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 二十四脈浮沉浮沉者,十陰十陽十之十性十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聖心源白話解》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

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

二十四脈

浮沉

【原文】

浮沉者,十陰十陽十之十性十也。

《難經》:呼出心與肺,吸十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

十陽十性十浮而十陰十性十沉,呼出為十陽十,心肺之氣也,吸十入為十陰十,腎肝之氣也。

心肺之脈俱浮,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

腎肝之脈俱沉,沉而濡實者,腎也,沉而牢長者,肝也。

脾居十陰十陽十之中,其氣在呼吸之十十交十十,其脈在浮沉之半,其位曰關。

關者,十陰十陽十之關門,十陰十自此升而為寸,十陽十自此降而為尺,闔辟之權,於是在焉,故曰關也。

【翻譯】浮脈和沉脈,是十陰十陽十的本十性十。

《難經》說:呼出氣的是心與肺,吸十入氣的是腎與肝,一呼一吸之間,脾受納營養物質,脾脈在中。

十陽十性十浮而十陰十性十沉,呼出為十陽十氣,是心肺的氣,吸十入為十陰十氣,是腎肝的氣。

心和肺的脈都是浮脈,浮並且大散的,是心,浮而且短澀的,是肺。

腎和肝的脈象都是沉,沉而濕潤實的,是腎,沉而牢長的,是肝。

脾位於十陰十陽十的中間,氣在呼吸的相錯接合的時候,脾脈在浮沉的一半,他的位置叫做關。

關,是十陰十陽十的關門,十陰十氣自此升而為寸脈,十陽十氣自此降而為尺脈,閉合與開啟的權力在這裡,素叫做關。

【原文】

十陽十盛則寸浮,十陰十盛則尺沉。

十陰十盛於裡,十陽十盛於表。

「仲景脈法」:浮為在表,沉為在裡,一定之法也。

然浮沉可以觀表裡,不可以定十陰十陽十。

三難:關以前者,十陽十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此十陰十乘之脈也。

關以後者,十陰十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為覆,此十陽十乘之脈也。

十陽十乘十陰十位,則清氣不升,故下覆於尺;十陰十乘十陽十位,則濁氣不降,故上溢於魚。

溢者,浮之太過而曰十陰十乘,覆者,沉之太過而曰十陽十乘。

是則浮不可以為十陽十而沉不可以為十陰十。

浮沉之中,有虛實焉,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是十陽十虛於表而實於裡也;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是十陽十虛於裡而實於表也。

