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
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
◎三一九宮法
夫三一者,乃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一精一之玉室。
是以胃池體方以受物,腦宮員虛而適真。
萬毛植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混同太玄,故名曰泥丸。
泥丸者,形軀之上,神所居也。
兆唯知吞氣咽津,鳴齒納液,不知此所因者,乃泥丸之末流,腦家之邊枝爾。
今將告子三一之訣,上真之妙法也,閉口奉修,慎勿宣傳,負違盟誓,身沒鬼宮,考延七祖,長閉河源。
兩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丹田直上辟方一寸,為玄丹腦一精一泥丸魂宮也。
明堂宮左有明童真君,右有明女真官,中有明鏡神君。
明童真君,諱玄一陽一,字少青;明女真官,諱微一陰一,字少元;明鏡神君,諱招一精一,字四明。
此三君共治明堂宮,並著綠錦衣,腰錦裙,帶四玉鈴,口銜玉鏡,鏡鈴並如赤玉也,頭如嬰兒形,亦如之對坐俱向外面,或相向也。
此明堂之道也。
若道士恐畏,存三神使鳴玉鈴,聲聞太極,使口吐玉鏡,赤光令萬丈。
存之俱畢,因三呼三君名字,叩齒九通,則千妖伏息,萬鬼滅形也。
若道士飢渴,亦存三君,並口吐赤氣使灌己口中,因吸而咽之,須臾而飽也。
若道士夜行,暗不見路,又存三君,使口出火光照前,須臾路自朗明也。
若行兇處,厄難之中,有刀兵之地,急存三君,使鳴玉鈴,一精一而想之,敵人自然心駭意懾,不復生害心也。
若道士欲求延年不死,及疾病臨困求救而生者,當正心安寢,存明堂三君,並向外長跪,口吐赤氣,使光貫我身,令匝我口傍,咽赤氣無數,當閉目微咽之也。
須臾,赤氣繞身,都變成火,火因燒身,與火共作一體,內外洞光,良久乃止,名曰日月煉形,死而更生者也。
又暮臥常當為之,則必長生不死也。
又數存咽赤氣,使人顏色返少,色如童女,此不死之道,明堂之要訣,畢也。
旦起皆嚥唾三十過,以手拭面摩目以為常,存唾色作赤津液。
洞房中有三真,左為無英公子,右為白元君,中為黃老君,三人共治洞房中,此為飛真之道,別自有經,事在《金華經》中。
丹田宮有上元真一帝君、帝君之卿合三人,共治丹田宮,守三元真一之道是也。
此真地之要路,控乘龍車之經也。
天真多官位,樂欲為地真一人,地真一人隱遁於官位,不勞損於朝宴,故從容任適,隨時而游,坐七輿以造步四氣也。
至於天真,雖差階小異,俱一真矣。
地真一人亦各安其所之,不願為雲中官也。
流珠宮有泥丸太一真一人,在丹田後卻入一寸為流珠宮,流珠真神自別有經,司命之所行也,其道妙大,發誓用珠帛結盟,乃能付之。
此經三百年一傳,滿五授止,不得復出。
此太極公卿司命之道也。
玄丹宮在丹田之上,正方一寸,紫房綠室,硃煙滿內,其中有泥丸太一真君,治玄丹之宮。
太一真君,貌如嬰兒始生之狀,坐在金床 玉帳之中;著紫繡錦衣,腰帶流火之鈴,流火之鈴者,無質而赤光,動之一聲 聞十萬里,蓋上清中太一真一人之寶鈴也;左手把北斗七星之柄;右手把北辰之綱,北辰者,北極不動之星,謂之為辰綱也;正坐玄丹宮向外,左右無侍者,所以名之為太一真君也。
旦夕守諸三一,訖,獨後乃末存之,末存之者,先造其輕,後行其重也。
夫頭有九宮,請先說之。
兩眉間上,其重衣有黃闕紫戶、絳台青房,共構立守寸之中,左右耳守寸。
左面有絳台,右面有黃闕。
其九宮真一人出入,皆從黃闕、絳台中間為道,故以道之左右置台闕者,以伺非常之氣,伺迎真一人往來也。
紫戶大神,名平靜,字法王;青房大神,名正心,字初方,形並如嬰孩,各服衣如其方。
房戶之神,手執流金火鈴。
守寸者,卻入三分,名為守寸也。
暮臥及旦存思之時,先存二大神,彷彿存見,仍呼其神名字。
畢,微咒曰:
紫戶青房,有二大神,手把流鈴,身生風雲,俠衛真道,不聽外前,使我思感,達利靈關,出入利貞,上登九門,即見九真,太上之尊。
祝畢,乃可存思三一洞房,九真諸要道也。
守寸二大神,唯聽九宮中真官,在九宮內者。
出入耳目上帝信命及玉童靈真,往來諸帝軒,二大神聽以進,其餘非真,此二大神皆不聽進也。
此中黃太一法度也。
於是赤子帝君,乃命兩耳神嬌女、雲儀使引進之,故人覺耳鳴者,外使入也。
雲儀時扣磬鐘,以聞九宮,使知外人來入,令警備也。
磬鍾者,是今耳鳴之一聲 音也。
其聞之者,錯手掩耳而祝曰:
赤子在宮,九真在房,請聽神命,永察不祥,太一流鈴,以滅萬殃。
祝畢,以手拍耳門二七遍,畢,當覺面熱,即佳候也。
若覺頭項頸間索索寒者,惡氣入也。
當急臥,臨目,內存玄丹宮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鈴,煥而擲之,惡氣即出身外,火光亦隨之在後,炯炯然以照己一身。
良久,平復也。
其明堂、洞房、丹田、流珠四宮之經,皆神仙為真一人之道傳於世。
其玄丹宮經,亦真仙司命之要言,四宮之領宗矣。
此一經,須太極帝君告可與乃與之也,亦時出授耳。
凡合五宮之道,行乎世上,有真名者,遭值之矣,自非骨相挺命,不聞此言也。
又有玉帝宮,王清神母居之;又有天庭宮,上清真女居之;又有極真宮,太極帝妃居之;又有太皇宮,太上君後居之。
此四宮;皆雌真一也,道高於雄真一也。
並有寶經,以傳己成真一人者,未得成真,非所聞也,雌真一之要,亦自不授之矣。
太上所以出極八景,入驂瓊軒,玉女三千,侍真扶轅,靈犯俠唱,神後執巾者,實守雌一之道,用以高會玄晨也。
此太上之宗根,虛皇之所傳也。
此四宮,人皆有之,但不修此道者,宮中空耳。
夫不盡修於九宮,九宮者宮中亦空爾,非但雌家而已。
至於丹田宮中,常有帝君,守寸常有大神,不復問之,須修乃見在宮中爾。
修之者神仙,不修者以壽死矣。
雌雄一神者,男女並可兼修之,無不在也,唯決一精一苦之至,乃獲益矣。
守玄丹太一真君之道,暮夕靜寢,去諸思念,臥坐任意。
先存北極辰星,紫氣來入己玄丹宮中,須臾滿宮,溢出耳外,使匝身通洞內外,與紫■合體。
畢,又存日來,入玄丹宮中,日滿宮內,在紫氣中央,望視如暗中視火珠之狀。
畢,乃存上清中黃太一真君,從北極紫氣中來,下入玄丹宮日中坐,君諱規英,字化玄,衣貌色服如上。
又存己一身,忽然升上入玄丹宮日中,在太一真君前對坐,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
稽首膝前,問道求神仙長生,隨意言之。
因存乃吞紫氣三十過,次咽液三十過。
畢,又存北斗七星,內有一赤氣大如弦,逕下直入玄丹宮中,於是太一真君,及己俱乘日入行赤氣道中,直上詣北斗魁中,寢息良久,自因此寢也,亦即有真應。
十四年行之,則與太一同游,俱到七元綱也;十八年詣上清宮,受書佩符,役使玉童、玉女各十八人。
一夕一存之,唯數而已,勿令脫夕。
亦可專修此道,不必須守三一也,兼之益一精一,致感速爾。
月一日、三日、七日、十一日、十五日夜半之時,存玄丹宮太一真君,正坐向外,口吐青氣,下入我口中,我隨咽之,凡五十過。
畢,乃咽液五十過。
畢,微祝曰:
太一真皇,中皇紫君,厥諱規英,字曰化玄。
金床 玉帳,繡帔錦裙,腰帶火鈴,斬邪滅奸,手把星一精一,項生日真,正坐吐氣,使我咽吞,與我共語,同宴玄丹,煉灌七魄,和柔三魂,神靈奉衛,使我飛仙,五臟自生,還白童顏,受書上清,司命帝君,所願所欲,百福唯新。
又存己上入宮中,在太一前寢息,因以取眠,亦當夢感妙應矣。
日為此而數一精一至,即相見之階漸也。
----------------------------------------
◎四宮雌一內神寶名玉訣
凡學上真之道,而不知雌真之一內名,亦萬不得仙也。
學者受師口訣,然後奉行,每以正旦月朔,太歲本生之日,入室東向思存:
玉清神母,姓廉名銜,字荒彥。
長九寸九分,著玄黃素靈之綬,頭戴七稱珠玉之髻,冠無極進賢之冠,居無上之上,太極珠宮,七寶府,五靈鄉,玄元裡,下治兆身玉帝宮中。
