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八道命籍》,一名《八間》,一名《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

雲笈七簽

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

◎八道命籍

《八道命籍》,一名《八間》,一名《八達》,又名《八解纏一綿 釋結謝罪延福妙經》。

太素三元君受於自然之章,封於太上靈都紫房之內,金章玉華三百人侍衛典香,東海小童、四極真一人、西城王君封於峨嵋之山西室之中,萬劫一傳。

有玄名帝簡紫、字青宮玉藏之人,千年之內聽得三傳。

上學之子不得此文,虛困山林,終不得道。

所謂八道者,日月四時八節所行也。

日行赤道,月行黃道,黃赤二道,一陰一陽一之所恆行。

至於立春、春分日,日月行青道二;出黃道東立夏、夏至,日月行赤道二;出黃道南立秋、秋分,日月行白道二;出黃道西立冬、冬至,日月行黑道二,出黃道北此八道也。

日月行八道之日,各有變化。

翱飛蠕動,含氣之流,草木飛沉,隨緣感應,改故易新,輕者或更重,重者或更輕,善惡回換,氣象之運,自然而然。

上學真一人,因變行化,一習一 吉除凶,進善黜惡,申明棄暗,入正治邪,練偽成真,厲思登聖。

其法高妙,茲道玄通,故曰八達,至極無窮矣。

一道命籍,立春清朝北望,有紫綠白雲者是太上三元君三素飛雲也。

正存之,叩頭搏頰各九,心禮四拜,再密咒曰:

曾孫名今日幸遇三元君出行,願得長生,侍給輪轂。

餘所言隨人意也。

某病乞差,某厄乞度,某災乞消,某事乞果,三見雲轝白日昇仙,不須復存思千百所施為,行此必有仙錄,是故謂之八道命籍也。

二道命籍,春分夜半子時東北望,有玄青黃雲是太微天帝君三素雲也,存思密咒皆如上法。

三道命籍,立夏清旦北望,有紫青黃雲者是太極上真君三元內宮真一人三素雲也,存思密咒皆如上法。

四道命籍,夏至清旦南望,有赤白青雲者是扶桑大帝君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五道命籍,立秋清旦正西望,有白赤紫雲者是太素真一人天皇白帝君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六道命籍,秋分清旦南望,有素赤黃雲者是南極真一人上皇赤帝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七道命籍,立冬清旦西南望,有綠紫青雲者是上清真一人帝君皇祖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八道命籍,冬至清旦正東望,有硃碧黃雲者是太霄玉妃太虛上真一人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右八道命籍之日月未至一二日,先沐浴燒香以待至日,依時出望,一食頃還室,一陰一雨則不望。