浮大晝加,沉細夜加,浮大晝死,沉細夜死。

診者當於浮沉之中參以虛實也。

【翻譯】十陽十盛則寸脈浮,十陰十盛則尺脈沉。

十陰十氣盛在內臟,十陽十氣盛在體表。

「仲景脈法」說:浮為在體表,沉為在內臟,一定的法則。

但浮沉可以觀察表和裡,不可以確定十陰十和十陽十。

《難經‧三難》說:關的前面的,是十陽十氣的跳動,脈應當表現出九分並且是浮脈,超過了標準叫太過,少於標準叫不及,往上到達魚際十穴十為過分,這是十陰十氣太盛的脈象。

關的後面的,是十陰十氣的跳動,脈應當表現為一寸而且是沉脈,超過了標準叫做太過,少於標準叫不及。

進入尺脈為顛覆,這是十陽十氣太盛的脈象。

十陽十氣在十陰十位太盛,那麼清氣不升,所以向下傾覆於尺脈;十陰十氣在十陽十位太盛,那麼濁氣不降,所以向上溢流到魚際十穴十。

溢,是浮脈太過因而叫十陰十氣太盛,覆,是沉脈太過因而叫十陽十氣太盛。

雖然浮不可以為十陽十但沉不可以為十陰十。

浮沉之中,有虛有實,浮的損害小,沉的危害大,是因為十陽十氣虛在體表而實卻是在內臟;沉的損害小,浮的危害大,是因為十陽十氣虛在內臟而實卻是在體表。

白天浮大的更厲害,夜間沉細的更厲害,浮大白天死,沉細夜間死。

診脈的應當在浮沉之中參悟虛實。

滑澀

【原文】

滑澀者,十陰十陽十之體也。

滑則血盛而氣虛,澀則血虛而氣盛。

肝藏血而肺藏氣,故肝脈滑而肺脈澀。

肺十性十收斂,肝十性十生發,收斂則澀,生發則滑。

金自上斂,木自下發,是以肺脈浮澀而肝脈沉滑。

斂則氣聚,發則氣散,是以肺脈澀短而肝脈滑長。

氣,十陽十也,而含十陰十;血,十陰十也,而抱十陽十。

故滑為十陽十而澀為十陰十。

「脈法」:大、浮、數、動、滑,此名十陽十也;沉、澀、弱、弦、微,此名十陰十也。

以金水之十性十收藏,木火之十性十生長,收則浮澀而生則沉滑,長則浮滑而藏則沉澀。

【翻譯】滑澀,十陰十陽十的本體。

滑脈是血盛而氣虛,澀脈是血虛而氣盛。

肝藏血而肺藏氣,所以肝脈滑而肺脈澀。

肺十性十收斂,肝十性十生發,收斂則澀,生發則滑。

金自上收斂,木自下生發,所以肺脈浮澀而肝脈沉滑。

收斂則氣聚,生發則氣散,所以肺脈澀短而肝脈滑長。

氣,屬十陽十,而包含十陰十;血,屬十陰十,而抱十陽十。

所以滑為十陽十而澀為十陰十。

「脈法」說:大、浮、數、動、滑,這是十陽十;沉、澀、弱、弦、微,這是十陰十。

以金水的本十性十收藏,木火的本十性十生長,收斂則浮澀而生發則沉滑,生長則浮滑而收藏則沉澀。

【原文】

滑者,生長之意;澀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氣。

「脈法」:脈有弦、緊、浮、滑、沉、澀,名曰殘賊。

以其氣血之偏,澀則氣盛而血病,滑則血盛而氣傷也。

寸應滑而尺應澀,肺脈之澀者,尺之始基,肝脈之滑者,寸之初氣。

尺應澀而變滑,則遺十精十而不藏,寸應滑而變澀,則氣痞而不通。

寸過於滑,則肺金不斂而痰嗽生,尺過於澀,則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澀之脈,均為病氣也。

【翻譯】滑,是生長之意;澀,是收藏之象,但都不是平常的氣。

「脈法」說:脈有弦、緊、浮、滑、沉、澀,名叫殘賊。

因為氣血的偏重,澀則氣盛而發血病,滑則血盛而傷氣。

寸脈應當滑而尺脈應當澀,肺脈的澀,尺脈的始基,肝脈的滑,寸脈的初始氣。

尺脈應當澀但變滑,就會遺十精十並且不收藏,寸脈應當滑但變澀,就會氣痞(表邪因誤下入裡,無形之邪結於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或者氣膈)而不通。

寸脈過於的滑,那麼肺金不收斂而痰嗽產生,尺脈過於的澀,那麼肝木不升而淋痢發作,所以滑、澀的脈象,都為病氣。

大小

【原文】

大小者,十陰十陽十之象也。

十陽十盛則脈大,十陰十盛則脈小,大為十陽十而小為十陰十。

寸大而尺小者,氣之常也,寸過於大則上熱,尺過於小則下寒。

然有大不可以為十陽十盛,而小不可以為十陰十盛者。

「脈法」: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十精十。

蓋十陽十衰土濕,水火不十十交十十,火炎而金爍,則關寸浮大;水寒而木郁,則關尺浮大。

肺金失其收斂,肝木行其疏洩,此亡血失十精十,半產漏下之原。

庸工以為十陰十虛,投以滋潤,土敗則命殞。

是大不可以為十陽十盛也。

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者,此為欲解也。

蓋邪退而正復則脈微,是小不可以為十陰十盛也。

【翻譯】大脈小脈,十陰十陽十的顯像。

十陽十盛則脈大,十陰十盛則脈小,大脈為十陽十而小脈為十陰十。

寸脈大而尺脈小的,氣的正常狀態,寸脈過於大則上熱,尺脈過於小則下寒。

然而有大脈不可以為十陽十盛,小脈不可以為十陰十盛的情況。

「脈法」說: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芤空(脈博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蔥管),減小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集聚凝結,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十精十。

