,詣太帝君,稽首再拜,太帝授以《龍景九文紫鳳赤書》、《上清神圖八道玉菉》。
次南行渡渤海、丹海,登長離山,詣南極紫元夫人,一號南極元君,授以《九道回玄太丹綠書》。
又詣赤台童子、華蓋上公,授以五雲夜光雲琅水霜。
南極夫人曰:昔日之言,豈負舉哉!君稽首謝恩辭退。
次西行,渡庾丘巨海沉羽之津,登麗農山,詣紫蓋晨夫人、景真三皇道君,授以《玉道綠字回曜太真隱書》。
次北遊,渡彫柔玄海,濟飲龍上河匏瓜津,登廣野山,詣高上虛皇大道玉君。
會其出遊,駕日月之晨,乘紫始之光,郁藹黃素之雲,勃蔚八景之曜,飛真萬億,不可稱數。
君再拜,道側唱者曰:聞君乃詣上清玉晨帝君、玄清六微元君,二君授以《寶洞飛霄絕玄金章》及賜《太極隱書》、龍明珠絳和雲芝,君拜而飲之,即身金色,項映圓光,七曜散華,流煥映形。
又退登閬風之野,玄圃之宮,詣中皇玉帝,受《解形遁變流景玉經》。
乃越郁絕,濟弱河,西詣龜台,謁九靈太真上清夫人,退更清齋三月,受《三華寶曜瓊文琅書》、《靈暉上菉》、《七晨素經》。
退又清齋三年,浮浩汗之河,登白空虞山,山週回三萬里遊行。
翌日,趨詣紫清太素瓊闕,即太素三元上道君所治焉。
處丹靈白玉宮,飛映絕曜,紫霞落煥,七光一交一 陳,結於雲宇之上,奇麗玄黃,不可名字。
仙童玉女侍右,天尊,蓋無數也。
君既至,稽首再拜,詣瓊闕之下,久時,太素三元上道君乃使繡衣命者西林藻授君《金真玉光流金火鈴豁落七元八景飛晨》。
又使清真左夫人郭靈蓋、右一陽一玉華仲飛姬,繼神策玉璽授君,以為太素清虛真一人,領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給玉童玉女各三百人,主領上清玉章、太素寶玄、太極上品、九天靈文、六一合 秘籍、山海妙經,悉主之焉。
又總括洞內明景三寶,得乘虎旂龍輦、金蓋瓊輪、八景飛輿,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寢宴太極也。
後歸西城,清齋三月,授書為太素清虛真一人矣。
----------------------------------------
◎紫一陽一真一人週君內傳
紫一陽一真一人姓週,諱義山,字季通,汝一陰一人也。
漢丞相勃七世之孫,以冠族播流,世居貴宦。
祖父玄,元鳳元年為青州刺史。
父秘,為范一陽一令,時君始生焉。
父後積秩累遷,官至陳留刺史,君時年十六,隨從在郡,始讀《孝經》、《論語》、《週易》。
為人沉重,少言笑,喜怒不形於色。
好獨坐靜處,不結名好。
然一精一思微密,所存必感。
常以平旦之後,日出之前,正東向立,漱口咽液,服氣百數,向日再拜。
旦旦如此,為之經年。
父怪而問之:所行何等?君長跪對曰:義山中心好日光長景之暉,是以拜之爾。
至月朔旦之日,輒游市及閭閻陋巷之中,見窮乏飢餓之人,解衣與之。
時時上登名山,喟然悲歎,或入石室中,歡然獨笑。
時陳留大儒名士,聞君盛德,體性沉美,鹹修詣焉。
君輒稱疾,不見賓客。
漢侍中蔡鹹,陳留高士,亦頗知道。
聞君德行,數往詣君,輒解疾,不欲見之。
父乃大怪,怒責之,督切使出見之。
既不得已,遂出相見。
鹹大發清談,及論神仙之道,變化之事。
君乃凝默內閉,斂神虛靜,頷而和之,一不答也。
是歲大旱,斗米千錢,路多饑莩。
君乃傾財竭家,以濟其困,一陰一行之,人亦不知是君之慈施也。
對萬物如臨赤子,斯積善德仁愛之施矣。
