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鳥四:飛涎鳥南海去會稽三千里,有狗國,國中有飛涎鳥似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鳥四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鳥四

飛涎鳥 一精一衛 仁鳥 鸐 韓朋 帶箭 細鳥 王母使者 鴛鴦 五色鳥 新喻男子 張氏 漱金鳥 鶖 營道令 紙鳶化鳥 鶉 戴文謀 瑞鳥 報春鳥 冠鳧 秦吉了 韋氏子 鳥賊 鳥省 劉景一陽一 食蝗鳥 盧融 張氏 王緒 武功大鳥 鸛鹴 吐綬鳥 杜鵑 蚊母鳥 桐花鳥 真臘國大鳥 百舌 鸛甘 蟲 戴勝 北海大鳥 鴉 仙居山異鳥 鶯

飛涎鳥

南海去會稽三千里,有狗國,國中有飛涎鳥似鼠,兩翼如鳥而腳赤。

每至曉,諸棲禽未散之前,各各佔一樹,口中有涎如膠,繞樹飛,涎如雨(「如雨」二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沾灑眾枝葉。

有他禽之至而如網也,然乃食之。

如竟午不獲,即空中逐而涎惹之,無不中焉。

人若捕得脯,治渴。

其涎每布後半日即干,自落,落即布之。

(出《外荒記》)

南海離會稽郡有三千里,那裡有個狗國,狗國中有一種飛涎鳥像老鼠,兩翅像鳥,爪是紅色。

每到天亮時,各種飛禽還棲息在樹上沒飛散之前,飛涎鳥各自佔一棵樹,鳥的涎水像膠一樣,它繞著樹飛,涎水像雨一樣灑下來,沾在樹的枝葉上。

有其它禽鳥飛來,就被枝葉上的涎水沾住,像網一樣。

飛涎鳥就吃被網住的鳥,如果到中午還沒捉到鳥,就在空中追逐並用涎水往鳥身上灑,沒有不中的。

人若捉住此鳥,用它的肉作成脯,能治渴病。

它的涎水灑過半天後就干,干後便從枝葉上落下來,脫落後馬上再灑。

一精一 衛

有鳥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一精一衛。

昔赤帝之女名女婧,往游於東海,溺死而不返,其神化為一精一衛。

故一精一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出《博物誌》)

有一種鳥像烏鴉一樣,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爪,名字叫一精一衛。

從前赤帝的女兒名叫女婧,到東海去遊玩,淹死了沒能回去,她的靈魂化為一精一衛鳥。

所以一精一衛鳥常常銜來西山的木塊和石頭,用來填東海。

仁 鳥

晉文公焚林以求介推,有白鴉繞煙而噪,或集介子之側,火不能焚。

晉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煙台。

種仁壽之木,木似柏而枝長軟,其花堪食。

故《呂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壽木之華。」

即此是。

或雲,此鴉有識,於焚介之山,數百里不復織網羅。

(此「鴉有識於焚介之山數百里不復織羅網」,《拾遺記》三作戒所焚之山數百里居人不得設羅網。

)呼之曰仁鳥。

俗亦謂仁鳥白臆為慈烏,則此類也。

(出王子年《拾遺記》)

春秋時晉文公焚燒樹林尋找介子推時,有只白鴉鳥繞著煙鳴叫,有時停在介子推的旁邊,火就燒不著介子推。

晉國人很讚美它,修建一座高台,起名叫思煙台。

栽種象徵仁愛、長壽的樹木,這樹像柏樹,樹枝長而柔軟,開的花能吃。

所以《呂氏春秋》上說:樹木最美的,有壽木之華彩的,就是這種樹。

有人說,白鴉很有識辨能力。

人們在燒死介子推的山上,幾百里之內不再設羅網捕鳥,並稱這種鳥叫「仁鳥」。

人們也叫仁鳥中的胸部為為慈鳥,就是這一類鳥。

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鳴禽。

人面鳥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踐地,名曰鸐,其聲似鐘磬笙竽也。

《世語》曰:「青鸐鳴,時太平。」

乃盛明之世,翔鳴藪澤,音中律呂,飛而不行。

禹平水土,棲於川岳,所集之地,必有聖人出焉。

自上古鑄諸鼎器,皆圖像其形。

銘贊至今不絕。

(出《拾遺錄》)

