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七·雜病解下·痙病根原
痙病根原
【原文】
痙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風寒也。
太十陽十之脈,自頭下項,行身之背,發汗太多,傷其津血,筋脈失滋,復感風寒,筋脈攣縮,故頸項強急,頭搖口噤,脊背反折也。
《素問‧診要經終論》:太十陽十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疭,即痙病之謂,以背膂之筋,枯硬而緊急故也。
太十陽十以寒水主令,而實化於丙火。
蓋十陰十陽十之理,彼此互根,清十陽十左旋,則癸水上升,而化君火;濁十陰十右轉,則丙火下降,而化寒水。
汗亡津血,十陰十虛燥十動,則丙火不化寒水而生上熱,是以身首發十熱而面目皆赤也。
寒水絕其上源,故小十便不利。
背者,胸之府,肺位於胸,壬水生化之源也。
肺氣清降,氤氳和洽,蒸為雨露,自太十陽十之經注於膀十胱,則胸膈清空而不滯,太十陽十不降,肺氣壅郁,故濁氣上衝於胸膈也。
太十陽十之經,兼統營衛,風寒傷人,營衛攸分,其發十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風傷衛也;其發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寒傷營也。
病得於亡汗失血之後,固屬風燥,而汗血外亡,十溫十氣脫洩,實是十陽十虛,滋潤清涼之藥,未可肆用也。
【翻譯】痙病,汗出損亡津十液和血而感風寒。
太十陽十經脈,自頭下項,行身的背後,發汗太多,傷其津十液和血,筋脈失去滋潤,又感風寒,筋脈捲縮,所以頸項強急,頭搖牙關緊急,脊背反折。
《素問‧診要經終論》說:太十陽十脈,衰竭(指經氣消亡),戴眼,指病人眼睛上視,不能轉動。
而反折就是角弓反張,脊椎強直,手腳痙十攣,即叫痙病,因為脊骨的筋,枯硬而緊急的緣故。
太十陽十以寒水主令,而實化於丙火。
十陰十陽十的道理,彼此相互為根,清十陽十左旋,則癸水上升,而化君火;濁十陰十右轉,則丙火下降,而化寒水。
出汗消耗津十液和血,十陰十虛燥十動,則丙火不化寒水而生上熱,所以身十體頭部發十熱而面目都是紅色。
寒水絕其上源,所以小十便不利。
背,胸的腑,肺位於胸,壬水生化的源泉。
肺氣清降,氤氳和睦融洽,蒸發為雨露,自太十陽十經注於膀十胱,則胸膈清空而不滯,太十陽十不降,肺氣堵塞鬱積,所以濁氣上衝於胸膈。
太十陽十經,兼統營衛二氣,風寒傷人,營衛攸分,病人發十熱汗出,不怕冷的,叫做柔痙(痙病而見有汗者),風傷衛氣;病人發十熱無汗,反而怕冷的,叫做剛痙,寒傷營氣。
病得於盜汗失血之後,本來屬風燥,而汗血外亡,十溫十氣脫洩,實是十陽十虛,滋潤清涼的藥,不可肆意的用。
【原文】
栝蔞桂枝湯
栝蔞根四錢 桂枝三錢 芍葯三錢 甘草二錢 生薑三錢 大棗四枚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飲熱稀粥,取微汗。
治風傷衛氣,發十熱汗出者。
葛根湯
葛根四錢 麻黃(先煎,去沫)三錢 桂枝二錢 芍葯二錢甘草二錢 生薑三錢 大棗四枚
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微汗。
治寒傷營血,發十熱無汗者。
【翻譯】栝蔞桂枝湯
栝蔞根15克 桂枝11克 芍葯11克 甘草7克 生薑11克 大棗4枚
煎大半杯,熱服,覆蓋衣被,飲熱稀粥,發取微汗。
治療風傷衛氣,發十熱汗出者。
葛根湯
葛根15克 麻黃(先煎,去沫)11克 桂枝7克 芍葯7克 甘草7克 生薑11克 大棗4枚
煎大半杯,熱服,覆蓋衣被,發取微汗。
治療寒傷營血,發十熱無汗者。
【原文】
痙病是太十陽十證,亦有在十陽十明經者。
若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齒齘者,胃土燥十熱,筋脈枯焦之故。
宜重用清涼滋潤之味,不可拘太十陽十經法。
甚者用大承氣湯,瀉其胃熱乃愈。
【翻譯】痙病是太十陽十證,也有在十陽十明經的。
如果胸滿牙關緊閉,臥著睡不著,腳攣咬牙的,胃土燥十熱,筋脈枯焦的緣故。
宜重用清涼滋潤的藥物,不可拘泥於太十陽十經的方法。
嚴重者用大承氣湯,瀉其胃熱才能痊癒。
{解讀}產後痙病(西醫病名產後破傷風、產後感染十性十高熱十抽十搐)。
肉痙(西醫病名:僵人綜合征及肌強直症)。
多見於成年男十性十,起病及病程大多緩慢。
以肌肉僵硬、攣急、疼痛為主要表現。
常見四肢、軀幹、頸部肌肉對稱十性十受累,關節活動困難,甚至呈木頭人或蠟人樣姿態。
發作十性十加重,疼痛拒按,可自行逐漸緩解,運動時加重,睡眠時緩解。
感覺正常,無肢十體十抽十搐、震顫等症狀。
智力無改變。
肌電圖呈持續十性十、強直十性十放電,用普魯卡因阻滯神經或注射全身麻醉劑後強直十性十電位消失。
癇病、氣厥、十十屍十十厥:一般有神志昏迷或暈厥,無肌肉強直疼痛感,腦電圖、肌電圖等檢查可資鑒別。
(腓踹)轉筋:為陣發小腿攣急劇痛、僵硬,屈伸不利,過時緩解,而非全身十性十僵硬強直。
十抽十搐:為四肢不自主十抽十動的症狀,非肌肉僵硬、攣急、疼痛。
1.風寒襲絡證:肢十體僵直,繃急疼痛,惡風畏寒,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
2.寒濕阻絡證:肢十體僵直,沉重酸痛,惡寒肢冷,噁心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脈濡緩。
散寒祛濕、十溫十經止痛。
3.血瘀痰凝證:肢十體僵硬攣急,局部刺痛,肢十體沉重麻木,胸悶吐痰,眩暈,舌質紫暗,或有斑點,苔滑或膩,脈弦澀。
祛痰化瘀、舒筋活絡。
4.肝鬱血虛證:肢十體僵直,麻木攣急,頭暈頭痛,十精十神抑鬱,胸脅脹悶,失眠健忘,面色萎黃,唇甲淡白,舌質淡,脈弦細數。
疏肝通絡、養血舒筋。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