後遇陳留黃泰,告君曰:聞君好道,一陰一德流行,用思微妙,誠感於我,是以相詣。
吾是中岳仙人須林,字子玄也。
本衛人,靈公末年生,少好道德,受學於岑先生,見授煉身消災之道術。
後又遇仇公,公乃見教以服氣之法,還神守魂之事,吾行之甚驗,大得其益。
子少知還一陽一,一精一髓不洩。
又知導引服氣,吞景咽漿,不復須一陰一丹內術補胎之益也。
然猶三蟲未壞,三一屍一未死,故導引服氣不得其理。
可先服制蟲細丸,以殺谷蟲。
蟲有三名:一名青古,二名白姑,三名血一屍一,謂之三蟲。
三蟲在內,令人心煩滿,意志不開,所思不固,失食則饑,悲愁感動,一精一志不至,仍以飲食不節斷也。
雖復斷谷,人一體 重滯,奄奄淡悶,所夢非真,顛倒翻錯,邪俗不除,皆由此蟲在內,搖動五臟故也。
殺蟲之方如後:
附子五兩 麻子七升 地黃六兩 術七兩
茱萸茱萸根大者七寸 桂四兩 雲芝英五兩
凡七種,先取菖蒲根,煮濃作酒,使清淳重美,一斗半,以七種藥?父咀,內器中漬之,亦可用牴咀。
三宿乃出,曝之令燥。
又取前酒汁漬之,三宿又出曝之,須酒盡,乃止曝令燥。
內鐵臼中搗之,下細篩令成粉。
取白蜜和之,令可丸。
以平旦東向,初服二丸如小豆,漸益一丸,乃可至十餘丸也。
治腹內弦實上氣,心胸結塞,益肌膚,令體輕有光華。
盡一劑則蟲死,蟲死則三一屍一枯,三一屍一枯則自然落矣。
亦可數作,不限一劑也。
然後合四鎮丸,加曾青、黃一精一各一兩以斷谷。
畢,若導引服氣,不得其理,可先服食眾草藥,巨勝、茯苓、術、桂、天門冬、黃連、地黃、大黃、桃樘及皮任擇焉。
雖服此藥以得其力,不得九轉神丹金液之道,不能飛仙矣。
為可延年益壽,亦辟其死也。
君按次為之,服食術五年,身生光澤,徹視內見五臟,乃就仙人求飛仙要訣。
仙人曰:「藥有數種,仙有數品。
有乘雲駕龍,白日昇天,與太極真一人為友,拜為仙宮之主,其位可司,真公定元公、太生公,及中黃大夫、九氣丈人、仙都公,此皆上仙也;或為仙卿大夫,上仙之次也。
遊行五嶽,或造太清,役使鬼神,中仙也;或受封一山,總領鬼神;或游翔小有,群集清虛之宮,中仙之次也。
若食谷不死,日中無影,下仙也;或白日一屍一解,過死太一陰一,然後乃仙,下仙之次也。
我受涓子秘要,是中仙耳。
子名上金書,當為真一人,我之道,非子非真一人所學也。
今以《守三之一法》、《靈妙小有之書》二百事傳子,石菌硃柯若乾芝與子服之,吾道畢矣。
子可遠索師也。」
君再拜受教,退而服神芝,五年,目視千里外,日行五百里。
遂巡行名山,尋索仙人。
聞蒙山欒先生能讀《龍晙經》,遂往尋之。
遇衍門子,於是授以《龍晙經》及《三皇內文》。
退登王屋山,遇趙佗子,受《芝圖》十六首及《五行秘符》。
又遇黃先生,受《黃素神方》、《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書四十四訣。
退登磻塚山,遇上衛君,受太素傳《左乙混洞東蒙》之錄《右庾素文攝殺》之律。
退登嵩高山,遇中央黃老君,合會仙人在其上太室洞門之內,君頓頭再拜,乞長生度世。
黃老君曰:子存洞房之內,見白元君耶?君對曰:實存洞房,嘗見白元君。
黃老君曰:子道未足矣,未見無英君也。
且復遊行,受諸要訣,當以《上真道經》授子矣。
見白元君,下仙之事,可壽三千年,見無英君,乃為真也,可壽一萬年矣。
君再拜,受教而退,遊行天下名山大澤,西登白空山,遇沙野帛先生,受《太清上經》。
退登峨嵋山,入空洞金府,遇寧先生,受《太丹一陰一書》八稟十訣。
