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太微玄清左夫人,太微之上真也。晉興寧三年乙丑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

雲笈七簽

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

◎太微玄清左夫人歌一首並序

太微玄清左夫人,太微之上真也。

晉興寧三年乙丑十二月十七日,與太元真一人眾真降於句曲金壇真一人楊羲之室,吟北淳宮中歌,詞曰:

郁藹非真墟,太元為我館。

玄公豈有壞,縈蒙孤所難。

落鳳控紫霞,矯轡登晨巘。

寂寂無濠涯;暉暉空中觀。

隱芝秀鳳丘,逡巡瑤林畔。

龍胎嬰爾形,八瓊回素旦。

琅華繁玉宮,結葩凌巖燦。

鵬扇絕億嶺,拊翮扶霄翰。

西庭命長歌,雲敖棄虛彈,八風纏綠宇,叢煙豁然散。

靈童擲流金,火微啟辭案。

三元折腰舞,紫皇揮袂贊。

朗朗扇景輝,曄曄長庚煥。

超綍昝明刃,下眄使我惋。

顧哀地仙輩,何為棲林澗?

----------------------------------------

◎靈鳳歌一首並序

《本行經》云:西方衛羅國王有女,字曰丑瑛,與鳳共處。

於是靈鳳常以羽翼扇女。

十二年中,女忽有胎。

王意而怪之,因斬鳳頭,埋著長林丘中。

女後生女,名曰皇妃,歎而歌曰:

杳杳靈鳳,綿綿長歸。

悠悠我思,永與願違。

萬劫無期,何時來飛?

於是王所殺之鳳郁然而生,抱女俱飛,逕入雲中去。

----------------------------------------

◎女仙張麗英石鼓歌一首並序

《金一精一山記》云:漢時張芒女,名麗英,面有奇光,不照鏡,但對白紈扇如鑒焉。

長沙王吳芮聞其異質,領兵自來娉。

女時年十五,聞芮來,乃登此山仰臥,披髮覆於石鼓之下,人謂之死。

芒妻及芮使人往視,忽見紫雲郁起,遂失女所在,得所留歌一首,在石鼓之上,歌曰:

石鼓石鼓,悲哉下土。

自我來觀,民生實苦。

哀哉世事!悠悠我意。

我意不可辱兮!王威不可奪余志。

有鸞有鳳,自歌自舞,凌雲歷漢,遠絕塵羅。

世人之子,其如我何?暫來期會,運往即乖。

父兮母兮!無傷我懷至今石鼓一處黑色直下,狀女垂發,時人號為張女發。

----------------------------------------

◎漢初童謠歌一首並序

漢初,有四五小兒戲於路中一兒歌曰:

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

時人皆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拜焉,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

言仙人得道升天,當揖金母而拜木公也。

自非沖虛登真之子,莫知其津矣!

----------------------------------------

◎萼綠華贈羊權詩三首並序

萼綠華者,仙女也。

年二十許,上下青衣,顏色絕整。

以晉穆帝昇平三年己末十一月十日夜降於羊權家,自雲是南山人,不知何山也。

自此一月輒六過其家。

權字道輿,即晉簡文帝黃門郎羊欣之祖也。

權及欣皆潛修道要,耽玄味真。

綠華云:我本姓楊。

又云:是九嶷山中得道女羅郁也。

宿命時曾為其師母毒殺乳婦,玄洲以先罪未滅,故暫謫降臭濁,以償其過。

贈權詩一篇,並火浣布手巾一條,金玉條脫各一枚。

條脫似指環而大,異常一精一好。

謂權曰:慎無洩我下降之事,洩之則彼此獲罪。

因曰:修道之士,視錦繡如弊帛,視爵位如過客,視金玉如瓦礫。

無思無慮,無事無為。

行人所不能行,學人所不能學,勤人所不能勤,得人所不能得。

何者?世人行嗜欲,我行介獨;世人學俗務,我學恬漠;世人勤聲利,我勤內行;世人得老死,我得長生。

故我今已九百歲矣。

授權一屍一解藥,亦隱影化形而去,今在湘東山中。

綠華初降,贈詩曰:

神岳排霄起,飛峰郁千尋。

寥籠靈谷虛,瓊林蔚蕭森。

羊生標美秀,弱冠流清音。

棲情莊惠津,超形象魏林。

揚彩硃門中,內外邁俗心。

其一

我與夫子族,源胄同淵池。

宏宗分上業,於今各異枝。

蘭金因好著,三益方覺彌。

其二

靜尋欣斯會,雅綜彌齡祀。

誰雲幽鑒難?得之方寸裡。

翹想樊籠外,俱為山巖士。

無令騰虛翰,中隨驚風起。

遷化雖由人,籓羊未易擬。

所期豈朝華,歲暮於吾子。

其三

----------------------------------------

◎九華安妃贈楊司命詩二首並序

九華安妃者,晉興寧三年乙丑六月二十五日夜,與紫微王夫人降金壇楊羲家。

妃著雲錦裙,上丹下青,文彩光鮮,腰中有綠繡帶,系十餘小鈴,鈴作青黃色,更相參間。

左帶玉珮,亦如世間佩,但幾小耳。

衣服倏倏有光,照眠室內。

如日中映視雲母形也。

雲發鬃鬢,整頓絕倫,頂中作髻,余發垂下至腰,指著金環,白珠約臂,年可十三四許。

左右有二侍女,一著青衣,帶青章囊,手持一錦囊,長一尺二寸,盛書,書當十許卷,以白玉檢檢囊口,檢上刻字雲《玉清神虎內真紫元丹章》。

其一侍女著青衣,捧白箱,以絳帶束絡之,白箱似象牙形。

侍女年可十七八許,整飾非常。

妃及侍者顏容瑩朗,鮮徹如玉,五香芬馥,如燒香嬰氣也。

初來入戶,在紫微夫人後行,夫人啟之,始乃見告曰:今日有貴客來。

於是楊君起立。

紫微曰:可不須起,但當共坐,自相向作禮耳!於是就坐,相禮畢,紫微曰:此即上真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子也。

太虛元君昔遣詣龜山學上清道,道成,受太上書,署為紫清上宮九華真妃也,賜姓安名郁嬪字虛簫。

紫微問楊君:世曾見有此人否?答曰:靈真高秀,無以為喻。

妃手中先握三枚棗,色如乾棗而形長大,亦不作棗味,食之無核,味似梨,而妃、夫人、楊君各食一枚。

妃問:君年幾?答:三十六,庚寅歲九月生。

妃曰:君師南真夫人,司命秉權,道高妙備,實德之宗也。

聞君德音甚久,不期今日契冥運之會。

君答:以沉湎下俗,塵染其質,高卑雲邈,無緣稟敬,猥虧靈降,欣踴罔極。

唯蒙啟訓,以祛其暗,濟其兀兀,夙夜所願也。

妃曰:君今語不得有謙飾之詞,謙飾殊非事宜。

良久,命楊染筆,為詩畢,妃取視之,曰:今以相贈,以宣丹心,若意中有不解者,自可徵訪耳。

詩曰:

雲闕豎空上,瓊台竦郁羅。

紫宮乘綠景,靈觀藹嵯峨。

琅軒硃房內,上德煥絳霞。

俯漱靈瓶津,仰掇碧醾花。

濯足玉天池,鼓枻牽牛河。

遂策景雲駕,落龍轡玄阿。

振衣塵滓際,褰裳步濁波。

願為山澤結,剛柔順以和。

相攜雙清內,上真道不邪。

紫微會良謀,唱納享福多。

其一

駕欻發西華,無待有待聞。

或眄五嶽夆音峰,或濯天河津。

釋輪尋虛舟,所在皆纏一綿 。

芥子忽萬頃,中有崑崙山。

小大固無殊,遠近同一緣。

彼作有待來,我作無待親。

其二

----------------------------------------

◎中候王夫人詩四首並序

東華夫人、紫清內傳妃,領東宮中候真夫人,亦為紫微之姊,理在滄浪雲林宮,晉興寧三年乙丑,降金壇楊羲之家,云:靈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晉太子也。

師事嵩岳浮丘公,白日昇天,中候名觀香,字眾愛,是宋姬子,於子晉為別生妹。

子晉兄弟五人,妹二人,凡七人得道。

弟眉壽,即觀香同母兄也。

是夕,裴清靈真一人、王桐柏真一人、昭靈李夫人、紫微王夫人、右英王夫人、南嶽魏夫人同降。

中候所受修真之道,與定祿同,?受曰:鳳巢高木,素衣衫然,履順思貞,凝心虛玄。

五公石腴,彼體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顏。

三八令明,次行玄真,解駕偃息,可誦洞篇。

瓊刃應數,一精一心高棲,隱嘿沈閒,正氣不虧。

木散除疾,是汝所宜,次服ㄒ,兼谷勿違。

益髓除患,肌膚充肥,然後登山,詠洞講微。

寅獸白齒,亦能見機,遂得不死,過度壬辰。

偃息盛木,玩執週書,太極植簡,金名西華。

與服可否,自應靈符,理契同神,原厥洞相求此解許長史名穆字思玄,及玉斧虎牙名字,勸修一習一 服餌。

眾真為詩,中候吟曰:

龍旗舞太虛,飛輪五嶽阿。

所在皆逍遙,有感與冥歌。

無待喻有待,相遇故得和。

滄浪奚足遼,玄井不為多。

郁絕尋步間,俱會四海羅。

豈若絕明外,三劫方一過。

其一

八塗會無宗,乘運觀囂羅。

化浮塵中際,解衿有道家。

眄煙忽未傾,攜真造靈阿。

虛景磐瓊軒,玄鈞作鳳歌。

適路無軌滯,神音崖雲波。

齊德秀玉景,何用世間多?其二。

?受此畢,吟良久,復?受曰

但觀夷天真,去累縱眾情。

體寂廢機駟,崇有則攝生。

焉得齊物子!委運任所經。

其三

登綍發東華,扇風舞太玄。

飛轡騰九萬,八落亦已均。

暫眄山水際,窈窕靈岳間。

同風自齊氣,道合理亦然。

龍芝永遐齡,內觀攝天真。

東岑可長靜,何為物所纏?其四

----------------------------------------

◎方丈台昭靈李夫人詩三首並序

方丈台東宮昭靈李夫人者,即北元中玄道君李慶賓之女、太保玉郎李靈飛之妹也。

以湯時得道,白日昇天,受書為東宮昭靈夫人,治方丈台第十三硃館中。

東晉哀帝興寧三年乙丑八月二十二日夜,降於真一人楊羲之家。

夫人著紫錦衣,帶《神虎符》,握流金鈴,年可十三四許。

有兩侍女,年可二十一二,名隱暉,皆青綾衣,捧白玉箱二枚,青帶絡之,題曰《太上帝章》,一曰《太上玉文》。

夫人帶青色綬,如世人帶章囊狀,隱章當長五丈許,三四尺。

與上元夫人、紫微夫人、右英夫人,諸真同降,臨去作詩曰:

雲墉帶天構,七氣煥神憑。

瓊扉啟晨鳴,九音絳樞中。

紫霞與硃門,香煙生綠窗。

四駕舞虎旗,青綍擲玄空。

華蓋隨雲列,落鳳控六龍。

策景五嶽阿,三素眄君房。

適聞臊穢氣,萬濁污我胸。

臭物薰精神,囂塵互相沖。

明玉皆璀爛,何獨盛得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蟲。

其年九月三日復降,又歌曰:

縱酒觀群慧,倏欻四落週。

不覺所以然,實非有待游。

相遇皆歡樂,不遇亦不憂。

縱影玄空中,兩會自然疇。

十二月一日夜,南嶽夫人又吟寄許玉斧詩曰:

飛輪高晨台,控轡玄壟隅。

手攜紫皇袂,倏忽八風驅。

玉華翼綠幃,青裾扇翠裙。

冠軒煥崔嵬,佩玲帶月珠。

薄入風塵中,塞鼻逃當除。

臭腥凋我氣,百阿令心徂。

何不飆然起,蕭蕭步太虛?

----------------------------------------

◎南極王夫人授楊羲詩三首並序

南極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

名林,字容真,一號南極紫元夫人,或號南極元君,理太丹宮,受書為金闕聖君、上保司命。

漢平帝時,降於一陽一洛山石室之中,授清虛真一人、小有天王王褒字子登《太上寶文》等經三十一卷。

夫人年可十六七許,著錦帔,青羽裙,左佩虎書,右帶揮靈,形貌真正,天姿晻藹。

乘羽寶之車,駕以九龍,女騎九千。

居渤一陽一丹海,長離山中,主教當為真一人者。

晉興寧三年乙丑,降真一人楊羲之家,與真一人同會,因吟授羲曰:

控飆扇太虛,八景飛高清。

仰浮紫晨外,俯看絕落溟。

玄心空同間,上下弗流停。

無待兩際中,有待無所管。

體無則能死,體有則攝生。

東賓會高唱,二待何足爭東賓,東嶽上卿大茅君也?其一

命駕玉錦輪,舞轡仰徘徊。

朝游硃火宮,夕宴夜光池。

浮景清霞杪,八龍正參差。

我作無待游,有待輒見隨。

高會佳人寢,二待互是非。

有無非有定,待待各自歸。

其二

是歲六月二十三日夜,南極夫人又吟?受楊君曰:

林振須類感,雲郁待龍吟。

玄數自相求,觸節皆有音。

飛綍出西華,總轡忽來尋。

八遐非無娛,同詠理自欽。

悼此四維內,百憂常在心。

俱游北寒台,神風開爾襟。

其三

----------------------------------------

◎紫微王夫人詩一十七首並序

紫微夫人名青娥,字愈音,王母第二十女也。

昔降授《太上寶神經》與裴玄仁,裴得道,拜清靈真一人。

晉興寧三年乙丑六月,降楊羲之家。

時與太元真一人、桐柏真一人、右英夫人、南嶽夫人同降,言夫人位為紫微宮左夫人,鎮羽野玄隴之山上宮,主教當成真一人者。

是夕,真一人會右英夫人,歌修真之事。

夫人答歌曰:

乘飆溯九天,息駕三秀嶺。

有待徘徊盼,無待固當靜。

滄浪奚足勞,孰若越玄井?