十陽十衰土濕,水火不十十交十十,火炎而金熱,便是關寸浮大;水寒而木郁,便是關尺浮大。

肺金失去收斂,肝木運行疏洩,這是亡血失十精十,半產漏下的根原。

庸醫以為是十陰十虛,投藥用滋潤十陰十氣,以至於土衰敗導致殞命。

這是大不可以認為是十陽十盛。

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的,這是想排解。

邪退而正復則脈微,這是小不可以認為是十陰十盛。

【原文】

凡木火洩露則脈大,金水收斂則脈小。

十陽十洩則上熱而下寒,十陽十藏則上清而下十溫十。

勞傷虛損之脈,最忌浮大。

十陽十根下斷,浮大無歸,則人死矣。

故大則病進,小則病退。

小脈未可以扶十陽十,大脈未可以助十陰十,當因委而見源,窮其大小所由來也。

【翻譯】凡是木火洩露則脈大,金水收斂則脈小。

十陽十洩則上熱而下寒,十陽十收藏則上清而下十溫十。

勞傷虛損的脈象,最忌諱浮大。

十陽十根下斷,浮大無歸,那麼人就死了。

所以大脈則病加重,小脈則病減輕。

小脈不可以扶十陽十,大脈不可以助十陰十,應當明確原委而看到根源,明白脈大脈小的由來。

長短

【原文】

長短者,十陰十陽十之形也。

長為十陽十而短為十陰十。

十陽十升於木火,故肝脈沉滑而長,心脈浮滑而長;十陰十降於金水,故肺脈浮澀而短,腎脈沉澀而短也。

人莫不病發於十陰十進而病癒於十陽十長,十陰十進則脈短,十陽十長則脈長,故長則氣治而短則氣病。

【翻譯】長脈短脈,是十陰十陽十的外形。

長脈為十陽十而短脈為十陰十。

十陽十升於木火,所以肝脈沉滑而長,心脈浮滑而長;十陰十降於金水,所以肺脈浮澀而短,腎脈沉澀而短。

人沒有不是發病於十陰十盛而病痊癒於十陽十氣的生長,十陰十氣盛則脈短,十陽十氣增長則脈長,所以長脈則氣順而短脈則氣病。

【原文】

然不宜過長,過長則木旺而金衰矣。

木者,中氣之賊,百病之長。

以木十性十發達,而百病之起,多因於木氣之不達,生意盤郁,而克脾胃,是以氣愈郁而脈愈長。

木郁則協水以賊土,合火而刑金,故但顯肝脈之長而不形肺脈之短。

金雖克木,而凡人之病,則金能克木者少,而木能侮金者多也。

蓋木氣之所以能達者,水土十溫十而根本暖也,水寒土濕,生意不遂,則木愈郁而氣愈盛,所以肝病則脈長也。

【翻譯】長脈也不宜過長,過長則木旺而金衰了。

木,是克制中氣的,是百病的先導。

因為木十性十發達,因而百病的開始,多是起因於木氣的不通達,生發的意願鬱結,而克制脾胃,所以氣越鬱積而脈越長。

木鬱積則協助水克制土,聚合火而刑克金,所以只是顯示肝脈的長脈而不顯形肺脈的短脈。

金雖然克木,但凡是人的病,便是金能克木的少,而木能克金的多。

因為木氣之所以能發達,水土十溫十暖而根本是暖的,水寒土濕,生長意願不暢通,那麼木氣越鬱積而氣越旺盛,所以肝病就是脈長。

緩緊

【原文】

緩緊者,十陰十陽十之情也。

緩為十陽十而緊為十陰十。

緩者,戊土之氣也。

「脈法」:趺十陽十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

曰:衛氣和,名曰緩,營氣和,名曰遲。

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十陽十氣長,遲則十陰十氣盛。

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氣,而不至於十溫十十熱,含金水之體,而不至於寒涼,雍容和暢,是以緩也。

緩則熱生。

「脈法」:緩則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

《靈樞‧五癃津十液》:中熱則胃中消谷,腸胃充廓,故胃緩也。

然則傷寒十陽十明之脈,必實大而兼緩也。

【翻譯】緩脈緊脈,十陰十陽十的本十性十。

緩脈為十陽十而緊脈為十陰十。

緩脈,戊土的氣。

「脈法」說:趺十陽十脈遲並且緩,胃氣如經。

說:衛氣平和,名叫緩,營氣平和,名叫遲。

說:寸口脈緩而遲,緩則十陽十氣生長,遲則十陰十氣旺盛。

因土位於四象之中,具有木火的氣,而不至於十溫十十熱,含金水的本體,而不至於寒涼,雍容和暢,所以緩。

緩則熱生。

「脈法」說:緩則胃氣實,實則穀物和水都可以消化。

《靈樞‧五癃津十液》說:中熱則胃中消化穀物,腸胃充滿,所以胃緩。

那麼傷寒十陽十明的脈象,必然實大而且兼緩。

【原文】

緊者,寒水之氣也。

「脈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此內寒之緊也。

曰: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此外寒之緊也。

以水為冬氣,冬時寒盛,冰堅地坼,是以緊也。

緊則痛生。

曰:營衛俱病,骨節煩痛,當發其汗,是外寒之痛也。

曰:趺十陽十脈緊而浮,浮為風,緊為寒,浮為腸滿,緊為腹痛,浮緊相摶,腹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是內寒之痛也。

然則傷寒少十陰十之脈,必微細而兼緊也。

【翻譯】緊脈,是寒水的氣。

「脈法」說:假若盜汗象吐,因為肺裡寒,所以使脈緊;假若咳嗽的,由於飲冷水,所以使脈緊;假若下痢(痢疾與洩瀉),因為胃中虛冷,所以使脈緊,這是體內寒冷的緊脈。

說:寸口脈浮而且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氣,寒則傷營氣,這是外寒的緊脈。

因為水為冬氣,冬時寒盛,冰堅地裂,所以是緊脈。

緊則產生疼痛。

說:營氣衛氣都病,骨節劇烈疼痛,應當發汗,這是外寒引發的痛。

說:趺十陽十脈緊而浮,浮為風,緊為寒,浮為吃得很飽,緊為腹痛,浮緊聚集,腹鳴而轉動,轉動即是氣動,膈氣於是下行,這是內臟寒的疼痛。

那麼傷寒少十陰十的脈象,必然微細而兼緊。

【原文】

蓋十陽十盛則緩,十陰十盛則緊,緩則生熱,緊則生寒。

寒愈盛,則愈緊,熱愈盛,則愈緩。

以十陽十性十發洩而十陰十性十閉藏,發而不藏,所以緩也,藏而不發,所以緊也。

【翻譯】十陽十盛則緩,十陰十盛則緊,緩則生熱,緊則生寒。

寒越盛,則越緊,熱越盛,則越緩。

因為十陽十性十發洩而十陰十性十閉藏,發而不藏,所以緩,藏而不發,所以緊。

石芤

【原文】

石芤者,十陰十陽十之虛也。

十陽十氣不降,則腎脈石,十陰十氣不升,則心脈芤。

石則外虛而內實,芤則外實而內虛。

石者,氣虛而不蟄也。

十陽十體虛而十陰十體實,水中無氣,凝冱而沉結,所以石也。

「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

平腎脈來,喘喘纍纍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

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

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蓋坎中之十陽十,生氣之原也,十陽十根下斷,十陰十魄徒存,堅實結硬,生氣全無,是以死也。

