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
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
◎攝養枕中方 ──太白山處士孫思邈撰
夫養生繕性,其方存於卷者甚眾。
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
至於澄神內觀,游玄采真,故非小智所及。
常思所尋設能及之,而志不能守之,事不從心,術即不驗。
誠由前之誤一交一 切而難遣,攝衛之道賒遠而易違,是以混然同域,絕而不思者也。
稽叔夜悟之大得,論之未備,所以將來志士覽而懼焉。
今所撰錄,並在要典。
事雖隱秘,皆易知易為,以補斯闕。
其學者不違情慾之性,而俯仰可從;不棄耳目之玩,而顧盻可法。
旨約而用廣,業少而功多。
余研核方書,蓋亦久矣。
搜求秘道,略無遺餘。
自非至妙至神,不入茲錄;誠信誠效,始冠於篇。
取其弘益,以貽後代。
苟非其道,慎勿虛傳;傳非其人,殃及三世。
凡著五章為一卷,與我同志者寶而行之云爾。
----------------------------------------
◎自慎
夫天道盈缺,人事多屯。
居處屯危,不能自慎而能克濟者,天下無之。
故養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與論養生之道也,故以自慎為首焉。
夫聖人安不忘危,恆以憂畏為本。
營無所畏忌,則庶事隳壞。
《經》曰:人不畏威,則大威至矣。
故以治身者,不以憂畏,朋友遠之;治家者,不以憂畏,一奴一僕侮之;治國者,不以憂畏,鄰境侵之;治天下者,不以憂畏,道德去之。
故憂畏者,生死之門,禮教之主,存亡之由,禍福之本,吉凶之元也。
是故仕無憂畏,則身名不立;農無憂畏,則稼穡不滋;工無憂畏,則規矩不設;商無憂畏,則貨殖不廣;子無憂畏,則孝敬不篤;父無憂畏,則慈愛不著;臣無憂畏,則勳庸不建;君無憂畏,則社稷不安。
養性者,失其憂畏,則心亂而不治,形躁而不寧,神散而氣越,志蕩而意昏,應生者死,應死者亡,應成者敗,應吉者凶。
其憂畏者,其猶水火不可暫忘也。
人無憂畏,子弟為勍敵,妻妾為寇仇。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故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已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遠。
能知此者,水行蛟龍不得害,陸行虎凶兕不能傷,處世謗讟不能加。
善知此者,萬事畢矣。
夫萬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之患。
飲食之患,過於聲色。
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於一日,為益既廣,為患亦深。
且滋味百品,或氣勢相伐,觸其禁忌,更成沉毒。
緩者積年而成病,急者災患而卒至也。
凡夏至後迄秋分,勿食肥膩餅臛之屬。
此與酒漿果瓜相妨。
或當時不覺即病,入秋節變生多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
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為得病之初,不知其所由來者漸矣。
欲知自慎者,當去之於微也。
夫養性者,當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生之都契也。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唯無多無少,幾乎道也。
故處士少疾,遊子多患,繁簡之殊也。
是故田夫壽,膏梁夭,嗜欲多少之驗也。
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
夫常人不可無慾,又復不可無事,但約私心,約狂念,靖躬損思,則漸漸自息耳。
封君達云: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
恆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捐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施瀉,秋冬閉藏。
又魚膾生肉,諸腥冷之物,此多損人,速宜斷之,彌大善也。
心常念善,不欲謀欺詐惡事,此大辱神損壽也。
彭祖曰:重衣厚褥,體不堪苦,以致風寒之疾;甘味脯臘,醉飽饜飫,以致疝結之病;美色妖麗,以致虛損之禍;一婬一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遊觀,弋獵原野,以致發狂之迷;謀得戰勝,取亂兼弱,以致驕逸之敗。
斯蓋聖人戒其失理,可不思以自勖也?