幽州一帶,羽山北面,有一種善於鳴叫的鳥。

長著人面鳥嘴,八隻翅膀一隻爪,毛像野雉,行走時不踩地面,名叫鸐。

它的叫聲像樂器發出的聲音。

《世語》上說:青鸐鳴,天下太平。

就是昌盛繁榮的時代。

它在沼澤上鳴叫,叫聲符合音律。

它只飛而不行走。

大禹治水之後,它便棲息在高山大地上。

它們聚集的地方,必能出聖人。

自從上古開始,鑄造各種鼎器,都用鸐鳥的形象做圖案,鼎器上銘文中的讚美之辭,流傳至今。

韓 朋

韓朋鳥者,乃鳧鷖之類。

此鳥為雙飛,泛溪浦。

水禽中鸂鷖、鴛鴦、鶄,嶺北皆有之,唯韓朋鳥未之見也。

案干寶《搜神記》云:「大夫韓朋,(一云「憑」)其妻美,宋康王奪之。

朋怨,王囚之,朋遂自一殺。

妻乃一陰一腐其衣,王與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提衣,衣不勝手。

遺書於帶曰:『願以一屍一還韓氏而合葬。

』王怒,令埋之,以相望。

經宿,忽見有梓木生二塚之上,根一交一 於下,枝連其上。

又有鳥如鴛鴦,恆棲其樹。

朝暮悲鳴。」

南人謂此禽即韓朋夫婦之一精一魂,故以韓氏名之。

(出《嶺表錄異》)

韓朋鳥,本是野鴨水鳥一類的鳥,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

水禽中的鸂鶒、鴛鴦、鶄等鳥,嶺北全都有,只是沒見過韓朋鳥。

根據干寶《搜神記》上所說:大夫韓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強奪到手,韓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韓朋就自一殺了。

他的妻子私下裡把衣服弄的很糟爛,宋康王和韓朋妻子一同登上高台,韓朋妻從高台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爛,所以沒拉住。

她在衣帶中留下遺書說;希望把我的一屍一體還給韓朋,與他合葬。

康王很生氣,令人埋葬,卻把她的墳埋在韓朋墳的對面,互相對望。

過了一夜 ,忽然看見有梓樹從二人的墳上長出,樹根在地下相一交一 一起,樹枝在地上相連,還有像鴛鴦一樣的鳥,經常犧息在樹上,從早到晚悲切的鳴叫。

南方人說這對鳥就是韓朋夫妻的靈魂,所以用韓朋的名字給這鳥命名。

帶 箭

帶箭鳥,鳴如野鵲,翅羽黃綠間錯,尾生兩枝,長二尺餘,直而不梟,唯尾稍有毛,宛如箭羽,因目之為帶箭鳥。

(出《嶺表錄異》)

帶箭鳥,叫聲像野鵲雀一樣,翅膀上的羽毛黃、綠一交一 錯。

尾巴上長出兩根長枝,二尺多長,挺直而有彈性,只有尾梢才長毛,很像箭羽,因此,人們稱它為帶箭鳥。

細 鳥

漢元封五年,勒畢國貢細鳥,以方尺玉籠盛數百頭,大如蠅。

其狀如鸚鵡,聞聲數里,如黃鵠之音。

國人常以此鳥候時,亦名曰候蟲。

上得之,放於宮內,旬日之間,不知所止,惜甚,求不復得。

明年,此鳥復來集於帷幄之上,或入衣袖,因更名曰蟬鳥。

宮人婕妤等皆悅之,但有此鳥集於衣上者,輒蒙愛幸。

武帝末,稍稍自死,人尤愛其皮,服其皮者,多為男子媚也。

(出《洞冥記》)

漢武帝元封五年,勒畢國進貢一種細鳥,用一尺見方的玉石籠子裝了幾百隻。

大小如蠅子,形狀像鸚鵡,叫聲傳出數里遠,像黃鵠的叫聲一樣。

勒畢國的人常用此鳥判斷時間,也把它叫做候蟲。

皇上得到後放在宮內,十天之間,不知飛到哪裡,皇上很惋惜,再想要就得不到了。

第二年,這些鳥又回到宮中聚集在帷幔上,有的鑽入宮中人的衣袖裡,因而又給它起名叫蟬鳥。

宮中的女官都喜歡這種鳥,只要這種鳥落到誰的衣服上,誰就會受到皇帝的一寵一 愛。

漢武帝末年,它們自己默默地死掉了。

人們尤其喜歡它的皮,凡是身上裝飾著這種鳥皮的女人,多數會受到男人的喜愛。

王母使者

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

昔漢武帝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

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守之。

(出《酉一陽一雜俎》)

齊郡函山有一種鳥,青爪,紅嘴,白翅,紫腦門,名字叫王母使者。

從前,漢武帝曾登此山,得到一隻玉匣,五寸長,武帝下山時,玉匣忽然變成一隻白鳥飛走了。

人們傳說山上有王母娘娘的一隻藥匣,讓鳥常年守著它。

鴛 鴦

漢時,鄢縣南門兩扇,忽一聲稱「鴛」,一聲稱「鴦」,晨夕開閉,聲聞京師。

漢末惡之,令毀其門,兩扇化為鴛鴦,相隨飛去,後遂改鄢為晏城縣。

(出《朝野僉載》)

