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原文】痎瘧者,十陰十邪閉束,郁其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

痎瘧根原

【原文】

痎瘧者,十陰十邪閉束,郁其少十陽十之衛氣也。

人之六經,三十陰十在裡,三十陽十在表,寒邪傷人,同氣相感,內捨三十陰十,少十陽十之經,在二十陽十之內,三十陰十之外,內與邪遇,則相爭而病作。

其初與邪遇,衛氣鬱阻,不得下行。

漸積漸盛,內與十陰十爭,十陰十邪被十逼十,外乘十陽十位,裹束衛氣,閉藏而生外寒。

衛為十陰十束,竭力外發,重圍莫透,鼓蕩不已,則生戰慄。

少十陽十甲木,從相火化氣,及其相火郁隆,內熱大作,十陰十寒消退,則衛氣外發,而病解焉。

衛氣晝行六經二十五周,夜行五臟二十五周,寒邪淺在六經,晝則與衛遇而日發,深在五臟,則夜與衛遇而暮發。

衛氣離,則病休,衛氣集,則病作。

緣邪束於外,則惡寒,十陽十鬱於內,則發十熱。

十陽十旺而發之速,則寒少而熱多,十陽十虛而發之遲,則寒多而熱少。

十陽十氣日盛,則其作日早,十陽十氣日衰,則其作日晏,十陽十氣退敗,不能日與邪爭,則間日乃作。

此以暑蒸汗洩,浴於寒水,寒入汗孔,捨於腸胃之外,經髒之間,秋傷於風,閉其腠理,衛氣鬱遏,外無洩路,內陷重十陰十之中,鼓動外發,則成瘧病也。

【翻譯】痎瘧,十陰十邪閉束,鬱結病人的少十陽十經的衛氣。

人的六經,三十陰十經在裡,三十陽十經在表,寒邪傷人,同氣相感,內宿居在三十陰十經,少十陽十經,在二十陽十之內,三十陰十之外,內與邪遇,則相爭而病發作。

其初與邪氣相遇,衛氣鬱阻,不得下行。

逐漸積累逐漸旺盛,內與十陰十爭,十陰十邪被十逼十,外乘十陽十位,裹束衛氣,閉藏而產生外寒。

衛氣被十陰十氣束縛,竭力外發,重圍不能透過,鼓動激盪不停止,則產生顫十抖。

少十陽十甲木,隨從相火化氣,等到相火隆盛,內熱大作,十陰十寒消退,則衛氣外發,而病好了。

衛氣白天運行六經二十五周,夜晚運行五臟二十五周,寒邪淺在六經,白天則與衛氣相遇而白天發病,深在五臟,則夜間與衛氣相遇而夜間發病。

衛氣離,則病好了,衛氣集,則病發作。

緣於邪氣束縛於外,則怕冷,十陽十氣鬱結於內,則發十熱。

十陽十旺而發病快速,則寒少而熱多,十陽十虛而發病遲緩,則寒多而熱少。

十陽十氣越來越盛,則病發作時間早,十陽十氣越來越衰,則病發作時間晚,十陽十氣退敗,不能每天與邪氣抗爭,則間日才發作。

這是因為暑蒸汗洩,浸染於寒水,寒入汗孔,宿居於腸胃之外,經髒之間,秋傷於風,閉其腠理,衛氣鬱遏,外無洩路,內陷重十陰十之中,鼓動外發,則成瘧病。

十牝十瘧

【原文】

其寒多而熱少者,是謂十牝十瘧。

以其十陰十盛十陽十虛,衛郁不能透發,故寒多熱少。

蓋瘧病之寒,因十陰十邪之束閉,瘧病之熱,緣衛十陽十之郁發。

其相火虛虧,郁而不發,則純寒而無熱,相火隆盛,一郁即發,則純熱而無寒。

其熱多者,由相火之偏勝,其寒多者,因相火之偏虛也。

瘧在少十陽十,其脈自弦,弦數者火盛而多熱,弦遲者水盛而多寒,理自然耳。

【翻譯】病人寒多而熱少的,這叫十牝十瘧。

因為他十陰十盛十陽十虛,衛氣鬱積不能透發,所以寒多熱少。

大概瘧病的寒,原因在十陰十邪的束閉,瘧病的熱,緣於衛十陽十的郁發。

病人相火虛虧,郁而不發,則純寒而無熱,相火隆盛,一郁即發,則純熱而無寒。

病人熱多的,由於相火的偏勝,病人寒多的,因為相火的偏虛。

瘧在少十陽十經,病人的脈自然是弦脈,弦脈數脈的火盛而多熱,弦脈遲脈的水盛而多寒,道理自然罷了。

【原文】

柴十胡十栝蔞乾薑湯

柴十胡十三錢 黃芩三錢 甘草二錢 人參一錢 生薑三錢 大棗三枚 乾薑三錢 栝蔞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嘔加半夏。

治寒瘧,先寒後熱者。

柴十胡十桂枝幹薑湯

柴十胡十三錢 甘草二錢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桂枝三錢 乾薑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十牝十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

白虎桂枝柴十胡十湯

石膏三錢 知母三錢 甘草二錢 粳米半杯 桂枝三錢 柴十胡十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十溫十瘧,先熱後寒,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者。

減味鱉甲煎丸

鱉甲二兩四錢 柴十胡十一兩二錢 黃芩六錢 人參二錢 半夏二錢 甘草二錢 桂枝六錢 芍葯一兩 丹皮一兩 桃仁四錢 阿膠六錢 大黃六錢 乾薑六錢 葶藶二錢

為末,用清酒一罈,入灶下灰一升,煮鱉甲,消化,絞汁,去渣,入諸藥,煎濃,留藥末,調和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瘧不愈,結為症瘕,名曰瘧母。

【翻譯】柴十胡十栝蔞乾薑湯

柴十胡十11克 黃芩11克 甘草7克 人參4克 生薑11克 大棗3枚 乾薑11克 栝蔞11克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嘔吐的加半夏。

治寒瘧,先寒後熱者。

柴十胡十桂枝幹薑湯

柴十胡十11克 甘草7克 人參4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乾薑11克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十牝十瘧,寒多熱少,或只寒不熱者。

白虎桂枝柴十胡十湯

石膏11克 知母11克 甘草7克 粳米半杯 桂枝11克 柴十胡十11克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治十溫十瘧,先熱後寒,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者。

減味鱉甲煎丸

鱉甲88克 柴十胡十44克 黃芩22克 人參7克 半夏7克 甘草7克 桂枝22克 芍葯37克 丹皮37克 桃仁15克 阿膠22克 大黃22克 乾薑22克 葶藶7克研為末,用清酒一罈,入灶下灰一升,煮鱉甲,消化,絞汁,去渣,加入各種藥,煎濃,留藥末,調和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瘧不愈,結為症瘕,名叫瘧母。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