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混元者,記事於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元氣未形,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

雲笈七簽

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

◎混元

混元者,記事於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

元氣未形,寂寥何有?至一精一感激而真一生焉,元氣運行而天地立焉,造化施張而萬物用焉。

混沌者,厥中惟虛,厥外惟無,浩浩蕩蕩,不可名也。

廣大之旨,雖典冊未窮,秘妙之基,而玄經可見。

古今之言天者一十八家,爰考否臧,互有得失。

則蓋混天儀之述,有其言而亡其法矣。

至如蒙莊《逍遙》之篇,王仲任《論衡》之說,《山海經》考其理捨,列禦寇書其清濁,漢武王黃道,張衡銅儀,週髀之書,宣夜之學,昕天安天之旨,晁崇、姚信之流,義趣不同,師資各異。

所以虞喜、虞聳、劉焯、葛洪,宋有承天,梁有祖?恆,唐朝李淳風,皆有述作。

廬一江一 句股之術,釋氏俱捨之譚,或托寓詞,或申浮說。

若夫定兩規之分次,明二道之運行,經緯不差,上下無爽者,惟渾天法耳。

葛稚川言渾天之狀,如雞子卵中之黃。

地乘天而中居,天乘氣而外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半出地上,半繞地下。

二十八捨半隱半見。

此乃符上清之奧旨,契玄象之明驗矣。

----------------------------------------

◎空洞

道君曰:元氣於眇莽之內,幽冥之外,生乎空洞。

空洞之內,生乎太無。

太無變而三氣明焉。

三氣混沌,生乎太虛而立洞,因洞而立無,因無而生有,因有而立空。

空無之化,虛生自然。

上氣曰始,中氣曰元,下氣曰玄。

玄氣所生出乎空,元氣所生出乎洞,始氣所生出乎無。

故一生二,二生三,三者化生以至九玄,從九反一,乃入道真。

氣清成天,滓凝成地,中氣為和,以成於人。

三氣分判,萬化稟生;日月列照,五宿煥明。

上三天生於三氣之清,處於無上之上,極乎無極也。

----------------------------------------

◎混沌

《太始經》云:昔二儀未分之時,號曰洪源。

溟涬濛鴻,如雞子狀,名曰混沌玄黃。

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宗無祖,幽幽冥冥。

其中有一精一,其一精一甚真。

彌綸無外,湛湛空成。

於幽原之中而生一氣焉。

化生之後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乃化生三氣。

各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共生無上也;自無上生後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乃生中二氣也,中三氣也;中二氣、中三氣各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三合成德,共成玄老也;自玄老生後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乃化生下三氣也;下三氣各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三合成德,共成太上也。