《老子》:柔十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此之謂也。

【翻譯】石芤脈,十陰十陽十的虛象。

十陽十氣不降,則腎脈石,十陰十氣不升,則心脈芤。

石則外虛而內實,芤則外實而內虛。

石脈,氣虛而不蟄藏。

十陽十體虛而十陰十體實,水中無氣,結冰而沉結,所以是石脈。

「平人氣象論」說:正常人的常氣生成於胃,胃,正常人的常氣所在,人無胃氣叫逆,逆者死亡。

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腎病,但石無胃是死。

平腎脈來,喘喘纍纍如鉤般彎曲,按之堅十硬,叫腎平,冬天以胃氣為本。

病腎脈來,如拉葛根,按之益發堅十硬,是腎病。

死腎脈來,發病如同奪命,手指如同彈石,是腎死。

因為腎水中的十陽十氣,是生命的元氣,十陽十根下斷,十陰十魄空存,堅實結硬,生氣完全沒有,所以死亡。

《老子》說:柔十弱,是長壽的人,堅強,是短命而亡的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芤者,血虛而不守也。

十陰十體實而十陽十體虛,火中無血,消減而浮空,所以芤也。

「脈法」:趺十陽十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虛,芤者營氣傷。

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摶,此名為革。

(芤減相合,則名曰革,後世芤外又有革脈,非是。

)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十精十。

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

蓋離中之十陰十,收氣之原也,十陰十根上斷,十陽十魂徒存,虛飄空洞,收氣全無,是以病也。

【翻譯】芤脈,是血虛而不能衛護。

十陰十體實而十陽十體虛,火中無血,消減而浮空,所以是芤脈。

「脈法」說:趺十陽十脈浮而芤,浮脈衛氣虛,芤脈營氣傷。

說:脈形粗十大有力,謂之大;浮沉有力,中取無力,狀如蔥管謂之芤;沉而且大,按之勁急有力,謂之牢;浮而且大,舉之勁急有力,謂之革,革脈者以鼓革而得名,外急中空之象也。

