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太霄琅書妙經》云:九天九王,萬氣之本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

雲笈七簽

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

◎釋《太霄琅書》

《太霄琅書妙經》云:九天九王,萬氣之本宗,眾帝之祖先,乃九氣之一精一源。

以天地未凝,三晨未明,結自然而生於空洞之內,溟涬之中,歷九黃劫而分氣各治,置立天地,日、月、星、辰於是而明。

萬氣流演,結成道真,元始上皇、高上玉虛,並生始天之中;三十九帝、二十四真,遂有宮闕次序之官。

上皇寶經皆結自然之章,以行長生之道,不死之方。

符章玉訣,皆起於九天之王,傳於世代之真。

至三五改運,九靈應期,後聖九玄道君推校本元,以歷九萬億九千累劫,上皇典格,多不相參。

道君以中皇元年九月一日於玉天瓊房金闕上宮,命東華青宮尋俯仰之格,揀校古文,撰定靈篇,集為寶經三百卷,以付上相青童君,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

----------------------------------------

◎釋《太微黃書》

《太微黃書》八卷素訣,乃含於九天玄母結文空胎,歷歲數劫以成自然之章。

太皇中歲成《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飛經》。

元始天王名之《八景飛經》,廣生太真名之《八素上經》,青真小童名之《豁落七元》,太上道君曰《隱書玉訣金章》。

----------------------------------------

◎釋《太上金書秘字》

《金書秘字》出乎混洞太無,紫氣練真,鋒芒艷乎日月,斷諸邪暗,飛彩空玄。

太上有命,付諸天君。

青真小童奉受修一習一 ,傳太極真一人、清虛真一人、南嶽赤松子、劉子先等,寶秘尤嚴,得者勿洩。

----------------------------------------

◎釋《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菉》

凡欲定心,當受《上皇民籍定真玉菉》。

此菉至要,為學之先,先能定心,仙名乃定。

仙名者由此菉焉。

是三天正一先生所佩,以定得仙之名,傳於玉帝三十九真也。

青童君請問太上道君曰:「治心入道,科術參羅,各雲要妙,由之有緣。

未審今之所最要,何方為勝?」

太上答曰:「勝理雖多,其有最者,治心之要,在乎慚愧;動心舉目,轉體安身,常懷慚愧,不忘須臾,心神乃定。

定則入道。

此為最要也。

青童曰:「何所慚愧,而得入道?」

太上曰:「心有神識,識道可尊。

尊由無為,而我有為,有為有累,志願無為,無為無累,不可便及。

力進苦遲,負累稍至。

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當思我稟生,生由父母。

父母鞫養,辛苦劬勞。

而我成長,學術不深,無奇方異法,令父母延年,長生不死,同得神仙。

此期未克,供養又虧。

公私愆過,父母垂憂。

思慮不一精一,功行怠退。

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父母愛念,令其攜誘,從師學問,智慧通神,求得仙聖,為道種人。

師又勸勵,方便抑揚,善誘善接,既練既陶。

而任欲肆心,負違師訓。

或將成而罷,叛正入邪,攻伐師友,反道破經,罪延尊上,禍滅己身。

災殃將至,不知改悛。

或不自覺悟,以為真正。

苦及方悔,悔無所追。

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君王賞德,搜賢訪美。

舉其宗鄉,拔其萃類。

爵祿光厚,宴集綢繆。

不能竭力盡忠,贊宣聖化,貪榮慕勢,阿諛面從,佞媚自進,抑絕高明,嫉害勝己,結對連仇。

災凶賊害,毒至不知。

知不能脫,誤及親友。

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崇道不忘,事親能孝,奉君必忠,不負幽顯,而前身宿障,否病相纏,公私口舌,誹謗橫生。

