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竹芝 樓闕芝 天尊芝 紫芝 參成芝 夜光芝 隱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芝(菌蕈附)

竹芝 樓闕芝 天尊芝 紫芝 參成芝 夜光芝 隱晨芝 鳳腦芝 白符芝 五德芝 石桂芝 滴芝 木芝 螢火芝 肉芝 小人芝 地下肉芝 異菌 石菌 竹肉 毒菌

敘苔 地錢 蔓金苔 如苣苔 石發 瓦松 瓦松賦

芝(菌蕈附)

竹芝

梁簡文延香閣,大同十年,竹林吐芝。

長八寸,頭蓋似雞頭實,黑色。

其柄似藕柄,內通干空。

皮質皆純白,根下微紅。

雞頭實處似竹節,脫之又得脫也。

自節處別生一重,如結網羅,四面,周可五六寸,圓繞周匝,以罩柄上。

相遠不相著也。

其似結網眾自(校者按,「眾自」當為「眾目」),輕巧可愛。

其與柄皆得相脫。

驗仙書,與威喜芝相類。

(出《酉一陽一雜俎》)

梁簡文帝的延香閣。

大同十年的時候,竹林里長出靈芝草,長八寸,頭蓋像乳一房,黑色。

它的柄像荷藕的柄,柄內是空通的。

柄的皮質全是純白色,根下略微發紅。

長「乳一房」的地方像一個竹節,剝下一層還能剝下另一層。

從節處另長出一重,像結成的網羅,四面都有,周長有五六寸,圓轉環繞,罩在柄上。

它與柄的距離較遠,並不附著在柄上。

它像結網的許多網眼,輕巧可愛。

它和柄都能互相脫離。

查驗《仙書》,這種靈芝與威喜芝相類似。

樓闕芝

隋大業中,東都永康門內會昌門東,生芝草百二十莖,散在地,周十步許。

紫莖白頭,或白莖黑頭。

或有枝,或無枝。

亦有三枝,如古「出」字者。

地內根並如線,大道相連著。

乾一陽一殿東,東上閣門槐樹上,生芝九莖,共本相扶而生。

中莖最長,兩邊八莖,相次而短,有如樹闕。

甚潔白。

武賁郎將段文操留守,圖畫表奏。

(出《大業拾遺記》)

隋大業年間,東都的永康門內,會昌門東,長出一百二十棵靈芝草。

這些靈芝草就那麼散生在地上,大約十步方圓的一塊地方。

它們都是紫莖白頭,有的是白莖黑頭。

有的有枝,有的無枝。

有的三枝,像古文字「出」那樣。

埋在地下的根,像細線一樣,在大道的下邊互相牽連著。

乾一陽一殿東,東上閣門的槐樹上,長出九棵靈芝。

九棵靈芝長在一塊木上,互相扶持著。

中間一棵最高,其它八棵依次變矮,很像樹闕,特別潔白。

武賁郎將段文操留守在那裡,並畫圖上表稟奏了皇上。

天尊芝

唐天寶初,臨川郡人李嘉,所居柱上生芝草,形類天尊。

太守張景佚截獻之。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天寶年初,臨川郡人李嘉家裡的一根柱子上長出一棵靈芝,樣子像天尊。

太守張景佚把它截下來獻入宮中。

紫 芝

唐大歷八年,盧州廬一江一 縣紫芝生,高一丈五尺,芝類至多。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朝大歷八年,盧州廬一江一 縣生長紫靈芝,高一丈五尺,類似的靈芝也很多。

參成芝

參成芝,斷而可續。

(出《酉一陽一雜俎》)

有一種靈芝草叫「參成芝」,弄斷以後可以再接上。

夜光芝

夜光芝,一株九實。

實墜地如七寸鏡。

夜視如牛目。

茅君種於句曲山。

(出《酉一陽一雜俎》)

夜光芝,一棵靈芝上結出九顆果實。

果實落到地上,就像一面七寸鏡。

夜間看它,它像牛眼睛一樣明亮。

茅君在名曲山上種植它。

隱晨芝

隱晨,狀如斗,以星為節,以莖為網。

(出《酉一陽一雜俎》)