又吟曰:

龜闕鬱巍巍,墉台落月珠。

列坐九靈房,叩敖吟太無。

玉簫和我神,金醴釋我憂。

又吟曰:

宴酣東華內,陳鈞千百聲。

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

羽帔扇翠暉,玉珮何鏗零!俱指高晨殿,相期象中冥。

又敘玄隴之遊,吟曰:

超舉歲絳霄,飛飆北壟庭。

神華映仙台,圓曜隨風傾。

啟暉挹丹元,扉景餐月一精一。

一交一 袂雲林宇,浩軫還童嬰。

蕭蕭寄無宅,是非豈能營?世綱自擾競,安可語養生?

九月六日夕,雲林又降,命楊君染筆喻作,吟曰:

解輪太霞上,斂轡造紫丘。

手把八天氣,縱身空中福一眄造化綱,再視索高疇。

道要既已是,可以解千憂。

求真得良友,不去復何求?

吟此令示許長史穆及郗方回。

又吟曰:

紫空朗玄景,玄宮帶絳河。

濟濟上清房,靈台煥嵯峨。

八輿造硃池,羽蓋傾霄柯。

震風回三晨,金鈴散玉華。

七轡降九陔,宴眄不必家。

借問求道子,何事坐塵波?豈能棲東秀,養真收太和?

亦令示許與郗。

十月十八日又與眾降,命楊君書曰:

左把玉華蓋,飛景躡七元。

三晨煥紫輝,竦眄撫明真。

變踴期須臾,四面皆已神。

靈發無涯際,勤思《上清》文。

何事坐橫途?令爾感不專。

一陰一痾失玄機,不覺年歲分。

徐謂楊君曰:夫令勤者勤其事,耽其玄微耳!慎者亦觸類而作也。

學道之難,不可書矣!有恥鄙之心者,於道亦遼乎!編秉然後可貴耳!賢者之舉,自更始爾,今且當內忘也。

因吟曰:

玄清眇眇觀,落景出東渟。

願得絕塵友,蕭蕭罕世管。

吟此再三,又曰:

靈人隱玄峰,真一人韜雲來。

玄唱非無期,妙應自有待。

豈期虛空寂,至韻固常在。

攜襟登羽宮,同宴廣寒裹。

借問朋人誰?所存惟玉女。

吟竟曰:卓雲虛之駿,抗翮於崆峒之上。

斯人也,豈不長挹南面,求謝千乘乎!二月三十日吟一章曰:

褰裳濟淥河,遂見扶桑公。

高會太林墟,賞宴玄華宮。

信道苟淳篤,何不棲東峰此亦敘方諸東華之勝也?

四月十四日又作七章,詞曰:

控景始揮津,飛飆登上清,雲台郁峨峨,閶闔秀玉城。

晨風鼓丹霞,硃煙灑金庭。

綠葉燦玄峰,紫芝巖下生。

慶雲纏丹爐,煉玉飛八瓊。

宴眄廣寒宮,萬椿愈童嬰。

龍旗啟靈電旗音斤。

虎旗徵硃兵。

高真回九曜,洞觀均潛明。

誰能步幽道?尋我無窮齡。

其一

翳藹紫微館,郁台散景飆。

鸞唱華蓋間,鳳鈞導龍軺。

八狼攜絳旌,素虎吹角簫。

雲勃寫靈宮,來適塵中囂。

解轡佳人所,同氣自相招。

尋宗須臾頃,萬齡乃一朝。

椿期會足衰,劫往豈足遼?真真乃相目,莫令心徂抄。

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其二

朝啟東晨暉,飛綍越滄溟。

山波振青涯,八風扇玄煙。

回眄易遷房,有懷真感人。

三金可游盤,東岑宜永甄。

紛紛當途中,孰能步生津?其三

飄搖八霞嶺,徘徊飛晨蓋。

紫綍騰太虛,曬眄九虛外。

玉簫激景雲,靈煙絕幽藹。

高仙宴太真,清唱無涯際。

去來山嶽庭,何事有待邁?其四

神玉曜靈津,七元煥神扉。

虛遷方寸裡,一躍登太微。

妙音乘和唱,高會亦有機。

齊此天人眄,協彼晨景飛。

總轡六一合 外,寧有傾與危?其五

薄宴塵飆嶺,代謝綠還歸。

奚識靈劫期?顧眄令人悲。

其六

雲草廕玄方,仰感旋曜一精一。

詵詵繁茂萌,重德必克昌。

其七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