非其日忽見此雲,禮咒如上三倍,勝於其日也。

凡先身今身、前世今世,罪結不除,謾謝不的,原恕賒遲,功行難進,魔試不知,多致退落,衰老易至,求升難期,一去長夜,幽苦未央。

上學之士,悟此驚心,誓志仰慕,感玄徹靈,能得命籍,的斷罪根,解釋惡結,滋長善源,群邪不敢幹,得真必速。

諦念密修,即有驗矣。

----------------------------------------

◎八道秘言

閒心靜室,寥朗虛真,逸想妙觀,騰躍玄人。

苟誠感上會,一精一悟輝晨,亦將得見丹景之氣,三素飛雲,八輿硃輦,紫霞瓊輪,上清淨眄,徊轡三元,高皇秉節,靈童攀轅,太素擁蓋,南極臨軒。

於是冥光外映,濛蔚龍顏,像燭太虛,流逸七觀也。

子能見之,則白日昇晨,不煩凝霜濯華,玄映金丹也。

一道秘言曰:以八節日清朝北望,有紫綠白雲者是為三元君三素飛雲也,其時三元君乘八輪之轝,上詣天帝。

子候見之,當再拜,自陳,乞得侍給輪轂之祝矣。

三見元君輦者則白日昇仙。

二道秘言曰:以八節日夜半東北望,有玄青黃雲者是為太微天帝君三素雲也,其時太微天帝君乘八景之轝,上詣高上玉皇也。

四見天帝之轝者,則白日有龍轝見迎而升天也。

三道秘言曰:以甲子上旬戊辰、己巳之日清旦西北望,有紫青黃雲者是為太極真君真一人三素雲也,其時太極真君太極真一人乘玄景綠轝,上詣紫微宮。

九見太極轝者,則白日昇仙。

四道秘言曰:以甲戌上旬戊寅、已卯之日清旦東北望,有赤白青雲者是為扶桑大帝君三素雲也,其時扶桑公大帝君乘光明八道之輦,上詣太微宮。

七見之者,則白日有雲龍見迎而升天也。

五道秘言曰:以甲申上旬戊子、己丑之日清旦正西望,見白赤紫雲者是為太素上真白帝君三素雲也,其時太素上真一人白帝君三素雲也,其時太素上真一人白帝君乘翛條玉輦,上詣玉天玄皇高真也。

十四過見之,則白日昇仙。

六道秘言曰: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正南望,有素赤黃雲者是為南極上真赤帝君三素雲也,是時南極上真赤帝君乘絳琳碧輦,上詣閬風台。

十過見之,則白日昇仙。

七道秘言曰:以甲辰上旬戊申、己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見綠紫青雲者是為上清真一人三素雲也,其時上清真一人乘玄景八光丹輦,上詣高上九天帝君。

四見之者,則太一來迎,白日昇仙。

八道秘言曰: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東望,有硃碧黃雲者是為太虛上真一人三素雲也,其時太虛上真一人乘徘徊玉輦,上詣太微天帝君。

十五見之者,則白日昇仙。

右八道秘言,見者當再拜自陳如上法。

三素雲各自有色,色氣上下相沓積,如所次說也。

假令八節日見三元三素雲者,則紫雲在上,綠雲次之,白雲在下,共相沓也,子謹視之。

上旬者,謂甲子之日初入月上十日之內有甲子日是也。

非其時日而見此雲者,亦當拜祝,則三倍於其日見也,他日效於甲子矣。

行九真司八道之事者,則天人衛護,真皇守其命骨矣。

夫非有仙名玉籍者,亦不能遇此經。

見之者,皆玄書宿名,應為仙人,故也七百年內聽得三傳。

施行此道者,勿令人犯其履屐,弄其巾褐也,七魄變成龍一虎,守人地關,伏於屐履之下;三魂化成靈光之雲,映其巾中。

若有犯之者,則心震意惕,惕然自失,所以神虧魂散,一精一光翳滯也。

常慎之侍書,有玉童玉女各七人,言白有經者之功過,攝萬邪之不祥。

若子視文,皆燒香於左右面也。

傳授之時,對齋四日,立誓委盟,為不漏不宣之約,須得其人,然後乃可付耳。

違科負盟,七祖父母受拷於玄都地獄,身死下鬼,如四極明科。

太虛真一人南嶽赤松子曰:此經或名《九素上書》,或名《太極中真玉文》,或名《八道金策》。

按四極明科受書,皆立誓約盟不傳洩,以代歃血割發之信驗也。

其受九真太上真文<貝危>白素九十尺;其受八道秘言黃老隱法,<貝危>素絲八兩;其受太上鎮生五藏雲腴之法,<貝危>金縱容珠二枚,以為閉密藏之誓。

若有違盟洩露,如神州四極法。

晉永和七年歲在辛亥十月四日丁巳夜,受劉君九真中經八道秘言,齋盟如法。

----------------------------------------

◎太上曲素五行秘符 ──太極左仙公撰

太上告後聖金闕帝君曰:元氣分判,天地開張,一陰一陽一貫位,三五成官,玄置六甲,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總御中元,以氣相生,混合成真。

後學求仙,不知道源,徒勞存思,損疲形神,積涉無感,望道泯泯。

夫欲尋本,當歸其根,失根求生,萬不得全。

今欲抄集上皇玉文,出以相告,子擇賢而傳。

其法寶秘,望不在言,可依明科承而奉焉。

太上五行秘文,與天地同生,混仙萬真,總御神靈。

天無五行,則三光不明;地無五行,則山崩岳傾;人無五行,則身朽零。

故五行混合,相須而生,若有志心,當尋真名。

既受其法,天地同根,呼魂招魄,保命役神,修之九年,克登上仙。

夫受曲素訣辭,學上真之道,當知五行父母,真君內諱,存以招魂,召以制魄,魂魄長存,真神總歸宮宅,備守形身,便得反於自知。

若此,克遂游宴玉清,與氣合真矣。

凡修此道,當以甲乙之日入室燒香,東向存思甲父乙母二真之神。

父諱青嬰,冠九玄碧寶玄冠,衣翠羽章衣,手執青一精一保命秘符;母諱浩先,頭作頹雲之髻,著飛青錦裙,手執化生丹霞符。

二人以玄符授我身,便叩齒九通,咒曰:

真君父母,化生二靈,三五反真,與元合冥,外攝遊魂,內固魄一精一,長居宮宅,無離我形,長與三元,同保玉清。

畢,服符。

又叩齒九通,咽液三過止。

修此九年,洞睹無窮,徹視遠聞,逆知吉凶。

丙丁之日入室燒香,南向存思丙父丁母二真之神。

父諱樞戶,冠硃一陽一通天寶冠,衣絳章之衣,手執硃明保身長存秘符;母諱納靈,頭作飛雲之髻,衣丹羅飛裙,手執中原黃一精一秘符。

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咒曰:

一陰一陽一變化,二景生真,玉靈反魂,拘魄鎮神,三五混合,無離我身,得保日月,三景齊晨。

畢,服符。

又叩齒九通,嚥氣三過止。

修此八年,真靈降見,雲轝來迎。

戊己之日入室燒香,向西南存思戊父己母二真之神。

父諱長御,冠黃華三寶玄冠,衣黃章單衣,手執中元度命秘符;母諱來生,頭生二角頹雲髻,著黃錦飛裙,手執金兕自然秘符,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咒曰:

中元玄紀,攝御四方,化生五氣,混合帝房,拘魂御魄,與形合同,長保天地,歷劫無窮。

服符畢,又叩齒九通,咽液三過。

止修此十二年,徹見八方,身化金光,乘虛太空。

庚辛之日入室燒香,西向存思庚父辛母二真之神。

父諱啟明,冠九元碧寶玄冠,衣素羽衣,手執素靈召神保命秘符;母諱德神,頭作飛雲之髻,衣素錦飛裙,手執玄一陰一生形上化秘符。

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咒曰:

金一精一玄注,結氣九靈,流真混合,灌養身形,使我魂魄,安鎮黃寧。

饑食三元,渴飲玉一精一,乘虛駕浮,游宴紫庭。

仍服符畢,又叩齒九通,嚥氣三過止。

修此六年,得駕景霄晨,出入紫房。

壬癸之日入室燒香,北向存思,壬父癸母二真之神。

父諱朔靈,冠玄晨之冠,衣皁紈單衣,手執通靈長命秘符;母諱法勞,頭作頹雲髻,衣玄錦飛裙,手執飛仙騰化秘符。

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祝曰:

上有九元,化生一陰一陽一,五行參差,金剛反強,三晨寶耀,冠我衣裳,五色流黃,天關開張,上升玉清,出入帝房。

乃服符畢,又叩齒九通,嚥氣九過止。

修行五年,洞視無涯,逆知吉凶,乘虛駕浮,上升霄晨。

----------------------------------------

◎玉珮金鐺黃衣童附

上靈元年正月一日,六元合慶,甲子直辰,元始天王與太帝君共乘碧霞流飆紫輦,上登九玄之崖無色之端,徘徊洞天,逍遙極元,流眄縱體,適意浮輪。

有青鳥來翔,口銜紫書,集於玉軒。

奉受記文曰:玉珮金鐺,大極金書,玄真洞飛,二景寶經。

二君以金青盟天,稟受上真。

鑄金為簡,刻書靈文,使龜母按筆,太一拂筵,盛以雲錦之囊,秘於郁森之笈,封以玉清三元之章,付仙都老公侍仙羽郎,藏太素瑤台玄雲羽室。

玉珮者,九天魂一精一,九天之上名晨燈,一曰《太上隱玄洞飛寶章》,處於玉清之館太霄之中,結青一陽一之氣,靈照九天,青光沌沌,洞照三元之台,色如青玉,形如月圓,內有空玄玉台紫殿,則魂一精一帝君處在中央。

