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夫學道而無太一,猶視瞻之無兩眼;存念而無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

雲笈七簽

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

◎太一帝君太丹隱書一名《太一別訣》

夫學道而無太一,猶視瞻之無兩眼;存念而無太一,猶胸腹之失五臟;御神而無太一,猶起行之無四支;立身而無太一,猶一屍一殭而無氣矣。

是為此經。

開通萬神,生成魂津,千塗百徑,太一而立人焉。

若學無師者,徒自煩勞也。

今別復撰此經之波流,鈔出其外際,未陳幽妙,靡該秘唱者,名為太一別訣。

如有可尋,以悟始涉未,令頓開深源者也,自使別訣微行,於學者涉粗跡以自覺焉。

至於幽玄內構,合奇萬津,流會真神,混合靈府,煒燁於神景之變,發曜於造化之外,煥如圓曜,寂如太無,郁起而空洞結雲,凝思而千年繼夜,可謂微乎深哉!太一之變也,皆理竭於此經,事悉於洞玄者矣。

夫人者,受生於天魂,結成於元靈,轉輪九氣,挺命太一,開關三道,積神幽宮,所以玄液七纏,流津敷澤,日月映其六虛,口目運其神器,雲行雨施,德擬天地。

胞胎內一,五因來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

故五因者,是五神也;故三道,是三真也;夫五神,天之魂也;三真,天之道也;九氣,天之胎;太一,天之源;日月,天之眼;玄液,天之潤;六虛,天之光;幽宮,天之府;神器,天之化;元靈,帝之變。

凡此言九氣者,乃混合帝君之變,變而化九,是謂九宮,九宮混變而同一矣。

兆欲修己求生,當從所生之宗,所生之宗,謂元父、玄母也。

元父主氣,化理帝先;玄母主一精一,變結胞胎。

一精一氣相成,如一陰一陽一相生,雲行雨施,兆已道合。

無名數起三五,兆始稟形七九,既匝兆體乃成和合,三五七九,洞冥象帝之先,當須帝營天皇之功,九變為靈,功成一人 一體 ,體與神並,神去則死,神守則生。

是以三元為道之始;帝君為道之根;太一為道之變;九天為道之神;九宮為道之宅;玄液為道之津。

修之三年,可以照鏡三田以致神仙。

朝適六一合 ,夕守泥丸,堅執胎一精一,使心常勤。

後學之子,須此為緣。

見是經者,始可與言,九氣陶注,太一運神矣。

既得為人,人亦象矣。

自無太一靈簡,三元金名,司命隱符,五老紫籍,雖受天氣而生,皆不得聞見至道矣。

子又無玄宮紫札,上皇寶名、太一玉菉、東華隱圖、三元銘神、大帝參魂者,雖受天之性,既得暫聞至道矣,亦不能修為,為不能久,久而不固,固而不專,專而不能洞也。

適可隱存五嶽,登行常生之塗耳,不得八景超霄,浮煙控暉,飛騰虛羽,踴躍太無矣。

子又無瓊台羽札、流雲五校、太一金閣、五皇隱菉、後聖七符、空山石函、丹台素章、玄皇玉行、天母胞圖、太上圓名、保真秀景、光練神驅之錄者,皆不得見《洞真玄經》,睹帝一之變,又不得聞《消魔神智慧》之詠,又不得聞《太上隱書》八素之辭,又不得聞《大洞真經三十九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也。

存三守一,一精一思洞房會帝君,則化生九靈於子形中,輔子之神明,成子之仙真,保子之長生,固子之胎魂也。

白元、無英、桃康、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符,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變,三五化形,於是三宮鎮真,百節受靈,帝君寶籍,宿命無傾。

九天九宮,中有九神。

是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治一宮,故曰九宮。

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絳宮,是曰六府。

上曰天府,下曰洞台。

三五之號,其位不同。

一曰太清之中,則三五帝君。

二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是也,合而名為三五。

三五各有宮室,若三真各安其宮,五神上見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此則無極之中所謂九君。

上一則真一也。

九君所謂天之魂,自然成真子也,以為兆神者也。

若兆之一精一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體,週旋三五之中,返覆七九之裡,使天帝之靈魂常治在兆己,五神奉籍,週而復始,必將白日登晨,何但不死而已哉!