漢代的時候,鄢縣城南的兩扇大門,忽然一扇發出「鴛」的聲音,一扇發出「鴦」的聲音,早晚開閉城門時,京城內都能聽到這個聲音。

漢代末年時,人們厭惡這種聲音,皇上命令毀掉這兩門,兩扇門變成了鴛鴦,互相追隨著飛去了。

後來就改鄢縣為晏城縣。

五色鳥

楊震卒,未葬,有大鳥五色高丈餘,從天飛下,到震棺前,舉頭悲鳴,淚出沾地。

至葬日,沖天上升。

(出謝丞《後漢書》)

楊震死了,沒埋葬時,有一隻一丈多高的五色大鳥,從天上飛下來,飛到楊震的棺前,抬頭悲叫,淚水沾濕了地面。

到安葬那日,大鳥沖天飛去。

新喻男子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

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

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

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

後復以衣迎三兒,亦得飛去。

(出《搜神記》)

豫章郡新喻縣有個男子看見田野中有六七個女人,全都穿著羽毛做的衣服,他不知道是鳥。

匍匐著靠近她們,拿到了其中一個女子脫下的羽毛衣並藏了起來。

他又走出去自動靠近那些鳥,那些鳥都各自飛走了,只有一隻鳥不能飛去,他就娶了這隻鳥做妻子,生了三個女兒。

她們的母親叫女兒問父親,知道了她的羽毛衣藏在了稻穀下面,便取出穿在身上飛走了。

後來,她又拿來羽毛衣迎接三個女兒,也都飛走了。

張 氏

京兆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於床 。

張氏祝曰:「鳩為禍也,飛上承塵;為福也,即入我懷。」

以手探之,而得一金鉤。

是後子孫漸盛,資財萬倍。

蜀賈客至長安,聞之,乃厚賂婢,婢竊鉤以與客。

張氏既失鉤,漸漸衰耗,而蜀客亦罹窮厄,於是繼鉤以反張氏,張氏復昌。

(出《搜神記》)

京城裡有一張氏獨居一室,忽然有一隻鳩從外面飛進室內,落在床 上。

張氏禱告說:「鳩若是帶來禍,就飛到帳幕上去;如果能帶來福,就飛到我懷中。」

果然飛到她懷中,用手去撫摸鳩鳥,竟得到一個金鉤。

從此後她的子孫也逐漸發達興盛起來,財產增加萬倍。

有個蜀地的商人來長安聽到了此事,就用重金收買張氏婢女,婢女便偷出金鉤送給了商人。

張氏失鉤後,家境便逐漸敗落,蜀地的商人也遭到了厄運,於是,又把金鉤還給了張氏,張氏家族又昌盛起來。

漱金鳥

魏時,昆明國貢漱金鳥。

國人云:「其地去然州九千里,出此鳥,形如雀,色黃,毛羽柔密,常翾翔海上,羅者得之,以為至祥。

(「祥」原作「翔」,據明抄本改。

)聞大魏之德,被於荒遠,乃越山航海,來獻大國。」

帝得此鳥,蓄於靈禽之圃,飴以真珠,飲以龜腦。

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

昔漢武時,有獻大雀,此之類也。

此鳥畏霜雪,乃起小室以處之,名曰辟寒台。

皆用水晶為戶牖,使內外通光,而常隔於風雨塵霧。

宮人爭以所吐之金飾釵珮,謂之辟寒金,故宮人相嘲言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君王心;不服辟寒鈿,那得君王憐。」

於是媚惑爭以寶為身飾,及行臥皆懷挾以要一寵一 也。

魏代喪滅,珍寶池台,鞠為茂草,漱金之鳥,亦自高翔。

(出《拾遺錄》)

魏時,昆明國進貢了漱金鳥。

昆明國人說:「產此鳥的地方離然州九千里,這種鳥,形狀如雀,黃色,羽毛柔軟濃密。

常在海上作短時飛翔,用網捕捉,認為此鳥是吉祥之物。

聽說大魏的德政,使偏遠地區也受到恩惠,所以才越山渡海來獻給大國。

皇帝得此鳥後蓄放在靈禽園中,餵它珍珠,給它龜腦喝。

鳥常吐出米粒大小的金粒,可以用來製造器物。

從前漢武帝劉徹時,有來進貢大雀的,就是這一類鳥。

此鳥怕霜雪,便做個小屋讓鳥住,名叫避寒台,用水晶石做門窗,內外通光,而能擋住風雨塵霧。

宮女們爭著用鳥吐出的金粒裝飾釵和珮等飾物,並叫做避寒金。

所以宮女們互相取笑說:「不戴避寒金,怎得君王心,不戴避寒鈿,怎得君王憐。」

於是想取得君王憐愛的人,便爭著用避寒金做飾物,竟連行走坐臥都不離身,用來取一寵一 。

魏滅亡後,當年珍貴的池台,荒草茂密,吐金的鳥,也遠走高飛。

晉永嘉二年,有鶖集於始安縣,木矢貫之,鐵鏃,其長六寸有半,以箭計之,其射者當身長丈五六尺。

西晉永嘉二年,有鶖鳥聚集在始安縣。

被木箭射穿,鐵箭頭六寸半長,以箭頭來推算,這個射獵的人身高能有五六尺。

營道令

晉太元中,營道令何偕之去職,於縣界山中得一鳥,大如白鷺,青色赤目,膝上髀下,自然有銅環形,大小刻畫轉輾如(「畫轉輾如」四字原空缺,據黃本補。

)攬子,絕妙人功,於是京邑皆傳觀之。

營道經今屬道州。

(原缺出處,許本、黃本作出《酉一陽一雜俎》)