按之有如琴弦,端直而長,指下挺然並且指脈大而滿指,波動幅度倍於平常。

弦則為勁,減其中取之勁,外急象也;大則為實,小其中取之實,中空像也,此以弦減、芤虛二脈,形容革脈也。

女子得之半產漏下,男子得之亡血失十精十,寒虛相搏故也。

(芤減相合,則名曰革,後世芤外又有革脈,非是。

)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十精十。

說: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所以應當顫十抖而出汗。

火中的十陰十氣,收斂氣的本原,十陰十根上斷,十陽十魂空存,虛飄空洞,收斂氣全部沒有,所以發病。

【原文】

血,十陰十也,而生於十陽十,十陽十升則化火,故十溫十暖和暢,而吐十陽十魂。

十陽十虛血寒,則凝瘀而亡脫,血脫則火洩而寒增,是以失十精十亡血而脈芤者,不可助十陰十而洩十陽十,蓋芤則營十陰十外脫,而血中之十溫十氣亦亡也。

【翻譯】血,屬十陰十,而產生於十陽十,十陽十升則轉化為火,是故十溫十暖和暢,而吐十陽十魂。

十陽十虛血寒,則寒凝瘀阻而脫漏,血脫則火洩而寒增加,所以失十精十亡血而脈芤的,不可助十陰十而洩十陽十,因為芤則營十陰十氣體外脫漏,而血中的十溫十氣也失去了。

促結

【原文】

促結者,十陰十陽十之盛也。

「脈法」: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

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

十陽十盛則促,十陰十盛則結,此皆病脈。

曰: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十陽十結也,脈纍纍如循長竿者,名曰十陰十結也。

十陰十陽十之十性十,實則虛而虛則實,實而虛者,清空而無障礙,所以不結。

虛而實者,壅滿而生阻隔,所以脈結。

十陽十結則藹藹郁動,如車蓋之升沉,十陰十結則纍纍不平,如長竿之勁節。

以十陽十性十輕清而十陰十性十重濁,故促結之象異焉。

【翻譯】促結,是十陰十陽十的旺盛。

「脈法」說:脈來緩,緩時一止復來,叫結脈。

脈來數,數時一止復來,叫促脈。

十陽十盛是促脈,十陰十盛是結脈,這都是病脈。

曰:藹藹如車蓋,形容脈之浮大有力,即前十陽十結浮數脈,因其有力而盛,叫十陽十結。

纍纍如循長竿,形容脈之沉石有力,即前十陰十結沉遲脈,因其有力而盛,叫十陰十結。

十陰十陽十的十性十質,充實之處則會有虛損而虛損之處則有充實,充實中有虛損,清虛空蕩因而沒有障礙,所以不間歇。

正氣不足而邪氣亢盛,堵塞而產生阻隔,所以脈有間歇。

十陽十結則茂盛變化,如同車蓋的升降進退,十陰十結則重疊不平,如同竹竿的勁節。

因為十陽十性十輕而清澈而十陰十性十濃重渾濁,所以促結的脈象不同。

【原文】

驚悸之家,脈多促結,以其十陰十陽十之不濟也。

十陽十旺於木火,十陰十盛於金水,十陽十虛而生驚者,木火下虛,十陰十氣凝澀而不化,是以結也;十陰十虛而生悸者,金水上虛,十陽十氣鬱迫而不通,是以促也。

「脈法」:其脈浮而數,不能食,身十體重,大便反硬,名曰十陰十結,此藏腑之結也。

蓋孤十陽十獨十陰十,燥濕偏盛,寒熱不調,其氣必結。

藏腑經絡,本為一氣,髒氣結則脈氣必結,脈氣結則髒氣必結。

若夫代止之脈,並無郁阻而中斷,是營衛之敗竭,非促結之謂也。

【翻譯】心悸的病人,多促結脈,因為十陰十陽十氣不足。

十陽十氣旺在木火,十陰十氣盛在金水,十陽十虛而生驚的病人,木火下虛,十陰十氣凝澀而不化,所以結;十陰十虛而生悸的病人,金水上虛,十陽十氣鬱迫而不通,所以促。

「脈法」說:脈浮並且數,不能吃飯,身十體感覺沉重,大便反而堅十硬,叫十陰十結(胃腸十陰十寒凝結,或十精十血虧耗大腸乾燥所致的便秘),這是藏腑的結。

原因是孤十陽十獨十陰十,燥濕偏盛,寒熱不調,氣必然的結。

藏腑經絡,本為一氣,髒氣結則脈氣必然結,脈氣結則髒氣必然結。

至於代脈,並不是郁阻而中斷,是營衛氣衰敗枯竭,不能說是促結。

弦牢(弦者,如弦之直,弦而有力曰牢)

【原文】

弦牢者,十陰十氣之旺也。

《素問‧玉機真髒論》:春脈如弦。

「四難」:牢而長者,肝也。

弦牢者,肝家之脈,非病也。

然弦牢之中,而有濡弱之象,則肝平,但有弦牢,而無濡弱,則肝病矣。

「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

長竿末梢者,軟弱之意也。

蓋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土十溫十和,則木氣發達而榮暢,水土寒濕,則木氣枯槁而弦牢。

【翻譯】弦脈牢脈,十陰十氣旺盛的脈象。

《素問‧玉機真髒論》說:春季十陽十氣升發,脈象呈流暢柔和而挺十直之弓弦狀。

「四難」說:牢脈並且長脈,是肝。

弦脈牢脈,肝的脈象,不是病。

然而弦脈牢脈之中,有柔十弱之象,那麼肝正常,只有弦牢,卻沒有柔十弱,便是肝病了。

「平人氣象論」說:正常的肝脈來,軟弱長軟,如同高舉的竹竿末梢,叫肝平。

竹竿末梢,軟弱的意思。

因為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土十溫十和,那麼木氣發達而榮暢,水土寒濕,便木氣枯萎因而弦牢。

【原文】

木之為義,越鬱積就越旺盛,弦牢者,木盛而土虛也。

弦為裡濕,支飲之阻衛十陽十,則木氣抑遏而為弦。

「脈法」:支飲弦急是也。

牢為外寒,寒邪之束營十陰十,則木氣鬱迫而為牢。

「脈法」:寒則牢堅是也。

弦亦為寒,「脈法」: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

《金匱》說:脈雙弦者,寒也,偏弦者,飲也。

以水寒不能生木,是以弦也。

弦亦為痛,《傷寒》:十陽十脈澀,十陰十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湯,以風木而賊土,是以痛也。

【翻譯】木的本十性十,越鬱積就越旺盛,弦牢脈,是木盛並且土虛。

弦脈為裡濕,支飲(西醫病名:滲出十性十心包炎)是衛十陽十氣被阻,因為木氣抑制為弦脈。

「脈法」說:支飲是弦急。

牢脈為外寒,寒邪舒服了營十陰十氣,那麼木氣鬱積急促而為牢。

「脈法」說:寒是牢堅。

弦脈也是寒,「脈法」說:脈弦而且大,弦則為緊,大則為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

《金匱》:脈為雙弦脈當於一手寸口脈中出現兩道弦脈,為寒,偏弦的,(臟腑病變過程中滲出並積存於腔道內的清稀液體)為飲。

因為水寒不能生木,所以是弦脈。

弦也為痛,《傷寒》說:十陽十脈澀,十陰十脈弦,當腹中急痛的時候,治療方法是先用小建中湯,因為風木克制土,所以痛。

【原文】

脈以胃氣為本,木得胃氣則和緩,不得胃氣則弦牢。

「平人氣象論」:平人之常氣稟於胃,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髒脈,不得胃氣也。

病肝脈來,如循長竿,曰肝病。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新張弓弦者,弦牢之象,肝家之真髒脈也。

【翻譯】脈以胃氣為根本,木得到胃氣便和緩,得不到胃氣便是弦牢。

「平人氣象論」說:正常人的常氣先天來源於胃,人沒有胃氣叫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叫平,弦多胃少叫肝病,只是弦沒有胃氣叫死,所謂無胃氣,只是有真髒脈,得不到胃氣。