《靈寶經》曰:一氣分為玄、元、始三氣,而理三寶。

三寶皆三氣之尊神,號生三氣。

三號合生九氣。

九氣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

無光無象,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

導運御世,開闢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

運推數極,三氣開光。

氣清高澄,積一陽一成天;氣結凝滓,積滯成地。

九氣列正,日月星宿,一陰一陽一五行,人民品物,並受成生。

天地萬化,自非三氣所育,九氣所導,莫能生也。

三氣為天地之尊,九氣為萬物之根。

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

----------------------------------------

◎混洞

《太真科》云:混洞之前,道氣未顯。

於恍莽之中,有無形象天尊,謂無象可察也。

後經一劫,乃有無名天尊,謂有質可睹,不可名也。

又經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謂有名有質,為萬物之初始也。

極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

壽無億之數,不始不終,永存綿綿。

消則為氣,息則為人。

不無不有,非色非空。

居上境為萬天之元,居中境為萬化之根,居下境為萬帝之尊。

無名可宗,強名曰「道」。

----------------------------------------

◎劫運

《上清三天正法經》云:天圓十二綱,地方十二紀。

天綱運關,三百六十輪為一週;地紀推機,三百三十輪為一度。

天運三千六百週為一陽一勃,地轉三千三百度為一陰一蝕。

天氣極於太一陰一,地氣窮於太一陽一。

故一陽一激則勃,一陰一否則蝕,一陰一陽一勃蝕,天地氣反。

天地氣反,乃謂之小劫。

小劫一交一 則萬帝易位,九氣改度,日月縮運。

陸地通於九泉,水母決於五河,大鳥屯於龍門,五帝受會於玄都。

當此之時,凶穢滅種,善民存焉。

天運九千九百週為一陽一蝕,地轉九千三百度為一陰一勃。

一陽一蝕則氣窮於太一陰一,一陰一勃則氣極於太一陽一。

故一陰一否則蝕,一陽一激則勃。

一陰一陽一蝕勃,則天地改易。

天地改易,謂之大劫。

大劫一交一 則天地翻覆,河海湧決,人淪山沒,金玉化消,六一合 冥一。

白一屍一飄於無涯,孤爽悲於洪波,大鳥掃穢於靈岳,水母受事於九河,五龍吐氣於北元,天馬玄轡以徒魔,赤鎖伏一精一於辰門,歲星滅王於金羅,日月昏翳於三豪之館,五氣停暈於九嶺之巔,龍王鼓華於東井之上,河侯受對於九海之下,聖君顯駕於明霞之館,五帝科簡於善惡。