退登岷山,遇一陰一先生,受《九赤班符》。
退登岐山,遇臧延甫,受《憂樂曲素訣辭》。
乃登梁山,遇淮南子成,受《天關三圖》。
乃退登牛首山,遇張子房,受《太清真經》。
乃退登九嶷山,遇李伯一陽一,受《李氏幽經》。
乃游登鍾山,遇高丘子,受《金丹方》二十七首。
乃登鶴鳴山,遇一陽一安君,受《金液丹經》、《九鼎神丹圖》。
乃登猛山,遇青一精一先生,受《黃素傳》。
乃登陸渾山,潛入伊水洞室,遇李子耳,受《隱地八術》。
乃登戎山,遇趙伯玄,受《三元素語》。
乃登一陽一洛山,遇幼一陽一君,受《青要紫書》,三五順行。
乃登霍山,遇司命君,受《經命青圖》、《上皇民籍》。
乃登鳥山,遇墨翟子,受《紫度炎光內視圖中經》。
乃登曜名山,遇太帝侯夜神童,受金根之經。
乃登委羽山,遇司馬季主,受石一精一金光藏景化形。
乃登大庭山,遇劉子先,受七變神法。
乃登都廣建木,遇谷希子,受黃氣之法、太空之術、一陽一精一三道之要。
乃登桐柏山,遇王喬,受《素奏丹符》。
乃登太華山,遇南嶽赤松子,受《上元真君書》。
乃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受《黃水月華四真法》。
乃登合黎山,遇皇人,受《八素真經》、《太上隱書》。
乃登景山,遇黃台萬畢先生,受《九真中經》。
乃登玄壟羽山,遇玉童十人、九氣丈人,得白羽紫蓋、服黃水月華法。
乃到桑林,登扶廣山,遇青真小童君,受《金書秘字》。
乃退南行硃火,登丹陵山,遇龔仲一陽一,受《仙忌真記》。
乃西遊登空山,見無英君而退洞房中,無英君處其左,白元君處其右,黃老君處其中。
無英君服金一精一硃碧玉綾之袍,光赤朝霞,流景耀天,要太上靈氣之章,佩九帝祛邪之策,戴翠上紫靈之冠。
蓋太玄丹靈上元赤子之祖父也。
左連青宮之氣氣灌萬神,乃未有天地,先自虛空而生矣。
白元君服丹玉之錦雲羅重袍,白光內硃,流景參天,垂暉映神,玄黃徹虛,要太上靈一精一之章,佩玄元攝魔之策,戴招龍皁冠。
蓋玉房雲庭上元赤子之父,右夾皓青之室,朝運生者也。
中夾黃老君是太極四真王之師老矣。
上攝九天,中游崑崙,黃闕來其外,紫戶在內,下與二君入洞房,圓三寸,威儀具焉。
夫至思神見,得為真一人。
若見白元君,得為下真,壽三千歲;若見無英,得為中真,壽萬歲;若見黃老,與天相傾,上為真一人,列名金台。
君既詣之,乃再拜頓首,乞與上真要訣。
黃老君曰:可還視子洞房中。
君乃冥目內視,良久,果見洞房中有二神人:無英、白元君也,被服狀如在空山中者。
黃老君笑言曰:微乎深哉!子用意思之一精一也。
此白日昇天之道,子還登常山,授子上真之道。
君乃還常山室中,齋戒念道,復積九十餘年中,白元君、無英君、黃老君遂使受之《大洞真經》三十九篇。
有玉童二十一人、玉女二十一人,皆侍直燒香,晝夜一習一 之。
積十一年,遂乘雲駕龍,白日昇天,上詣太微宮,受書為紫一陽一真一人,佩黃旄之節,八威之策,帶流金之鈴,服自然之衣,食玉醴之?台,飲金液之漿,治葛衍山金庭銅城,所謂紫一陽一宮也。
紫一陽一有八真一人,君處其右,一日三登崑崙,一朝太微帝君,以磻塚為紫一陽一別宮,所謂洞庭潛宮也。
磻塚山有洞穴,潛行通王屋清虛小有天,亦潛通閬風也。
----------------------------------------
◎馬明生真一人傳
馬明生者,齊國臨淄人也,本姓和,字君寶。