病肝脈來,如循長竿,叫肝病。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叫肝死。

新張弓弦者,弦牢之象,肝病人的真髒脈。

濡弱(濡者,如綿之軟,軟而無力曰弱)

【原文】

濡弱者,十陽十氣之衰也。

「平人氣象論」: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

「脈法」:肝者,木也,其脈微弦,濡弱而長。

肝病自得濡弱者愈。

濡弱者,肝家之脈,非病也。

然濡弱之中而有弦牢之意,則肝平,但有濡弱而無弦牢,則肝病矣。

「玉機真髒論」:春脈如弦,其氣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端直以長者,弦牢之意也。

蓋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木氣不達,固賴土氣達之,土氣不升,亦賴木氣升之。

冬令蟄藏,水冰地坼,一得春氣鼓蕩,則閉蟄起而百物生,是木能克土而亦能扶土。

以乙木之生意,即己土之十陽十左旋而上發者也,生意濡弱,則土木之氣不能升達,而肝脾俱病。

【翻譯】濡弱,十陽十氣的衰敗。

「平人氣象論」說:正常的肝臟脈象,其特點是舒緩軟弱而微弦,猶如人高舉行桿之稍,叫肝平。

「脈法」說:肝,木十性十,肝脈微弦,濡弱而長。

(脈是弦的,但是微弦,而且脈來得很軟弱、很長,這是肝有正常的有胃氣的脈)。

肝病得到了濡弱而弦的,病就好了。

濡弱的,肝的正常脈象,不是病。

雖然濡弱之中而有弦牢的意象,則是肝平,但有濡弱而無弦牢,則是有肝病了。

「玉機真髒論」說:春脈如弦,其氣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所以叫弦,端直以長,弦牢的意象。

因為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木氣不達,本來依賴土氣發達他,土氣不升,也依賴木氣升他。

冬令蟄藏,水冰地裂,一旦得到春氣鼓蕩,蟲類藏伏冬眠的開始甦醒並且百物生發,是因為木能克土而也能扶土。

因為乙木的生發意願,就是己土的十陽十左旋而向上發散,生發意願濡弱,則是土木的氣不能升達,而肝脾都發病。

【原文】

氣化於戊土而藏於肺,血化於己土而藏於肝。

《靈樞‧決氣》:脾藏營,肝藏血,肝脾者,營血之原也。

濡弱則營血虛衰,「脈法」:諸濡亡血,諸弱發十熱,血亡則熱發也。

傷寒脈濡而弱,不可汗下,以其血虛而十陽十敗也。

弦牢者,木氣之太過,濡弱者,木氣之不及。

太過則侮人,不及則人侮,均能為病也。

【翻譯】氣化於戊土而藏於肺,血化於己土而藏於肝。

《靈樞‧決氣》說:脾藏營氣,肝藏血,肝脾,營血的本原。

濡弱則營血虛衰,「脈法」說:各種濡脈都是血液的失亡,各種弱脈發十熱,血液的失亡就發十熱。

傷寒脈濡而且弱,不可汗下,因為病人血虛而且十陽十氣衰敗。

弦牢,木氣的太過,濡弱,木氣的不及。

太過則侮人,不及則人侮,均能為病。

散伏

【原文】

散伏者,十陰十陽十之闔辟也。

氣辟而不闔,則脈散,氣闔而不辟,則脈伏。

散者,氣洩而不藏也。

十陰十性十聚而十陽十性十散,十陽十降於尺,而化濁十陰十,則脈沉聚;十陰十升於寸,而化清十陽十,則脈浮散。

而聚散之權,則在於關。

關者,十陰十陽十之關鎖,其散而不至於飛揚者,有關以闔之,故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則心病矣。

「脈法」: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脈散者,病家之大忌。

散脈一形,則氣血之亡脫在近,十精十神之飛走不遠。

散見於寸,猶可挽也,散見於尺,無可醫矣。

【翻譯】散伏,十陰十陽十的閉合與開啟。

氣開而不閉,則脈散,氣閉而不開,則脈伏。

散脈,氣洩而不能收藏(輕十按有分散零亂且無力之感,重按則觸不到脈動的脈象)。

十陰十性十聚集而十陽十性十發散,十陽十降於尺脈,而化濁十陰十,則脈沉聚;十陰十升於寸脈,而化清十陽十,則脈浮、散。

而聚散的權責,則在於關脈。

關脈,十陰十陽十的關鎖,其散而不至於飛揚,有關來關閉他,所以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則是心病了。