上清真女,姓厥名迥,字粥類。
長六寸六分,著青寶神光錦繡霜羅九色之綬,頭戴玉寶飛雲之髻,冠玄黃進賢之冠,居無上之上,崑崙太幽中宮,明堂府、九光鄉、大化裡,下治兆身天庭宮中。
太極帝妃,姓玄名虛生,字伯無。
長七寸七分,著玄羅流光五色鳳文之綬,頭戴七寶玄雲之髻,冠無極進賢之冠,居元景之上,太清極玄宮中,玉房府,三丹鄉,丹元裡,下治兆身極真宮中。
太上君後,姓遷名含孩,字合延生。
長三寸三分,著七寶飛一精一玄光雲錦霜羅九色之綬,頭戴九玄玉一精一頹雲之髻,冠玄黃無極三寶玉冠,居太清九玄之洞,無極真宮,丹一精一府,雲光鄉,玄玄裡,下治兆身太皇宮中。
行玄丹之道,守三一之訣,當常存四宮雌真一之神,衣服、形影、名諱、鄉居所在,此寶經之上篇以傳見成真一人者。
始學不得參問其要,素靈所秘,不行於世。
凡受上真之法,《三寶神經》雖通靈究幽,不知雌真一之法,亦萬無成矣。
故太上標其重禁,格於輕洩,不載於紙墨。
有者宜審實內心,然後受焉。
每以正旦月朔,及太歲本生日,沐浴清齋燒香,入室東向,存思四宮雌真一之神,鄉居、姓名、服色、長短,如上法。
畢,當叩齒十六通,祝曰:
太一陰一真神,號曰女靈,含景九玄,乘真隱冥,日吉天朗,告齋上清,心念目矚,洞鑒神形。
還守宮宅,玉華芳盈,五色變化,流黃紫青,運致飛霞,上造帝庭。
畢,嚥氣三十六過,止。
如此,則九年面生玉華,金真映光,神見軀形,與兆共言。
子既見神,心知而已,慎勿妄傳也。
此四宮雌真一之神,是天元始生之一陰一官,受號帝妃也。
始其元氣未立,五政未開,光景未通,氣極虛無,無上無下,無外無內,無左無右,無前無後,太上之元一精一,玄始之妙真,虛極之先,結氣而凝,混化萬物,天地得存,皆由於四真也。
能有至心存思者,千齡不知老,九天之中,萬神同壽也。
----------------------------------------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訣
涓子受之東海青童君。
太上曰:真一人所以貴一為真者,上一而已。
一之所契,太無感化;一之變通,天地冥合。
是以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王,並監統身中二十四氣。
氣以受生,生立一身,上應太微二十四真,真氣徊和,品彙成形,玄神混分,紫房杳冥。
夫氣者,結虛煙而成神也;神者,托三一以自生也。
變化者,三一之所造,得化者,皆由神之自隱,混黃相成,得玄之極,故三一元君,各有真氣。
真氣結成,自為千乘萬騎,雲車羽蓋,常以內入紫宮,以登玉清,列錄元圖,化胞保胎,三一養身,得為真一人,飛行九霄,受事高上。
所以,一之所濟者,乃生乎天地,非但行飛蠕、動小事而已。
子若能守之彌固,則一精一應感暢,一精一應感暢則三元可見,三元可見則白氣鬱變,白氣鬱變則混分自生,混分自生則千乘萬騎,忽然至矣。
於是羽蓋可御,雲車可乘,白日昇天,上造太微,實三一之玄功,一精一感之所會也。
太微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結氣變化,有時忽爾而分,覺然而生也。
化氣中有二十四真一人,結虛生成,不由胞胎,皆三一帝皇之神氣,所以致分道變化,托玄立景矣。
既能守身中三一,則天上太微中三一帝皇之真君,而降見於外,與子面言矣。
身中復有二十四真一人,亦身一精一光爽氣,所分化而變萬,化若雲車來迎。
合氣晨景,以登太微,二十四真一人俱與身中神明,合宴於混黃之中,共景於紫房之內,托形氣於千塗,回老艾以返嬰,改死籍於北酆,壽長存乎帝鄉,出入玉清,寢止太微。
又兼行帝一、太一、五神,及三五七九之事,兼行之者,一神之感易致也。
紫房須守一為根本,守一須守紫房為華蓋。
故三一、三素相須也;而紫房、六一合 相待也。
雖其居不同,而致一之用俱濟也。
子善思而存之,則三一之事畢矣。
若單得受一道者,則三元不備。