少為縣吏捕賊,為賊所傷,遇太真夫人適東嶽,見而憫之。
當時殆死,良久忽見一女子,年可十六七,服奇麗,姿容絕世,行步其傍,問君寶曰:汝何傷血也?君寶以實對。
夫人曰:汝所傷,乃重刃關於肺,五臟洩漏,血凝絳府,氣激腸外,此將死之急也,不可復生,如何?君寶知是神人,叩頭求哀,乞賜救護。
夫人於肘後筒中出藥一丸,大如小豆,即令服之,登時而愈,血絕瘡合,無復慘痛。
君寶再拜,跪曰:家財不足以謝,不知何以奉答恩施?惟當自展駑力,以報所受爾!夫人曰:汝必欲以謝我,意亦可佳,可見隨去否?君寶乃易名姓,自號馬明生,隨夫人執役。
夫人入東嶽岱宗山峭壁石室之中,上下懸絕,重巖深隱,去地千餘丈。
石室中有金床 玉幾,珍物奇瑋,乃人跡所不能至處也。
明生初但欲學金瘡方,既見其神仙來往,乃知有不死之道,旦夕供給掃灑,不敢懈倦。
夫人亦以鬼怪狼虎眩惑眾變試之,明生神情澄正,終不恐懼。
又使明生他行別宿,因以好女於臥息之間調戲,令接之。
明生心堅志靜,固無邪念。
夫人或行,去十日五日還,或一月二十日,輒見有仙人賓客,乘龍駕鳳往來,或有拜謁者,真仙彌日盈座。
客到,輒令明生出外別室,或立致一精一細廚食,餚果非常,香酒奇漿,不覺而至,不可目名。
或呼明生坐,與之同飲食。
又聞空中有琴瑟之音,歌聲宛妙。
夫人亦時自彈琴瑟,有一弦五音並奏,高玄響激,聞於數里,眾鳥皆為集於岫室之間,徘徊飛翔,驅之不去。
蓋天人之樂,自然之妙音也。
夫人棲止,常與明生同石室中,而異榻爾。
幽寂之所,都惟二人。
或行去,亦不道所往之處,但見常有一白龍來迎,夫人即著雲光繡袍,乘白龍而去。
袍上專是明月珠綴著衣縫,帶玉珮,戴金華太玄之冠,亦不見有從者。
既還,即龍自去,不知所在。
石室玉床 之上,有紫錦被褥,緋羅之帳,中有服玩之物,瑰金亟英,玄黃羅列,非世所有,不能一一知其名也。
有兩卷素書,上題曰《九天太上道經》,明生亦竟不敢發舒視其文也。
惟供給掃灑,守巖室而已。
至於玩服,亦不敢竊窺之,亦不敢有所請問。
如此五年,愈加勤肅,輒不怠惰。
夫人歎而謂之曰:汝可謂真可教也,必能得道者也。
以子俗人,而不謠不慢,恭仰靈氣,而莫之廢,雖欲求死,亦焉可得乎!因以姓字本末告之曰:我名婉羅,字勃遂,事玄都太真,有子為三天太上府都官司直,總糾天曹事,官秩比人間卿佐也。
年少,數委官游逸,虛廢事任,有司奏劾,降主東嶽,退真王之編,司鬼神之師,五百年一代其職。
因來視之,勵其後,使修守政事,以補其過。
我久在人間,今奉君王命,又被太上召,不復得停。
念汝專謹,故以相語,欲教汝長生之方、延年之術。
而我所受服以太和自然龍胎之體,適可授三天真一人,不可以教始學之者,固非汝所得聞矣。
縱或聞之,亦必不能用以持身也。
有安期先生,曉金液丹法,其方秘要,便可立用,是九君太一之道,白日昇天者矣。
安期明日來,吾將以汝付囑之焉,相隨稍久,其術必傳。
明日安期先生至,乘曌驎,著緋衣,戴遠遊冠,帶玉珮及虎頭鞶囊,視之可年二十許,潔白嚴整,從六七仙人,皆執節奉衛,見夫人揖之甚謹,稱下官。
須臾,設酒果廚膳,飲宴半日許。
夫人語明生曰:吾不復得停,汝隨此君去,勿憂念也。
我亦時時當往視汝。
因以五言詩二篇贈之,可以相存。
明生流涕而辭,乃隨先生受九丹之道。
詩曰:
△其一
暫捨墉城內,命駕岱山阿。
仰瞻太清闕,雲樓郁嵯峨。
虛中有真一人,來往何紛葩!煉形保自然,俯仰食太和。
朝朝九天王,夕館還西華。
流一精一可飛騰,吐納養青牙。