有一種名叫「隱晨」的靈芝草,樣子像鬥,用星形成節,用莖織成網。

鳳腦芝

《仙經》言,穿地六尺,以環寶一枚種之,灌以黃水五合,以土堅築之。

三年,生苗如匏,實如桃,五色。

名鳳腦芝。

食其實,唾地為鳳,乘升太極。

(出《酉一陽一雜俎》)

《仙經》上說,在地上挖六尺深,把一枚環寶種到裡邊,澆上五盒黃水,用土牢固地修築一下。

三年後生長出一種東西來,苗像匏,果如桃,五色。

有人給它起名叫「鳳腦芝」,吃了它的果實,吐口唾沫就能變成鳳凰,騎著鳳凰便可升上太極。

白符芝

白符芝,大雪而白華。

(出《酉一陽一雜俎》)

有一種叫做「白符芝」的靈芝草,生在大雪中而且開白花。

五德芝

五德芝,如車馬。

(出《酉一陽一雜俎》)

五德芝形狀好像車馬。

石桂芝

石桂芝,生山石穴中,似桂樹而實石也。

高如大絞尺,光明而味辛,有枝條。

搗服之,一斤得千歲也。

(出《酉一陽一雜俎》)

石桂芝,生長在山石洞穴之中,就像桂樹上結出了石頭果實,像大絞尺那麼高,能發光,味道辣,還長有枝條。

把它搗碎服下,服一斤便可活一千歲。

滴 芝

少室石戶中,更有深谷,不可得過。

以石投谷中,半日猶聞其聲也。

去戶外十餘丈,有石柱,柱上有偃蓋石,南度徑可一丈許。

望之,蜜芝從石上隨石偃蓋中,良久,輒有一滴,有似雨屋後之餘漏,時時一落耳。

然蜜芝墮不息,而偃蓋亦終滴也。

戶上刻石為科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壽萬歲。」

諸道士共思惟其處,不可得往。

唯當以碗器置勁竹木端,以承取之。

然竟未有能為之者。

按此戶上刻題如此,前世必已有之者也。

(出《抱朴子》)

少室山的一個石洞中,還有更深的山谷,沒法過得去。

把石頭投入谷中,老半天還能聽到它的聲音。

離洞口十幾丈以外的地方,有一根石柱,柱上有一塊仰臥的蓋石,量南面的徑長估計能有一丈左右。

望去,蜜芝從石上滴落到在石仰蓋中。

很久,就有一滴,像雨後漏屋的餘漏,時不時地一落。

然而蜜芝不息地滴落,那仰蓋到底也因為裝不下而滴落了。

洞穴上方的石頭上刻著字,是蝌蚪文,說:「能服用石蜜芝一斗的,可以活一萬歲。」

道士們都在想過去取石蜜芝的辦法,可誰也去不了。

只可能把碗一類的東西綁在極長極結實的竹竿木桿的一端,伸過去接一點,但是到底沒有辦得到的。

從洞穴上邊的石刻題字看,一定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能做得到的。

木 芝

木芝者,松柏脂淪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

夜視有光,持之甚滑。

燒之不焦。

帶之辟兵。

以帶雞,而雜以雞十二頭籠之,去其處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雞皆傷,帶威喜芝者,終不傷也。

(出《抱朴子》)

木芝,是松柏的脂滴落到地上一千年後,化為茯苓;一萬年後,茯苓上長出小樹木,樣子像蓮花,名字叫「木威喜芝」。

木威喜芝晚上看有光,用手拿很光滑。

燒它不能把它燒焦。

把它帶在身上,可避兵匪之災。

把它帶到雞身上,把這隻雞與其它十一隻雞一起裝進一個籠子裡,離開十二步,向雞籠射十二箭,其它的雞全都射傷,這只帶木芝的卻始終不傷。

螢火芝

良常山有螢火芝,其實是草,大如豆。

紫花,夜視有光。

食一枚,中心一孔明。

食至七,心七竅洞澈。

可以夜書。

(出《酉一陽一雜俎》)