或斗訟牢獄,非意而及。

或執勤守慎,清直異群。

君上所憎,眾邪所怨。

或事師敬友,往還身心,遭罹凶丑。

惡鬼惡人,一交一 互劫掠,懾脅中傷。

或為善成惡,捨財致怨,盡禮為佞,竭誠為奸。

或起立館舍,繕寫經圖。

堂宇雖立,不得常安。

篇部雖多,不得披覽。

公私罣礙,風火志失。

慘疾饑寒,不從本忘。

白日空去,素願未成。

一失生道,方向冥冥。

幽苦煩惱,未測還期。

今欲救之,未得要訣。

為此慚愧,不離心中,心中有神。

不知慚愧,則馳競遑遑,無時得定,定由慚愧。

慚愧既立,常在心中。

心中有慚愧,俯仰思道。

思道不忘須臾,則神明定乎內。

內定則罪去,罪去則福來,福來則成真,成真則入道,入道由慚愧,慚愧則入神也。」

青童曰:「慚愧在心,謹聞命矣。

請問慚愧在跡,其狀可聞乎?」

太上曰:「善哉善哉,要爾之問也!夫有形則有心,有心則有事,有事則有跡,有跡則有狀,有狀則有言,有言則有法,有法則有道,有道則可陳矣。

學士治心,慚愧在內,慚愧之跡,其狀在外。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是其狀也。

慎言語,懼悀總也;節飲食,慮貪饕也;衣粗而淨,在素潔也;居陋而隱,守靜篤也;恭敬一切,避凌辱也;不敢為先,免嫉謗也;始終貞信,潛化導也;進止和光,密行教也;挫銳解紛,明道有時也;出處變化,見神應之緣也。

各有其法,同是慚愧之狀也。」

----------------------------------------

◎釋《太上倉元上菉》

《倉元上菉》,一名《太清內文》,又名《玉鏡寶章》,又名《金圖瓊宇》,又名《破淹洞符》,又名《玄覽寶菉》,又名《人鳥山經》,又名《金生策文》,又名《威武太一扶命》,玉晨君所修。

秘於素靈上宮,得而奉行,能飛能沉,能隱能顯,位為真一人。

----------------------------------------

◎釋《太上太素玉菉》

《太素玉菉》者,玉晨君所修。

五帝神使秘於素靈上宮大有之房。

得者飛行太空,能隱能藏。

給玉童、玉女各二人。

密修即驗,洩露致災。

一精一加謹慎,諦憶師官也。

----------------------------------------

◎釋《太上神虎玉符》

老君曰:《神虎玉符》,太真九天父母所出。

太真丈人以傳東海小童、九天真王,九天真王以傳太上道君。

太上道君常所寶秘,藏於太陵靈都瓊宮玉房之裡,衛以巨獸,捍以毒龍,神虎七千備於玉闕也。

神虎班其匠,金虎亙其真,智慧標其干,消魔演其源。

微旨幽邃,妙趣難詳。

皆署天魔隱諱,或標百神內名。

誦其章,千一精一駭動;詠其篇,萬襖束形。

以三天立正之始,傳付太微天帝君,使威制六天,斬馘萬神,攝山召海,束縛群靈。

威魔滅試,回轉五星。

符在本經。

晉興寧三年乙丑歲七月一日,桐柏真一人授道士許遠遊,言至甲申、乙亥、壬辰、癸巳歲,九月一日、七月一日、四月八日,當有道士著七色法衣,手持九曲策杖,或在靈壇之所,或在人間告乞,或詠經詩,或作狂歌。

子若見之,勤請其道,必授子《神虎上符》。

此南嶽真一人,太上常使其時下在人間,察視學者之心也。

----------------------------------------

◎釋《太上金虎符》

此符本刻於上清玉簡《智慧》篇中,有七萬言。

靈音道妙,微旨難詳。

或著天魔隱諱,或表萬神內名,或釋幽論凝,決於瓊音也。

小有王君抄出此符及《威神內文》之法,以制天地群靈,有一百言耳。

此咒甚秘,名曰《三天虎書太元上菉》。

受之者先齋七十日,繼金虎玉鈴,素錦玄羅三十尺,以為金真之誓,盟天地不宣之約,依《四極明科》,聽使七百年中得傳三人。

符在本經。

----------------------------------------

◎釋《太上金篇虎符》

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帝君。

硃書白素,盛以紫錦囊。

佩之頭上以行,則制命天地群靈,神仙敬伏,玉華執巾,天丁衛軀,山嶽稽一精一。

加敕威神之祝,玉清之章,便得斬馘九魔,千妖滅形矣。

此上清禁符,不傳於世。

得佩之者,飛昇上清。

----------------------------------------

◎釋《太上玉清神虎內真隱文》

太上道君曰:李山淵德合七聖,為金闕之主。

方當參謁十天,理命億兆;定中元於玄機,制一陰一陽一於不測。

以齊首拔真,擢領封河召海,斷任死生,把執天威,馘滅六天,總罰三官。

既以說之以《智慧》,又復記之以《消魔》。

《智慧》可以驅神,《消魔》可以滅邪。

復授之以《神虎真符》,助之以散穢去患也。

文辭在本經中。

----------------------------------------

◎釋《太上三元玉檢布經》

《高上三元布經》,乃上清三天真書,上真玉檢飛空之篇:《上元檢天大菉》、《下元檢地玉文》、《中元檢仙真書》。

如是寶篇,高上皆刻金丹書,貯以自然雲錦之囊,封以三元寶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宮、金台玉室九曲丹房。