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營道縣令何偕之離任時,在縣界山中得到一隻鳥,像白鷺那麼大,青色的羽毛,紅色的眼睛,膝上大腿下自然生長著一個銅環形狀,上面刻畫著圖案,取下來仔細觀賞,真是巧奪天工,於是,京城裡的人都來觀看。

營道令現屬道州管轄。

紙鳶化鳥

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圍台城,遠不通問,簡文作紙鳶飛空,告急於外。

侯景謀臣王偉(「偉」字原空缺,據黃本補。

)謂景曰:「此紙鳶所至,即以事達外。」

令左右善射者射之,及墮,皆化為鳥,飛入雲中,不知所往。

(出《獨異志》)

梁武帝蕭衍太清三年,侯景領兵圍台城。

城內與外面不能通消息,簡文製作了一隻紙鳶放到了空中,向外面的人告急。

侯景的謀臣王偉對他說,這個紙鳶落下,便可把城內被圍的消息傳到外面。

侯景便命令射箭能手射紙鳶,射落後,那紙鳶都變成了鳥,飛到雲中,不知飛到哪裡。

安定原土築時,奠祭以(「以」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觚爵,忽有一鶉飛於觚上,因名鶉觚城。

後魏文帝大統中,立為鶉觚縣。

(出《窮神秘苑》)

安定原用土築城時,祭奠時曾用觚和爵盛酒舉行儀式,忽然有一隻鶉鳥飛落在觚上,因而起名叫鶉觚城。

後來魏文帝曹丕稱帝時立為鶉觚縣。

戴文謀

有戴文謀者,隱居一陽一城山中。

曾於客堂食際,忽聞有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憑君,可乎?」

文謀聞甚驚,又曰:「君疑我也?」

文謀乃跪曰:「居貧,恐不足降下耳。」

既而灑掃設位,朝夕進食甚謹。

後謀於室內竊言之,其婦曰:「此恐是狐魅依憑耳。」

文謀曰:「我亦疑之。」

乃祠饗之時,神乃言曰:「吾相從,方欲相利,不意有疑心異議。」

文謀辭謝之際,忽堂上如數十人呼聲,出視之,見一大鳥,五色,白鳩數十隨之,東北入雲而去。

(出《窮神秘苑》)

有個叫戴文謀的人,隱居在一陽一城山,曾經在客堂吃飯時,忽然聽到有呼喚聲說:「我是天帝的使者,準備到人間來依靠你,可以嗎?」

文謀聽後很吃驚。

又聽到說:「你是懷疑我?」

戴文謀於是跪下說:「我的住處很貧困,恐怕不足以迎您降臨寒舍。」

接著就進行灑掃,設置神位,一早一晚,很恭謹的進奉飲食。

後來,戴文謀在內室悄悄地向妻子說了此事,他妻子說:「這恐怕是鬼狐來附位。」

文謀說:「我也很疑惑。」

等到再進奉食物時,那神便說:「我來你這裡,正想給你好處,沒想到你疑心我,有了另外的想法。」

文謀正在道歉時,忽然堂上發出了像數十人的喊聲。

出來一看是一隻大鳥,身有五色,隨著數十隻白鳩,往東北方向飛入雲霄。

瑞 鳥

煬帝征遼回,次於柳城郡之望海鎮。

步出觀望,有大鳥二,素羽丹嘴,狀同鶴鷺,出自霄漢,翻翔雙下,高一丈四五尺,長八九尺,徘徊馴擾,翔舞御營。

敕著作佐郎虞綽制《瑞鳥銘》以進,上命鐫於其所,仍敕殿內丞閻毗圖寫其狀,秘書郎虞世南上《瑞鳥頌》,敕令寫於圖首。

(出《大業拾遺記》)

隋煬帝楊廣徵遼東回來時,住在柳城郡望海鎮歇息,走出來觀望時,看見兩隻大鳥,白毛紅嘴,樣子像白鶴和鷺鷥,從雲中飛出來,翅膀翻飛,雙雙落下,有一丈四五尺高,八九尺長,很馴服地在地上徘徊,或者是在御營前飛舞。

隋煬帝命令著作佐郎虞綽寫《瑞鳥銘》呈給他,皇上又命令將銘文刻碑立在瑞鳥飛翔的地方。

又下令叫殿內丞閻毗畫下鳥的圖像,叫秘書郎虞世南獻上《瑞鳥頌》,並命令將《瑞鳥頒》寫在畫像的上面。

報春鳥

顧渚山中有鳥如鴝鵒而小,蒼黃色,每至正二月,作聲云:「春起也!」至三月四月,作聲云:「春去也!」採茶人呼為報春鳥。

(出《顧渚山記》)