良常山有一種靈芝叫「螢火芝」,它的果實是一種草,有豆子那麼大。

開紫色花,夜裡看它有光。

吃一枚,內心的一孔透明。

吃到七枚,心和七竅全都洞澈明亮。

夜間寫字,可以用螢火芝照明。

肉 芝

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見蘆葦間,有十餘崑崙偃臥,手足皆動。

驚報舟人。

舟人有嘗行海中者識之,菌也。

往視之,首皆連地。

割取食之,菌但無七竅。

《抱朴子》云:「肉芝如人形,產於地。」

亦此類也。

何足怪哉?(出《嶺南異物誌》)

從前有一個人乘船來到一個小島登岸,忽然間發現蘆葦叢中有十幾個黑皮膚的人仰臥在那裡,手腳都會動。

他大吃一驚,急忙告訴了別的乘船人。

乘船的人當中,有的曾經在海上航行過,認識這東西,是一種菌。

過去細看,見那東西頭全連著地。

於是就割取麵食之。

它只是沒有七竅,太像人了。

《抱朴子》說的:「肉芝像人的身形,從土地上長出。」

也是這一類東西,有什麼可怪的呢?

小人芝

或山中見小人,乘車馬,長七八寸者,肉芝也。

取服芝,即仙矣。

(出《抱朴子》)

有的人在山中看見一種小人,乘坐著車馬,有七八寸高,那是一種肉靈芝草。

把它弄來服下,立即就成仙。

地下肉芝

蘭陵蕭逸人,亡其名。

嘗舉進士下第,遂焚其書,隱居潭水上,從道士學神仙。

因絕粒吸氣,每旦屈伸支體,冀延其壽。

積十年餘,發盡白,色枯而背僂,齒有墮者。

一旦引鏡自視,勃然發怒,且曰:「吾棄聲利,隱身田野間,絕粒吸氣,冀得長生。

今亦衰瘠如是,豈我之心哉?」

即還居鄴下,學商人逐什一之利。

凡數年,資用大饒,為富家。

後因治園屋,發地得物,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

逸人得之驚曰:「豈非禍之芽?且吾聞太歲所在,不可興土事。

脫有犯者,當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

今果有,奈何?然吾聞:得肉食之,或可以免。」

於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盡。

自是逸人聽視明,力愈壯,貌愈少。

發之禿者,盡黰然而長矣;齒之墮者,亦駢然而生矣。

逸人默自奇異,不敢告於人。

後有道士至鄴下,逢逸人。

驚曰:「先生嘗得餌仙藥乎?何神氣清晤如是?」

道士因診其脈。

久之又曰:「先生嘗食靈芝矣。

夫靈芝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者是也。」

逸人悟其事,以告。

道士賀曰:「先生之壽,可與龜鶴齊矣。

然不宜居塵俗間,當退休山林,棄人事,神仙可致。」

逸人喜而從其語,遂去。

竟不知所在。

(出《宣室志》)

