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
長沙徐樹銘序
【原文】
敘曰:上古天真淳悶,嬰疾者少,然而黃帝、岐伯、俞跗、雷公之倫,即已勤求至道,惠濟寰宇,豈非風濕寒暑,天不能無偏行,疾痛癢痾,人亦何容不豫計也。
三代之際,掌以專官,世宿其業,民無夭枉。
秦棄舊典,術遂淆亂,扁鵲、倉公,晨星落落。
至於漢末,長沙崛起,上承往聖、藥乃有宗。
魏晉六朝,叔和、張之隱、居翊之微有發明,未言樞轄。
唐宋而降,源遠末分,比之十江十同出岷,而枝別三千,淺深氾濫,難以概焉。
國朝昌邑黃氏,慨念醫術紛歧,斯道將墜,一以黃岐秦張四聖為標準,於是有《四聖心源》、《素靈微蘊》、《四聖懸樞》之作。
又念長沙二書,讚仰雖多,明晦尚半,於是又有《傷寒懸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之作。
《神農本草》,不見《漢志》,中間地名,頗雜後代,病其非真,不無貽誤,乃復因長沙所用之品,推求功用,為《長沙藥解》四卷。
有未備者,別繹《大觀本草》諸書,補之為《玉揪藥解》八卷。
八種之書,昔遠詞文,義閎體博,末學粗工,卒難尋究。
昧者未睹玄微,略循枝葉,輒疑黃氏意主扶十陽十,不無偏勝。
不知黃氏之言曰:足太十陰十以濕土主令,足十陽十明從十操十金化氣,是以十陽十明之十操十,不敵太十陰十之濕,及其病也,胃十陽十衰而脾十陰十旺,濕居八九。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十陽十下陷,濁十陰十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
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
中氣在二土之十十交十十,土生於火而火滅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
瀉水補火,抑十陰十扶十陽十,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莫妙於此。
此黃氏之微言也,神而明之,詎有偏勝患乎!八種之書,刻於張氏《宛鄰叢書》四種,余四種,無刻本。
銘慮其久將佚也,幕友十江十右楊舍人希閔錄有全本,因更校刻,以廣其傳。
上士十載悟玄,下士見之,以為尚白,書之美惡,在人自領,何能相貸為縷陳乎。
黃氏尚有《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見《四庫提要》目中。
今訪未得,殆佚遺矣。
咸豐十一年四月一日長沙徐樹銘
【翻譯】
敘說:上古的人天真淳厚質樸,纏十綿疾病的少,然而黃帝、岐伯、俞跗、雷公等前輩,就已勤求高深奧妙的醫學要理,施恩於整個天下的人,難道不是風濕寒暑,天不能沒有片面運行,疾病病痛,人也怎麼允許不預計。
三代的時候際,有專門的醫官掌管,世代接替從業,人民沒有短命早死的。
秦廢棄舊時的制度,醫術於是混亂,扁鵲、倉公,早晨天空中的星星般的稀少。
到了漢末,張仲景崛起,上承過去的聖人、藥才有了體系。
魏晉六朝,王叔和、張之隱、居翊之小有發明,沒說到關鍵。
唐宋以後,源遠不分,比之十江十河同出於岷山,但支流三千,淺深氾濫,難以概括了。
國朝昌邑黃元御,感念醫術紛歧,這方面的道理將墜十落,一方面以黃岐秦張四聖為標準,於是有了《四聖心源》、《素靈微蘊》、《四聖懸樞》之作。
又念長沙二書,讚仰雖多,明晦尚半,於是又有《傷寒懸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之作。
《神農本草》,不見《漢志》,中間地名,頗雜後代,病其非真,不是沒有貽誤,於是又遵循張仲景所用的藥品,推求功用,為《長沙藥解》四卷。
有不完全的,另外作了《大觀本草》各書,補充為《玉揪藥解》八卷。
八種書,昔遠詞文,道理宏大廣博,不學的粗工,終於難尋究。
糊塗的人沒看到玄奧十精十深的道理,稍微的沿著枝葉,動不動就懷疑黃氏意主扶十陽十,不是沒有偏勝。
不知黃氏說:足太十陰十以濕土主令,足十陽十明隨從十操十金化氣,所以十陽十明的能力,不敵太十陰十的濕,達到發病,胃十陽十衰而脾十陰十旺,濕的佔十分八九。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轉,升降反作,清十陽十下陷,濁十陰十上逆,人的衰老病死,沒有不因為這樣的。
因為這個緣故醫家的藥,首在中氣。
中氣在二土之十十交十十,土生於火而火滅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
瀉水補火,抑十陰十扶十陽十,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沒有比整這奇妙的。
這是黃元御的含蓄而十精十微的言辭,表面玄妙的事理,怎麼有失去平衡的病患呀!八種書,刻於張氏《宛鄰叢書》四種,其它四種,沒有刻本。
樹銘怕時間長了將佚失,幕僚十江十右楊舍人希閔錄有全本,因更校刻,以廣泛傳播。
上士十載悟玄,下士看到,以為崇尚白色的十習十俗,書的美惡,在於人的自我領會,怎麼能推卸給別人詳細陳述呀。
黃氏還有《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見《四庫提要》目錄中。
今訪沒有得到,大概遺失了。
咸豐十一年四月一日長沙徐樹銘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