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四十一 雜法部:《太上素靈經》云:太上曰:兆之為道,存思《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四十一 雜法部

雲笈七簽

卷四十一 雜法部

◎沐浴

《太上素靈經》云:太上曰:兆之為道,存思《大洞真經》,每先自清齋,沐浴蘭湯。

《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云: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裕

《黃菉簡文經》云:奉經威儀,登齋誦經,當沐浴以一精一進。

若神氣不清,則魂爽奔落。

《紫虛元君內傳》云:夫建志內學,養神求仙者,常當數沐浴以致靈氣,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氣前來,三宮穢汙。

《仙公請問經》云:經洿不以香水洗沐,則魂魄奔落,為他鬼所拘錄。

《三元品戒》曰:常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平旦、中夜沐浴,東向以杓回香湯,左轉三十二遍,閉目思日光在左目上,月光在右目上,五星纏絡頭上,五雲蓋體,四靈侍衛。

訖,便叩齒三十二通,祝曰:

天澄氣清,五色高明。

日月吐暉,灌我身形。

神津內澳,香湯煉形,光景洞曜,煥映上清。

氣不受塵,五府納靈。

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福慶自生。

今日大願,一切告盟。

身受開度,升入帝庭。

畢,仰咽液三十二通止,便洗沐。

畢,冠帶衣服,又叩齒十二通,祝曰:

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秬,罪滅福生。

長與五帝,齊參上靈。

祝畢,便出戶入室,依法行道。

夫每經一殗,皆須沐浴,修真致靈,特宜清淨,不則多玻經真官,計人罪過。

沐浴香湯。

用竹葉、桃枝、柏葉、蘭香等分內水中,煮十數沸,布囊濾之去滓,加五香,用之最一精一。

《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云:五香沐浴者,青木香也。

青木華葉五節,五五相結,故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煙,致靈跡。

以其有五五之節,所以為益於人耶。

此香多生滄浪之東,故東方之神人,名之為青水之香焉。

又云:燒青木、薰陸、安息膠於寢室頭首之際者,以開通五濁之臭,絕止魔邪之氣,直上衝天四十里。

此香之煙也,破濁臭之氣,開邪穢之霧。

故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隨香氣而來,下憩子之面目間焉。

燒香夜,特亦常存而為之。

《黃氣一陽一精一三道順行經》云:上學之士,服日月皇華金一精一飛根黃氣之道,當以立春之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種,東向沐裕

《西王母寶神起居玉經》云:數澡浴,要至甲子當沐浴,不爾,當以幾音羈月日旦,使人通靈裕不患數,患人不能耳。

蕩練一屍一臭,而真氣來入。

又云:太上九變十化。

《易新經》曰:若履殗穢及諸不淨處,當洗澡浴,盥解形以除之。

其法用竹葉十兩、桃皮削取白四兩,以請水一斛二斗於釜中煮之,令一沸出,適寒一溫一 ,以浴形,即萬殗消除也。

既以除殗,又辟濕痺、瘡癢之疾。

且竹虛素而內白,桃即卻邪而折穢,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濁也。

天人下游既返,未嘗不用此水以自蕩也。

至於世間符水,祝漱外捨之,近術皆莫比於此方也。

若浴者蓋佳。

但不用此水以沐耳。

《三皇經》云:凡齋戒沐浴,皆當盥汰五香湯。

五香湯法,用蘭香一斤,荊花一斤,零陵香一斤,青木香一斤,白檀一斤。

凡五物切之,以水二斛五斗煮取一斛二鬥,以自洗浴也。

此湯辟惡,除不祥氣,降神靈,用之以沐,並治頭風。

《太上七晨素經》云:每以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一月三取三川之水一斛一經雲,三川水取三一江一 口水。

一經雲,取三井水亦佳,雞舌、青木香、零陵香、薰陸香、沉香五種合一兩,搗內水中煮之,水沸便出,盛器之中,安著床 上,書通明符著中以浴,未解衣,先東向叩齒二十四通,思頭上有七星華蓋,紫雲覆滿一室,神童散香在左,玉女執巾在右。

畢,取水含仰漱左右三通,祝曰:

三光朗照,五神澄清。

天無浮翳,地無飛塵。

沐浴東井,受胎返形。

三練九戒,內外齊一精一。

玉女執巾,玉童散靈。

體香骨芳,上造玉庭。

長保元吉,天地俱並。

畢,脫一衣 東向,先漱口三過,次洗手面,然後而浴也。

浴畢,轉西向一陰一祝曰:

浣濁除塵,洗穢返新。

改易故胎,永受太真。

事訖,取符沉著井中。

天帝君沐浴上法,受之元始天王。

按法修行,體香骨芳,得為帝皇。

傳付天帝君修行,得流一精一紫光,覆冠帝身。

天帝君傳南極上元君。

上元君修行,得流芳上徹,香聞三清。

傳付太微天帝君修行,五方自生神芝,來會帝房。

傳付上聖金闕君,金闕君修行,面生玉澤,體發奇光。

傳付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修行,香充三清,光映十方。

此之妙道,非世所行,秘在南極紫房之內。

有分應仙,當得此經,按文修行三元紫房,體生玉澤,面發奇光,神聰奇朗,究徹無窮,能行其道,白日登晨。

《外國放品經》云:沐浴金門,冠帶神輝,學同天人,壽極二儀。

高上合一歡 ,萬仙總歸,正虛結符,永無傾危。

----------------------------------------

◎沐浴七事獲七福

《沐浴身心經》云:沐浴內淨者,虛心無垢;外淨者,身垢盡除。

存念真一,離諸色染,證入無為,進品聖階,諸天紀善,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天真皇人復白。

天尊未審五種香湯,獲七福因,何者為是?何所修行?有何勝業?願更開曉。

天尊答曰: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一屍一;二者桃皮,能辟邪氣;三者柏葉,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靈聖;五者青木香,能消穢召真。

此之五香,有斯五德。

七福因者,一者上善水,二者火薪,三者香藥,四者浴衣,五者澡豆,六者淨巾,七者蜜湯。

此七福因,能成七果:一者常生中國,為男子身;二者身相具足;三者身體光明,眼瞳徹視,四者髭發紺青,圓光映項;五者脣硃口香,四十二齒;六者兩手過膝;七者心聰意慧,通了三洞經法。

----------------------------------------

◎沐浴吉日

正月十日,沐浴,令人齒堅。

二月八日,沐浴,令人輕劍

三月六日,沐浴,令人無厄。

四月四日,沐浴,令人無訟。

五月一日,沐浴,令人身光。

六月二十七日,沐浴,令人輕劍

七月二十五日,沐浴,令人進道。

八月二十二日,沐浴,令人無非禍。

九月二十日,沐浴,令人辟兵。

十月十八日,沐浴,令人長壽。

十一月十五日,沐浴,令人不憂畏。

十二月十三日,沐浴,得玉女侍房。

《洞玄真一五稱符上經》云:黃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氣,故受兆《靈寶五稱符經》。

按東井千清潔吉日,沐浴齋淨,受靈寶符。

正月十日人定時。

二月八日黃昏時。

三月六日日入時。

四月四日日昳時。

五月一日日中時,二十九日巳時。

六月二十七日食時。

七月二十五日早食時。

八月二十二日日出時。

九月二十日雞三鳴時。

十月十八日雞初鳴時。

十一月十五日過夜半時。

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時。

此皆當天氣月宿東井時,與神仙合會,此日蘭湯沐浴巳也。

《老君河圖修身戒》云:

正月十日人定時沐浴,除過無極。

二月八日黃昏時沐浴,除過二千。

三月六日日入時沐浴,除過三百。

四月十三日夜半時沐浴,除過二十。

五月一日日昳時沐浴,除過二十。

六月二十七日日中時沐浴,除過六百六十。

七月七日日中時沐浴,除過七百三十。

八月二十五日人定時沐浴,除過七十。

九月二十日日出時沐浴,除過九百六十。

十月二十八日平旦時沐浴,頭白返黑,壽同仙人,除過無極。

十一月四日雞鳴時沐浴,除過二十三。

十二月三十日夜半時沐浴,除過三千。

《洞玄二十四生圖經》云:天河灌東井,石景水母一精一,圓光拂靈曜,玄暉瑩高明。

元始披重夜,天人逐月生。

沐浴瀾池上,龍負長更瓶。

金童麗香華,玉女流五星。

冠帶濯玉津,煉度五仙形。

體香萬神降,乘景登高清。

《洞真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云:凡存念上道,咒除三一屍一之時,常當採取白芷草根及青水香,合以東流水,煮取其汁,以沐浴於身,辟諸血一屍一惡氣。