《太霄隱書》云:玉珮,玄台南軒之文。

經曰:欲求長生,宜先取諸身。

月華月一精一,日霞日一精一,左回玉珮,右把金鐺,二景纏一綿 ,雙神安康,上行太極,下造十方,堅存玄真,寶固靈根,玄谷華嬰,灌映沉珍,漱月咀日,以入天門。

金鐺仰注,玉珮執關,青白分明,適我泥丸,寶液閉一精一,煉柔身形,三君備衛,丹絳之裙,珠繡華帔,飛錦青裙,帶月銜日,首建紫冠,安坐明堂,一陰一以七元,黃庭戊己,塞鎮邪源,恭司二子,無英、白元,桃康三老,當我生門,通徹五府十二之綸,吐納六宮,魂魄歡欣。

卻此百痾,辟熱除寒。

二景纏絡,萬神內歡,有明其文,飛昇南軒。

把金鐺玉珮,八景玄光,九天同靈,玄母齊房,一陰一哺一陽一導,明色鮮容,位刻丹室,名題帝宮,三週九度,與運混同。

此玉珮寶文,太極玄真之經也。

能修之者,皆飛行太虛,逸放九清,白簡結錄,東華書名。

西王母令刻書此於崑崙之山玄圃之室,自非清虛之質,不得窺參。

夫欲騰九清、宴南軒,回玉珮於明堂,引金鐺於泥丸,降魂真於晨燈,招飛景於帝君。

凡行此道,常以暮臥,兩手撫心,閉目在景,存玉珮青一陽一之氣,光色沌沌,如月之圓,靈映兆身,洞達一形。

魂一精一帝君姓開明,形長九寸,頭建紫冠,披珠繡華披,衣飛錦青裙,帶月銜日,乘御青鳥,在青光之中下降兆身,安鎮泥丸。

兆當叩齒九通,咽液二十七過,一陰一咒曰:

玄元太靈,九天魂一精一,晨燈朗映,結氣光青,號曰玉珮,洞耀太明,帶月銜日,建符執鈴,華光流煥,普天郁冥,乘空控翮,丹轅紫軿,先晏三元,回降我形,鎮在泥丸,下流黃庭,檢魂束魄,萬鬼安寧,五藏結絡,九穴華榮,八景騰飛,升入玉清。

畢,以手相摩令熱,拭目二七過,嚥氣三過止,便臥。

如此則魂安魄寧,萬神鎮宮,內固靈氣,外塞邪源,八景變化,煉真變仙。

行之九年,克能洞睹幽冥,逆究未然,坐在立亡,與神對顏;一十八年道成真降,飛行上清。

學無此法,則三魂不守,七魄不寧,三一屍一飛翔,九蟲奔驚,攻伐形內,來邪通一精一,神氣散游,體不潔清。

徒勞咽液,損氣喪靈。

有得此道,克成長生,寶慎密修,命一胡一 可傾?

金鐺者,九天魄靈,九天之上名曰虹映,一曰上清華蓋一陰一景之內真,處上清之館太霄之中,結白煙之氣,靈映九天,白光奕奕,洞觀上清,色如白雲,形如玉山。

上有瓊林之宮,則魄靈帝君所處。

《太霄隱書》云:金鐺之經,於玄台北軒之內。

文曰:欲求飛仙,當煉魄靈。

魄靈魂一精一,九天俱生,二景纏一綿 ,雙神洞明,右回金鐺,左旋玉鈴,流光紫虛,耀真上清,飛行太極,下造八冥,堅存玄真,保固華嬰,日月一交一 溉,玄谷益盈。

玉珮金鐺,青白分明,鎮我明堂,魂安魄寧,是謂華蓋。

九天帝靈,紫繡珠帔,飛羅丹裙,帶日銜月,首建華一精一,安坐明堂,一陰一以七星,上降陵梵,務猷、黃寧三老帝尊,固我長生,通徹胃管六府五庭,虹映纏絡,萬神衛形。

有得其文,飛昇上清。

此金鐺寶文,上清一陰一景之內真,能修之者,皆上步霄霞,遨遊太極,寢宴九空,遊行紫虛也。

西王母令刻書此文於崑崙山積石之一陰一,自無玄圖帝簡、錄字丹台,此文不可得而披也。

夫欲騰景九霞之上,運身上清之中,回金鐺於泥丸,引玉珮於明堂,降華蓋於虹映,招飛景於帝君者,常以雞鳴天光未分之時,叩齒二十四通,思金鐺白雲之氣,光色奕奕如玉山,映靈兆身,洞達一形。

