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
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
◎玄洲上卿蘇君傳 ──週季通集
先師姓蘇,諱林,字子玄,濮一陽一曲水人也。
少稟異操,獨逸無倫,訪真之志,與日彌篤。
常負擔至趙,師琴高先生,時年二十一,受煉氣益命之道。
琴高初為週康王門下舍人,以內行補一精一術及丹法,能水游飛行。
時已九百歲,唯不死而已,飛仙也。
後乘赤鯉入水,或出入人間,而林托景丹霄,志不終此。
後改師華山仙人仇先生。
仇先生者,湯王時木匠也,服胎食之法,還神守魂之事,大得其益。
先生曰:子真一人也,當學真道,我跡不足躡矣!乃致林於涓子。
涓子者,真一人也。
既見之,遂授以真訣,告林曰:欲作地上真一人,必先服食藥物,除去三一屍一,殺滅谷蟲。
三一屍一者:一名青古,伐人眼,是故目暗面皺,口臭齒落,由是青古之氣穿鑿泥丸也。
二名白姑,伐人五臟,是故心耄氣少,喜忘荒悶,由白姑貫穿六腑之液也。
三名血一屍一,伐人胃管,是故腸輪煩滿,骨枯肉燋,志意不開,所思不固,失食則饑,悲愁感歎,一精一誠昏怠,神爽雜錯,由血一屍一流噬魂胎之關也。
若不去三一屍一,而服藥者,谷食雖斷,蟲猶不死也。
徒絕五味,雖勤吐納,亦無益者。
蓋其蟲生,而求人不死,不可得也。
是故服食不辟於死生,由青古、白姑、血一屍一三鬼不去所致爾!雖復斷谷,人一體 重滯,奄奄淡悶,又所夢非真,顛倒翻錯,邪一婬一不除,由蟲在內,搖動五神故也。
凡欲求真,當先服制蟲丸。
制蟲丸者,一名初神去本丸也。
欲作真一人,當先服制仙丸。
制仙丸者,太上八瓊飛一精一之丹也。
夫求長生不死,仙真之初,罔不先服制蟲丸,以除一屍一蟲,建長生之根矣。
若人腹中有蟲,寧得仙乎?形中饒鬼,安得真乎?其蟲兇惡,速人之死,故當除之。
涓子後告林曰:我被帝召,上補中黃四司大夫,領北海公,去世無復日也。
後林詣涓子寢靜之室,得書一幅,以遺林也。
其文曰:五斗三一,太帝所秘。
一精一思二十年,三一相見,授子書矣!但有三一,長生不滅,況復守之乎!能存三一,名刊玉札,況與三一相見乎!加存洞房為上清公,加知三元為五帝君。
後聖金闕帝君所以乘景迅雷,週行十天,實由洞房三元真一之道。
吾餌術一精一三百年,服氣五百年,一精一思六百年,守三一三百年,守洞房六百年,守玄丹五百年。
中間復週游名山,看望八海,迴翔五嶽,休息洞室,樂林草之垂條,與鳥獸之相激。
川瀆吐一精一,丘陵蓊鬱。
萬物之秀,寒暑之節。
弋釣長流,遨遊玄瀨。
靜心山岫,念真養氣。
呼召六丁,玉女見衛。
展轉六一合 ,無所羈束。
守形思真二千八百餘年,實樂中仙,不求聞達。
今卒被召,上補天位。
徘徊世澤,惆悵絕氣。
吾其去矣,請從此別。
子勤勖之,相望飆室也。
林省書流涕,彷徨拜空,涓師之跡,於是絕跡矣!