但注心於一,亦可長生不死,得入太清而已,不得游宴太極,北登上清之宮也。
上一,真帝之極也;中一,真皇之至也;下一,真王之妙也。
天皇得極,故上成皇極;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眾妙之君。
三皇體真以守一,故一無藏形;仙人尋真以求一,故三一俱明,一無藏形,其真極也。
三一俱明,得一而明已。
其真既極,三一既明,得一而生也。
夫真守一者,當令心寂神凝,體專求感,所以百念不尋,一精一意不散,但三月內視,注心一神,則靈光化生,纏一綿 五臟。
若其注念不散,專氣致和,由樸之至也,得一之速也。
若華偽僣起,競心亂生,故一不卒見,神不即應,非不卒見,即應由存之者,不專思之者,不審是故,積年之功,罔有彷彿也。
若能心濟遠感,縱心無勞,亦必三月之一精一思,與一混合者也。
太上告曰: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胎根之所生,六一合 之所存。
故正一大道,以出真帝,正道玄真,以生大神,離合五化,萬化忽成,三元解變,則一之所生也。
故變氣布結,神得以靈,眾真歸一而玄功成焉。
此正道之宗祖,元氣之根始也。
散之於無,則白氣杳合;養之於形,則長生永久。
夫三一之法,觀道備於三元。
其道奇妙,總括靈篇,天人仙皇,握寶神經。
第一之訣《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第二之訣《雌一合變大有妙經》,第三之訣《洞真玄經》,三五七九,號太上素靈。
是故上一帝君寶《洞真經》,中一丹皇寶《雌一大有妙經》,下元一王寶《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此之三文,真道之至一精一,一神之玉章,並是天真之禁訣也,高上之秘篇。
兆守三一,得吾三經,即能乘雲,上升太清,洞觀無窮,游宴紫庭,微哉深矣!難可文宣。
守一所生,三一見矣。
既見三一,可求此經,當必授守三一之法,皇天上清,金闕帝君,真書之首篇,眾真之妙訣。
子而守一,一亦守子,子而見一,一亦見子。
一須身而立,身須一而生,子身進退,千端萬事,常當念一。
飲食念一、喜樂念一、哀戚念一、疾病念一、危難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車馬念一、有急念一、人之念一、舉止矚目念亦多矣。
思念必專,不專無冀矣。
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堅志,志不能苦。
思念無極,多有訏心,不能常守,故三一去則正氣離失,失正氣者故氣前,故氣前死日近也。
俗人學道,多尋浮華,不信真一為貴,初有其志,後必變敗。
由用志不一,邪氣來入故也。
守一之戒,戒於不專,專復不久,久不能一精一,一精一不能固,固而不常,則三一去矣,為空宅爾,空宅無主,其身安久矣。
太上告曰:氣結為一精一,一精一感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一人,真一人升為赤子,此一真之旨也。
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亦為三一精一,是用長生;人有三寶,三丹田也,亦為三真,是用永存。
《靈寶經》曰:「天一精一、地真,六寶常存,此之謂也。
兩眉間上,卻入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泥丸宮。
卻入者,卻就項後之背向也。
丹田泥丸宮,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氣沖天,外映照九萬里,北斗七星以魁為蓋,以杓柄前指,外向也,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