夫養性之道,勿久行、久坐、久聽、久視,不強食,不強飲,亦不可憂思愁哀。
饑乃食,渴乃飲。
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
夜勿食,若食即行約五里,無病損。
日夕有所營為,不住為佳,不可至疲極,不得大安無所為也。
故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以其勞動不息也。
想爾曰想爾蓋仙人名:勿與人爭曲直,當減人算壽。
若身不寧,反舌塞喉,嗽漏,咽液無數,須臾即愈。
道人疾,閉目內視,使心生火,以火燒身,燒身令盡,存之,使精神如彷彿,疾即愈。
若有痛處,皆存其火燒之,秘驗。
----------------------------------------
◎仙經禁忌
凡甲寅日,是一屍一鬼競亂,精神躁穢之日,不得與夫妻同席、言語、面會,必當清淨,沐浴不寢,警備也。
凡服藥物,不欲食蒜、石榴、豬肝、犬肉。
凡服藥,勿向北方,大忌。
凡亥子日,不可唾,減損年壽。
凡入山之日,未至百步,先卻百步,足反登山,山一精一不敢犯人。
凡求仙,必不用見一屍一。
又忌三月一日不得與女人同處。
----------------------------------------
◎仙道忌十敗
一勿好一婬一,二勿為一陰一賊兇惡,三勿酒醉,四勿穢慢不淨,五勿食父命本命肉,六勿食己本命肉,七勿食一切肉,八勿食生五辛,九勿殺一切昆蟲眾生,十勿向北大小便,仰視三光。
----------------------------------------
◎仙道十戒
勿以八節日行威刑,勿以晦朔日怒,勿以六甲日食鱗甲之物,勿以三月三日食五臟肉、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殺伐樹木,勿以五月五日見血,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八月四日市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床 席,勿以八節日雜處。
----------------------------------------
◎學仙雜忌
若有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勿居其室,勿饗其饌。
右已上忌法,天人一大戒。
或令三魂相嫉,七魄流競;或胎神所憎,三官受惡之時也。
若能奉修則為仙材,不奉修失一禁 ,則為傷敗。
夫一陰一丹內御房中之術,七九朝一精一吐納之要,六一回丹雄雌之法,雖獲仙名,而上清不以比德;雖均至化,而太上不以為高。
未弘至道,豈睹玄闥?勿親經孕婦女,時醑華池,酣鬯自樂,全真獨臥。
古之養生,尤須適意,不知秘術,詎可怡乎?勿抱嬰兒,仙家大忌。
夫建志內學,養神求仙者,常沐浴,以致靈氣。
如學道者,每事須令密。
洩一言一事,趣減一?弄。
一?弄,三日也。
凡咽液者,常閉目內視。
學道者,常當別處一室,勿與人雜居,著淨衣燒香。
凡書符當北向,勿雜用筆硯。
凡耳中忽聞啼呼及雷聲、鼓鳴,若鼻中聞臭氣血腥者,並凶兆也。
即燒香、沐浴齋戒,守三元帝君,求乞救護。
行一陰一德,為人所不能為,行人所不能行,則自安矣。
夫喜怒損志,哀樂害性,榮華惑德,一陰一陽一竭一精一,皆學道之人一大忌,仙法之所疾也。
夫一習一 真者,都無情慾之感,男女之想也。
若丹白存於胸中,則真感不應,靈女上尊不降。
一陰一氣所接,永不可以修至道。
吾常恨此,賴改之速耳。
所以真道不可以對求,要言不可以偶聽慎之哉!
----------------------------------------
◎導引
常以兩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澤,斑皺不生。
行之五年,色如少女。
摩之令二七而止。
臥起,平氣正坐,先叉手掩項,目向南視,上使項與手爭,為之三四。
使人一精一和,血脈流通,風氣不入,行之不玻又屈動身體,四極反張側掣,宣搖百關,為之各三。
又臥起,先以手內著厚帛,拭項中四面及耳後週匝,熱,一溫一 一溫一 如也。
順發摩頂良久,摩兩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氣不幹。
都畢,咽液三十過,導內液咽之。
又欲數按耳左右,令無數,令耳不聾,鼻不塞。
常以生氣時咽液二七過,按體所痛處。
每坐常閉目內視,存見五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常以手中指按目近鼻兩眥兩眥,目睛明也,閉氣為之,氣通乃止。
週而復始行之,週視萬里。
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此處,目之通氣者也,三九過。
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及顙上,又以手旋耳各三十過,皆無數時節也。
畢,以手逆乘額上三九過,從眉中始,乃上行入髮際中。
常行之,勿語其狀,久而上仙。
修之時,皆勿犯華蓋華蓋,眉也。
----------------------------------------
◎行氣
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一精一,引氣,服餌。
凡此三事,亦階淺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
然保一精一之術,列敘百數;服餌之方,略有千種,皆以勤勞不強為務。
故行氣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獸,可以止瘡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飢渴,可以延年命。
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胎息者,不復以口鼻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夫善用氣者,噓水,水為逆流;噓火,火為滅炎;噓虎豹,虎豹為之伏匿;噓瘡血,瘡血則止。
聞有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便遙為噓咒我手,男左女右,彼雖百里之外,皆愈矣。
又中毒卒病,但吞三九。
九當作九之氣,亦登時善也。
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靜,所以修道難成。