夫玄丹者,泥丸之神也,其法出《太上素靈訣》。
守三一為地真,守洞房為真一人,守玄丹為太微官也。
林謹奉法術,施行道成。
週觀天下,游睠名山。
分形散影,寢息丹陵。
賣履市巷,丑形試真。
得意而棲,遁化不倫,時人莫能識也。
以漢元帝神爵二年三月六日,告季通曰:我昨被玄洲召為真命上卿,領太極中候大夫,與汝別。
比明旦,有雲車羽蓋,驂龍駕虎,待從數千人迎,林即日登天,冉冉西北而去。
良久,雲氣覆之,遂絕。
林未去之時,先是太極遣使者下拜為中岳真一人,後又太上遣王郎下拜為五嶽地真一人,宮在丹陵。
予見先師得道為仙,已三被拜授,而乃登升。
蓋洪德高妙,玄韻宿感。
靈化虛源,神澄八方。
龍升鳳逐,飛步真門。
隱顯津梁,觀試風塵。
其道神矣!其法珍矣!非紙札粗意所能述宣。
今聊撰本師之標略爾。
將來有道之士,以遊目也。
----------------------------------------
◎太和真一人傳元一陽一子附
太和真一人尹軌,字公度,太原人也,乃文始先生之從弟。
少學天文,兼通讖緯,來事先生。
因教服黃一精一花,及授諸道經凡百餘篇,皆蒙口訣。
先生登真之後,即與隱士杜沖等同于先生宅修學,時年二十八,絕粒行氣,專修上法。
太上哀之,賜任太和真一人,仍下統仙寮於杜一陽一宮。
時復出遊,帶神丹十餘筒,週歷天下,濟護有緣。
或煉金銀,以賑貧窮,或行丹藥,以救危厄。
求哀之人,鹹得其福利焉。
或上朝玉京,校一切行業善惡報應宿命之期;或論天地日月星辰運度賒促之分;或游宴諸天,參校神仙圖菉,品位部御之方,或論童真始仙威儀俯仰之格;或臨諸地,領察兆人建功立行齋請之福;或監度學道男女,經方藥餌之道,或游百山千川,檢閱神司鬼神考錄罪福之目;或論風雨雷電水旱豐儉之事焉。
吾所遊行,或為道士,或為儒生,或為童愚,或為長老,不可以一塗限也。
或與群真眾仙,驂龍馭鳳,策空駕虛,雲馳電邁,出有入無,分形散影,處處游集。
或巡五嶽之洞,適十洲之宮,出八荒之域,入九幽之府。
或酌碧海之津,挹玄丘之雲,采丹華於閬苑,掇絳實於玉圃。
故《上清瓊文帝章》曰:太和真一人與太華真一人、三天長生君、南極總司禁君、西台中候、北帝中真、九靈王子、太靈仙妃、赤一精一玉童、玄谷先生、南嶽赤松子、中山王喬、紫一陽一真一人、西城王君、中黃先生、趙伯玄、山仲宗等,同修行三真寶經上法。
皆面發金容,項負圓光,乘虛登霄,游宴紫庭,變化萬方,適意翱翔,嘯命立到,徵召萬靈,攝制群魔,決生死,駕霄乘煙,出入帝庭焉。
○附:元一陽一子
元一陽一子者,仙人也。
生於北極之端,育於虛無之中,與天地浮沉,隨日月週回,被服自然,含剛懷柔,優遊乎太漠之外,踟躕乎中岳之上,觀和氣之佈施,察萬物之經紀,覽緯度之差序,圖盛衰之終始。
乃遇老君,哀愍元一陽一,遣經一卷,名曰《黃庭》。
乃太素之始元,一陰一陽一之至道,分理之真要,養神之訣文。
上古之人,行得其真;中古以來,不得其要。
傳授謬誤,亦從來久也。
本黃老作此經,令學者皆得神仙。
然黃老已來,英儒之士多為註解,不得黃老之本旨,失其要說。
於是元一陽一憮然退思,采黃老之妙讖,粗為其注,不能究盡道意,深遠至通,猶可為學之徒使微悟之爾!有得《黃庭經》者,老子也。
《史記》或云:「黃者、黃帝;老者、老子。
今亦謂《太上經》為正也。」
----------------------------------------
◎太極真一人傳
太極真一人杜沖,字玄逸,鎬京人也。
以週昭王丁巳年,聞文始先生登真,乃於茲靈宅棲玄學道。
於時幽人逸士自遠而來者,有五人焉。
並沈默虛遠,方雅高素,道術相忘,共弘不伐之則也。
後穆王聞之,為修觀建祠,置沖為道士焉。
將以氣均巢許,德為物范,故天子禮之而不臣,諸侯敬之而不爵,蓋以其弘修道業故也。