顧渚山中有一種鳥像鴝鵒但體形小,青黃色。

每到正月二月時,發出的聲音像是:春起也。

到了三四月,叫聲又像是:春去也。

採茶人叫它報春鳥。

冠 鳧

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鳧,冠鳧頭中有石也。

(出《海陸碎事》,明抄本作出《地野記》)

石首魚,到秋天就變成冠鳧鳥,冠鳧鳥的頭裡面有石頭。

秦吉了

秦吉了,容、管、廉、白州產此鳥,大約似鸚鵡,嘴腳皆紅,兩眼後夾腦,有黃肉冠,善效人言,語音雄大,分明於鸚鵡。

以熟雞子和飯如棗飼之。

或雲,容州有純赤、純白色者,俱未之見也。

(出《嶺表錄異》)

秦吉了,容州、管州、廉州、白州都產這種鳥。

大小和鸚鵡相似,嘴、爪都是紅色,兩眼後夾著頭,長著黃色的肉冠。

善於模仿人的說話,語聲高而厚重,比鸚鵡的聲音還清晰。

用熟雞蛋和飯,做成棗大小的飯一團一 餵它。

有人說,容州有紅色的、白色的秦吉了。

但都沒看見過。

韋氏子

汘一陽一郡有張女郎廟。

上元中,有韋氏子客於汘一陽一,途至其廟。

遂解鞍以憩。

忽見廟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上,生視之,乃結草成者,文理甚細,色白而制度極妙。

韋生乃收貯於橐中,既而別去。

及至郡,郡守舍韋生於館亭中。

是夕,生以所得屐,致於前而寐。

明日已亡所在,莫窮其處。

僅食頃,乃於館亭瓦屋上得焉。

僕者驚愕,告於韋生,生即命升屋而取之。

即得,又致於前,明日又失其所,復於瓦屋上得之。

如是者三,韋生竊謂僕曰:「此其怪乎?可潛伺之。」

是夕,其僕乃竊於隙中伺之,夜將半,其屐忽化為白鳥,飛於屋上。

韋生命取焚之,乃飛去。

(出《宣室志》)

汘一陽一郡有個張女郎廟,唐高宗上元年間,有個姓韋的男子去汘一陽一作客,路過這座廟時,下馬解鞍休息,忽然看見廟中有兩隻木底屐放在地上。

韋先看那木底屐,是用草編成的,條紋很細密,白色,編製方法很巧妙。

韋生就把這一對木底屐收起放在口袋中,不久就離開這裡。

等到了汘一陽一郡,郡守讓韋先住在館亭裡。

這天晚上,韋生把木底屐放在身邊睡了,天亮卻不見了,什麼地方也沒找到。

僅吃頓飯的工夫,便在館亭的瓦房上找到了。

僕人很驚奇,便告訴了韋生,韋生叫人上房取下來,便得到了。

睡覺時又放在身邊,第二天又不見了,又在瓦房上得到,如此反覆幾次。

韋生偷偷地對僕人說,這事很怪,可暗中察看一下。

這天晚上,他的僕人便在暗處觀察,快半夜時,這木底屐忽然變成了白鳥,飛到瓦房上。

韋生叫人取下木底屐燒掉,卻變成鳥飛了。

鳥 賊

李靖弟客師官至右武衛將軍,四時從禽,無暫止息。

京師之西南際澧水,鳥獸皆識之,每出,鳥鵲競逐噪之,人謂之鳥賊。

(出《譚賓錄》)

李靖的弟弟李客師官作到右武衛將軍。

一年四季都願捕獵禽鳥,沒有一天停止的時候,京城西南的澧水一帶,鳥獸都認識他,他每次出來,鳥鵲紛紛追逐而對之鳴叫,人們把他叫作鳥賊。

鳥 省

馮兗給事,親仁坊有宅,南有山亭院,多養鵝鴨及雜禽之類極多,常遣一家人掌之,時人謂之鳥省。

(出《盧氏雜說》)

馮兗給事,在親仁坊有住宅,住宅南面有個山亭院,養了很多的鵝鴨和雜禽,常常派一個家人管理此事,當時人們叫這個地方為鳥省。

劉景一陽一

天後時,左衛兵曹劉景一陽一使嶺南,得吉了鳥,雄雌各一隻,解人語。

至都進之,留其雌者,雄煩怨不食,則天問曰:「何乃無聊也?」

鳥為言曰:「其配為使者所得,今頗思之。」

乃呼景一陽一曰:「卿何故藏一鳥不進?」

景一陽一叩頭謝罪,乃進之,則天不罪也。

(出《朝野僉載》)