帝君混化週旋三五,太一萬結成七九,其數合二十四也。

天有二十四氣,氣之上,化也,變而則成真一人,真一人亦稟之,故體有二十四神,神有千乘萬騎,雲行八極之中。

子若思存,念之慎勿忘,可以辟死求生,上超十方。

於是神安氣洞,上與天通,越出地戶,過度天門,隱息四維,七星散分,飛行雲房,日月殖根,守金藏玉,制御萬神。

仙王何人?我已成其真矣。

此隱存之道也,並有經訣在《上皇中極寶景篇》中,子既有之,不得妄傳,必須歃誓,審人乃宣。

夜半生氣之時,若雞鳴時,正臥,閉目微氣,存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並徑九寸,在兩目耳之上,名為六一合 高窗也。

日月使照一身,內徹泥丸,下照五臟腸胃之中,皆覺見了了,洞徹內外,令一身與日月光共合。

良久,畢。

叩齒九通,咽液九過,乃微祝曰:

太上玄一,九星吐一精一,三五七變,洞觀幽冥。

日月神光,下徹神庭,俠照六一合 ,太一黃寧。

帝君命簡,金書不傾;五老奉符,天地同誠。

使我不死,以致真靈;卻遏萬邪,禍滅消平。

上朝天皇,還老返嬰;太帝有制,百鬼敬聽。

咒畢,乃開目,名為日月練根,三光校魂,以制御百神,辟諸鬼氣之來侵,使兆長生不死,夕夕存之矣。

又存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共合神庭之中,卻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黃英之體,下流口中,九咽之以哺太一,常以生氣時存之。

畢,微祝曰:

日月上一精一,黃水月華,太一來飲,神光高羅。

使我長生,天地同柯。

畢,五日一行之。

口中舌上為神庭。

存日月既畢,因動舌,覺有黃泉如紫金色,從舌上出,上流卻入明堂之中,名為黃英之醴也。

存思之時,當閉目絕念,常以月朔之夕生氣之時,安臥,閉目向上,心存二十四星,星大一寸,如相連結之狀。

又存一星中輒有一人,合二十四人,如小兒始生之狀,無衣服也。

於是二十四星,直從天上虛空中來,下迴繞一身外三匝。

畢,次以咽之入口中,凡作二十四咽,咽時輒覺吞一星也,覺從口中徑至臍中,名曰受命之宮也。

又覺星光照一腹內,洞徹五臟。

又存星光化為二十四真一人,並吐黃氣如煙,以佈滿臍中,鬱鬱然洞徹內外也。

良久,微咒曰:

二十四真,回入黃庭,口吐黃氣,二十四星,灌我命門,百神受靈,使我骨強,魂魄安寧,五臟受符,天地相傾。

畢,名曰真氣,入守命門,以辟災禍百鬼之疾,令人長生不死。

太元混合以像一靈,虛生之子以為上帝君。

又居泥丸之帝,以為三一之尊帝。

尊帝者,是虛生之子也,是謂三帝焉。

太一受生於空洞,變化乎八方,立景於三帝之間,流會乎萬神之領。

天地之尊,皆須太一而自運也。

靈帝無太一,則玄靈不回氣;尊帝無太一,則三一不居其宮域。

故太一之神,並五神以通用,上合體於二帝。

帝之為高,猶天皇帝君者也。

尊形九魂,魄生三五,合會結成帝君將帝生也,受玄中上氣,三五離合之所挺焉。

是以帝生於無極之表,空成之中是於太清之域,治在玉清氣紫微宮。

光耀五色,華蓋九重,前洞泥丸,後開幽門,下臨六一合 ,上連紫雲,百靈宿衛,飛閣一交一 通,玉殿硃陛,內有金房,中有太真,號曰天皇。

憑虛而生,處無極之中,衣五色珠衣,冠九德晨冠。

制御天地,時乘飛龍,六轡超虛,九道自通。

此自然之一精一氣,眾真之帝君。

兆常思而誦之,可以為仙王。

太極之中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極,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台,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黃宮,九曰玉京玄都。