當此之時,萬惡絕種,鬼魔滅跡,八荒四極,萬不遺一。

至於天地之會,自非高上三天所不能禳,自無青菉白簡所不能脫也。

又云:天關在天西北之角,與斗星相御。

北斗九星,則天關之綱柄,玉晨之華蓋,梵行九天十二辰之氣。

斗綱運關,則九天並轉。

天有四候之門,九天合三十六候。

一晝一夜 ,則斗綱運關,經一候之門。

晝夜三十六日,則經三十六候都竟。

則是九天一輪,三百六十輪為九天一週。

九天一週,則六天之氣皆還上三天。

三天改運促會,以催其度。

三千六百週則為小劫。

小劫一交一 則九氣改正,萬帝易位,民亡鬼滅,善好清治,六一合 寧一。

九千九百週為大劫終。

大劫終則九天數盡,六天運窮。

運窮則氣激於三五。

群妖凶橫,因時而行,放毒滅民。

此皆運窮數極,乘機而鼓,以至於此也。

地機在東南之分,九泉之下。

則九河之口,吐翕靈機,上通天源之淘注,傍吞九洞之淵澳,以十二時紀推四會之水,東回一晝一夜 ,則氣盈並湊。

九河之機晝夜三十三日,機轉西北,回東北,張西南,翕東南。

張則溢,翕則虧。

週於四會,天源下流通波,是為一轉。

三百三十轉為一度。

一度則水母促會於龍王,河侯受封於三天。

三千三百度謂之一陰一否。

一陰一否則蝕。

一陰一蝕則水湧河決,山淪地沒。

九千三百度為大劫之終,一陰一運之極。

當此之時,九泉湧於洪波,水母鼓於龍門,山海冥一,六一合 坦然。

此一陰一運之充,地氣之激也。

又云:赤一精一開皇元年七月七日丙午中時,登琳琅之都,月之上館,受符於元始天王,開金一陽一玉匱,玄和玉女口命出皇民錄譜。

自開皇已前,三象明曜以來,至於開皇,經累億之劫,天地成敗,非可稱載。

九天丈人於開皇時,*-定元元,校推劫運,白簡青錄,得道人名記皇民譜錄,數極唐堯。

是為小劫一一交一 。

其中損益,有二十四萬人應為得者。

自承唐之後,數四十六丁亥,前後中間甲申之年,乃小劫之會,人名應定。

在此之際,一陽一九百六,二氣離合,吉凶一交一 會。

得過者特為免哉。

然甲申之後,其中壬辰之初,數有九週,至庚子之年,吉凶候見,其道審明。

當有赤星見於東方,白彗干於月門,襖子續一黨一 於蟲口, 亂群填一屍一於越川。

人啖其種,萬里絕煙。

強臣稱霸,弱主蒙塵。

其後當有五靈諱瑞,義合本根。

龍一精一之後,續族之君,平滅四虜,應符者隆,龍一虎之世,三六乃清。

民無橫命,柞無危患。

自承唐之後四十六丁亥,是三劫之週。

又從數五十五丁亥至壬辰、癸巳是也,則是大劫之週。

天翻地覆,金玉化消,人淪山沒,六一合 冥一。

天地之改運,非真所如何,惟高上三天,白簡青菉,乃得晏鴻翮而騰翔,飛景霄而盼目耳。

此玄和玉女口命,金一陽一玉匱論天地之成敗、吉凶之兆也。

《上清八景飛經》云:大劫之週,三道虧盈,二氣合離,理物有期。

承唐之世,一陽一九放災,剪除凶勃,搜采上真也。

《老君戒文》云:西向流沙中無量國,有巨石,高二百丈,週旋一千五百里。

巨石北則有芥子城。

壁方四十里,四面石壇高二十丈。

飛仙一歲送一芥子著此城中,以衣拂巨石,令消與平地無別。

芥子城令滿中芥子,則時運週劫,世轉一階也。

《靈寶齋戒威儀經訣》下云:石如昆山,芥子滿四十里。

中天人羅衣百年一度,拂盡此石;取芥子一枚,譬如一劫之終。

若是之久,誰當悟斯者也?

又《靈寶天地運度經》云:靈寶自然運度,有大一陽一九、大百六也;小一陽一九、小百六也。

三千三百年為小一陽一九、小百六也。

九千九百年為大一陽一九,大百六也。

夫天厄謂之一陽一九也,地虧謂之百六也。

至金天氏之後甲申之歲,是其天地運度,否泰所終,一陽一九百六會。

至時道德方明,凶丑頓肆,聖君受任於壬辰之年也。

----------------------------------------

◎太上老君開天經

蓋聞未有天地之間,太清之外,不可稱計。

虛無之裡,寂寞無表。

無天無地,無一陰一無一陽一;無日無月,無晶無光;無東無西,無青無黃;無南無北,無柔無剛;無覆無載,無壞無藏;無賢無聖,無忠無良;無去無來,無生無亡;無前無後,無圓無方。

百億變化,浩浩蕩蕩。

無形無象,自然空玄。

窮之難極,無量無邊;無高無下,無等無偏;無左無右,高下自然。

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之而生。

八表之外,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

洪元之時,亦未有天地,虛空未分,清濁未判。

玄虛寂寥之裡,洪元一治,至於萬劫。

洪元既判,而有混元。

混元一治,萬劫至於百成。

百成亦八十一萬年而有太初。

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而下,為太初之師。

口吐《開天經》一部,四十八萬卷。

一卷有四十八萬字。

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

太初始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溟涬鴻濛,置立形象,安豎南北,制正東西,開暗顯明,光格四維。

上下、內外、表裡、長短、粗細、雌雄、白黑、大孝尊卑,常如夜行。

太初得此老君開天之經,清濁已分。

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

三綱既分,從此始有天地,猶未有日月。

天欲化物,無方可變,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

太初時雖有日月,未有人民。

漸始初生,上取天一精一,下取地一精一,中間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

天地既空,三分始有,生生之類,無形之象,各受一氣而生。

或有樸氣而生者,山石是也;動氣而生者,飛走是也;一精一氣而生者,人是也。

萬物之中,人最為貴。

太初一治,至於萬劫。

人民之初,故曰太初。

是時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識名。

太初既沒,而有太始。

太始之時,老君下為師,口吐《太始經》一部,教其太始。

置立天下九十一劫。

九十一劫者至於百成。

百成者亦八十一萬年。

太始者,萬物之始也,故曰太始。

流轉成練素象於中而見氣,實自變得成一陰一陽一。

太始既沒而有太素。

太素之時,老君下降為師,教示太素,以法天下。

八十一劫,至於百成,亦八十一萬年。

太素者,萬物之素,故曰太素。

太初已下,太素已來,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長生。

死不知葬埋,棄一屍一於遠野,名曰上古。

太素既沒而有混沌。

混沌之時,始有山川。

老君下為師,教示混沌,以治天下。

七十二劫,混沌流行,成其山川,五嶽四瀆,高下尊卑,乃其始起也。

混沌以來始有識名。

混沌號生二子,大者一胡一 臣,小者一胡一 靈。

一胡一 臣死為山嶽神,一胡一 靈死為水神,因即名為五嶽四瀆,山川高下。

混沌既沒而有九宮。

九宮之時,老君下為師,口吐《乾坤經》一部,結其九宮,識名天地。

清氣為天,濁氣為地。

從九宮以來,天是一陽一,地是一陰一。

一陽一者剛強,遠視難睹,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嶽四瀆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臟是也。