蘭陵有一個姓蕭的隱士,我忘了他叫什麼名字了。

他曾經考進士沒有考中,一氣之下,就把書全都燒了,隱居到潭水之上,跟著道士學成仙之道。

於是他就不吃糧食,只吸空氣,每天早晨起來屈伸肢體,希望延長壽命。

十幾年之後,他的頭髮全白了,臉色枯乾,背也駝了,牙齒也有掉的。

一天早上他照了一下鏡子,立刻就勃然大怒,並且說道:「我放棄了名利,隱身在田野之間,只吸氣不吃糧,希望能夠長生不老。

現在竟衰老到這種程度,哪是我的心願哪!」於是他馬上還居鄴下,跟商人學著追逐那十分之一的小利。

共幾年,他家的資用就多起來,成為富足人家。

後來由於建宅院,挖地挖出一個東西來,這東西樣子很像人的一隻手,肥厚而且潤滑,色微紅。

他看見了這東西之後驚詫地說:「莫非這是禍事的先兆?我聽說太歲在的地方是不能動土的,如果有人違犯了,就可能挖出一塊肉來,是特別不祥的事。

現在果然挖出來一塊肉,怎麼辦呢?但是我又聽說,挖出肉來就把它吃了,或許還可以免禍。」

於是他就把這塊肉煮著吃了。

味道很美,他全吃了。

從此,他的聽覺、視覺比原先靈了,力氣更大了,模樣更年輕了。

頭髮禿了的地方,紛紛地長出了新頭髮;掉了牙的地方,又長出新的牙齒。

他暗自感到奇怪,不敢告訴別人。

後來有一個道士來到鄴下,見到他便吃驚地說:「先生你吃到過仙藥嗎?為什麼氣色如此之好?」

道士就給他診脈。

診了很長時間又說:「先生你吃過靈芝。

那靈芝樣子像人的手,肥厚而且潤滑,色微紅。」

他只好把怎麼回事全都告訴了道士。

道士祝賀說:「先生你的壽命,可以和龜和鶴一樣了。

但是不能居住在塵俗之間,應該休閒於山林,放棄人事紛爭,就能成仙。」

他十分高興,聽了道士的話,就離去了。

到底也不知他去了哪裡。

異 菌

唐開成元年春,段成式修行裡思第書齋前,有枯紫荊數株蠹折,因伐之,餘尺許。

至三年秋,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頂黃白兩暈,綠垂裙,如鵝鞴,高尺餘。

至冬(「冬」原作「午」,據陳校本改),色變黑而死。

焚之,氣如茅香。

成式嘗置香爐於蘗台上唸經,問僧。

以為善徵。

後覽諸志怪:南齊吳郡褚思莊,素奉釋氏。

眠於梁下,短柱是柟木,去地四尺餘,有節。

大明中,忽有一物如芝,生於節上,黃色鮮明,漸漸長。

數日,遂成千佛狀。

面目指爪及光相衣服,莫不宛具,如金鐷隱起(「隱起」原作「起隱」,據陳校本改),摩之殊軟。

嘗以春末落,落時佛形如故,但色褐耳。

至落時,其家貯之箱中。

積五年,思莊不復住其下,亦無他顯盛。

闔門壽老:思莊父終九十七;兄年七十,健如壯年。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朝開成元年春天,段成式修行裡思第書齋前,有幾棵枯紫荊被蟲子咬折,因此就伐掉了,留下了一尺多高的樹茬子。

至開成三年秋,枯根上生出一菌,大如斗,下邊分佈著五隻腳,頂著黃、白兩道暈,綠色垂裙,像一種叫做「鵝抱」的草,高一尺多。

到了冬天,顏色變黑而死。

用火燒,氣味像茅香。

段成式曾經把它放到蘗台上的香爐裡燃著它唸經,向僧人請教這是怎麼回事。

僧人認為是好徵兆。

後來翻看各種志怪的書籍,看到如下一則:南齊吳郡的褚思莊,一向信奉佛教。

他睡眠的梁下,有一個柟木的短柱。

這短柱離地四尺,有節子。

大明年中,忽然從節子上長出一個像靈芝草的東西,黃色,鮮艷明亮,一天天增長。

幾天後,長成千佛狀。

臉、眼睛、手指以及衣服什麼的,沒有不完備的。

隱起有如金鐷,用手一摸卻感到很軟。

曾在春末脫落。

脫落時佛的形狀沒變,只是顏色變成褐色了。

他家把它放到箱子裡。

過去五年,褚思莊不再在那梁下睡覺了,也沒有其它顯著的大事。

全家的老人多壽。

褚思莊的父親活到九十七歲;他的哥哥七十歲了,還像個中年人那麼壯健。

石 菌

宋州莆田縣破崗山,唐武宗二年,巨石上生菌,大如合簣,莖及蓋黃白色。

其下淺紅。

盡為過僧所食。

云:美倍諸菌。

(出《酉一陽一雜俎》)

宋州莆田縣的破崗山,唐武宗二年的時候,大石頭上長出菌來,大小有如合簣,莖和蓋是黃色的,下邊是淺紅色的。

這些菌都被路過的和尚所吃了。

他們說,這種石菌的味道要比其它各種菌好上好多倍。

竹 肉

竹肉。

一江一 淮有竹肉,如彈丸,味如白雞(「雞下」原有「竹皆」二字,據明抄本、陳校本刪)。

代(「代」原作「向」,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北又有大樹雞,如杯棬。

呼為一胡一 獼頭。

盧山有石耳,性熱。

(出《酉一陽一雜俎》)