至藥非金石,風生自然歌。
上下凌景霄,羽衣何娑婆。
五嶽非妾室,玄都是我家。
下看榮競子,篤似蛙與螅顧盼塵濁中,憂患自相羅。
苟未悟妙旨,安事於琢磨?禍湊由道洩,密慎福臻多。
△其二
昔生昆陵宮,共講天年延。
金液雖可遐,未若太和仙。
仰登冥靈台,虛想詠靈人。
忽遇扶桑王,九老仙都真。
駕驂紫虯輦,靈顏一何鮮!啟我尋長途,邀我自然津。
告以鴻飛術,受以《玉胎篇》。
瓊膏凝玄氣,素女為我陳。
俯挹琳鳳腴,仰上飄三天。
雲綱立爾步,五嶽可暫還。
玄都安足遠,蓬萊山腳間。
傳授相親愛,結友為天人。
替即游刑對,禍必無愚賢。
秘則享無傾,洩則軀身顛。
明生乃隨安期先生負笈,西之女幾,北到圓丘,南至秦廬,潛及青城九嶷,週游天下。
二十年中,勤苦備嘗。
安期乃曰:子真有仙骨,何專恭之甚耶!吾所不及也。
遂授以太清金液神丹方,而告之曰:子若未欲升天,但先服半劑。
與明生相別而去。
明生乃入華一陰一山,依方合金丹,餌之半劑得仙,而與俗人無異,人莫識其非凡。
漢靈帝時,惟太傅一胡一 廣知其有道,嘗訪明生,以國祚大期問之。
明生初不對,後亦告焉,無不驗者。
後人怪其不老,遂復服金丹半劑,白日昇天。
臨去,著詩三首,以示將來,漢光和三年也。
詩曰:
△其一
太和何久長!人命將不永。
吸如朝露晞,奄忽睡覺頃。
生生世所悟,傷生由莫靜。
我將尋真一人,澄神挹容景。
盤桓昆陵宮,玄都可馳騁。
涓子牽我游,太真來見剩朝朝王母前,夕歸鍾岳嶺。
仰采瓊瑤葩,俯漱琳琅井。
千齡猶一刻,萬紀如電頃。
△其二
天地自有常,人命最險毳。
年若驚弦發,時猶輕矢逝。
雖有灼灼姿,玉為塵土穢。
林草無秋耀,綠葉豈終歲?惜此繁茂摧,哀彼寒霜厲。
有存理必亡,有興故有廢。
真官戲玄津,與物無凝滯。
神沖紫霄內,形棲山水際。
對虛忘有懷,遊目記容裔。
風塵將何來?真道故可大。
△其三
濁塗諒為歎,世樂豈足預?振褐掃塵遐,飄飄獨遠舉。
寥寥巖岳際,蕭蕭縱萬慮。
靈真與我游,落景乘鴻御。
朝乘雲輪來,夕駕扶搖去。
嗷嘈天地中,囂聲安得附?
----------------------------------------
◎一陰一真君傳一陰一真君自敘附
一陰一長生者,新野人。
漢和帝永元八年三月己丑立皇后一陰一氏,即長生之曾孫也。
少處富貴之門,而不好榮位,潛居隱身,專務道術。
末聞有馬明生得度世之道,乃以入諸名山求之。
到南一陽一太和山中,得與相見,乃執一奴一僕之役,親運履舄之勞。
明生不教以度世之法,但旦夕與之高談榮華當世之事,治生園圃之業。
十餘年,長生未嘗懈擔同時有共事明生者十二人,皆怨恚歸去,獨長生禮敬彌肅,而明生數因言語得失之際屢罵之,長生乃和顏悅心,奉謝不及。
如此積二十年,後清閒之日,明生問其所欲。
長生跽曰:惟乞生爾。
今以糞草之身,委質天匠,不敢有所汲汲,憚於遲速也。
明生哀其語,乃告之曰:子真是能得道者也。
乃將長生入青城山中,煮黃土為金以示之,立壇歃血。
即日,以太清金液神丹授之,欲別去。
長生乃叩頭陳謝,暫留仙駕,拜辭曰:弟子少長豪樂,希執卑遜,克身勵己,若臨冰谷。
不能弘道贊德,宣暢妙味,徒一屍一素壁立,而老耄及之。
是以心存生契,捨世尋真,天賜嘉會,有幸遭遇。
自執箕帚二十二年,心力莫植,常懼毀替筋,力弱蒲簿,微效靡騁,恩養不酬,夙夜感慨。
告以更生,頓受靈方。
是將灰之質,蒙延續之年;炎林焦草,惠膏澤之霑。
若絕氣以其蘇息,瞽暗開其視聽,感荷殊戴,非陋詞所謝。