沖閒居幽室,吟詠道德,常攝護氣液,吐納光華。
經二十餘載,幽感真一人展先生降於寢靜,侍者二人,捧碧玉函立於左右。
沖乃拜首求哀,蒙授《九華丹方》一函。
謂沖曰:老君與尹先生於東海八渟山,召太帝,集群真,天下山川洞室仙人,不遠而至。
時有地司保舉子之勤勞,老君敕我付爾仙經也。
沖依按合服,而身生玉映,五臟堅潤,裁容氣息。
又感真一人李君授以《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沖復修之,甚得其驗,遂乃解胞釋結,保命凝真,領攝群神,洞觀眾妙焉。
穆王親崇道教,以祈神仙,共策遺風之駿,日馳千里,中到崑崙山,升玄圃之宮;西詣龜山,謁王母於青琳之室;東遊碧海,展敬丈人,采若木之華;北適玄壟;南邁長離,同挹絳山之髓。
驅策虎豹,役使百靈,通冥達幽,莫測其涯。
年一百二十餘,以懿王巳亥歲,上清元君遣仙官下迎,授書為太極真一人,下任王屋山仙王矣。
----------------------------------------
◎太清真一人傳
太清真一人宋倫,字德玄,洛一陽一人也。
以厲王甲辰歲入道,於是凝心寢景,抱一衝和,不一交一 人事,日誦《五千文》數遍,服黃一精一白朮。
積二十餘年,乃密感老君,項負圓明,面放金光,披九色離羅之帔,建七映暉晨之冠,有仙童六人,負真執菉。
倫匍匐乞哀,乃告倫曰:吾有景中之道,通真之經,生乎三元之始,出乎九玄之庭。
五德合慶,六氣凝一精一,分真散景,保遐固齡。
子能修之,立致雲軒,出有入無,徹幽洞冥。
三光並耀,二氣靈,變化適意,飛昇上清。
倫拜受之,乃開蘊,出《靈飛六甲素奏丹符》以付於倫。
倫得經修之,乃自然通感。
常有玉童六人,更遞侍之,察物如神,言無不驗。
能望巖申步,凌波涉險,不由津路。
或化為獐鹿,或托作鳩鴿,翱翔原陸,試人之心。
年九十餘,以景王時,受書為太清真一人,下司中岳神仙之錄焉。
論曰:按《樓觀仙師傳》及《樓觀本記》並雲,昔週康王聞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為大夫,並賜嘉名,因號此宅為樓觀焉。
次昭王時,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
其次穆王乃欽尚遺塵,為建祠修觀,召幽逸之人,置為道士,自爾相承,於今不絕。
故《樓觀碑》云:樓觀者,昔週康王大夫關令尹喜所立也,以其結草為樓,因即為號。
又云:週穆王西遊,秦文東獵,並枉駕回輪,親崇道教。
始皇建廟於樓南,漢武立宮於觀北,晉宋謁板,於今尚存。
秦漢廟戶,相繼不絕。
由是論之,乃驗老君西度關在於昭王之時,信矣!或雲幽厲平敬之時西度者,此由後人不見《老君本紀》,妄為穿鑿者也。
幽王時,孔子時有見老君者,斯並化一胡一 之後,復還中夏幽演之時也。
或雲老君西出散關者,按張天師述《老君本紀》雲,老子幽演訖,乃與文始先生游此赤城上虞山,過女幾雞頭天柱太白山。
秦昭襄王聞之,於西麓下為修城邑,今散關中其故墟猶在是也。
謂曾於此過,乃升於崑崙山,故此舊墟尚稱尹喜城,老停驛等名爾。
以此詳之,則癸丑年復非度此散關明矣。
或雲《史記》無文,事同虛妄者,至如九天九壘,川源土俗,遍於六一合 ,猶有不書,況其一區一第,輒能備載焉?若編以史為實錄者,則天下譜牒圖書,讖緯經論,並為虛誕,豈獨此一觀一傳而已哉!扒驗之在實,其來久矣。
週宣王時,郊聞采薪之人行歌曰:巾金巾,入天門。
呼長一精一,歙玄泉。
鳴天鼓,養泥丸。
時人莫能知之,惟老君曰:此活國中人,其語秘矣!斯皆修一習一 無上正真之道也。
----------------------------------------
