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白話解
卷六·雜病解中·洩利根原
洩利根原
【原文】
洩利者,肝脾之下陷也。
谷入於胃,脾十陽十升磨,十精十華歸於五臟,而化氣血,糟粕傳於大腸,而為大便。
水入於胃,脾十陽十消克,化為霧氣,上歸於肺,肺氣降灑,化而為水,注於膀十胱,而為小十便。
水入膀十胱,而不入大腸,而後糟粕之後傳者,不至於滑洩。
水之消化,較難於谷,十陽十衰土濕,脾十陽十陷敗,不能蒸水化氣,則水谷混合,下趨二腸,而為洩利。
谷貯於大腸,水滲於膀十胱,而其疏洩之權,則在於肝。
今水入二腸,而不入膀十胱,則乙木疏洩之令,不行於膀十胱而行於大腸,是以洩而不藏也。
蓋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寒則生氣不旺,而濕土郁陷,又復遏其發育之機。
生長之意不遂,怒而生風,愈欲疏洩。
膀十胱空虛,既無可洩之物,大腸盈十滿,水谷停積,故乙木後洩,而為下利。
緣木氣抑遏,郁極而發,為濕土所限,不能上達,勢必下行,行則水谷摧注而下故也。
其發之過激,衝突臟腑,則生疼痛。
奔沖牴觸,而不得上達,盤鬱結塞,則生脹滿。
其一切諸證,皆緣土敗而木賊也。
【翻譯】洩痢,肝脾的下陷。
穀物進入到胃裡,脾十陽十升磨,十精十華歸於五臟,而化氣血,糟粕傳送到大腸,而為大便。
水進入胃裡,脾十陽十消克,化為霧氣,上歸於肺,肺氣降灑,化而為水,注於膀十胱,而為小十便。
水入膀十胱,而不入大腸,然後糟粕才後傳的,不至於滑洩。
水的消化,比穀物更難,十陽十衰土濕,脾十陽十陷敗,不能蒸水化氣,則是水谷混合,下到二腸,而為洩痢。
穀物貯存在大腸,水滲到膀十胱,而其疏洩的關鍵,則在於肝。
現在水進入了二腸,而不進入膀十胱,那麼乙木疏洩之職能,不發揮在膀十胱而到了大腸,所以洩而不藏。
因為木生於水而長於土,水寒則生氣不旺,而濕土郁陷,又再遏制其發育的機能。
生長之意不強,怒而生風,越想疏洩。
膀十胱空虛,就是沒有可排十洩物,大腸盈十滿,水谷停積,所以乙木後洩,而為下痢。
緣於木氣抑遏,郁極而發,為濕土所限,不能上達,勢必下行,行則水谷摧注而下的緣故。
病發的太激,衝突臟腑,就產生疼痛。
奔沖牴觸,而不得上達,盤鬱結塞,則生脹滿。
其一切諸證,都緣於土敗而木賊。
【原文】
苓蔻人參湯
人參二錢 甘草二錢 白朮三錢 乾薑三錢 茯苓三錢 肉蔻(煨,研)一錢 桂枝三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大便寒滑不收,小十便熱澀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腸,粳米以通水道。
洩利緣腸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斂腸,桂枝疏木,洩利自止。
若滑洩不禁,則用桃花湯,乾薑十溫十其濕寒,石脂固其滑脫,粳米益其中氣而通水道,無有不愈也。
【翻譯】苓蔻人參湯
人參7克 甘草7克 白朮11克 乾薑11克 茯苓11克 肉蔻(煨,研)4克 桂枝11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大便寒滑不收斂,小十便熱澀不痢,加石脂以固大腸,粳米以通水道。
洩痢緣於腸胃寒滑,治療方法以仲景的理中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斂腸,桂枝疏木,洩痢自然停止。
如果滑洩不停,則用桃花湯,乾薑十溫十暖其濕寒,石脂固其滑脫,粳米益其中氣而通水道,沒有不痊癒的。
【原文】
洩利之原,率因脾腎寒濕,法宜十溫十燥。
間有木郁而生風熱者,投以十溫十燥,洩利愈加。
然乙木雖為風熱,而己土則是濕寒,宜清潤其肝而十溫十燥其脾。