上元赤子居中,在斗蓋之下,赤子諱凝天,字元先,位為泥丸天帝君,其右有帝卿一人,坐相對,是齒舌腦之精神化而生也。
上入為帝卿君,諱肇一精一,字玄生,此二人共治泥丸中,並著赤繡華衣,貌如嬰孩始生之形。
天帝君執上清神虎符,帝卿執《大洞真經》,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內以鎮守泥丸、面目、齒舌、兩耳、鼻、發之境,外以振威六天萬鬼兇惡魔也。
三魂七魄五日一來,朝而受事焉。
心為中丹田,號為絳宮,鎮心之中央,正四方,面各一寸,硃煙參天,外映照三萬里,變化恍惚,在意存之。
中元真一人居其中,諱神珠,字子丹,位為絳宮丹皇君,其右輔皇卿一人,是五臟精神之結化也。
入絳宮為輔卿,諱光堅,字四靈,此二人共治絳宮中,並著硃錦衣,貌如嬰兒始生之形。
丹皇君左手把《太清經》,輔卿君執《大有妙經八景章》,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內則鎮守筋骨、五臟、血肉之境,外以震折萬邪之不祥,養氣安神,長生久視,飛仙太霄。
三魂七魄三日一來,朝而受事焉。
臍下三寸,號命門丹田宮,下元嬰兒居其宮,四方各一寸,白氣沖天,外映照七萬里,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
下元嬰兒,諱胎一精一,字元一陽一,位為黃庭元王,其右有寶鎮弼卿一人,是津氣津液之神,結煙升化也,入在丹田宮。
弼卿諱歸明,字谷玄,此二人共治丹田下元宮,並著黃繡羅衣,貌如嬰孩始生之狀。
黃庭元王左手把太白星,右手執《玉晨金真經》,弼卿執《太上素靈經》、九庭生景符,坐俱向外或相向也。
內以鎮守四胎、津血、腸胃、膀胱之府,外以消災散禍、辟卻萬邪。
三魂七魄一日三來,朝而受拭於王矣。
守一之法,立春之日夜半之時,正坐東向,服氣九過,咽液三十五過,畢,乃存北斗七星冉冉來下我頂上,卻向天以杓柄正向,前指東也。
存一陰一精一,真一人二星,親泊頭頂上,一陽一明、玄冥、二星,卻在上也;一陽一明、一陰一精一二星,在後面;玄冥、真一人在前面。
於是彷彿存念位定。
又思三一之尊君,忽見變生,共出在斗魁之中;須臾,三卿君復坐如三尊,須臾,見六人俱登玄冥,綱行東去,達天關而止,俱向我口。
又存見上元手扶上卿;中元手扶中卿,下元手扶下卿也。
我乃嚥氣一通,良久,上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上升還泥丸宮。
次嚥氣一通,良久,中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歸絳宮;次嚥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歸絳宮。
次嚥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嚥入下丹田中。
存天關星,令去口七尺,星在口前,三元入我三宮中。
都畢,乃一精一念真一,各安所在,坐臥思之在心,心有所願,事事心啟之。
所求者,亦心啟求之。
存思唯令靜寂,若寢室內,晝日亦可存思。
立春存三一,東向,如立冬一精一思;
立夏存三一,南向,如立春一精一思;
立秋存三一,西向,如立夏一精一思;
立冬存三一,北向,如立秋一精一思。
存思三一,各安其宮。
畢,乃微祝曰:
五方命鬥,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靈,六神徘徊,三宮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黃寧,天真保衛,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煙三清,四體堅煉,五臟自生。
分類:道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