分別名之有異,總而名之是一也。

取三剛名也。

九宮沒後而有元皇。

元皇之時,老君下為師,口吐《元皇經》一部,教元皇治於天下,始有皇化,通流後代,以漸成之。

元皇之後次有太上皇。

太上皇之時,老君下為師,教示太上皇以治天下。

太上皇之後而有地皇。

地皇之後而有人皇。

人皇之後而有尊廬,尊廬之後而有句婁,句婁之後而有赫胥。

赫胥之後而有太連。

太連以前,混沌以來,名曰中古。

爾時天生五*),地生五味,人民食之,乃得延年。

太連之後而有伏羲,生於一源之始,繼天而生;調一習一 一陰一陽一,以定八卦。

自伏羲以前,五經不載,書文不達。

唯有老君,從天虛空,無億河沙在太清之外,不可稱計。

大道既分天地以來,開置皇化,轉佐天帝,通流後世,以自記之。

伏羲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無化子,一名郁華子,教示伏羲推舊法,演一陰一陽一,正八方,定八卦,作《元一陽一經》以教伏羲。

伏羲已前,未有姓字,直有其名。

爾時人民樸直,未有五穀。

伏羲方教以張羅網,捕禽一獸 而食之。

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穢。

男女無別,不相嫉妒。

冬則穴處,夏則巢居。

伏羲沒後而有女媧,女媧沒後而有神農。

神農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大成子,作《太微經》,教神農嘗百草,得五穀,與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一獸 之命也。

神農沒後而有燧人。

燧人時,老君下為師,教示燧人鑽木出火,續日之光,變生為熟,以除腥臊。

燧人沒後而有祝融。

祝融之時,老君下為師,號廣壽子,教修三綱,齊七政。

三皇修道,人皆不玻作《按摩通一精一經》。

次有高原、高一陽一、高辛三世,次有倉頜仲說,教書學文。

三皇之後而有軒轅黃帝。

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力牧子,消息一陰一陽一,作《道戒經》、《道康經》。

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別,貴賤有殊。

黃帝之後,次有少昊。

少昊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隨應子,作《玄藏經》。

爾時昇平,嘉禾生,醴泉出,麒麟至,鳳凰來,景星照。

少昊之後,次有帝瑞頊。

瑞頊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元一陽一子,作《微言經》。

瑞頊沒後而有帝嚳。

帝嚳之後而有帝堯。

帝堯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務成子,作《政事經》。

帝堯之後而有帝舜。

帝舜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尹壽子,作《太清經》。

帝舜之後而有夏禹。

夏禹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直寧子,作《德誡經》。

夏禹之後而有殷湯,殷湯之後而至週初。

週初時,老君下為師,號曰郭叔子,作《赤一精一經》。

老君曰:秘化之初,吾體虛無,經歷無窮,千變萬化,先下為師。

三皇以前,為神化之本,吾後化三皇五帝,為師並及三王,皆勸令修善。

天一、地二、人三、時四、音五、律六、星七、風八、州九,合有四十五。

子、午、卯、酉、中央,各有九*-。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中有五龜,體成八卦。

水流歸末,分八至丑;葉落歸本,分六至亥;金剛本強,分二至未,土王四季,分四至巳。

坎怨獨走,離明數四;艮八高摻,三從坤位;乾當城坤,與一相逐;巽籲天門,從乾貸一;震雷動澤,從兌所減;辰午酉亥,自刑之卦,各內其八卦以成,餘有九*-成易字。

老君即演行期術曰:行期之法自有術,先舉坎就坤二,西南王母東青龍,一習一 氣發裔地戶間,巽上四期入中宮,*-出中宮升於乾,西之大澤華山巔,東北之上寅艮間,南之炎火離霍山,幡然變化北入玄。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