一江一 淮一帶有竹肉,長在竹節上,彈丸大小,味如白條雞。

代北又有大樹雞,大小如杯棬,叫做「一胡一 獼頭」。

盧山有石耳,性熱。

毒 菌

一江一 夏漢一陽一縣出毒菌,號茹閭。

非茅搜也。

每歲供進。

縣司常令人於田野間候之,苟有此菌,即立表示人,不敢從下風而過,避其氣也。

采之日,以竹竿芟倒,遽捨竿於地,毒氣入竹。

一時爆裂。

直候毒歇,仍以櫸柳皮蒙手以取,用氈包之,亦櫸柳皮重裹。

縣宰封印在而進。

其繼致役夫,倍給其直,為其道路多為毒薰,以致頭痛也。

張康隨侍其父宰漢一陽一,備言之。

人有為野菌所毒而笑者,煎魚椹汁服之,即愈。

僧光遠說也。

(出《北夢瑣言》)

一江一 夏漢一陽一縣出一種毒菌,名叫「茹閭」。

茹閭不是茅搜。

每年都要向宮中貢進這種毒菌。

縣裡常常派人在田野間察看,一旦發現有此菌,就立即立上標誌向人們報警,不要從下風頭通過,避開毒菌的毒氣。

采的時候,用竹竿子把它割倒,急忙扔掉竹竿,讓毒氣進入竹內。

竹子就爆裂。

直等到毒氣沒了,就用櫸柳皮蒙著手把它取下來,用氈子包好,再用櫸柳皮重包一遍。

縣令封印之後就往京城送。

那些進京去送的人,要成倍地給錢,因為在道上很容易被毒氣薰著,薰著就頭痛。

張康隨著在漢一陽一做縣令的父親長住過漢一陽一,所以他說得很詳備。

人有中了野菌毒而發笑不止的,煎魚椹汁給他服下,立刻就好。

這是和尚光遠說的。

苔 敘 苔

苔錢亦謂之澤葵,又名董錢草,亦呼為宣癬,南人呼為垢草。

(出《述異記》)

苔錢也叫做「澤葵」,又名「董錢草」,也叫做「宣癬」,南方人叫它「垢草」。

地 錢

地錢,葉圓莖細,有蔓,多生溪澗邊。

一曰積雪草,亦曰連錢草。

(出《酉一陽一雜俎》)

地錢,葉是圓的,莖較細,有蔓,大多生長在溪澗的邊上。

一名叫「積雪草」,也叫「連錢草」。

蔓金苔

晉梨國獻蔓金苔。

色如金,若螢火之聚,大如雞卵。

投之水中,蔓延波瀾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

乃於宮中穿池,廣百步,時時觀此苔,以樂宮人。

宮人有幸者,則以金苔賜之。

以置漆碗中,照耀滿室,名曰夜明苔。

著衣襟則如火光矣。

帝慮外人得之,炫惑百姓,詔使除苔塞池。

及皇家喪亂,猶有此物。

皆入一胡一 中。

(出王子年《拾遺記》)

晉時梨國獻來了蔓金苔。

顏色宛如金子,像許許多多的螢火蟲聚集在一起,雞蛋大小。

把它投入水中,它的蔓伸延到波瀾之上,日光一照,都像火苗在水上燃燒。

於是就在宮中挖了一個一百步寬的大水池放養此苔,天天觀看,用來逗樂宮中美人。

受到一寵一 愛的美人,皇帝就把蔓金苔賜給她。

把它放在一個漆碗裡,可以照耀滿屋,名叫「夜明苔」。

把它附著到衣襟上,那就像火光了。

皇帝擔心讓外人把蔓金苔弄了去誇耀迷惑百姓,就下詔把蔓金苔除掉了,把池子填上了。

等到皇家喪亂的時候,還有這種東西,都被弄到一胡一 人那裡去了。

如苣苔

慈恩寺唐三藏院後簷楷,開成末,有苔狀如古苣,佈於磚上,色如藍綠,輕軟可愛。

談論僧義林,大和初,改葬基法師,初開塚,香氣襲人。

側臥磚台上,形如生。

磚上苔厚二寸餘,作金色,氣如爇檀。

(出《酉一陽一雜俎》)