昔太歲庚辰,聞先生與南嶽真一人、洪崖君、雲成公、瀛洲仙女數人共坐,論傳授當委絹之誓,教授有一交一 帶之盟,應祭九老仙都、九氣丈人諸君。
禱祠受之,大藥必行;不祭而受,為之不成。
弟子預在曲室,嘗侍帷側,亦具聞諸仙起末得道之言,說昔受丹節度矣。
先生今日見諭,不復陳此,或非先生所授之不盡,將恐是弟子困窮爾1馬明生慰諭之曰:非有不荊汝性耽玄味,專氣而和,靈官幽鑒,以相察矣!不復煩委,為俗人之信耳。
於是長生入武當山石室中合丹,又服半劑,不即升天,而大作黃金數萬斤,以佈施天下窮乏,不問識與不識。
週行天下,與妻息相隨,舉門皆壽。
後委之入平都山,白日昇天。
臨去,著書九篇,云:上古仙者多矣,不可具記而論。
但漢興已來,高士得仙者四十五人,迨予為六矣。
二十人見一屍一解去,餘者白日昇天焉。
弟子丹一陽一葛洪,字稚川,嘗聞諺言有云:不夜行,則不知道,上有夜行人。
今不得仙者,亦安知天下山林間,密自有學道得仙者耶?一陰一君已服神藥,雖未升天,然方以嚴麗同聲相應,使自與仙人相尋求聞見,故知此近世諸仙人之數爾!而俗人謂為不然。
己所不聞,則謂之無有,不亦悲哉!夫草澤閒士,以隱逸得志,經籍自娛,不耀文彩,不揚名聲,不修求友,不營聞達,猶不能識之,又況仙人!亦何急令朝菌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
◎一陰一真君自敘
惟漢延光元年,新野山之子,受仙君神丹要訣。
道成去世,副之名山。
如有得者,列為真一人。
行乎去來!何為俗間?不死之道,要在神丹。
行氣導引,俯仰屈伸,服食草木,可得小道;不能永度於世,以至天仙。
子欲聞道,此是要言。
積學所致,不為有神。
上士為之,勉力加勤。
下愚大笑,以為不然。
能知神丹,久視長存。
----------------------------------------
◎吳猛真一人傳
吳猛字世雲,豫章人也。
性至孝,小兒時在父母膝下,無驕慢色。
後得道,海昏上僚,路有大蛇,時或斷道,以氣吸吞行人,行旅為絕。
猛與弟子往除蛇害,蛇乃入藏深穴,猛敕南昌社公追蛇。
蛇頭高數丈,猛踏蛇尾,沿背而以足按頭,弟子斫殺之。
猛云:此蛇是蜀一精一,蛇死則杜毅滅矣。
果如言。
將軍王敦迎猛,道過宮亭,廟神具官僚迎猛。
猛曰:汝神王已盡,不宜久居,非據我不相問也。
神乃去。
至蜀見敦,時多疫病,猛標浦水百步,飲者皆愈,日中請水者將千人。
敦惡之,於座收猛,奄然失去,大相檢覆。
猛恐坐者多,乃徐步於萬人之中還船,天地冥合,乘風迅逝,一宿至家。
弟子見兩龍負船,眼如甕大。
猛云:敦踐人君之位,命終此稔。
其年敦死。
後太尉庾亮迎猛,至武昌便歸,自言算盡,未至家五十里亡。
殯後疑化,弟子開棺,不見其一屍一。
----------------------------------------
◎許遜真一人傳
許遜字敬之,南昌人也。
少以射獵為業,一旦入山射鹿,鹿胎從一弩一箭瘡中出墮地,鹿母舐其子,未竟而死。
遜愴然感悟,折一弩一而歸。
聞豫章有孝道之士吳猛學道,能通靈達聖。
歎我緣薄,未得識之。
於是旦夕遙禮拜猛,久而彌勤。
已鑒其心,猛升仙去時,語其子云:吾去後,東南方有人姓許名遜,應來吊汝,汝當重看之,可以真符授也。
至時遜果來吊,其子以父命,將真符傳遜。
奉修真感,有愈於猛。
----------------------------------------