武則天執政時,左衛兵曹劉景一陽一出使嶺南,得到了吉了鳥,雌、雄各一隻,能聽懂人說的話。

到京城進獻時,卻留下了雌鳥。

雄鳥煩躁不安不吃食。

武則天問,為什麼這樣無聊?鳥說,它的配偶被使者得去了,現在很思念它。

武則天便傳呼劉景一陽一,說,你為什麼藏一隻鳥不進獻呢?景一陽一便叩頭謝罪,便把鳥獻上來,武則天沒有怪罪他。

食蝗鳥

開元中,貝州蝗蟲食禾,有大白鳥數千,小白鳥數萬,盡食其蟲。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玄宗開元年間,貝州蝗蟲吞食禾苗,有數千大白鳥,數萬隻小白鳥,把蝗蟲吃光了。

盧 融

開元初,范一陽一盧融病中獨臥,忽見大鳥自遠飛來,俄止庭樹,高四五尺,狀類鴞,目大如柸,嘴長尺餘。

下地上階,頃之,入房登床 ,舉兩翅,翅有手,(「手」原作「子」,據明抄本改。

)持小槍,欲以擊融,融伏懼流汗。

忽復有人從後門入,謂鳥云:「此是善人,慎勿傷也。」

鳥遂飛去,人亦隨出,融疾自爾永差。

(出《廣異記》)

唐玄宗開元初年,范一陽一人盧融有疾,獨自一人躺著,忽然看見有只大鳥從遠處飛來。

一會兒,落在院中的樹上,四五尺高,形狀很像鴞,眼大如酒杯,嘴有一尺多長。

落到地上,走上台階。

一會兒,竟入房中上了床 ,舉兩翅,翅膀上長著手,手上拿小槍,想刺盧融,盧融趴在床 上,嚇得流了一身汗。

忽然又有人從後門進來,對鳥說,這人是個好人,千萬不要傷了他。

大鳥便飛走了,人也隨著出去了。

盧融的病也從此永遠地好了。

張 氏

濮州刺史李全璋妻張,牛肅之姨也,開元二十五年,卒於伊闕莊。

張寢疾,有鳥止於庭樹,白首赤足,黃腹丹翅。

其鳴但云:「懊恨也母兮。」

如是晝夜不絕聲。

十餘日,張殂,鳥遂不見。

(出《紀聞》)

濮州刺史李全璋的妻子張氏,是牛肅的姨母。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死在伊闕莊。

張氏臥病不起的時候,有一隻白鳥落在庭院的樹上,白頭,紅爪,黃色的腹部,紅色的翅膀。

它鳴叫時只是說,悔恨呀媽媽。」

就這樣晝夜不停地叫。

十多天後,張氏死去,鳥也不見了。

王 緒

天寶末,台州錄事參軍王緒病將死,有大鳥飛入緒房,行至床 所,引嘴向緒聲云:「取取。」

緒遂卒。

(出《廣異記》)

唐玄宗天寶末年,台州錄事參軍王緒有病將要死時,有大鳥飛入王緒房中,走到床 前,伸嘴向著王緒出聲叫:取。

取。

王緒便死了。

武功大鳥

大歷八年,大鳥見武功,群噪之。

行營將張日芬射獲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廣四尺,狀類蝙蝠。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代宗大歷八年時,有只大鳥在武功地方出現,人們對大鳥亂嚷叫,行營將官張日芬射中了大鳥。

它肉翅膀,狐狸頭,四隻腳,腳上有爪,四尺寬,形狀象蝙蝠。

鸛 鹴

鸛鹴,一名墮羿,形似鵲。

人射之,則銜矢反射人。

(出《酉一陽一雜俎》)

鸛鹴,另一個名叫墮羿,形狀像鵲。

人用箭射它,它就銜住箭反過來射人。

吐綬鳥

魚復縣南山有鳥大如鴝鵒,羽色多黑,雜以黃白,頭頗似雉。

有時吐物長數寸,丹采彪炳,形色類綬,因名為吐綬鳥。

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慮觸其嗉,行每遠草木,故一名避株鳥。

(出《酉一陽一雜俎》)

魚復縣的南山有一種鳥象鴝鵒那樣大,羽毛大部黑色,夾雜著黃、白色,頭像野雞。

有時吐出幾寸長的一種東西,大紅色十分鮮艷,形狀像綬帶,因而叫它吐綬鳥。

另外,吃食後必存在嗉子裡,前胸大得像酒鬥,為防觸碰它的嗉子,走時遠避樹林和草,所以,另一名叫避株鳥。

杜 鵑

杜鵑,始一陽一相推而鳴,先鳴者吐血死。

嘗有人出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

初鳴,先聽者主離別。

廁上聽其聲,不祥。

厭之之法,當為犬聲應之。

(出《酉一陽一雜俎》)