南極上元君主之,以上元硃宮玉女七百人侍衛。

----------------------------------------

◎釋《洞真太上九真中經》

《太上九真中經》,一名《天上飛文》,一名《外國放品》,一名《神州靈章》,雖有四號,故一書耳。

----------------------------------------

◎釋《洞真玉晨明鏡金華洞房雌一五老寶經》

一名《三元玉晨法》,一名《雌一隱玄經》。

----------------------------------------

◎釋《洞真中黃老君八道秘言經》

太虛真一人南嶽赤松子曰:此經或名《九素上書》,或名《太極中真玉文》,或名《八道金策》。

----------------------------------------

◎釋《洞神秘菉》

《小有經下記》曰:三皇治世,各受一卷,以天下有急,召天上神,地下鬼,皆敕使之,號曰「三墳」。

後有八帝,次三皇而治,又各受一卷。

亦以神靈之教治天下。

上三卷曰「三一精一」,次三卷曰「三變」,次二卷曰「二化」,凡八卷,號曰「八索」。

----------------------------------------

◎釋《玄真文赤書玉訣》

《東方九氣青天真文赤書》,一名《生神寶真洞玄章》,一名《東山神咒八威策文》。

《南方三氣丹天真文赤書》,一名《南雲通天寶靈鈐》,一名《九天神咒》,一名《赤帝八威策文》。

《中央黃天真文赤書》,一名《寶劫洞清九天靈書》,一名《黃神大咒》,一名《黃帝威靈策文》。

《西方七氣素天真文赤書》,一名《金真寶明洞微篇》,一名《西山神咒》,一名《八威召龍文》。

《北方五氣玄天真文赤書》,一名《元神生真寶洞文》,一名《北山神咒》。

----------------------------------------

◎釋《紫度炎光神玄經》

《紫度炎光神玄經》者,非紫度炎光有本元,乃是神經自生空虛之中,凝氣成章,玄光炎映,積七千年,其文乃見。

太微天帝君以紫簡結其篇目,金簡刻書其文。

仍記為《紫度炎光神玄變經》者,從玄中變而名焉。

----------------------------------------

◎釋《胎一精一中記》

九天丈人告三天玉童曰:《九丹上化胎一精一中記》,乃生九玄之初,結太空自然之氣以成寶文。

二十四真,三十九帝悉所修行。

一名《瓊胎靈曜經》,一名《洞真太丹隱書》,一名《帝君七化變景九形經》,一名《太一二度帝寶五一精一經》。

----------------------------------------

◎釋《隱地八術》

《隱地八術》乃紫清帝君游隱之道,玄變之訣。

舊文乃有八卷。

變化八方,藏形隱影之事。

----------------------------------------

◎釋《外國放品經》

《外國放品經》皆玄古洞空之書,自然之章,是上真帝皇以下,及學仙得道者,莫不受音於太空。

----------------------------------------

◎釋《四十四方經》

《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皆九天之上書,八會之隱文也。

是以太上大道君命上清高仙太極真一人科集品目,陳其次序,合為黃素神方四十四首。

----------------------------------------

◎釋《八素真經》

《八素真經》乃玄清玉皇之道。

又有《地仙八素經》,論服王氣吐納之道也。

又有《九素經》,論召鬼使一精一,行廚檢魂魄之事。

----------------------------------------

◎釋《三九素語》

《三九素語玉一精一真訣》,上相青童君曰:《三九素語》出九帝、三真命咒之辭。

理氣停年,開解靈關,五藏華鮮。

----------------------------------------

◎釋《紫鳳赤書》

《龍景九文紫鳳赤書》曰:太上閒居崚嶒之台、金華九曲之房,說《龍景九文紫鳳赤書》。

----------------------------------------

◎釋《靈飛六甲》

《瓊宮五帝靈飛六甲內文》,一名《太上六甲素奏丹符》,一名《五帝內真通靈之文》,一名《玉一精一真訣》,一名《景中之道》,一名《白羽黑翮隱玄上經》、《靈飛左右六十上符》,並生於九玄之中,結清一陽一之氣以成玉文。