要而言之,從人頂上直下一寸,為太極宮,宮方一寸耳,在六一合 宮之上。

六一合 宮,太一之神居焉。

六一合 宮在明堂之北,洞房之南,兩眉之間上一寸也。

帝君主變,太一主生,司命主命,無英主一精一,白元主魂魄,桃康主神靈。

人有五籍五符,稟之帝君,五神執之,各主其一,間關本命,除死上生,而無太一之事者,萬不生也。

太一者,胞胎之一精一,變化之主。

魂魄生於胎神,命氣出於胞府。

變合帝君,混化為人。

故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

太一名務猶收,字歸會昌,又一名解明,一名寄頻。

此《三元洞玄內寶經》之真名字,《外訣》、《雜鈔》云云之名,皆非實非真也,今此名字,甚不可告人。

自知之者,長生不死,辟卻萬禍,能致神靈,玉女來降己矣。

夕夕當存太一在己身中六一合 宮,或存太一在兆左右,座臥背向無所不在也。

皆以生氣時存之。

畢,咒曰:

太一之一精一,起於太清,魂魄受化,形影為靈,攝御百神,拘制三一陽一。

帝君玄煙,合真會昌,內安一精一氣,外攘災殃,卻除死籍,延命永長。

衣服老少,變易無常,治在六一合 ,週旋絳宮,下達洞門,上到玄鄉。

混合三五,游息天京,呼引日月,變化雄雌,攝兆符籍,胞胎之囊,死生之命,太一扶將。

存太一與兆形正同,衣服亦同也。

是以兆之身,常當齋潔而修盛,以求會景於太一也。

衣服中物,一不得假借於不同氣者,諸如此類,皆當慎之。

子既不能服食去谷,一精一思研真矣,當節諸臊穢腥血雜食,葷辛之菜一為禁絕。

若能如是以愈矣,可以庶生命之長矣。

右無英公子者,結一精一固神之主,三元上氣之神,結一精一由於天一精一,一精一生歸於三氣矣。

故無英公子,常攝精神之符命也,名玄充叔,字合符子,又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常在玉房上清之內。

夕夕存思之,畢,咒曰:

太上玉真,皇一精一相連,三元英氣,太玄紫辰,九霄挺明,五華生煙,黃闕金室,中有大神。

握固流鈴,首建華冠,紫蓋回飆,龍衣虎文,貌狀嬰兒,四靈洞均,出丹入虛,合形帝君,呼一陰一召一陽一,天道有真,名曰玄元叔,號為無英君,週流九道,散化五常,攝一精一生我,與道長存。

右白元君者,或曰洞房君也,主攝魂魄之氣,撿御靈液之神,故魂魄生於九靈之宮,神液運於三氣之真,是以御之者,號曰白元洞一陽一君,攝持魂魄之符命焉。

白元君,名郁靈標,字玄夷絕,又一名硃一精一,一名啟成,治在玉堂上清之內。

夕夕存思畢,咒曰:

太上神一精一,高清九宮,三氣結變,正當神門。

龍衣虎帶,扶命還魂,腰佩玉書,黃晨華冠。

把籍持符,呼吸混分,名曰郁靈,號曰白元。

與我俱游,上到一陽一關,週旋九清六一合 之中。

固養一精一液,泥丸上元,百神扶將,各鎮寶宮。

檢御既畢,還安黃房。

中央司命君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夭之簡札。

太一變魂而符列;司命混合而對魂。

帝君司命之神,主典年壽魁柄長短之期,是以混合太一,以符籍而由之,故稱丈人焉。

名理明初,字玄度卿,一名神宗,一名靈華。

白日治幽極宮,通御一陰一房,出入神廬兩門中;夕治在玄室地戶之中,幽宮之下,六一合 宮之上一界中耳。

一陰一房者,是鼻之兩孔中也。

司命出入,當由鼻孔,不兩眉間也。

夕在玄室,為玉莖之中,地戶亦為一陰一囊中也。

若女子存之,令在一陰一門之內,北極中。

夕夕存思焉,存畢,咒曰:

皇一之魂,化成九名,混合三真,變景帝庭。

幽極玄戶,中有天靈,週旋七運,百神合成。

攝籌把?弄,司命之一精一,龍衣虎裙,冠巾七星。

常在我己,安存我形,號為丈人,名曰理明。

上通符命,使我長生,三元六府,萬關條平。

攝御靈氣,與兆合併,龍輪徘徊,共登太清。

齊光日月,幽幽冥冥,刻命青綠,天地俱傾。

命門桃君者,攝稟氣之命,此始氣之君也。

還一精一歸神,變白化青,合規挺矩,生立肇冥,天地之資元,一陰一陽一之靈宗,金門玉關,房戶之寶,並制命於桃君之氣也。

故太一還景,帝君合魂。

還景者,俱混洞以萬變;合魂者,化一精一液而生也。

一精一變之始,由桃君而唱,以別男女之兆焉。

桃君名孩道康,字合一精一延,一名命王,一名胞根。

白日治在金門五城中,是為臍中命門。

下丹田之宮也,夕治在六一合 中,太一之右焉。

夕夕存思。

畢,乃咒曰:

玄元結一精一,虛氣合煙,胞胎之結,一陰一陽一之親。

太上三氣,下入兆身,百節受靈,萬神各陳,混沌為一,名為桃君,形如始生,暉暉沖天。

衣服五色,華綵鳳文,手執神符,合帝之魂。

腰帶虎書,赤巾丹冠,金床 玉榻,正當命門。

口吸一精一氣,強我骨筋,右有神女,手把硃幡;左有玉童,書記帝言。

一陽一氣左行,混變未分;一陰一氣右回,流形七旋。

上詣泥丸,常游九宮,出入幽門,攝練魂魄,六府之間,領錄萬神,與我俱仙。

右三五渾合,化生五神之法。

此五神者,稟五氣之大靈,符玄命之宗也。

上生虛無,下結一身,身中之生,須五神以起居焉。

兆當夕夕存思而祝之焉。

若不能闇諷,可白日按文而吟之,不必夜半要生氣時耳。

夫三魂生於五神;三真出於五靈,謂此道為混合三五之法焉。

行之者,長生不死,名此道日察明堂歷神紫宮,生化三五,朝胎上元者也。

雖已得仙者亦當行之者,長生也。

存思之時,坐臥任意。

若座者,得向本命為佳。

若不能頓思五神者,可以先存二神,後存三神,週匝復始,先後太一始也。

----------------------------------------

◎鎮神養生內思飛仙上法

太微天帝君,鎮神內思,解脫散結,固魂凝魄,混合化玄,修真之道,開通六府,五宮受靈,嚥氣思真,芝芳自生,胃管結絡,神澄體清,玉輦立至,白日登晨。

常當清齋,沐浴燒香,入室夷心,棄累遺塵,豁然無滯,注念不眠,然後真形可睹,游神可還。

每以平旦東向,平座臨目,內存形色朗然,呼其正諱,還鎮本宮,叩齒三十六通,乃存:

發神,名蒼華,字太元,形長二寸一分;

腦神,名一精一根,字泥丸,形長一寸一分;

眼神,名明上,字英玄,形長三寸;

鼻神,名玉壟,字靈堅,形長二寸五分;