杜鵑鳥,一陽一氣上升時就一個接一個鳴叫,先叫的吐血死亡。

曾經有個人外出行走時見一群杜鵑靜靜地站在那裡,就學杜鵑的叫聲,他就死了。

若是聽見杜鵑的初叫聲主別離,在廁所聽到叫聲,不吉祥。

避免這種不祥之兆的辦法是學狗叫回應它。

蚊母鳥

蚊母鳥,形如鷁,嘴大而長,池塘捕魚而食。

每叫一聲,則有蚊蚋飛出其口。

俗雲,采其翎為扇,可辟蚊子。

亦呼為吐蚊鳥。

(出《嶺表錄異》)

蚊母鳥,形狀象鷁(一種像鷺鷥的小鳥),嘴大而且長,從魚塘中捕魚吃。

每叫一聲,就有蚊、蚋從口中飛出來。

人們傳說,用它的翎毛做扇子,能避蚊子,也叫它吐蚊鳥。

桐花鳥

劍南彭蜀間,有鳥大如指,五色畢具,有冠似鳳。

食桐花,每桐結花即來,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謂之桐花鳥。

極馴善,止於婦人釵上,客終席不飛。

人愛之,無所害也。

(出《朝野僉載》)

劍南的彭水蜀郡之間,有一種像手指大的鳥,身上五顏六色,像鳳凰似的冠。

吃桐樹花,桐樹開花時就飛來,花落就飛走,不知去了哪裡。

人們叫它桐花鳥。

這鳥很馴服善良,常落在婦女的釵上,客走了席散了也不飛走,人們很喜愛它,它對人們沒有害處。

真臘國大鳥

真臘國有葛浪山,高萬丈,半腹有洞。

先有浪鳥,狀似老鴟,大如駱駝。

人過,即攫而食之,騰空而去,百姓苦之。

真臘王取大牛肉。

中安小劍子,兩頭尖利,令人載行,鳥攫而吞之,乃死,無復種矣。

(出《朝野僉載》)

真臘國有座葛浪山,高萬丈,山半腰有個洞,洞裡先前有只浪鳥,樣子像老鴟,像駱駝那麼大。

有人經過,人便被抓去吃了,然後騰空飛去,老百姓很苦惱。

真臘國王拿出大塊牛肉,肉裡放上兩頭帶尖的小劍,讓人背著走,大鳥抓來便吃,於是就死了,從此就絕了種。

百 舌

百舌春囀,夏至唯食蚯蚓。

正月後凍開,蚓出而來。

十月後,蚓藏而往。

蓋物之相感也。

(出《朝野僉載》)

百舌鳥到春天時便婉囀地鳴叫著,夏天到來後它只吃蚯蚓。

正月以後解凍,蚯蚓出來百舌便飛來。

十月以後,蚯蚓便進入土中,百舌就飛走。

這就是因為物與物之間互相感應的關係。

一江一 淮謂群鸛旋飛為鸛井,鸛亦好旋飛,必有風雨。

人探巢取鸛子,六十里旱。

能群飛,薄霄激雨,雨為之散。

(出《酉一陽一雜俎》)

又南方有鸛食蛇,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於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轉,因得而噉。

裡人學其法者,伺其養雛,緣樹,以蔑緪縛其巢,鸛必作法而解之,乃鋪沙樹底,俾足跡所印而仿學之。

(出《北夢瑣言》)

一江一 淮人說一群鸛鳥旋轉著飛昇就是鸛井。

鸛鳥喜歡旋轉著飛翔,它一旋飛便要颳風下雨。

人若到巢中捉幼鸛,六十里內必然天旱。

鸛鳥能成群飛翔,飛到雲中攪動雲雨,雲雨就攪散了。

另外,南方有一種鸛吃蛇,鸛鳥每當遇到大石頭,知道石下有蛇,就在石間附近,像道士那樣漫步,石頭便也隨著轉動,於是就能捉著蛇吃掉。

鄉里人想學鸛的步法,趁鸛鳥育雛時,上樹,用蔑網扣住它的巢,鸛鳥必定用法解開蔑網,就在樹下鋪沙子,使鸛鳥在沙上印上足跡,以便模仿學習 。

甘 蟲

大中末,舒州奏眾鳥成巢,闊七尺,高一丈,而燕雀鷹鸇,水禽山鳥,無不馴狎如一。

更有鳥,人面綠毛,嘴爪皆紺。

其聲曰「甘蟲」,因謂之甘蟲。

時人畫圖,鬻於坊市。

(出《杜一陽一編》)

唐懿宗末年,舒州向皇帝上奏說一群鳥建立一個鳥巢,寬七尺,高一丈。

而且燕、雀、鷹、鸇及水禽山鳥等,都馴服親近的像一種鳥一樣。

還有一種鳥,長著人面綠毛,嘴和爪都是深青透紅的顏色,它鳴叫的聲音是「甘蟲」,因而就叫它甘蟲。

當時有人把它畫成圖像,在集市上出賣。

戴 勝

王蜀刑部侍郎李仁表寓居許州,將入貢於春官。

時薛能尚書為鎮,先繕所業詩五十篇以為贄,濡翰成軸,於小亭憑幾閱之。

未三五首,有戴勝自簷飛入,立於案幾之上,馴狎。

良久,伸頸嚲翼而舞,向人若將語。

久之,又轉又舞。

如是者三,超然飛去。

心異之,不以告人,翌日投詩,薛大加禮待。

居數日,以其子妻之。

(出《錄異記》)