----------------------------------------

◎釋《元始洞玄靈寶赤書五篇真文》

《五老靈寶五篇真文元始天書》,生於空洞之中,為天地之根。

又云:《元始赤書五篇真文》上清自然之書,九天始玄,化空洞之靈章。

成天立地,開張萬真。

----------------------------------------

◎釋《洞玄智慧大誡經》

《洞玄智慧大誡經》,元始天尊以開皇元年七月一日,於西那玉國郁察山浮羅之岳長桑林中,授太上大道君《智慧上品大誡法文》。

----------------------------------------

◎釋《洞玄通微定志經》

天尊曰:「卿並還坐。

吾欲以思微定志旨訣告卿。

其要簡易得悟,不亦快乎?」

二真曰:「思微定志為有經也?」

天尊曰:「都無文字。」

二真曰:「斯徒解壁無底大癡。

如無文字,何從得悟?」

答曰:「即時一切經書,本無文字也。

今日之言,不亦經乎?」

----------------------------------------

◎釋《洞真黃氣一陽一精一三道順行經》一名《藏天偃月經》

南極上元君曰:「吾愛高上順行三道之要、黃氣一陽一精一之道。

喻御靈暉,口啜皇華,仰餐飛根。

存七曜於紫庭,行三道於金門。

洞闊狹於淵景,明日月之方圓。

睹硃階於洞一陽一,入練湯於廣寒。

登七寶於玄圃,攀飛梯於靈關。

回一陽一精一於浮黎,采黃氣於郁單。

傍金翅於高木,回石景以映顏。

修御靈圖,遂感神真。

乃三景垂映,七一精一翼軒,五靈一交一 帶,四司結篇,西龜定菉,名題高晨,故位登南極上元之君。

此道高妙,非庸夫狹學所可言論。

今集其所稟,粗說高上玉帝口言,以標玄虛自然靈文。

付上相青童君,掌錄玄宮。

經萬劫之後,當授玄記白簡青菉之人。」

----------------------------------------

◎釋《洞真玉珮金璫太極金書上經》

玉珮者,九天魂一精一,九天之名曰晨燈,一名《太上隱玄洞飛寶章》。

金璫者,九天魄靈,九天之名曰虹映,一名《上清華蓋一陰一景之內真》。

----------------------------------------

◎釋《洞玄太極隱注經》

《太上玉經隱注》曰:上清之高旨,極真之微辭,飛仙之妙經也。

《靈寶經》或曰《洞玄》,或雲《太上升玄經》,皆高仙之上品,虛無之至真,大道之幽寶也。

《三皇天文》或雲《洞神》,或雲《洞仙》,或雲《太上玉策》,此三洞經符,立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真之首經矣。

豈中仙之所聞哉?」

----------------------------------------

◎釋《七經》並序

道學七經。

經者,逕也;由也;常也;成也。

徑直易行,由之得進,常通不塞。

正以治邪,轉敗為成,經緯相會也。

玄、素、黃帝、容成、彭鏗、巫咸、陳赦,一習一 學七經,演述一陰一陽一,生生為先。

先仁之志,非但七人。

七人跡多,亦號七經。

天門玉子,皆傳斯道。

外儒失道,不知道為儒本,儒為道末。

本末不知,致無長壽之人,遂為一婬一亂之俗也。

至於外儒,五經備有。

《詩》首關雎。

《禮》貴婚嫁。

傳嗣之重,歷代所同;無後之罪,三千莫大;而知男女氣數、一陰一陽一興衰,聞之疑怪,蚩鄙成災,良可痛念!智者悟之,能歸內道,救理外儒。

《詩》、《禮》、《傳》、《易》,至於《尚書》、《禮》、《樂》、《孝經》,斂末崇本。

本孝合乎道,一習一 樂同乎德。

道德弘深,仁義備舉。

禮智恆用,信不暫虧。

緣末入本,引外還內,上學之功,於此乎在。

七經者:一曰仁經。

男女婚嫁,恩愛一交一 接,生子種人,永世無絕。

二曰禮經。

既生當長,壯不可恣,夫清婦貞,內外分別。

尊卑相敬,和而有節。

三曰信經。

既知禮節,親疏相間。

朝野忠直,無相違負。

四曰義經。

既知忠直,有與有齲罰惡賞善,更相成濟。

五曰智經。

既知賞罰,防有枉濫。

抑揚通流,除邪入正。

六曰德經。

治邪保正,五德均平。

無偏無苦,常樂長存。

七曰道經。

常樂長存,騰泰無上。

上德不德,教化立功。

功成身退,權變無窮。

凡人學道,共修七經。

經有所明,各有多少。

仁經恩多,餘事皆少。

少不受稱,多故立名。

名為仁經,亦有《禮》、《義》、《信》、《智》、《德》、《道》六同若斯。

唯《道》獨多,少行均平,故號大道,一切所宗也。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