魄靈帝君姓暉,諱鞬元,形長九寸,頭建華冠,披紫繡珠帔,飛羅丹裙,帶日銜月,乘白翮之鸞,在白光之中下降兆身,入明堂之中。

便引氣二十四咽,一陰一咒曰:

九天魄靈,元始上真,虹映峨峨,白光玉山,號曰金鐺,天帝之神。

帶日銜月,迅轡白鸞,上宴玉清,出入三元,回降我形,安鎮靈關,拘魂御魄,萬神自歡,五內生華,靈秀玉顏,策雲飛行,上升帝晨。

畢,摩兩掌令熱,拭額二七過,捻兩目後二七過,咽液二七過止。

此則金鐺下映,帝君安鎮,萬神總歸,身生光明,行之九年之內,飛行上清矣。

又當以月一日及甲子太歲本命之日,清齋入室,白書九天魄靈太霄一陰一符於青紙上,夜半向東方,叩齒二十四通,誦金鐺之經一遍,存金鐺白氣之光,當奕奕洞明如玉山,靈映兆身,洞匝一形。

兆引白光二十四咽止,服太霄一陰一符,微咒曰:

玄一陰一七雲,九天魄一精一,玉山奕奕,虹映上清,金鐺玉珮,與天同生,二景纏一綿 ,下降我形,列奏丹台,刻書紫名,得乘飛輿,流黃郁冥,飛空騰虛,升入洞庭,上享無極,與天齊靈。

畢,摩兩掌,拭額三九過,手接目外皆一七過,又嚥氣三七過止。

○黃衣童

《華一陽一諸洞記》曰:黃衣童者,即玉珮金鐺之官耳,凡坐上常有一人共坐昉昲者,即太極真一人也,時或往來。

蓋受行玉珮金鐺經者,自然致太極真一人耳。

唁云:「服九靈日月之華,得降我太極之家」,此之謂也。

凡修太霄之道,存回金鐺玉珮之法,當兼日月之一精一,以煉五胎之神,招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二景玄映,下降我形,使面有玉澤,體發奇光,內外洞朗,心聰目明,於是玉珮可挹,金鐺可旋也。

魂魄帝尊將憩子之房,晨燈虹映之光將可立升也。

----------------------------------------

◎流金火鈴振威大祝附

流金火鈴,以太上大道君游宴之圓光,上激九天之威,下滅六天之凶,玄光靈映道君之項,流照八極四十萬里,三天立正之初,罷除六天之始,以傳太微天帝君神文,藏於瓊宮玉房之內,靈光自明,煥赫上清,飛龍毒獸翼其側,紫雲玄暉蓋其巔,玉華之女、金真之童各三百人典衛靈文,散香虛庭,積七千年化生五符,光徹八方,因有五方營衛之官。

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後聖道君,後聖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授諸為真一人者,佩游上清。

學真之夫,而無流金火鈴項生圓光。

皆不得上登三光。

若有金骨玉質,玄名青宮,得受此文,佩之而行,諸天諸地、四海五嶽,率天眾聖仙官,莫不稽首來迎,淨光駭動,所制不輕,三元立遣玉女玉童三十六人侍衛其身。

佩之九年,得乘八景玉轝,飛行太空。

流金火鈴者,九星之一精一,一名圓光太上之威幸,生於九天之先,結氣成文,光明煥赫,徹照十方,懸一精一垂映太上之項,積七千年化生五鈴神符,玄降太微天帝君,威攝八極天之魔神,布之霞庭,率天以下莫不總統。