王建前蜀的刑部侍郎李仁表客居在許州,準備入禮部參加舉試,當時是薛能尚書鎮守許州,李仁表抄寫了自己寫的五十首詩作禮品,將詩書寫在軸書上,在小亭子裡靠在桌上閱讀,還沒看完三五首,就有一隻戴勝鳥飛進亭子,站在桌上,很馴服親近的樣子,很久,又伸著脖子垂著翅膀跳起舞來,對著他像是要說話。

很久之後,又旋轉又跳舞,這樣反覆做了三次,然後就輕輕地飛走了。

李仁表感覺很奇怪,也沒把這事告訴別人。

第二天去投遞詩稿時,薛能很禮貌地接待了他。

過了幾天,便把女兒嫁給李仁表做妻子。

北海大鳥

北海有大鳥,其高千里,頭文曰「天」,胸文曰「候」,左翼文曰「鷖」,右翼文曰「勒」,頭向東正,海中央捕魚。

或時舉翼飛,而其羽相切,如雷風也。

(出《神異錄》)

北海有一隻大鳥,身高一千里。

頭上有個「天」字,胸前有個「候」字,左膀有個「鷖」字,右膀有個「勒」字。

頭朝著正東方,到海中央捕魚吃。

有時展翅飛翔,它的羽毛互相磨擦,像打雷颳大風一樣。

一溫一 璋為京兆尹,勇於殺戮,京邑憚之。

一日,聞挽鈴而不見有人,如此者三,乃一鴉也。

尹曰:「是必有人探其雛而來訴耳。」

命吏隨鴉所在而捕之,其鴉盤旋,引吏至城外樹間,果有人探其雛,尚憩樹下。

吏執送之,府尹以事異於常,乃斃捕雛者。

(出《北夢瑣言》)

一溫一 璋任京兆尹時,常殺人,京城的人都怕他。

一天,聽到拉鈴聲卻看不見人,就這樣連續三次,竟是一隻鴉鳥。

京兆尹說,一定是有人去捉它的雛鳥而來投訴的。

於是命人隨著鳥去的地方捉人。

那只鴉鳥盤旋飛翔,把差吏引到城外樹林間,果然有人捉了雛鳥,尚在樹下休息。

差吏便把他捉住送官府,府尹覺得這事很特殊,就處死了捉雛鳥的人。

仙居山異鳥

王蜀永平二年,得北邙山章弘道所留瑞文於什邡之仙居山,遂出緡錢,委漢州馬步使趙弘約,締構觀宇。

洎創天尊殿,材石宏博,功用甚多。

是日,將架巨梁,工巧丁役三百餘人縛拽鼓噪,震動遠近。

忽有異鳥三隻,一紅赤色,二皆潔白,尾如曳練,各長二尺餘,棲於樑上,隨緪索上下,在眾人中,略無驚怖。

工人撫搦戲玩之,如所馴養者。

梁既上畢,鳥亦飛去。

(出《錄異記》)

王建前蜀在永平二年,得到了北邙山人章弘道在什邡縣仙居山留下的瑞文,便出錢委託漢州馬步使趙弘約建造一座道觀。

到建築天尊殿時,很多的木料石頭,用很多的人工。

這一天,準備架起大梁時,能工巧匠和工人三百多人,又綁又拽大聲喊叫,聲音傳出很遠。

忽然有三隻奇異的鳥,一隻大紅色,兩隻純白色,尾巴像拖著一條綵帶,每個都二尺多長,落在大樑上。

隨著拉拽大梁的繩子上上下下,在人群中一點不害怕。

工人們撫摸它,和它戲耍,就像多年馴養的一樣,大樑上完了,鳥也飛去。

頃年,有人取得黃鶯雛,養於竹籠中。

其雌雄接翼,曉夜哀鳴於籠外,絕不飲喙。

乃取雛置於籠外,(「絕不飲喙乃取雛置於籠外」十一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則更來哺之。

人或在前,略無所畏。

忽一日,不放出籠,其雄雌繚繞飛鳴,無從而入。

一投火中,一觸籠而死。

剖腹視之,其腸寸斷。

(出《玉堂閒話》)

近年來,有個人捉到了黃鶯鳥的幼雛,養在竹籠中。

那一對雌雄大鳥連著翅膀,白天黑夜在竹籠外哀鳴,不吃東西,不飲水。

於是取出雛鳥放在籠外,這一對雌雄鳥就來哺育幼雛,人在旁邊也不怕。

忽然有一天,沒放雛鳥出籠,那一對大鳥就圍繞著籠子邊飛邊叫,沒辦法進籠子育雛,便一隻投到火中,一隻撞死在籠子上。

剖開腹部一看,它的腸子已經寸斷。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