「脈法」說: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的死,所以形損的緣故。

脈散,病家的大忌。

散脈一形,則氣血的亡脫在眼前,十精十神的飛走不遠了。

散見於寸,還可以挽救,散見於尺,沒有可以醫治的了。

【原文】

伏者,氣鬱而不發也。

十陽十性十起而十陰十性十伏,十陰十升於寸,而化清十陽十,則脈浮起,十陽十降於尺,而化濁十陰十,則脈沉伏,而起伏之權,則在於關。

關者,十陰十陽十之關鎖,其伏而不至於閉結者,有關以辟之,故伏而能起;伏而不起,則腎病矣。

凡積聚症瘕,停痰宿水之疾,脈必伏結。

十八難: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

故脈浮結者,外有痼疾,脈伏結者,內有積聚。

《金匱》: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

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

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

非但積聚如是,凡一經將病,則一氣先伏。

肝病者木郁,心病者火郁,腎病者水郁,肺病者金郁,脾病者土郁,郁則脈伏。

庚桑子:人郁則為病,至理妙言!診一氣之欲伏,則知一經之將病,「脈法」:伏氣之病,以意候之,此之謂也。

【翻譯】伏脈,氣鬱積而不能發散。

十陽十性十浮起而十陰十性十沉,十陰十氣升到寸脈,轉化為清十陽十,則脈浮起,十陽十下降到尺脈,轉化濁十陰十,則脈沉伏,而起伏的關鍵,則在於關脈。

關脈,十陰十陽十的關鎖,其伏而不至於閉結的,因為有關開啟,所以伏但能浮起;伏而不起,則是腎病了。

凡是積聚症瘕,停痰宿水的疾病,脈必然伏結。

十八難說:伏脈,脈在筋下行,浮脈,脈在肉上行。

所以脈浮結的,外有痼疾,脈伏結的,內有積聚。

《金匱》說:脈來細而附骨的,乃是積聚。

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

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

不單單積聚是這樣,凡是一個經脈將要發病,都是一氣先伏。

肝病的木郁,心病的火郁,腎病的水郁,肺病的金郁,脾病的土郁,郁則脈伏。

庚桑子說:人郁則為病,至理妙言!診一氣的欲伏,則知一經的將要發病,「脈法」說:伏氣的病,以意候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動代

【原文】

動代者,十陰十陽十之起止也。

氣欲發而不能,則為動,氣中歇而不屬,則為代。

動者,郁勃而不息也。

「脈法」:十陰十陽十相搏,名曰動。

十陽十動則汗出,十陰十動則發十熱。

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

關者,中氣之變現,十陰十陽十之樞機,十陽十自此將而為十陰十,十陰十自此升而為十陽十。

十陰十升於寸,則遂其上浮之十性十,不至為動;十陽十降於尺,則遂其下沉之十性十,不至為動。

惟十陰十欲升,脾土虛而不能升,十陽十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則二氣鬱於關上,而見動形。

十陰十陽十郁勃,不能升降,是以動而不止也。

郁勃之久,不無勝負,十陽十盛而動於關上,則內洩營十陰十而汗出,十陰十盛而動於關下,則外閉衛十陽十而發十熱。

熱發則汗不出,汗出則熱不發,汗出而熱發,十陰十陽十之勝負乃分,方其動時,十陰十陽十郁蕩,未知將來之孰勝而孰負也。

動見於土位,木氣盤塞而莫達,甲木不降,乃懸虛而為驚,乙木不升,乃衝擊而為痛。

甲乙橫逆,而賊戊己,則土氣敗矣。

【翻譯】動、代脈,十陰十陽十的起止。

氣欲發而不能,則為動脈,氣中歇而不連續,則為代脈。

動脈,鬱結壅塞但不停止。

「脈法」說:十陰十氣十陽十氣互相爭鬥、搏擊,叫動脈。

十陽十氣動則出汗,十陰十氣動則發十熱。

如果是數脈表現在關口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的,名叫動脈。

關脈,中氣的變現,十陰十陽十的樞機,十陽十氣從這時候將轉化為十陰十氣,十陰十氣從這時候上升為十陽十氣。

十陰十氣升於寸口,則發揮他上浮的本十性十,不至為動脈;十陽十降於尺,則發揮他下沉的本十性十,不至為動脈。

只有十陰十氣欲升,脾土虛而不能升,十陽十氣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則二氣鬱結於關上,而表現為動脈形態。

十陰十陽十鬱結壅塞,不能升降,所以跳動不止。

鬱結壅塞的時間久了,不會沒有勝負,十陽十氣盛而動於關上,則內洩營十陰十而出汗,十陰十盛而動於關下,則外閉衛十陽十而發十熱。

發十熱則汗不出,汗出則不發十熱,出汗而發十熱,十陰十陽十的勝負於是分出來了,剛剛開始動的時候,十陰十陽十郁蕩,不知道將來孰勝孰負。

動脈表現在土位,木氣盤塞而不能發達,甲木不降,於是懸虛而為驚,乙木不升,於是衝擊而為痛。

甲乙木都橫逆,而賊克戊己,那麼土氣衰敗了。

【原文】

代者,斷續而不聯也。

《靈樞‧根結》:一日一十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十精十,不應數者,名曰狂生。

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髒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髒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髒無氣,十動一代者,四髒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與之短期。

與之短期者,乍疏乍數也,乍疏乍數者,斷續之象也。

蓋呼吸者,氣之所以升降也。

心肺主呼,腎肝主吸,脾居呼吸之間,呼則氣升於心肺,吸則氣降於腎肝,呼吸定息,經脈五動,故十息之間,五十動內,即可以候五臟之氣,一髒無氣,則脈必代矣。

十一難: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髒無氣者,何髒也?吸者隨十陰十入,呼者因十陽十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髒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由腎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而肺,可類推矣。