◎許邁真一人傳
許邁字叔玄,小名映,丹一陽一句容人也。
世為胄族,冠冕相承。
映總角好道,潛志幽契。
曾從郭璞筮卦,遇大壯之大有上六爻發。
璞謂映曰:君元吉自天,宜學輕舉之道。
初師鮑靚,受中部之法及《三皇天文》。
一旦辭家,往而不返。
東入臨安縣山中,散發去累,改名遠遊,服術黃一精一,漸得其益,注心希微,日夜無間。
數年之中,密感玄虛,太元真一人、定錄茅君,降授上法,遂善於胎息內觀,步斗隱逸,每一感通,將超越雲漢。
後移臨海赤山,遇王世龍、趙道玄傳《太初》。
映因師世龍,受解束反行之道,服玉液,朝腦一精一,三年之中,面有童顏。
臨應得道,三官都禁遣典柄侯週魴、主非使者嚴白虎,出丹簡罪簿,各執一通,詰映諸愆,如其無答,便當執也。
賴得龔幼節、李開林相助,映甚怖懼,強長嘯叱吒而答曰:大道無親,唯善是與。
天地無私,隨德乃矜。
是以阪泉流血,無違龍髯之舉,三苗丹野,涿鹿絳草,豈妨大聖靈化,高通上達耶!吾七世祖許子阿者,積仁蘊德,一陰一加鳥獸,遇凶荒疫癘之年,百遺一口,子阿散財拯救,自營方藥,已死之命,懸於子阿手,得濟者四百八人。
德墜我等,應得仙者五人,皆錄字青宮,豈是爾輩所可豫乎?言畢,會司命君遣中候李遵握鈴而至,魴等笑而走,即得度名東宮,為地仙中品。
映第五弟謚,小名穆,官至護軍長史、散騎侍郎,年七十二,捨世尋仙,能通靈降真。
先經患滿,腹中結寒,小便不利。
遇西王母第二十七女,號曰紫微夫人,謂穆曰:此病塚訟之所致,家又有怨鬼為害,可服術,自得豁然除去。
紫微夫人因作服術,敘以傳。
穆依方修合,服十旬都愈,眼明耳聰,容貌日少。
司命君授以飛步之道,告穆曰:淵奇體道,解幽達一精一。
虛中授物,桑德順貞。
寬慈博采,聞道必行。
逍遙飛步,啟誠坦平。
策龍上超,浮煙三清。
實真仙之師友,乃長裡之先生。
必當封牧鍾邑,守伯仙京,傳佐上德,列書絳名。
穆第二子虎牙,耀穎玄根,列景真圖,諸天仙人鹹謂為寅獸白齒。
定錄君所告服藥事多隱語,志諸姓名,曰:鳳棲喬木,素衣炳然。
履順思貞,凝心虛玄。
五公石腴,彼體所便。
急宜服之,可以少顏。
三八合明,次行玄真。
解駕偃息,可識洞篇。
瓊刃應數,適心高玄。
棲隱默沉,正氣不衰。
木散除疾,是汝所宜。
次服ㄒ飯,兼谷勿違。
益髓除患,肌膚充肥。
然後登山,詠洞講微。
寅獸白齒,爾能見機。
遂得不死,過度壬辰。
偃息盛木,玩報週書。
太極殖簡,金書西華。
學服可否,自應靈符。
理契同歸,神洞相求。
穆第三子玉斧,含真淵嶷,少有徽譽,司徒辟掾不就,隱居茅山。
師楊羲,受《三天正法》、《曲素鳳文》。
後定錄君授其上道,告玉斧曰:斧欲學道,當如穿井,井形愈深,土愈難運出。
若不堅其心,正其行,豈得見泉源耶?又曰:夫學道當專注,一精一無散念。
撥奢侈,保沖泊。
寂焉如密有所睹,熙焉若潛有所得。
始得道之門也,猶未入道之室也。
所謂知道為易,學道為難者也。
若乃幽寂沉味,保和天真,耽正六腑,無視無聽,此乃道之易也。
即是不能為之者,所以為難矣。
許侯研之哉!矮子瑩之哉!年二十八,超然登仙。
映於東山與穆書曰:吾自寄神氣,收景東林,沐浴明丘,乖我同生。
每東瞻滄流,歎逝之迅。
西盼雲崖,哀興內發。
彷彿故鄉,郁何壘壘!將欲返身歸途,但矯足自抑爾!於是靜心一思,逸憑靈虛。
登巖崎嶇,引領仰玄。
真志飛上,游空竦真。
始覺形非我質,遂忘軀逐神矣。
浪心飆外,世務永絕。