耳神,名空閒,字幽田,形長三寸一分;

舌神,名通命,字正倫,形長七寸;

齒神,名崿鋒,字羅千,形長一寸五分。

面部七神,同衣飛羅裙,並嬰兒之形。

存之審正,羅列一面,各鎮其宮。

畢,便叩齒二十四通,嚥氣十二過祝曰:

靈源散氣,結氣成神,分別前後,總統泥丸。

上下相扶,七神敷陳,流形遁變,變養華元。

導引八靈,上衝洞門,衛軀攝景,上升帝晨。

畢,次思:

心神,名丹元,字守靈,形長九寸;

肺神,名皓華,字虛成,形長八寸;

肝神,名龍煙,字捨明,形長七寸;

腎神,名玄冥,字育嬰,形長三寸六分;

脾神,名常在,字魂庭,形長七寸三分;

膽神,名龍曜,字威明,形長三寸六分。

六府真神,同著丹錦飛裙,處五臟之內,六府之宮,形若嬰兒,色如華童。

存之審正,羅列一形,從朝至暮,思念勿忘,叩齒二十四過,祝曰:

五臟六腑,真神同歸,總御絳宮,上下相隨。

金房赤子,對處四扉,幽房玄闕,神堂紐機。

混化生神,真氣一精一微,保煉丹田,與日齊暉。

得與八景,合形升飛。

畢,次思:

一精一血三真,名無生君,字黃寧子玄,鎮我兩乳之下源。

骨節二真,名堅玉君,字凝羽珠,鎮我太倉之府五腸之口。

心中一真,名天一精一液君,字飛生上英,鎮我胸中四極之口。

九元之真,男,名拘制,字三一陽一,鎮我左耳伏晨之戶。

皇一之魂,女,名上歸,字帝子,鎮我右耳伏晨之戶。

紫素左元君,名翳郁無刃,字安來上,鎮我頭面之境。

黃素中元君,名圓華黃,字太張上,鎮我胸脅之境。

白素右元君,名啟明蕭刃,字金門上,鎮我下關之境。

日中司命,名接生,鎮我左手中。

月中桃君,名方盈,鎮我右手中。

胎中一元白氣君,名務玄子,字育尚生。

太一一精一魂,名玄歸子,字盛昌,二神鎮我五臟之上,結喉之本。

結中青氣君,名案延昌,字合和嬰兒。

元君一精一魂,名保谷童,字明夫。

二神鎮我五臟之下,大胃之上。

節中黑氣君,名斌來生,字一精一上門。

帝真一精一魂,名幽台生,字灌上生。

二神鎮我九腸之口,伏源之下。

胞中黃氣君,名祖明車,字神無極。

天帝一精一魂,名理維藏,字法珠。

二神鎮我小骯之內,二孔之本。

血中赤氣君,名混雜子,字叔保堅。

司命一精一魂,名發紐子,字慶玄。

二神鎮我百關之血,絕節之下。

上玄元父君,名高同生,字左回明。

下玄元母,名叔火王,字右回光。

帝皇太一,名重冥空,字幽寥無。

九帝尊,名日明真,字眾帝生。

太帝一精一魂,名一陽一堂王,字八靈君。

九關魂,名綠回道,字絕冥。

天紀帝魂,名照無阿,字廣神。

七神鎮我本命之根,塞我死路之門。

存祝眾真,從頭至臍,無不朗然,便使金液流匝,玉華映魂,靈?台溢於窮腸,帝氣充於九關,七祖披釋於三塗,受更胎於南宮,鎮存神於一身,布真氣以固年。

畢,叩齒三十九通。

祝曰:氣生於無,結生一陽一神,一陽一氣外貢,一陰一氣內成,二象番錯,一交一 結元靈。

內真鎮衛,九孔受生,保魂固魄,萬神安停,保我三關,華芝充盈,與我同升,俱造玉清。

畢,嚥氣三十九過,以鎮三十九戶,氣澤匝潤,流布一身。

若能棄累,不拘世塵,靜心夷意,朗睹虛房。

眄想內視,鎮神固魂,絕死氣於九戶,鎮生宮於上關。

回匝存祝,如面共言,晝夜三年,真神見形,皓華反根,朽齒牙生,五臟結絡,內補充盈,役召六甲,驅策六丁,室致九霄之賓,神降二素之軿,神飛形舉,白日登晨。

右上真之神,寶名內字,而鎮在人身之內,運於九天之氣,固人六府機關。

萬積化生,皆由於神,神鎮則生,神遊則亡。

勤心積感,則能舉人身形,上升玄宮。

求仙之道,不知形神內名,又不知填死戶,長生豈可冀乎?夫修此道,不得冒履淹穢,食五辛酒肉之屬,觸忤正氣,神則去矣。

人知豐餚以甘口,爵祿以榮身,而不知甘口之食,是傷神命之斧,奢麗是消真之源,故神人愛幽寂而棲身,不顯形於風塵者也。

修生之家,且可慎乎!

----------------------------------------

◎三九素語玉一精一真訣存思法

訣文曰:九天丈人,三天玉童,同時傳太帝君、天帝君,天帝君傳太微天帝君,太帝君以傳南極上元君、天帝君以傳西王母,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聖君金闕聖君以傳上相青童君,青童君傳西城王君,使付後學應為真一人者,承真相統,氣系皇篇,至王君已經七千餘劫。

王君後封靈文於王屋山西穴玉室之內,有素靈之官侍香典文,其道秘妙,不行於世。

若有玄名得遇此文,萬仙來朝,天官衛身。

勤行苦思,白日昇晨。

凡受上清道經三寶妙章、步虛升玄之道,而不先釋五臟開理幽關,萬氣不固,真靈不欣,徒勞勤事,萬不得仙。

今撰玉訣,上帝妙言,以傳後學,秘而奉真,慎勿輕傳,殃滅子身。

每至本命之日,沐浴入室,東向叩齒九通,冥目,思東方青帝,少一陽一九靈真一人,諱拘上生,身長九寸,頭戴九元之冠,衣單青飛裙,手執青一精一玉板,乘青雲飛輿,從青褂玉女十二人,從天清一陽一宮中來下,以青雲冠覆我身。

思九靈真一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肝內,便三呼少一陽一九靈真一人拘上生,繼青芝玉一精一,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

仰咒曰:

蒼元浩靈,少一陽一先生,九氣還肝,使我魂寧。

幽府結華,藏內鮮明,練容固體,返白為青。

化內發景,登升紫庭。

敢有犯試,摧以流鈴。

上帝玉錄,太清記名。

畢,引氣九咽止。

正南向,冥目,叩齒三通,思南方赤帝,太一陽一南極真一人,諱融上生,身長三寸,頭戴進賢之冠,衣絳章之衣,手執硃玉之板,乘赤雲飛輿,從赤褂玉女十二人,從天蘭台宮中來下,以丹雲冠覆我身。

思太一陽一南極真一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心內,便三呼太一陽一南極真一人融上生,繼丹芝、玉一精一,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

仰咒曰:

赤庭絳雲,上有高真。

三氣歸心,是我丹元。

騰我淨躬,遙奏以聞。

心固神靜,九靈閉關。

金真內映,紫煙結雲。

太微綠字,書名神仙。

飛行上清,朝謁帝庭。

畢,引氣三咽止。

正西向,冥目,叩齒七通。

思西方白帝,少一陰一素靈真一人,諱辱明子,身長七寸,頭戴玉寶玄冠,衣素錦之衣,手執素玉之板,乘白雲飛輿,從素靈玉女十二人,從天皇宮來下,以素雲冠覆我身。

思素靈真一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肺內,便三呼少一陰一素靈真一人辱明子,繼白芝、玉一精一,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

仰咒曰:

素元洞虛,天真神廬。

七氣守肺,與神同一居 。

保練玉藏,含華玉芝。

澄誠明石,游御玄虛。

白玉金字,九帝真書。

使我飛仙,死名落除。

游洞三清,適意所如。

畢,引氣七咽止。

正北向,冥目,叩齒五通。

思北方黑帝,太一陰一玄靈真一人,諱冥玄默,身長五寸,頭戴玄冠,衣玄雲之衣,手執玄一精一玉版,乘玄雲飛輿,從太玄玉女十二人,從天玄一陰一玉虛宮中下,以玄雲冠覆我身。

思太一陰一玄靈真一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腎內,便三呼太一陰一玄靈真一人冥玄默,繼玄芝、玉一精一,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玄元北極,太上靈璣,五氣衛腎,龜玉參差。

寶華結絡,胃藏朗開,神名玉台,年同二儀。

上皇大帝,峙然不迷,役使六甲,以致八威。

參龍駕浮,超然升飛,吐納神芝,歷劫不衰。

畢,引氣五咽止。

正向本命之上,冥目,叩齒十二通。

思中央黃帝總元三靈真一人,諱原華,身長一寸二分,頭戴黃晨玉冠,衣黃錦飛裙,手執黃一精一玉版,乘黃霞飛輿,從中央黃帝玉女十二人,從天玉房宮中下,以黃雲冠覆我身。

思三靈真一人,乘黃雲入我身中,安鎮脾內,便三呼總元三靈真一人原華,繼黃一精一、玉芝,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

仰咒曰:

黃元中帝,本命之神。

一氣侍脾,使我得真。

五臟生華,結絡紫晨。

變景練容,保命長延。

後物而傾,千神來臣。

老君玄錄,名書神仙。

長生久視,與天同存。

畢,引氣十二咽止。

還東向,冥目,叩齒三十六通。

思五氣玉清高皇上寶真一人,諱太虛,身長三寸,頭戴玉晨之冠,衣五色無縫單衣,左手捧日一精一,右手執月光,鎮我上府泥丸宮中,呼上寶真一人太虛,繼五氣流一精一陶灌我身,便五味口五咽止。

仰咒曰:

高上真皇,五帝太靈,保我泥丸,玄映五形。

三光朗耀,日月洞明,飛雲流霞,陶注玉一精一。

練容保魄,神魂自生,千變萬化,升入紫庭。

畢,引氣五咽止。

五方命咒畢,摩兩掌拭面目。

如此五年,面發金容,五內華生,五臟保氣,神仙道成。

三宮感暢,真靈見形,乘空駕虛,白日昇天。

惟在密修,慎勿輕傳。

----------------------------------------

◎紫書存思元父玄母訣

《紫書訣》言,修行上真之道,當以三月、九月、十二月三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三過行之。

此月是九天元父受化之月,日是游宴九天上宮值合之時也。

每至其日,沐浴清齋,於隱寂之地,不關人事,正中時向東北之上,仰天思九天元父姓名,身長九寸九分,著玄黃素靈之綬,頭戴七稱珠玉之幘,冠無極進腎之冠,居九天之上,太極瓊宮玉寶之府,丹靈鄉洞元裡中。

時乘碧雲飛輿,從十二飛龍、二十四仙人,白鵠侍輪,游於虛玄之上。

存思分明,令如對顏,便九拜於元父三過,一陰一喚元父,甲今有言,乞與上升,奉侍帝靈。

輒叩齒九通。

仰祝曰:

高上帝尊,元始大神,含真胤氣,形秀紫天。

乘雲駕浮,落景八煙,回輪曲降,道廕我身。

得乘霄景,奉侍靈轅,今日八會,上願開陳。

所向所啟,莫不如言,長享元吉,與帝同存。

畢,仰咽九氣止。

如此元父感悅,帝尊欣喜,即命領仙,注子金名。

九年一精一思,克遣瓊輿,下迎子身,白日飛昇,上造帝庭。

此道高妙,非下世凡學所可參聞,自無金名玄圖錄字,上清莫得知見。

若於機會遇得寶篇,皆宿挺合仙,但當寶錄,密而奉行。

輕說非真,罪延七祖父母,長閉地獄,萬劫不原,身沒鬼宮,萬不得仙。

《紫書訣》言,凡修上真之道,當以二月、七月、十月五日、十六日、二十九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

此月是九天玄母合化始生之月,日是天元合慶變雌天德之日也。

至其日,沐浴清齋,別室寂處,不關人事,夜半露出中庭,西南向,仰天思九天玄母姓名,身長六寸六分,著青寶神光錦繡霜羅九色之綬,頭戴紫元玄黃寶冠,居九氣無極之上,瓊林七映之宮,玉寶洞元之府,九光鄉上清裡中。

時乘紫雲飛一精一羽蓋,從十二鳳凰、三十六玉女,白鳳侍輪,游於太清之上,無崖之中。

存思分明,朗然對前,便九拜於玄母三過,一陰一喚玄母,甲穢質貪真,仰慕上清,乞與眄接,得侍玉靈。

叩齒九通。

仰祝曰:

三合五離,混化二元。

氣凝成神,神變合魂。

胎養九天,保固生門。

一陰一精一玄降,陶灌形源。

練質染氣,受化自然。

今日何日?玄母開陳。

八願九會,上獲天真。

景向參微,得啟玉晨。

骨騰肉飛,乘虛絡煙。

上造紫轅,長輔帝臣。

畢,仰嚥氣九過止。

如此,玄母含暢,帝妃喜歡,天真下降,得見靈顏,即命青宮注上玉名。

九年一精一思,帝遣玉女,乘雲下迎,上升玉清,侍衛玄宮。

此道高妙,非世所聞。

若有金名,標侍帝簡,得見此文,皆宿挺合仙,克得飛昇,游宴九天也。

慎勿輕洩,身沒三官,七祖被考,長閉河源。

凡行此道,當一精一心苦念,目瞻靈顏,仰希玄降,以要飛仙,不得污穢。

上干太真,身被禁閉,萬不得仙。

若天一陰一無日,亦可於靜室行事,但使心目相應,口向相和,神無不感,道無不降,學無不成,道降神附,飛行太空也。

----------------------------------------

◎紫書存思九天真女法

《紫書訣》言,凡修上真之道,常以九月九日、七月七日、三月三日,此日是九天真女合慶玉宮,游宴霄庭,敷陳納靈之日。

至其日,五香沐浴,清齋,隱處別室,不一交一 人事,夜半露出,燒香北向。

仰思九天真女,諱字,身長七寸七分,著七色耀玄羅褂、明光九色紫錦飛裙,頭戴玄黃七稱進賢之冠,居上上紫瓊宮,玉景台七映府,金光鄉無為裡中。

時乘紫霞飛蓋、綠軿丹舉,從上宮玉女三十六人,手把神芝五色華幡,御飛鳳白鸞,游於九玄之上,青天之崖。

思畢,心拜真女四拜,叩齒二十四通。

仰祝曰:

天真回慶,游宴紫天。

敷陳納靈,合運無間。

上御玉宮,下眄兆臣。

八會開張,九願同纏。

思微立感,上窺神真。

流一精一陶注,玉華降身。

萬慶無量,長種福田。

畢,仰引氣二十四咽止。

如此,真女感悅,神妃含歡。

上列玉帝,奉兆玉名,記書東華,參篇玉清也。

修之九年,面發金容,體映玉光,神妃一交一 接,身對靈真,克乘飛蓋,游宴紫庭。

此法高妙,世所不行。

若有金名,書字紫簡,得見秘文,骨挺應仙。

寶而密修,計日成仙。

輕洩非真,罰以神兵,長役幽泉,七祖受累,萬劫不原。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