可和香燒之,以致神明。

若無青木香者,亦可單用白芷。

清虛真一人曰:每至甲子,必當沐裕

紫微夫人曰:沐浴不欲數者,魄之性也。

性違魄返,是煉其濁穢,魄自亡矣。

《真誥》云:南嶽夫人曰:浴不厭數,患人不能耳,數則蕩煉一屍一臭,而真氣來入。

《金房度命上經》云:修度命回年之道,每以六癸之日,取北泉之水一斛,就本命日取白芷、桃皮、柏葉各一斤,合煮令沸,正中而裕臨浴之時,向本命叩齒九通,思玉童三人執巾在左,玉女二人擎香在右,紫雲華蓋覆到前後,微祝曰:

天地洞清,洗穢除塵。

煉化九道,返形太真。

百關納靈,節節受新。

清虛監映,內外敷陳。

日吉時良,度命回年。

玉童玉女,為我執巾。

玄靈紫蓋,冠帶我身。

使我長生,天地同根。

畢,便裕浴訖,還入室,東首而臥。

取粉自飾,通身令幣,仍摩兩掌令熱,拭面二七,又微祝曰:

天朗氣清,我身已一精一。

塵穢消除,九孔受靈。

使我變易,還反童形。

引骨更生,體映玉光,面發金容。

《洞神經》第十二云:上元齋者,用雲水三斛,青木香四兩,真檀七兩,玄參二兩,四種合煮,一沸,清澄適寒一溫一 ,先沐後裕此難辦者,用桃皮、竹葉剉之,水一二斛隨多少,煮一沸,令有香氣,人人作浴,內外同用之,辟惡,除不祥。

沐浴室令香淨,勿近圊溷,勿逼井灶,勿侵堂壇,勿用穢地,故廁牢獄,一屍一樞、堂居,皆不可用。

----------------------------------------

◎櫛沐浴

道書云:凡道士理發將髻及沐頭將散發之時,先叩齒七通,乃祝曰:

太帝散華,玄歸大神。

今日元吉,理發沐塵。

辟惡除患,長生神仙。

畢,乃髻之。

竟,又叩齒七通,都畢。

此名為太帝散華理發內法。

令人終年不病,耳目聰明,頭腦不痛。

凡道士浴身及洗手面之時,先臨水叩齒三通,乃祝曰:

四大開朗,天地為常。

玄水澡穢,辟除不祥。

雙童守門,七靈安房。

雲津煉灌,萬氣混康。

內外利貞,保茲黃裳。

祝畢,又叩齒三通,乃洗手面。

此名為澡穢除凶七房祝法。

常能行之者,使人神明血淨,辟諸凶氣。

----------------------------------------

◎解穢並敘

夫神氣清虛,真靈所守。

身心混濁,邪氣害人。

入靖思真,要須清潔。

不履眾惡,吉祥止焉。

道士女官,受法已後,特忌殗穢。

諸不宜者,不在履限。

《玄都律》曰:民家殗污,不過晦甗不得入,治哭亦三日穢。

三年之喪,未滿百日,並不得書符奏章,朝真入靖。

違者,奪?弄一紀。

太極法師曰:道士女官,先無殗穢,哭亦不殗,唯須佩菉者身。

或被縣官系閉出後,香湯沐浴解殗穢。

三日已後,始得入靖。

夫殗忌臨一屍一,入產婦室及喪家齋食。

產家三日並滿月及見喪車、靈堂、六畜、生產、抱嬰兒、胎穢、哭泣,不得言死亡事及不祥事。

午前忌之,不得見血肉、死禽一獸 。

寢臥櫛發、飲食、便曲,並不得向北,便曲不得視三光。

餐十二辰肉、魚臊、五辛、並忌。

若婦人有經通,不得近亦不得與同房寢臥,並造醮食及近道常如夢洩亦須解穢。

若見死柩喪車,速存火從自己心中直出,往燒之赫然,死柩喪車並為灰燼,便想烈風吹之。

又閉目內視,令火自焚,舉體潔白,見穢氣消滅即解矣。

又存一真一人頭戴菉中九鳳真冠,口中含水噴灑,穢亦消解。

乃硃書解穢符在符本經。

書時三叩齒,稱合明天帝日,閉氣書之。

置水中,以刀子左攪水三幣,想見北斗星在水中,祝曰:

百殗之鬼,速走萬里,不走斬死。

西方白童子,急急如律令。

則含水噴灑,穢氣都散。

歲除日不浴,元日不沐,尋常五日一浴,十日一沐皆用桃竹。

----------------------------------------

◎朝禮

《朝真儀》云:每月一日、十五日、三元日、庚申、甲寅、甲子、八節、三會、本命等日,並須朝禮。

若與戊辰、戊戌、天父、天母殺害日,常日殺同者,即不可為之。

凡朝禮先一日,以桃湯澡浴如法在解穢篇,並不得食蔥、薤、韭、蒜、乳酪等。

至其日,更潔衣服,執香爐,至靖戶外,叩齒三通,微祝曰:

守靖玉女,四明功曹。

今欲朝禮,願通達上聞。

便開門先進左足,至香案前置爐案上,執簡平立,臨目叩齒三通,存思玉童玉女在香案左右,即長跪三,捻香。

訖,起,平立,又微僂身發爐,祝曰:

太上玄元五靈老君,當召功曹使者,左右龍一虎君,捧香使者,三氣正神,急上關啟三天太上玄元道君。

臣今正爾燒香朝真,願得九天正真生氣降臣身中,令臣所啟,速達逕御太清紫微宮真玄元大道君凡前。

畢起,存心若至金闕前,再拜訖。

又長跪,叩齒二十四通,祝曰:

正一盟威,弟子某甲稽首,歸身,歸神,歸命。

太清玄元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氣丈人、百千萬重道氣,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臣幸資夙慶,得奉道真,竊不自揆,輒希長生,誓已立功修德,乞願赦臣積生已來至於今日所犯元惡重罪,鹹賜蕩除,許臣自新,補復前咎,令九祖父母幽魂苦爽皆下拔九幽,上升天衢,令臣修道,克合誠一精一,削除死籍,注上玄菉。

闔門之內,共保元吉,生成之惠,實在於此。

臣某叩頭便以簡即叩頭謹啟若更有佗事任隨意言之,但不得繁矣。

訖,又再拜,便於禮處伏地,以簡叩頭搏頰。

訖,復爐祝曰:

香官使者,左右龍一虎君,捧香使者,三氣正神,當令朝真之所,自然降金丹玉芝之英,百靈眾真一交一 會在此香火案前,令臣修道,克合至真,闔門受福,天下蒙恩,仙童玉女,侍衛香煙,傳奏所啟,逕御

至真帝前燒香時勿反顧,顧則忤真氣致哀應,又勿囂喧,使至平明須了矣。

----------------------------------------

◎太素真一人隱朝禮願上仙法

受大洞上訣,施行雌一,讀《太丹隱玄五晨金華經》者,常月密朝太素三元君,以正月十日、二月九日、三月八日、四月七日、五月六日、六月五日、七月四日、八月三日、九月二日、十月十一日、十一月十二日、十二月十三日夜,於寢靜之室,燒香北向,心存三君,再拜。

訖,坐臥任意,稽首心祝曰:

謹啟太上大道高虛玉晨太素紫宮三元帝君,中央黃老、無英、白元、玉皇大帝、五老高真、太極皇一精一玄皇玉君,某是大洞三景弟子,謹以吉日之夜,天關九開之間,上聞太上、太素、三元、玉皇真君前,乞得長生世上,壽無億年,時乘黃晨綠蓋龍轅,上詣紫庭,役使萬神,侍衛四明太素帝君。

畢,常當行之,勿令人知也。

此太極真一人隱朝三元夜禮願之道也。

昔常安季仲子不知他道,又亦不施行太丹之事,三元之法,唯偶得此隱朝之道,按行之三十年,得乘雲駕欻,升入玄洲。

仙人王履冰、趙雙成、范叔友、管平阿、李明延、安生之輩,皆得此道而升崑崙之房,或在神洲,或在三玄宮也。

----------------------------------------

◎朝極

旨曰:月用一日一年有四日,不同常步日及上生日。

不同者及同者並依常法竟,各依時王朝。

若甲子日、八節日、與四時同者,亦止一步而為二朝,以王星為始。

若欲各步各朝,以午時朝極,子時朝中元。

旨曰:春正月一日、二月二十日、三月二十七日。

旨曰:步綱畢,正身入斗魁中,東向,視歲星,像在肝中步畢,仍於弼上左回身,左足先下,入魁中,對天樞下一陰一精一弼星之間,東向,右足並立,閉氣臨目,存歲星一精一象,圓如珠,青光照洞,從天來下,飛入我口,小開口受而吞之,逕在肝中,內外合映,良久乃通氣開目。