◎太元真一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 ──弟子中候仙人李道字安林撰
真一人姓茅,諱盈字叔申,鹹一陽一南關人也。
姬胄分根,氏族於茅,積德累仁,祚流百世,誕縱明賢,繼踵相承。
高祖父諱濛,字初成,深識玄遠,察覽興亡,知週之衰,不仕諸侯。
乃師於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隱遁華山,盤桓靈峰,逍遙幽岫,靜念神仙,高抗蕭寥,絕塵人間也。
盈曾祖父諱偃,字泰能,濛之第四子也。
仕秦昭王之世,位為舍人,稍遷車騎校尉、長平恭侯,毗弼霸正,有功業於時焉。
盈祖父諱嘉,字正倫,仕秦莊王,為廣信侯。
始皇即位,嘉輔帝室。
當莊襄王時也,秦地漸以並巴蜀、漢中、宛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為河東、太原、上一黨一 ,東至滎一陽一,滅二週,置三川郡。
以呂不韋為丞相,號文信侯,以嘉為德信侯,使招置賓客遊士,欲並天下。
始皇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
始皇使嘉將兵攻之,有功焉。
衛迫東都,嘉又克討,皆平之。
始皇壯嘉志節,賜金五千斤。
二十五年,秦大興兵,使嘉攻燕遼東,得燕王而還。
又遣嘉定荊,一江一 南地皆降,是年置會稽郡,嘉將兵於會稽而亡。
始皇哀其忠,因以相國禮葬之於長安龍首山西南。
嘉有六子,並知名於時,始皇皆官爵承先,並各賜姓。
其第六子諱祚字彥英,不仕不學,志願農巷,即盈之父也。
祚有三子:長子諱盈,字叔申;次子諱固,字季偉;小子諱衷,字思和。
盈少秉異操,天才穎爍。
矯志蕭抗,行邁遠逸。
不營聞達,不一交一 非類,獨味清虛,恬心玄漠。
盈時年十八,遂棄家委親,入於恆山,讀老子《道德經》及《週易傳》,採取山術而餌服之。
潛景絕崖,素挺靈岫,仰希標玄,與世永違。
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盈高祖父濛,於華山之中,乘雲駕龍,白日昇天。
先是時,其邑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
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
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曰:此仙人之謠,勸帝求長生之事。
於是始皇忻然,乃有尋仙之志,因改臘曰嘉平。
盈於恆山積六年,思念至道,誠感密應,寢興妙論,通於神夢,彷彿見太玄玉女把玉札而攜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為君師,子奚不尋而受教乎?心豁靈暢,啟徒內爽,覺悟流光之騰曄,自謂已得之於千載矣。
明辰植暉,東盼霄邁,登嶺陟峻,逕到西城。
齋戒三月,沐浴向望,遂超榛冒險,稽首靈域,卒見王君。
後二十年,從王君西至龜山,見王母。
盈乃叩頭再拜,自陳於王母曰:盈小丑賤,生枯骨之餘。
敢以不肖之軀,而慕龍鳳之年,欲以朝菌之質,竊求積朔之期。
雖仰遠流,莫以知濟,津途堅塞,所要無寄。
常恐一旦死於鑽放之難,取笑於世俗之夫。
是以昔日負笈幽林,貪師所生,遂遇王君,哀盈丹苦,見授治身之要,服氣之法。
於是靜齋深室,造行其事。
師重見告,以盈身非玉石,而無主於恆。
氣非四時,常生於內。
正當率御出入,呼吸中適。
和液得修,形神靡錯。
感應思積,則魂魄不滯。
理合其分,氣甄其適,乃可形一精一不枯。
宅不可廢也。