代脈一見,死期在近,不可治也。

(代為死脈,與脾脈代之代不同。

脾脈代者,脾不主時,隨四時而更代也,此為病脈。

【翻譯】代脈,斷續而不連結。

《靈樞‧根結》說:營血行脈中,十陰十陽十十二經脈流行,一晝夜五十周於身,以營運五臟的十精十氣,不符合這個數的,叫作超出常度。

五十周動脈而沒有一個代脈的,五臟都接受十精十氣,四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一個臟器沒有十精十氣,三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二個臟器沒有十精十氣,二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三個臟器沒有十精十氣,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四個臟器沒有十精十氣,不滿十周動脈一個代脈的,五個臟器沒有十精十氣,相當於短期。

遇到短期,乍疏乍數(脈搏節律不勻,散亂無序或時慢時快,屬「怪脈」的脈形。

見於氣血即將消亡,病屬垂危)。

乍疏乍數,是斷續的象。

因為呼吸,是氣之所以升降的原因。

心肺主呼,腎肝主吸,脾居呼吸之間,呼則氣升於心肺,吸則氣降於腎肝,呼吸定息,經脈五動,(「呼吸定息脈五動」,人十體一呼一吸叫作一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經脈、脈搏又運動了一次,所以說「呼吸定息脈五動」,一呼(2次)、一吸(2次)、呼吸之間(1次),加起來十經脈、脈搏剛好動了五次。

)所以十息之間,五十動內,即可以候五臟之氣,一髒無氣,則脈必然是代脈了。

十一難說: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髒無氣,哪一個髒呢?吸的時候是隨十陰十氣進入,呼的時候是因十陽十氣出去,現在吸不能到達腎,到了肝就回來了,所以知一髒無氣的,腎氣先沒。

由腎到肝,由肝到脾,由脾到心,由心到肺,可以類推了。

代脈一現,死期就在近期,不可治了。

(代為死脈,與脾脈代脈的代不同。

脾脈代,脾不主時,隨四時而更代,這是病脈。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聖心源白話解
四聖心源自敘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卷一·天人解·五行生剋卷一·天人解·臟腑生成卷一·天人解·氣血原本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卷一·天人解·形體結聚卷一·天人解·五官開竅卷一·天人解·五氣分主卷一·天人解·五味根原卷一·天人解·五情緣起卷一·天人解·精華滋生卷一·天人解·糟粕傳導卷一·天人解·經脈起止卷一·天人解·奇經部次卷一·天人解·營氣運行卷一·天人解·衛氣出入卷二·六氣解·卷首卷二·六氣解·六氣名目卷二·六氣解·六氣從化卷二·六氣解·六氣偏見卷二·六氣解·本氣衰旺卷二·六氣解·厥陰風木卷二·六氣解·少陽相火卷二·六氣解·少陰君火卷二·六氣解·太陰濕土卷二·六氣解·陽明燥金卷二·六氣解·太陽寒水卷二·六氣解·六氣治法卷三·脈法解·卷首卷三·脈法解·寸口脈法卷三·脈法解·寸口人迎脈法卷三·脈法解·三部九候脈法卷三·脈法解·臟腑脈象卷三·脈法解·四時脈體卷三·脈法解·真髒脈義卷三·脈法解·浮沉大小卷三·脈法解·二十四脈卷四·勞傷解·卷首卷四·勞傷解·中氣卷四·勞傷解·陰陽卷四·勞傷解·陰虛卷四·勞傷解·陽虛卷四·勞傷解·陰脫卷四·勞傷解·陽脫卷四·勞傷解·精神卷四·勞傷解·神驚卷四·勞傷解·精遺卷四·勞傷解·氣血卷四·勞傷解·氣滯卷四·勞傷解·氣積卷四·勞傷解·血瘀卷四·勞傷解·血脫卷四·勞傷解·衄血卷四·勞傷解·吐血卷四·勞傷解·便血卷四·勞傷解·溺血卷五·雜病解上·卷首卷五·雜病解上·鼓脹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噎膈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反胃根原卷五·雜病解上·消渴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癲狂根原卷五·雜病解上·痰飲根原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腹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腰痛根原卷六·雜病解中·奔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瘕疝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積聚根原卷六·雜病解中·蛔蟲根原卷六·雜病解中·便堅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卷六·雜病解中·痢疾根原卷六·雜病解中·淋瀝根原卷七·雜病解下·中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歷節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濕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黃疸根原卷七·雜病解下·暍病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卷七·雜病解下·痎瘧根原卷七·雜病解下·傷風根原卷七·雜病解下·齁喘根原卷八·七竅解·卷首卷八·七竅解·耳目根原卷八·七竅解·鼻口根原卷八·七竅解·舌病卷八·七竅解·牙痛卷八·七竅解·咽喉卷八·七竅解·聲音卷八·七竅解·鬚髮卷九·瘡瘍解·卷首卷九·瘡瘍解·癰疽根原卷九·瘡瘍解·瘰癘根原卷九·瘡瘍解·癩風根原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卷十婦人解 11.1 經脈根原卷十婦人解 11.2 雜病根原卷十婦人解 11.3 產後根原卷十婦人解 11.4 產後根原後序趙克宣序趙克宜序歐陽兆熊序長沙徐樹銘序長沙黃濟序完顏崇實序吳郡顧復初序江夏彭崧毓序吳縣曹元恆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