足樂幽林,外難一塞。
建志不倦,一精一誠無廢。
遂遇明師,見授奇術。
請講新妙,玉音洞密。
吐納平顏,煉形保骨。
沖氣夷泯,無復內外也。
但恨吾遭良師之太晚,返滯性之不早。
吾得道之狀,艱辛情事,定錄真君以當說之矣。
崇賴成覆,救濟之功,天地不能逾也。
聞弟遠造上法,偶真重幽。
心觀靈無,氣陶太素。
登七關之巍峨,味三辰以積遷。
虛落霄表,映朗九玄。
此道高妙,非吾徒所聞也。
亦由下挺稟淺,未由望也。
然高行者常戒在危殆,得趣者常險乎將失。
禍福之萌,於斯而用。
道親於勤,神歸一精一感。
丹心待真,招之須臾。
若念慮百端,協以營道,雖騁百年,亦無冀也。
三官急難,吾昔聞之在前。
七考之福,既已播之於後。
因運乘易,不亦速耶!幾成而敗,自己而作,試校千端,因邪而生矣!爾想善功,苦心勞形,勤立功德,萬物芸芸,亦何益哉?斧子蕭蕭,其可羨也。
各不自悟,當造此事,斧獨何人,享其高乎?師友之結,得失所宗,托景希真,在於此舉也。
吾方棲神空岫,廕形深林,采汧谷之幽芝,掇丹草以成真矣。
昔約道成當還,旂信雖未通徹,粗有彷彿,亦欲暫偃洞野,看望墳塋,不期而往,冀暫見弟。
因緣簡略,臨書增懷。
映報。
----------------------------------------
◎楊羲真一人傳
楊羲者,不知何許人也。
仕晉簡文帝為舍人,朝隱唯要,人莫能識。
少好道,服食一精一思,遂能進靈接真,屢降玄人。
茅君、定錄、安九華等授其道要,西城王君又教服日月之一精一,及思泥九絳宮、煉魂制魄、滅三一屍一之法。
玄清真一人謂羲曰:夫為道當如射箭,箭直往不顧,乃造堋的。
操志入山,惟往勿疑,乃獲至真。
羲恭受,勤行得仙。
簡文後師羲得道。
----------------------------------------
◎鮑靚真一人傳
鮑靚字太玄,陳留人也。
少有密鑒,洞於幽元,深心冥肆,人莫之知。
按《洞天記》云:靚及妹並是先身七世祖李湛、張慮者,俱杜陵北鄉人,同在渭橋為客舍居。
積行一陰一德,好道希生,故福逮於靚等,使易世變煉,改氏更生,合為天倫。
根胄雖異,德廕並同。
靚學明經、術緯侯,師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嶽劾召之要。
行之神驗,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
晉太興元年,靚暫往一江一 東,於蔣山北道見一人,年可十六七許,好顏色。
俱行數里,其人徐徐動足,靚奔馬不及,已漸而遠。
因問曰:相觀行步,必有道者。
其人曰:吾仙人一陰一長生也。
太上使到赤城,君有心,故得見我爾。
靚即下馬,拜問寒一溫一 ,未及有所陳。
一陰一君曰:此地復十年,當一交一 兵流血。
計至蘇峻亂,足十年也。
君慕道久矣,吾相見,當得度爾仙法。
考得仙者,一屍一解為妙,上一屍一解用刀,下一屍一解用竹木,皆以神丹染筆,書《太上太玄一陰一生符》於刀刃左右。
須臾,便滅所書者,而目死於床 上矣。
其真身遁去,勿復還家,家人謂刀是其人也。
用竹木如刀之法。
一陰一君乃傳靚此道。
又與靚論晉室修短之期,皆演一為十,廣十為百,以表元帝,托雲推步所知,不言見一陰一君所說,是一陰一君戒其然矣。
分類:道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