若使精神疲於往反,津液勞於出入,則形當日凋,神亦枯落,歲減其始,月虧其昔矣。
宜便妙訪,求其長易之益。
西王母曰:子心至矣!吾昔先師元始天王及皇天扶桑太帝君見遺以要言,汝願聞之邪?於是口告盈以玉珮金璫之道、太極玄真之經。
盈拜受所言,稽首而立。
又告盈曰:「夫金璫者,上清之華蓋,一陰一景之內真,玉珮者,太上之隱玄,洞飛之寶章。
得其道者,皆上陟霄霞,登遨太極,寢晏高空,遊行紫虛也。
向說元始天王、太帝君言,是《太霄二景隱書》,玉珮金璫之文章也。
又有《一陰一陽一二景內真符》,與本文相隨太上法,惟令授諸司命。
子玉札玄挺,錄字刊金,黃映內曜,素書上清,似當為上卿之君,司命之任矣。
此道後別當付於子也。
然不先聞明堂玄真之道,亦無由得《太霄隱書》也。
盈於是辭師乃歸,帶索混俗,亦不矯於世。
自說入恆山北谷學儒俗之業,時年四十九也。
盈父母尚存,父見大怒:為子不孝,不親供養,尋逐妖妄,流走四方,吾當喻汝為不生之子也。
欲杖罰之。
盈長跪謝曰:盈受命應當得道,道法世事兩不相濟。
雖違遠供養,無旦夕之益。
能使家門平安,父母老壽。
盈已受聖師符菉,見營助者以天丁之兵,見侍衛者以仙童玉女。
今道已成,不可打擊,恐三官考察,非小筆也。
父外信禮度未該,內修道德玄域,意有未釋。
故驗盈情狀,俾眾不惑。
於是操杖向盈,適欲舉杖,杖即摧折成數十段,段皆飛揚,如弓矢之發,中壁壁穿,中柱柱陷。
父悟不凡,嗔意乃止。
盈曰:向所啟正慮如此,邂逅中人,則有所傷故耳。
至漢宣帝時,二弟俱貴。
衷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固為執金吾,並當之官,鄉里相送者數百人。
時盈亦在座,謂賓曰:吾雖不作二千石,亦有仙靈之職矣。
來年四月三日當之官,能如今日之集會不?眾許之。
至期日,盈門前數頃地忽自平治,無復寸芥,皆青縑幄屋,屋下鋪數重白氈,容數百人坐。
遠近翕赫相語,來者塞道。
客乃有數倍於送弟時。
眾賓並集,爾乃大作主人,不見使人,但見金盤玉杯,自至人前,奇靦異果,不可名字。
酒又美好,又有妓樂,絲竹金石,聲動天地。
香麝之芳,達於數里。
飲食隨益,六百餘人,莫不醉飽。
明日迎官來至,文官則硃衣素帶數百人,武官則甲兵牙旗器杖曜日。
盈與家人及親族辭決,而語宗室子弟曰:夫真仙道隱,貴在跡翳,不應表光曲飾,動耀視聽。
吾所以不得默遁藏景,潛舉空同者,蓋欲以此道誘勸二弟之追慕也。
亦何但固衷之返迷耶?天下有心者,盡當注向神仙之冀獲爾!言訖,遂歸句曲。
邦人因改句曲為茅君之山。
時二弟在官,聞盈玄跡眇邁,白日神仙,乘飛步虛,越波凌津,靈官奉從,著於民口,節蓋旌旗,光耀天下。
始乃信仙化可學,神靈可致。
然後明松喬不虛,鼎湖實有。
於是並各棄官還家,以日仄之年,方修盈糟粕遺事。
不得口訣,未為補益。
乃相與共歎而相謂曰:家兄得道,非他人也。
曷不往從親稟問密訣,而留此按云云方書,以規度世乎?縱往而不達,兄之神仙,終不使吾等死於非所也。
遂共棄家,扶輿自載,以尋斯舉。
以漢元帝永光五年三月六日渡一江一 ,求兄於東山,遂與相見。
悲忻流涕,告二弟曰:悟何晚矣!二弟跪曰:固衷頑下,不達道德。
願賜長生,濟弟元元。
盈曰:卿已老矣,欲難可補復。
縱得真訣,適可成地上仙耳。
其上清升霄大術,非老夫所學。
今且當漸階其易行,以自支祝於是並教二弟服青牙始生、嚥氣液之道,以住血斷,補焦枯攝筋骨之益,亦停年不死之法也。
因以長齋三年,授以上道,使存明堂玄真之氣,以攝運生一精一,理和魂神。
三年之內,竭誠一精一思,神光乃見。
於是六丁奉侍,天兵衛護。
盈又各賜九轉還丹一劑,並神方一首,各拜而服之,仙道成矣。
後授《紫素》之書各百字,以付固、衷。