凡行氣之道,其法當在密室閉戶,安床 暖席,枕高二寸半。
正身偃臥,瞑目閉氣,自止於胸膈,以鴻毛著鼻上,毛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當以漸除之耳。
若食生冷、五辛、魚肉及喜怒憂恚而引氣者,非止無益,更增氣病,上氣放逆也。
不能閉之,即稍學之。
初起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氣,更吸之。
能十二息氣,是小通也。
百二十息不舒氣,是大通也。
此治身之大要也。
常以夜半之後生氣時閉氣,以心中數數,令耳不聞,恐有誤亂,以手下壽,能至於千,即去仙不遠矣。
凡吐氣,令人多出少,入恆以鼻入口吐。
若天大霧、惡風、猛寒,勿行氣,但閉之,為要妙也。
彭祖曰:至道不煩,但不思念一切,則心常不勞。
又復導引、行氣、胎息,真爾可得千歲。
更服金丹大藥,可以畢天不朽。
清齋休糧,存日月在口中,晝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環,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黃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無數。
若修存之時,恆令日月還面明堂中,日在左,月在右,令二景與目瞳合,氣相通也。
所以倚運生一精一,理利魂神,六丁奉侍,天兵衛護,此真道也。
凡夜行及眠臥心有恐者,存日月還入明堂中,須臾百邪自滅,山居恆爾。
凡月五日夜半,存日像在心中,日從口入,使照一身之內,與日共光相合會。
當覺心腹霞光映照。
畢,咽液九遍。
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亦如是。
自得百關通暢,面有玉光。
又男服日象,女服月象,一日勿廢,使人聰明朗徹,五臟生華。
----------------------------------------
◎守一
夫守一之道,眉中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
中丹田者,心也。
下丹田者,臍下一寸二分是也。
一一有服色姓名出《黃庭經》中,男子長九分,女子長六分。
昔黃帝到峨嵋山,見皇人於玉堂中。
帝請問真一之道,皇人曰:長生飛仙,則唯金丹;守形卻老,則獨真一。
故仙重焉。
凡諸思存,乃有千數,以自衛率多,煩雜勞人,若知守一之道,則一切不須也。
仙師曰:凡服金丹大藥,雖未去世,百邪不敢近人。
若服草木小藥,餌八石,適可除病延年,不足以禳外禍,或為百鬼所枉,或為太山橫召,或為山神所輕,或為一精一魅所侵。
唯有真一,可以一切不畏也守一法,具在《皇人守一經》中。
----------------------------------------
◎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
夫身為神氣,為窟宅。
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謝焉。
若欲存身,先安神氣。
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
神氣若具,長生不死。
若欲安神,須煉元氣。
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
若神氣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聖。
氣通神境,神通性慧,命注身存,合於真性。
日月齋齡,道成究竟。
依銘煉氣,欲學此術,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淨慮。
氣海若俱,自然飽矣。
專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
初入五時,後通七候,神靈變化,出沒自存,峭壁千里,去住無礙,氣若不散,即氣海充盈,神靜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顏駐色,變體成仙,隱顯自一由 ,通靈百變,名曰度世,號曰真一人,天地齊年,日月同壽。
此法不服氣,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須休即休,自在自一由 ,無礙五時七候,入胎定觀耳。
----------------------------------------
◎五時
第一時,心動多靜少,思緣萬境,取捨無常,念慮度量,猶如野馬,常人心也。
第二時,心靜少動多,攝動入心,而心散逸,難可制伏,攝之動策,進道之始。
第三時,心動靜相半,心靜似攝,未能常靜,靜散相半,用心勤策,漸見調熟。
第四時,心靜多動少,攝心漸熟,動即攝之,專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時,心一向純靜,有事觸亦不動,由攝心熟,堅固準定矣。
從此已後,處顯而入七候,任運自得,非關作矣。
----------------------------------------
◎七候
第一候,宿疾並銷,身輕心暢,停心在內,神靜氣安,四大適然,六情沉寂,心安玄竟,抱一守中,喜悅日新,名為得道。
第二候,超過常限,色返童顏,形悅心安,通靈徹視。
移居別郡,揀地而安,鄰里之人,勿令舊識。
第三候,延年千載,名曰仙人。
游諸名山,飛行自在,青童侍衛,玉女歌揚,騰躡煙霞,采雲捧足。
第四候,煉身成氣,氣繞身光,名曰真一人。
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晝夜常明,游諸洞宮,諸仙侍立。
第五候,煉氣為神,名曰神人。
變通自在,作用無窮,力動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候,煉神合色,名曰至人。
神既通靈,色形不定,對機施化,應物現形。
第七候,高超物外,迥出常倫,大道玉皇,共居靈境,賢聖集會,弘演至真,造化通靈,物無不達。
修行至此,方到道源,萬行休停,名曰究竟。
今時之人,學道日淺,曾無一候,何得通靈?但守愚情,保持穢質,四時遷運,形委色衰,體謝歸空,稱為得道,謬矣!此胎息定觀,乃是留神駐形,真元祖師相傳至此。
最初真一人傳此術,術在口訣,凡書在文,有德志人方遇此法,細詳留意,必獲無疑,賢智之人,逢斯聖文矣。
分類:道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