餘星皆仿此,各依本色及所生之藏。

旨曰:再拜好安處兩足拜跪,勿令犯諸星綱。

跪長極,並當以膝綱上,不爾不得也。

旨曰:心祝曰:

太歲元神,木公九元,一陽一華玄氣,盡來入身。

旨曰: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左回登天樞而出,若值六甲日,仍左行步三台。

非六甲日,左行詣五星綱口,餘四朝仿此。

旨曰:夏四月八日、五月六日、六月十八日。

旨曰:正身入斗魁中,南向視熒惑星,像在心中,再拜跪,心祝曰:

南上元神,火一陽一四光,仲離丹水,來入丹房。

旨曰:祝畢,叩齒九通。

畢起出。

旨曰:秋七月七日、八月二十日、九月九日。

旨曰:正身入斗魁中,西向,視太白星,像在肺中,再拜跪,心祝曰:西上太玄,金一精一七通,玉元二帝,氣回胎腦。

旨曰:祝畢,叩齒九通。

畢起出。

旨曰:冬十月五日、十一月三日、十二月六日。

旨曰:正身入斗魁中,北向,視辰星,像在腎中十月、十一月在左腎,十二月在右腎,再拜跪,心祝曰:

北玄紫辰,金車水元,龍胎化靈,來入一身。

旨曰: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出,甲子日、八節日,正身入斗魁中弼星,後入一陰一精一弼星中間,對向真一人星,令得拜跪。

旨曰:向真一人星,存鎮星,像在脾中,再拜跪,心祝曰:

太極九真,流康一陰一根,飛一卻蓋,來入泥丸。

旨曰:祝畢,叩齒九通。

畢起出。

若值六甲日,即步三台。

非六甲日,乃便步五星。

行之十四年,七星之一精一下化成神人,並乘流零八景,丹玄斑雲,俱來詣子,拜子仙官,授子真符,道成皆登上清,升太微宮注云:五嶽君、四極真一人、太極真一人,各有獻送,具在經文。

----------------------------------------

◎朝玉晨君

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五日、四月八日、五月九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十一月三日、十二月十二日。

太上大道玉晨君常以此日中登玉霄琳房,四眄天下,有志節遠遊之心者,子至其日平旦日出時,北向再拜,亦可於中靜出庭壇,燒香北望,乃拜雨雪於靜室中,自陳本懷所願曰:糞土小兆男某謹上啟:

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某以思真願仙,歸心奉朝,伏希眄鑒,矜允誠請,原赦某歷劫之殃考,一生之罪咎,學道修身,克蒙感遂,長生度世,登侍霄房。

畢,咽液三十過伏席叩摶,使心形慊極,良久,起跪,咽液也。

----------------------------------------

◎朝青童君

東海青童君,常以丁卯日登方諸東華台四望,子以此日常可向日再拜,日出行之至其日時,出於庭壇,施香案,如法乃拜。

若所居不早見日者,當視東方昕昕然,即可為之。

其方諸山既在會稽東小近南。

若夏月,日出東北,乃不可每正向日出,要當向山所在為之。

值雨雪則於靜室中存而朝之。

長跪曰:

糞土小兆男生姓名謹上啟:

九微太真玉明青保王金闕上相大司命高晨師東海玉明青華小童道君,某以塵濁罪穢,願樂清虛,乞沾所望,仰蒙濟拔。

所以幽明考譴,並希赦蕩業,預仙階,侍謁靈景因伏席叩摶,使心形慊極,又再拜,可因此以服日一精一九月巳後,正月巳前,日出同在其方。

非其月則拜畢轉身正對日,行諸服飛華、水母、奔日、五帝等法,亦可正爾吸日一精一霞,九咽之。

----------------------------------------

◎隱朝胎元法

學生之法,不可泣淚及多唾洩,此皆為損液漏津,使喉腦大竭。

是以真一人道士常吐納咽沫,以和六液。

常以本命之日向其方面叩齒三通,心存再拜,而微祝曰:

太一鎮生,三氣合真。

室胎上景,母玄父元。

生我五藏,攝我精神,下灌玉液,上朝泥丸。

夕煉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華,左嘯金晨。

令我神仙,役靈使神,常保利津,飛行十天。

祝畢,又心拜四方,叩齒三通。

此名為太山上咒生隱朝胎元之道。

常能行之,令人魂魄保守,長生神仙。

----------------------------------------

◎朝禮九天魂魄帝君求仙上法

常以月三日、九日、十六日平旦,向日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叩齒二十四通,微祝曰:

天魂九纏,上帝尊神。

太一陽一日一精一,金門變仙。

小兆壬甲敢奏微言,今日上告,八願開陳,請施禮願,仰希玄恩。

蒼龍硃鳳,策轡紫軒。

五雲一交一 一陰一,六氣扇塵,高上曲眄,三元降真。

二景纏絡,我道欣欣,心朗耳聰,目明色鮮。

體輕骨升,面發華顏,羽服生形,飛造帝晨。

畢,仰天引日一精一四十五咽止。

行此三年,目明徹視,洞睹無窮,面有金容,體生玉津。

九年能行,身外無影,飛空玄虛也。

若天一陰一無日,於密室心存行之,亦感於自然也。

又以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此三日皆以人定時向,月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向月,叩齒十六通,祝曰:

魂一精一魄靈,九天同生,石景水母,太一陰一朗明。

徘徊月宮,治煉金庭,二景合原,上吉時清。

八會一交一 帶,我願克成,願光願容,願鮮願榮,願神願仙,飛行上清。

畢,仰引月一精一四十五咽止。

魂一精一帝君,即九天司命,部九天之魂一精一,下統後學?弄命也。

帝君鎮在日門金庭之內。

魄靈帝君即九天丞相,主九天之魄靈,下統後學之錄籍也,鎮在月宮琳琅之都。

凡修上道,旦夕坐起臥息,常當存念,日在頭上,月在口中,魂一精一帝君在泥丸,魄靈帝君在明堂。

心存目想,常使彷彿,將其逾年,真形見也,青白分也。

九年能乘空飛行,上登晨燈之館,游宴虹映之山也。

----------------------------------------

◎朝太素三元君受行先進洞房之事者依此朝。

若未修其道者則不得為之

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用子時左右,於寢靜北向,六再拜,訖,起跪施香案,具冠服,再拜,訖,更一拜,便長跪曰。

謹啟:

太上大道高聖玉晨太素紫宮八靈三元君,中央黃老君、無英、白元太帝、五老高真上仙、太極皇一精一三皇玉君、大洞三景弟子某謹以吉日之夜,天關九開之門,上聞太上玉皇真君,乞得長生世上,壽無億年,時乘黃晨龍轅,上詣紫庭,役使萬神,侍衛四明。

畢,勿令人知。

太素三元君,女子也。

德凝虛無,神高太上,教制天真,領理萬氣。

三元君乃一女子耳。

積感瓊琅,虛生霄晨,結煙散景,道陵玉真。

夫三元君之出遊也,則日月傾曜,烈燭拔根,八風揚波,飆蕩幽源,連暉九萬,高霄舞晨,絳霞郁敷,黃雲九纏。

於是五老啟途,太帝扶軒,西皇秉節,東華揚幡,九天為之顛徊,太無為之起煙。

幽氣隱藹,八景連塵,顧眄羅於無上,俯仰週於百圓。

大哉!斑皇。

是曰太素三元君。

夜在密室,常存三元君來在室中,心拜心語,如是不替,則所向如願,萬事克和,此為真一人致神仙之要法也。

太素三元君服紫氣浮雲,錦帔九色。

龍錦羽裙,建寶琅扶晨羽冠,腰流金火鈴,虎符龍書,而坐空中焉。

膝下常有綠丹青三素之雲氣,郁然冠其形也。

太素三元君常詠曰:太無連玉清,三曜洞高明。

八素回晨風,散雲藹飛靈。

圓輪擲崆峒,金映冠天一精一。

玉華結五老,紫煙運霄軿。

乘氣蕩玄房,委順扶所經,金姿曜九暇,玉質躍寒庭。

幽童回孩眄,老艾還返嬰。

帝一固泥丸,九真保黃寧。

視眄萬劫外,齊此九天傾。

若存念之時當諷此詠之作,雲是玉清上宮之唱,以和於形魂之氣也。

若存三元君者,首作頹雲三角髻,餘朆散垂至腰中,髻上乃冠扶晨冠耳。

子存感致若亦將見之於紫房及左右也。

此者之間,當有太素玉女三寶真一人來降於子矣。

欲行此道,常當別寢獨處,不雜他人。

每事亦爾,非唯此一事而已。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