開成年末,慈恩寺唐三藏院後簷楷上長出苔來,樣子像古苣,分佈在磚上,色如藍草綠,輕軟可愛。

大和年初,改葬基法師,剛打開墳墓的時候,香氣襲人。

基法師側臥在磚台上,像活人一樣。

磚上苔厚二寸還多,呈金黃色,氣味宛如爇檀。

石 發

張乘言,南中水底有草,如石發。

每月三四日始生,至八九已後可采。

及月盡,悉爛。

似隨月盛衰也。

(出《酉一陽一雜俎》)

張乘說,南方的水底下有一種草,好像石頭的頭髮。

每月的初三初四開始生長,到初八初九以後便可採集了。

等到月底,全都爛掉。

它似乎是隨著月亮的盛衰而盛衰。

瓦 松

《廣雅》:「在屋曰昔耶,在牆曰垣衣。」

《廣志》謂之蘭香。

生於久屋之瓦。

魏明帝好之,命長安西載其瓦(「魏明帝」等十二字原缺,據《酉一陽一雜俎》十九補)於洛(「洛」原作「落」,據《酉一陽一雜俎》十九改)一陽一,以覆屋。

前後詞人詩中,多用「昔耶」。

梁簡文帝《詠薇》曰:「緣階覆碧綺,依簷映昔耶。」

或言構木上多松栽,土木氣洩,則瓦生松。

大歷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狀請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

祖父時嘗瓦此殿矣,眾工不能服。

因曰:「若有能瓦畢不生瓦松乎?」

眾方服焉。

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治」原作「至」,據《酉一陽一雜俎》十九改)屋,布瓦如齒,間不通綖,亦無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游。」

(出《酉一陽一雜俎》)

《廣雅》寫道:「生在屋上的叫『昔耶』,生在牆上的叫『垣衣』。

《廣志》叫它「蘭香」。

它生在老屋的瓦上。

魏明帝喜歡這玩藝兒,就命令把長安的瓦西運到洛一陽一,瓦到洛一陽一的屋頂上。

前前後後的詞人詩中,大多使用的是「昔耶」這一名稱。

梁簡文帝《詠薇》寫道:「緣階覆碧綺,依簷映昔耶。」

有的人說,建築上多用松木,土木之氣洩露出來,就生出瓦松。

大歷年中,修含元殿,有一個人投狀請求讓他為大殿蓋瓦,並且說,瓦工裡只有他能行,他爺爺當年就為此殿瓦瓦。

眾瓦工不服氣。

於是他說:「你們瓦的瓦,能讓它永不生瓦松嗎?」

眾瓦工這才服氣。

又有一個叫李阿黑的,也能蓋房子,布瓦如齒,緊湊無間,也不長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游。」

瓦松賦

崔融《瓦松賦·序》云:「崇文館瓦松者,產於屋溜之下。

謂之木也,訪山客而未詳;謂之草也,驗農皇而罕記。」

賦云:「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產溜。

歷歷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祗連拳。

間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煙。」

又曰:「慚魏宮之烏悲,恧漢殿之紅蓮。」

崔公學博,無不該悉,豈不知瓦松已有著說乎?(出《酉一陽一雜俎》)

崔融在《瓦松賦》的序中說:「崇文館瓦松,生長在屋簷之下。

說它是樹木吧,訪問山上熟悉樹木的人也問不明白;說它是草呢,查驗農耕之書也不見記載。」

賦說:「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產溜。

歷歷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祗連拳。

問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煙。」

又說:「慚魏宮之烏悲,恧漢殿之紅蓬。」

崔公學識淵博,沒有不具備不熟悉的,難道不知道已經有了關於瓦松的著說了嗎?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