太上大道君寶秘此道,告下普天主司真仙糾察輕洩。

有真仙之才得佩此符。

不依玄科而輕付非真,穢慢靈文,皆七祖受殃考,及先師同充鬼官。

以紫繒二尺二寸,硃書戴之頭上。

若有金名玉骨,得佩此文,皆宿命應仙。

佩符之身,出入遊行,恆當存想己身項上有圓光,映照四十萬里之外,九年之中動心念真,清齋篤志,克得真靈下降,圓光自明,乘空而行,坐在立亡。

----------------------------------------

◎五鈴登空虛保仙上符在本經

流金火鈴內存振威大祝

修佩流金火鈴,出入遠近,經履危險,冠病之中,厄害之下,當存真光以自衛,開道萬里之路,發行之始,正向其方,叩左齒二七通,嚥氣三十六過,思所在之處形象,山林、草木、人民、禽一獸 、神靈,分明朗然,皆來朝拜我身;思北斗七星覆我頭上,仍存我左目為奔星,右目為迅電,其光煥赫,奔星九萬里外所見之道路隨光開通,山林、草木、人民、屋宅、兵寇、鬼氣盡令消滅,無復孑遺,四道豁然。

因祝曰:

前開後閉,天平地昂,神公出遊,四道開張。

當令天地,通我橋樑,前後左右,洞達八方,我左擲奔星,右迅電光,流火萬里,何妖敢當?太一將送,萬神來迎,有所之向,靡不吉良。

乘雲駕虛,上升太空。

畢,引二目之一精一,各還其宮,左取七氣,右取七氣,咽之,畢。

如此可以冒險涉艱,攻鬼伐兵,氣無不應,應響蕩然,其法至妙,不得妄傳,口口相授而已,明慎之焉。

五帝流鈴五符,威制極天之魔,召攝五方神靈,上應五晨參落七元,下應人身九孔七明,週天竟地,靡有不關,無幽不測,無細不鑒。

有符則光見,擲符則振威。

子若佩之,口受師言,若在人間遇惡鬼之地,當作振威大祝。

北向閉氣十二息,思五方氣覆冠一身內外,晻冥睹無所見,因叩齒三十六通,咽五方氣,方各三咽,氣徐盡入兆身,存我兩目童子,光如流星,煥落五方。

便祝曰:

天元七一精一,五帝流鈴,煥擲電光,如天奔星,光耀十方,照鬼真形,有何小妖,當我生門;太上有命,誅戮無親,屠肝刳腹,絕鬼滅一精一。

千千皆摧,萬萬皆傾。

神威吐祝,攝錄無停。

便嚥氣三十六過止。

如此一祝,則五方神官皆保甲命,卒攝錄所在有靈之氣,束縛詣庭。

三祝,則鬼王滅種。

若入五嶽,週遊山川,冒險履峻,皆當未及其處五步,叩左齒三十六通。

若之東嶽,便存東方青帝希林珠官屬九千人,衛我前後左右,以青霞之氣覆冠我身;若之南嶽,當存赤帝丹玄子官屬八千人,衛我前後,以絳雲之氣覆冠我身;若之西嶽,當存西方白帝少皓靈官屬六千人,衛我前後,以素霞之氣覆冠我身;若之北嶽,當存黑帝玄冥皓官屬五千人,衛我前後,以皁雲之氣覆冠我身;若之中岳,當思黃帝執中元官屬萬二千人,衛我前後,以黃雲之氣覆冠我身。

畢,祝曰:

乾元耀靈,七星玄一精一,五斗華蓋,繞絡我形,五色飛霞,混合一交一 並,身佩七元,流金火鈴,煥擲無方,極天郁冥,五帝神官,驅策天兵,為我攝制,山川土地,千鬼萬靈,皆來束首,自送真形,前誅後戮,所捕無停。

畢。

如此一祝,天魔滅跡,萬鬼來朝,遊行五嶽,履涉山川,無複試觀之患,五嶽仙官自奉送五芝玉英來給子身。

若在軍寇之中,懸白之下、厄難之處,當叩右齒十二通,存七星覆我,玄光洞映,週匝一體,存肝為木星出在左,肺為太白星出在右,心為熒惑星出在前,腎為辰星出在後,脾為鎮星出在胸,上令五星一精一氣,纏繞前後,我身居斗魁之中、五星之下。

又思五帝神官衛我左右。

祝曰:

天為我屋,地為我床 ,五嶽山河,為我橋樑,玄斗元一精一,為我衣裳。

藏身七元之內、流火之鄉,度我者太一務猷,過我者白元無英,災不能幹,兵不能傷,當令我身上詣金闕九老之京。

畢。

如此在屈厄之中,垂終之命, 便得解脫矣!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