仲景烏梅丸方,連柏與椒姜桂附並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傷寒》:太十陽十與少十陽十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
若嘔者,與黃芩半夏生薑湯。
以少十陽十甲木從相火化氣,其經本隨十陽十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滿莫容,於是吐利皆作,膽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十熱,此黃芩湯證也。
《傷寒》:厥十陰十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緣厥十陰十之經,木郁風動,津十液耗損,故見消渴,風木郁沖,故心中疼熱,下洩脾十陽十,乙木愈郁,己土被賊,故下利不止,此烏梅丸證也。
少十陽十之利,但有上熱,故第用芩芍,以清膽火,厥十陰十之利,兼有下寒,故以連柏清上,而並以姜附十溫十下。
此雖傷寒之病,而亦雜證所時有,凡洩利之不受十溫十燥者,皆此證也。
雜證濕寒者多,燥十熱者少,千百之中,偶爾見之,不得與傷寒少十陽十之利同法治也。
洩利之家,肝脾下陷,則肺胃必上逆。
胃逆不能降攝甲木,肺逆不能收斂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熱。
久洩不已,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瘡,瘡愈則利作,利止則瘡發。
口瘡者,膽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劇也,迭為盛衰,累年不愈。
是宜十溫十燥水土,驅其濕寒,下利既瘳,口瘡亦平。
庸工見其口瘡,而清上熱,則脾十陽十益洩,利愈加而瘡愈增矣。
【翻譯】洩痢的本原,全因脾腎寒濕,治療宜用十溫十燥的藥物。
偶爾有木郁而生風熱的,用了十溫十燥藥物,洩痢更加厲害。
然而乙木雖為風熱,而己土則是濕寒,適宜清潤其肝而十溫十燥其脾。
仲景的烏梅丸方,連柏與椒姜桂附並用,治蛔蟲十陰十厥而兼治長時間痢疾,最是好方子。
《傷寒》說:太十陽十與少十陽十結合發病,假如下利的,用黃芩湯。
如果嘔吐的,用黃芩半夏生薑湯。
因為少十陽十甲木從相火化氣,其經本隨十陽十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滿不能容納,於是嘔吐痢疾都發作,膽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十熱,這是黃芩湯證。
《傷寒》說:厥十陰十的病,消渴(多飲、多食、多尿),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想吃,食則吐蛔蟲,下痢不止。
緣於厥十陰十經,木郁風動,津十液耗損,所以表現為消渴,風木郁沖,所以心中疼熱,下洩脾十陽十,乙木愈鬱積,己土被賊,所以下痢不止,這是烏梅丸證。
少十陽十的痢疾,只有上熱,所以按次序用芩芍,以清膽火,厥十陰十的痢疾,兼有下寒,所以用連柏清上,同時用大姜、附子十溫十下。
這雖是傷寒病,但也雜證經常有,凡是洩痢之忍耐十溫十燥的,都是此證。
雜證濕寒的多,燥十熱的少,千百人之中,偶爾見到,不能與傷寒少十陽十的痢疾用相同的方法治療。
洩痢的病,肝脾下陷,則肺胃必上逆。
胃逆不能降攝甲木,肺逆不能收斂相火,相火上炎,大多產生上熱。
長時間洩不停止,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瘡,瘡好了痢發作,痢疾停止了則瘡發作。
口瘡,膽胃的嚴重上逆,下痢的,肝脾的劇烈下陷,盛衰十十交十十替,多年不痊癒。
這適宜十溫十燥水土,驅趕其濕寒,下痢病癒,口瘡也就好了。
庸醫看到口瘡,而清上熱,則脾十陽十越洩,痢越嚴重而瘡越增加了。
分類:古代醫書