固、衷拜受,其時亦有執儀者以啟正之。
《紫素文》曰:太上有命,天載真書,言鹹一陽一茅固,家於南關,厥字季偉,受名當仙。
位為定錄,兼統地真。
使保舉有道,年命相關,勤恭所蒞,四極法令,宮館洞台,治丹一陽一句曲之山。
固其勖之,動靜察聞。
又曰:盈、固弟衷,挺業該清。
雖晚反正,思微徹誠。
斷馘六天,才穎標明。
今屈司三官,保命建名。
總括岱宗,領死記生。
位為地仙,九宮之英。
勸教童蒙,開道方成。
教訓女官,授諸妙靈。
蒞治百鬼,典祟校一精一。
開察水源,一江一 海流傾。
封掌金谷,藏錄玉漿。
監植龍芝,洞草夜光。
治於良常之山,帶北洞之口,鎮一陰一宮之門也。
使者授書訖而去。
至漢平帝元壽二年八月巳酉,五帝各乘方面色車,從群官來下,受太帝之命,授盈為司命東卿上真君。
文以紫玉為板,黃金刻之。
其文曰:帷盈虛挺遠朗,幽耽妙玄。
爰自童蒙,散發北山。
靜心林澤,積思求神。
登峻履谷,艱尋師門。
擲形絕崿,投軀萬津。
丹誠率往,肆其天然。
遂造明匠,乃授靈篇。
剪髮祝<貝危>,殘首截身。
帶索自樂,不恥饑寒。
所適惟道,所保以真。
情昭上帝,感激太玄。
今敬授盈位為太元真一人,領東嶽上卿司命神君。
君平心正格,秉操金石,丹心矯眾,棲神高映。
故報盈以玉鉞、綠旌、八威之策,使盈征伐源澤,折衝萬神。
君寒凍林谷,味玄仰真,思激窮岫,啟心一精一誠。
今故報盈以紫髦之節,藕敷華寇,使盈招驅萬靈,封山召雲。
君棄家獨往,離親樂仙,契闊險巇,冬袒山川。
今故報盈繡羽紫帔,丹青飛群。
使盈從容霄階,攜命玉真。
君步驟深藪,足履危仞,心耽志尚,曾不愆憚。
今故報盈以斑龍之輿,素虎之軿,盈浮晏太空,飛輪帝庭。
君披榛並景,寒凌霜雪,心求明真,不戰不慓。
今故報盈以曲晨寶蓋,瓊幃綠室。
使盈游盼九宮,靜神一溫一 密。
君遠秀遁榮,無疲於心,潛形幽岳,靜思萬林。
今故報盈以流金火鈴,雙珠月明。
可以上聞太極,通音上清。
君貞心高靜,謠累不經,素挺浩映,內外坦平。
今故報盈以錦旌繡幡,白羽玄竿。
可以呼召六一陰一,玉女侍軒。
君慈向觸物,一陰一德萬生,蠢動之毛,皆唸經營。
今故報盈以鳳鸞之簫,金鐘玉磬。
可以和神虛館,樂真舞靈。
君飢渴養神,艱辛求真,萬物不能致其惑,千邪不能毀其淳。
今故賜盈紫琳之腴,玉漿金罌。
可以壽同三光,刻簡丹瓊也。
盈標領清玄,紫瑋八映,心暉重離,神曜太霞。
實真一人之長者,故以太元為號。
君九德既備,感積太微,天人虛白,不期同歸。
今酬九事,以報往懷。
盈心神方朗,四靈所棲。
丹神啟煥,秉直不回。
正任全固,監無昭微。
今屈宰上卿,總括東嶽。
又加司命之任,以領錄圖籍。
給玉童玉女各四十人,以出入太微,受事太極也。
治宮赤城玉洞之府,盈其蒞之,動靜以聞。
於是盈與二弟決別,而與王君俱去,到赤城玉洞之府。
道次,諸山川神靈有司迎啟,引者將以千萬矣。
臨去,告二弟曰:吾今去矣,便有局任,不得複數相往來,旦夕相見。
要當一年再過來於此山,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期,要吾師及南嶽太虛赤真一人,游盼於二弟之處也。
將可記識之。
及有好道者,待我於是乎!吾自當料理之,以相教訓未悟。
於是季偉思和遂留治此山洞內,立宮結構於外。
將道著萬物,流潤蒼生。
德加鳥獸,各獲其情。
神驗禍福,罪惡必明。
內法既融,外教坦平。
爾乃風雨以時,五禾成熟。
疾癘不起,暴害不行。
父老歌曰:茅山連金陵,江湖據下流。
三神乘白鵠,各治一山頭。
召雨灌旱稻,陸田苗亦桑。
妻子鹹保室,使我無百憂。
白鵠翔青天,何時復來游?
分類:道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