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原文】濕病者,太十陰十濕旺而感風寒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

濕病根原

【原文】

濕病者,太十陰十濕旺而感風寒也。

太十陰十以濕土主令,肺以辛金而化濕,十陽十明以燥土主令,胃以戊土而化燥,濕燥相敵,是以不病。

人之衰也,濕氣漸長而燥氣漸消,及其病也,濕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

十陰十易盛而十陽十易衰,十陽十盛則壯,十陰十盛則病,理固然也。

膀十胱者,津十液之府,氣化則能出,肺氣化水,滲於膀十胱,故小十便清長。

土濕則肺氣堙郁,不能化水,膀十胱閉癃,濕氣浸十婬十,因而瀰漫於週身。

濕為十陰十邪,其十性十親下,雖周遍一身,無處不到,究竟膝踝關節之地承受為多。

一遇風寒感冒,閉其皮十毛十,通身經絡之氣壅滯不行,則疼痛熱煩而皮膚熏黃。

濕陵上焦,則痛在頭目,濕十婬十下部,則痛在膝踝。

濕侵肝腎,則痛在腰腹。

濕遍一身,上下表裡,無地不痛,而官竅骨節,更為劇焉。

其火盛者,郁蒸而為濕十熱,其水盛者,十婬十泆而為濕寒,而總之悉本於十陽十虛。

法當內通其膀十胱,外開其汗孔,使之表裡雙瀉也。

【翻譯】濕病,太十陰十濕旺而感風寒。

太十陰十經以濕土主令,肺以辛金而化濕,十陽十明經以燥土主令,胃以戊土而化燥,濕燥相敵,所以不生病。

人的衰老,濕氣漸長而燥氣漸消,等到發病,濕盛的不止十分之九,燥盛的不到十分之一。

十陰十易盛而十陽十易衰,十陽十盛則壯,十陰十盛則病,道理本來就如此。

膀十胱,津十液之府,氣化則能排十出,肺氣化水,滲於膀十胱,所以小十便尿液的顏色澄清而尿量多。

土濕則肺氣鬱積,不能化水,膀十胱小腹及十睪十丸疼痛並見有尿閉,濕氣浸十婬十,因而瀰漫於週身。

濕為十陰十邪,其十性十質親下,雖周遍一身,無處不到,究竟膝踝關節的地方承受為多。

一遇風寒感冒,閉其皮十毛十,通身經絡之氣壅滯不通,則發疼痛熱煩而皮膚熏黃。

濕氣侵犯上焦,則痛在頭和眼睛,濕十婬十下部,則痛在膝踝。

濕侵肝腎,則痛在腰腹。

濕遍全身,上下表裡,沒地方不痛,而五官孔竅骨節,更為劇痛。

病人火盛,郁蒸而為濕十熱,病人水盛的,十婬十泆而為濕寒,總之全本原於十陽十虛。

治療方法應當內通其膀十胱,外開其汗孔,使之表裡雙瀉。

【原文】

茵陳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茯苓 豬苓 澤瀉等分,為散,每用五錢,調茵陳蒿末一兩,和勻,空腹米飲調服一湯匙,日三服。

多飲熱湯,取汗。

濕家日晡煩痛,以土旺午後申前,時臨未支,濕邪旺盛也。

若發十熱惡寒,是表邪閉固,加紫蘇、青萍,以發其汗。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茯苓 甘草等分,為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日三服。

濕從大小十便去,尿黃糞黑,是其候也。

濕旺脾郁,肺壅而生上熱,小十便黃澀,法宜清金利水,以瀉濕十熱。

若濕邪在腹,肺氣壅滯,以致頭痛鼻塞,聲音重濁,神氣鬱煩,當於發汗利水之中,加橘皮、杏仁,以瀉肺氣。

苓甘梔子茵陳湯

茵陳蒿三錢 梔子二錢 甘草(生)二錢, 茯苓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治小十便黃澀,少腹滿十脹者。

服此小十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濕從小十便去矣。

濕家腹滿尿澀,是木郁而生下熱,法當利水瀉濕,而加梔子,以清膀十胱。

若濕十熱在脾,當加大黃、芒硝。

如濕十熱但在肝家,而脾腎寒濕,當加乾薑附子。

若膀十胱無熱,但用豬苓湯,利其小十便可也。

【翻譯】茵陳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茯苓 豬苓 澤瀉等分,為散,各用19克,調茵陳蒿末37克,和勻,空腹米湯飲調服一湯匙,一日三服。

多飲熱湯,發汗。

濕病申時(15-17點)心煩疼痛,因為土旺盛在午後申前,時臨未支,濕邪氣旺盛。

如果發十熱怕冷,是表邪閉固,加紫蘇、青萍,以發其汗。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茯苓 甘草等分,為末,大麥粥汁和服一湯匙,一日三服。

濕從大小十便去,尿黃糞黑,是其證候。

濕旺脾郁,肺壅而生上熱,小十便黃澀,治療方法適宜清金利水,以瀉濕十熱。

如果濕邪在腹,肺氣壅滯,以致頭痛鼻塞,聲音重濁,神氣鬱煩,應當在發汗利水之中,加橘皮、杏仁,以瀉肺氣。

苓甘梔子茵陳湯

茵陳蒿11克 梔子7克 甘草(生)7克 茯苓11克,煎大半杯,熱服。

治小十便黃澀,小腹滿十脹者。

服此小十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其色正赤,一宿腹減,濕從小十便去了。

濕病腹滿尿澀,是木郁而生下熱,治法當利水瀉濕,而加梔子,以清膀十胱。

若濕十熱在脾,當加大黃、芒硝。

如濕只在肝上,而脾腎寒濕,當加乾薑、附子。

若膀十胱無熱,只用豬苓湯,利其小十便就可以。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